世界變了,你還沒變!《人類世的哲學》出版,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2020-12-04 瀟湘晨報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的新書《人類世的哲學》日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舉行了出版座談會,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圍繞這一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討論。

■《人類世的哲學》出版座談會《人類世的哲學》主題是「技術與未來」,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世代,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孫周興認為,「人類世」意味著一個文明的大變局,即自然人類文明及其精神表達系統的頹敗以及技術統治時代新人類文明的形成。在該書中,作者力圖突破技術樂觀主義與技術悲觀主義的線性思維藩籬,開展一種「二重性」或「二重化」的技術哲學和生命哲學之思。

■孫周興教授談到此書的初衷,孫周興指出,目前國內有些領域復古性太強,但這不合哲學和藝術的當代性的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試圖通過此書強調,藝術人文科學要重新定向,需要進行整體轉向。

「世界變了,你還沒變,這大概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基本的動機。世界變得零散、矛盾、碎片化了,但是你會發現許多人還是用單一的尺度來衡量這個碎片化的世界,經常自己『打臉』。我們來理解今天變化多端、碎片化的世界,這時候你經常會面臨崩潰,為什麼精神病越來越多,就是世界變了你還沒變。所以用單一的尺度衡量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關於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現在熱門的科學,包括人工智慧、基因工程都是關於人的科學,當然必須還加上人文科學。今天的時代已經進入到這三門科學的獲得當中,這是人類文明、知識體系的最後一張網,兩個科學加上一門古老的人文科學,在這個意義上我會說人文科學的時代到了,我們要參與這其中。」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成素梅指出,隨著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量子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的人類化以及人類的機器化都有可能變為現實。所以她認為,「未來哲學」不僅僅是關乎當下的問題,更關乎人類文明的限度在哪裡、怎麼走的問題。

成素梅談道,「現在我們的哲學其實是需要建構一種關於人類未來的倫理學,不僅僅是現在的傳統的倫理學,更重要的意義是討論人類文明走向和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存在的方式,以及未來人作為類本身如何發展的取向。」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哲學系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認為,從哲學角度討論當代技術,那麼就應該回應康德提出的「人類尊嚴」問題。「未來,人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製造者、設計者?如果一個人是由另外一個人有意製作的話,是不是就消除了人和非人之間最重要的界限?」他認為,孫周興已經觸及到這個問題。

在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鬱振華看來,面對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力邏輯的擴張,恰恰需要一種雄健的人文學。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孫周興《人類世的哲學》: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日前,孫周興新書《人類世的哲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於11月23日下午,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舉行了出版座談會,來自北京、上海、杭州、重慶等地的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就近來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討論。
  • 新時代需要怎樣的「未來哲學」?也許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裡窺見一二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或者說哲學的未來定向到底意味著什麼?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人類世的哲學》的主題是「技術與未來」,作者孫周興解釋,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
  • 比較哲學,說白了比較就是一種方法,算不上哲學的一個分支
    在這裡老子都已經點明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如果說全部都是美,那這個世界就沒有美了,因此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用一些性質或者參數去衡量或者描述,這就是世界之間的比較,所以比較就是認知事物的一種最基本方法。
  • 後真相時代的科學哲學
    20世紀以來,隨著基礎物理學理論的不斷革命和突破,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為代表,構成了整個物理學的支柱,其應用被延伸到了幾乎所有物理學的分支領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理世界的理解;第二階段以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和宇宙學的標準宇宙模型為代表,在物理學的統一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展;第三階段以超弦與圈量子引力為代表,雖然目前它們還只是數學結構,而非成熟的物理理論,但正因如此,哲學討論的意義更大。
  • 中國道路的哲學觀念
    從當今中西方發展對比來看,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危機四起,所謂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觀」在實踐中四處碰壁。當今世界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大動蕩時代。世界經濟發展陷入長期低迷和失衡,各種「黑天鵝」事件不斷,各種不確定性上升,證明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經過一個時期的緩和後又進入一個被激化的階段。
  • 孫周興:技術的發展,激發人類對技術哲學和倫理的思考
    撰文丨董牧孜近日,國內著名的尼採、海德格爾研究者孫周興出版新作《人類世的哲學》。《人類世的哲學》是孫周興繼《未來哲學序曲——尼採與後形上學》(商務印書館,2018年)之後,對「未來哲學」、「技術與未來」等問題所做的進一步思考,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時代是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為基本內容的客觀因素的總和  要學好這部重要文獻,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因其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獨特功能而佔居方法論的首位。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後哲學時代」的體系構建在這場有關中國哲學的研討中,「後哲學」卻是頻繁出現的關鍵詞,一方面,許多專家對後哲學時代如何做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如何重新出發歡欣鼓舞,另一方面,當代中國哲學所遭遇的困境與挑戰也引起了與會學者的深思。
  • 中國哲學發展成就與時代擔當
    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的學理基礎,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對中國哲學的期許,也是中國哲學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自20世紀上半葉中國哲學學科誕生以來,這一學科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面對時代挑戰、將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帶入新境界的過程。
  • 2050年哲學會怎麼變?哲學人:我們努力讓世界需要哲學
    受此啟發,他的同事胡塞爾召集了歐洲當時的哲學大牛,如柏格森、齊美爾、羅素等一起討論「20世紀哲學中還有什麼問題有待討論」,這也是首屆世界哲學大會的由來。 120年後的今天,人類社會已經從後工業社會飛馳至信息社會的第三期,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前夕,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飛速發展,中國更是進入新基建下的經濟結構轉型時代。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所以尼採的「超人」是一個否定超越性理想,直面當下感性世界,通過創造性的瞬間,來追求和完成生命力量之增長的個性「此在」,因此是一個實存哲學意義上的人之規定。所以未來的哲學思考應該有一個實存哲學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是尼採,以及後來的海德格爾為代表的歐洲現代人文哲學為人類未來思想準備好的。第三,未來哲學還具有一個非種族中心主義的前提。這就是說,未來哲學是世界性的。
  • 世界哲學史:翻譯的時代
    與伊斯蘭世界的接觸,無疑對西方思想起了一種刺激作用,這種接觸也成為一種媒介,西方世界通過它重新認識了古希臘哲學。阿拉伯哲學的創造力在13世紀時已經消退,而這時的西方思想重又開始展翅翱翔。在這個「翻譯的時代」中,值得一提的翻譯家有12世紀的柯雷默納的格哈德,他在託萊多發現了那裡收藏的很有價值的阿拉伯文書籍,並且把其中的70—80卷著作翻譯成了拉丁語,這是一項非常值得稱道的功績,此外還應提到的是13世紀的莫爾貝克的威廉,他是佛蘭德人,他將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直接從古希臘語翻譯成了拉丁語,從而使西方世界開始對其有所了解。
  • 科學哲學
    科學是一種多元性的活動,就算是去問科學家,可能也無法給出明確的定義。與宗教相類似,科學是試圖理解、解釋和預言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它們的本質區別在於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科學具有兩個特徵——科學家探索世界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實驗法,天文學除外)和科學理論的建構。什麼是科學哲學?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叔本華的主要著作有《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視覺與顏色》《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自然中的意志》《論意志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附錄與補遺》等。在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同時成為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其龐大、嚴謹的辯證法體系在日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被加以改造和利用,成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合理內核。1817年出版的《哲學全書》,其中包括《小邏輯》和《精神哲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哲學體系。1821年出版的《法哲學原理》則集中闡明了他的社會政治觀點。黑格爾去世後,他的學生相繼整理出版了他的《哲學史講演錄》等著作。
  •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國外學界對中國哲學研究展開了持續深入研究,論著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研究成果和方法論等都值得重視。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近日由浙江大學出版,引起學界關注。此前我們曾就他主持的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四古本《老子》綜合研究」請教,近日我們就《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撰寫和出版情況請教了丁四新教授。
  • 什麼是文化哲學
    從哲學發展的歷史看,人與世界的關係被規定和表現為各種具體的關係,諸如「天人關係」「心性關係」「思存關係」「主客關係」等,它們在哲學發展的一定階段上,成為人類通達智慧,「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學術要旨和哲學主題。
  • 《中國哲學關鍵詞》英文版出版
    《中國哲學關鍵詞》英文版出版 2020年06月04日 18: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吳屹桉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世界主要三大哲學體系
    很多人認為哲學很枯燥、很乏味,其實非也。哲學是一種極度思辨。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都是頂級哲學家。某雜誌曾邀請諸多當世名人,評選人類最偉大人物,排名前五的是: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孔子、老子。你看,這五位都是各個宗教的奠基者,而宗教,其實就是一種哲學。
  • 數學哲學現代發展概述
    另外, 如果隨意地打開一本數學哲學的著作, 只要它是在這一時代或是在稍後的年代出版的, 也一定可以發現有關基礎問題或邏輯主義等學派的述評在其中佔有主要地位。然而, 這一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作為這一時代終結的重要標誌就是關於基礎研究在總體上的反思。例如, 這種反思即成為下述的一系列論文的主要論題: 拉卡託斯(I. Lakatos) 的「無窮回歸與數學基礎」, 卡爾馬(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