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需要怎樣的「未來哲學」?也許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裡窺見一二

2020-12-04 新民晚報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或者說哲學的未來定向到底意味著什麼?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人類世的哲學》的主題是「技術與未來」,作者孫周興解釋,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日前,來自北京、上海、杭州、重慶等地的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就近來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圖說:《人類世的哲學》

孫周興近些年來關注「未來哲學」命題,主編有《未來哲學叢書》,並於2016年出版《未來哲學序曲——尼採與後形上學》。今年最新出版的《人類世的哲學》一書,是由孫周興的演講集收集改編而來,書中的內容要比書名來得更明快易懂。《人類世的哲學》可視為作者關於「未來哲學」的嘗試性闡述。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世代,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孫周興認為,「人類世」意味著一個文明的大變局,即自然人類文明及其精神表達系統的頹敗以及技術統治時代新人類文明的形成。寫作此書的初衷,是因為目前國內有些領域復古性太強,但這不合哲學和藝術的當代性的使命。孫周興試圖通過此書強調,藝術人文科學要重新定向。「關於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現在熱門的科學,包括人工智慧、基因工程都是關於人的科學,當然必須還加上人文科學。今天的時代已經進入到這三門科學的獲得當中,這是人類文明、知識體系的最後一張網,兩個科學加上一門古老的人文科學,在這個意義上我會說人文科學的時代到了,我們要參與這其中。」

圖說:孫周興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成素梅對此十分贊同。在她看來,隨著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量子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的人類化以及人類的機器化都有可能變為現實。所以她認為,「未來哲學」不僅僅是關乎當下的問題,更關乎人類文明的限度在哪裡、怎麼走的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哲學系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認為,從哲學角度討論當代技術,那麼就應該回應康德提出的「人類尊嚴」問題。「未來,人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製造者、設計者?如果一個人是由另外一個人有意製作的話,是不是就消除了人和非人之間最重要的界限?」他認為,孫周興已經觸及到這個問題。

但在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鬱振華看來,面對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力邏輯的擴張,恰恰需要一種雄健的人文學。

圖說:現場討論十分熱烈

「我們討論人的存在,必然會和價值論連到一起,真理、自由、善、美、仁愛、慈悲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價值,在這些價值上樹立人的尊嚴、人的形象。當下的討論讓我們意識到人的尊嚴和形象不是靜態的,它是與時推移的,新技術的出現可能讓我們重新考慮什麼叫人性,什麼叫人的尊嚴。」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張江感受到,不僅是哲學,中國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必須面向未來。「不面向未來,我們的研究總是在重複別人的話,不是那麼有意義。」對孫周興關於未來哲學的提法,特別是從技術、科學與未來人類世界的關係的角度,創造性地建構一種個人性的哲學,並對以往的哲學做出批判。

復旦大學教授哲學學院鄧安慶從此書中看到了近些年中國哲學界的一個新的轉變,即都在尋求一種原創性思想的自我表達。「各種討論、各種新提法不斷地湧現,說明中國哲學界在消化吸收了西方哲學和一百多年來的成果以後,在開始根據自身的生存經驗,提出我們如何面向未來的哲學。」(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曾海龍讀《道體學引論》的感受是,丁耘的直接問題意識是不認同熊十力、牟宗三由心體會通性體建立道體之理路,也不認同海德格爾處理存在問題的方式,而是藉助道體解決這兩種進路的問題。周展安(上海大學文學院)將《道體學引論》放在古今中西之爭的脈絡裡來認識,他認為本書在「生生」問題之上,對「虛靜」的闡發構成了道體學的一個核心。
  • 孫周興《人類世的哲學》: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談到此書的初衷,孫周興認為,目前國內有些領域復古性太強,但這不合哲學和藝術的當代性的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試圖通過此書強調,藝術人文科學要重新定向,需要進行整體轉向。 「世界變了,你還沒變,這大概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基本的動機。
  • 哲學人:我們努力讓世界需要哲學
    法律人稱此為繼「神的時代、英雄時代、人的時代」之後的「機器時代」,繼而未雨綢繆地為人工智慧時代立法。此時被稱為「愛智慧」的哲學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呢,是否還有哲學這個學科?哲學該關注什麼?哲學的使命是什麼?一群高校哲學人在華東師大召集下進行了「2050年,哲學何為」的討論。
  • 這本書告訴你多重宇宙與科幻裡的時間
    12月1日,由科幻文化品牌「未來事務管理局」出品,展現不同「時間觀」世界的科幻選集《時間不存在》新書分享會在成都舉行。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CEO、果殼網聯合創始人姬少亭, 未來事務管理局籤約科幻作家萬象峰年、雙翅目,科幻設計師巽在現場分享各自對時間的解讀。
  • 一本集結了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的書是怎樣的?
    這本書可以作為三本書來看待,它實有著三重身份。一重是腦科學,一重是哲學,一重是心理學。1.腦科學腦科學是時下最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一本腦科學的科普書,它還有一個很大的價值表現,就是「新」。原文書是2018年出版的,相當新鮮。
  • 哲學很難嗎?這本書告訴你其實哲學並不神秘!人人都可學哲學!
    就如為了哲學而獻身的蘇格拉底,因此哲學這個詞也是被廣泛流傳。但是真正了解哲學這個概念的人,恐怕並不多,而且大多數人也就知道點皮毛。哲學難嗎?當然很難,它門檻可以高到天花板,有人為了哲學貢獻了自己一生,包括生命!但成功的寥寥無幾,倒是出現了很多神神叨叨的人。但真的有那麼難嗎?也不盡然,稍微在一個領域有點見解的人,都接觸過哲學,哲學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 我們為什麼造不出永動機?我們可以預測未來嗎?這本書告訴你
    我們繼續解讀加來道雄在這本《不可能的物理》的最後一部分。那就是「三等不可能」的科技,它們違反了人類已知的物理定律。實際上,作者加來道雄認為,因為違背了已知的物理定律而被認為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科技很少,在這本書裡他一共只列出了兩個話題:一個是永動機,一個是預知未來。
  • 學習國際政治學,推薦你讀這幾本書
    關於力量的推薦你讀《利維坦》,《利維坦》這本書的作者叫做霍布斯,他是在17世紀英國革命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活躍的人。他不是從一個理想的秩序出發,而是就從最底層、最基礎的力量出發,霍布斯在書裡面很坦誠的談到,你任何一個秩序如果沒有力量,沒有力量作為它的底層的基礎,沒有力量為它作擔保,這個秩序根本很難成立。
  • 老子、李小龍:集百家之長的截拳道裡蘊含著怎樣的哲學思想?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根據李小龍的人生經歷,參照那部深刻影響他武學思想的《道德經》,來探尋道家哲學在截拳道中的應用(截拳道是李小龍在25歲左右創立的技擊理念,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思想都起源於道家哲學)。但首先,我們要先根據妻子琳達的回憶,來看看李小龍創立並發展截拳道的初衷。
  • 在不確定的世界裡,這20本書讓你實現財富飛躍!
    事實上,在職場上,自我提升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更別提財務自由了,這些都是需要依靠學習硬核知識,才能夠獲得的能力。今天,阿信就從能力進階和理財投資兩個角度,準備了20本書,幫助大家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早日實現財富自由。(等不及的可以直接點擊圖片進入我們的618特惠專場,頁面內的書全部直接5折!)
  • 這本書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了最複雜的哲學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必然有他獨到的哲學體系,說起體系,必然又是精微博然的大部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西方哲學史上有位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翻譯成中文僅二百來頁,這在整個哲學史上都是罕見的,據他本人來講,這本書用的語言又是世界上最簡潔的,毫無誇誇其談、拐彎抹角之詞,就像「1+1=2」那麼簡單
  •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讓-雅克·盧梭《社會契約論》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是日本哲學學者平原卓的哲學普及作品,以幫助讀者從系統吸收哲學知識,重新思考自己、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為出發點,從古代、中世紀、近代到現代中篩選出50部西方哲學經典著作,包括《蘇格拉底的申辯》《理想國》《君主論》《懺悔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致死的疾病》《悲劇的誕生》《人的境況》《憂鬱的熱帶》《詞與物》等。
  • 新「奇點」 新機遇,CEE2019北京消費電子展即將引爆未來
    敢於想像,才能制勝未來。  站在2019年的年初,當我們再次發問——人類的未來生活圖景將會是怎樣的?這正是森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創辦「CEE北京消費電子展」的初衷——匯集智慧生活創意產品,展現未來生活的圖景。
  • 未來學家庫茲韋爾的書架:截至目前,他今年看過這18本書
    >《未來光明》提出了一種激進的觀點,認為智力是可以學習的。這本書帶讀者踏上了探索之旅:是什麼影響了人類的思維和選擇?卡尼曼說,人們對自己的判斷能力過於自信。因此,我們需要了解自己哪些潛在的行為會影響決策。
  • 《人類世的哲學》出版,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的新書《人類世的哲學》日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舉行了出版座談會,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圍繞這一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討論。■《人類世的哲學》出版座談會《人類世的哲學》主題是「技術與未來」,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
  • 科技世代與人類未來丨斯蒂格勒與技術哲學的未來
    這一點超出了一般人對這三卷本的認識,根據題目和論述章節,可以推演出斯蒂格勒賦予技術(技藝)以本體論的地位,而記憶無法顯現出來。這本書至少題目以及目錄卻很少能夠顯示出這一主題的重要性。第二個結論引發了我們的一個新問題的產生:就記憶主題而言,為什麼學理分析與數字分析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結論?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理分析與數字分析能夠有效形成呼應,數據分析能夠有效地支撐嚴謹的學理分析。
  • 《未來簡史》:這本書將徹底顛覆你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同我一樣,希望撥開重重迷霧,對這個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未來簡史》。一、薦書理由1、本書的作者,擁有極為廣博的知識,站在高處,俯視全局,旁徵博引,帶領你了解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中既有你只聞其名不知其詳的歷史資料,也有最新的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科技的發展。
  • 哲學可以教給我們什麼?為什麼要研究哲學?高人總結了10點
    1,在我們的精神世界,哲學一直都隱含地存在著,無論我們是逃避還是迎接,是願意還是不願意,哲學都在那裡,它永遠不會消失。2,哲學可以讓我們形成預設思維,當我們領悟這些預設,就可以藉助這些預設進行思維和實踐,進而獲得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原理——即對部分真理的洞見。3,哲學可以教我們從別人已想過的東西、已做過的事情那裡獲取寶貴的經驗和人類智慧總結。
  • 後疫情時代 我們需要怎樣的人居社區
    後疫情時代 我們需要怎樣的人居社區 2020/03/12 10:44 來源:溫州日報 編輯:遊歷 瀏覽:4356
  •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的20本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在物質觀上,法國唯物主義者的物質定義已接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定義。比如霍爾巴赫與其《健全的思想》。對於我們來說,物質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種形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我們歸之於各種不同物質的那些特性,是以物質在我們內部所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變化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