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尚超上海崇明人。一九五三年出生,早年就讀於佔化學校,畢業後務農十年。曾參與過大同文化站的文藝創作,後來進糧食部門工作至退休。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崇明島從唐朝武德年間,在長江口露出水面,到形成一個大島後,北部一直不斷的坍入江中。那麼後來為什麼,又突然間北漲了呢?這裡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浜鎮這個地方叫鰲家鎮,靠近海邊。雖然屢遭狂風惡浪的侵襲,但在風平浪靜之時,常有海市蜃樓的奇景出現。加上這裡水清土潔,空氣清新,舟楫往來,風光旑旎,是崇明的一處勝景。一天,東海龍王的小女兒三公主,不耐水晶宮的寂寞煩悶,趁父母去西王母處赴宴的時候,偷偷變化成一隻大海蚌,乘著潮訊來到了這裡。她在東海裡只看見驚濤駭浪,到這裡來,但見那柳影輕煙,百鳥啼鳴,田青水秀,男耕女織。頓覺得分外新鮮有趣,寂寞煩悶之緒,頃刻煙消雲散。一時性起,於是躍出海面,駐足盡情觀賞。只因為貪戀人間美景,多看了一會,耽誤了退潮回去時辰,被擱淺在海灘上,好幾次奮力掙扎都無濟於事。
再說,在鰲家鎮的北面,住著一戶石姓人家,生有一子,名叫義郎。石義郎七歲那年,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長江洪潮大發,堤破水淹,石姓夫婦同數以千計的百姓一起,葬身於洪潮之中。石義郎幸虧抓到了一個大腳盆後,爬在大腳盆裡,洪水把他衝到堤岸邊,被鄉親們救了起來。後來,鰲家鎮南面,龍王廟旁邊的,開磨坊做豆腐的陳姓夫婦收養了他。義郎稱他們為師傅師娘,相幫他們做做豆腐,放放牛,割割草,晚上住宿在龍王廟裡。
這一天,石義郎像往常一樣,到北海灘去放牛。退潮時,在海灘上的一條港形邊,看見一隻桌面大的海蚌,想要回大海,但又不能前進,留下了一條掙扎過的泥痕,只見那蚌嘴微微張合著,有一種苦苦求救的樣子。石義郎見狀,頓生可憐之心,想把它推入海中,因蚌巨大,他人小推不動,於是用牛繩拖著巨蚌,把它送回了大海。過了數年以後,這裡又出現了怪事,農田裡的莊稼,不知是被羊還是牛,吃個精光?人們懷疑是石義郎的牛吃的,責怪他放牛不負責任。鄉親們的責怪,使他感到非常的委屈。為了弄清真相,石義郎拿了一條放牛用的鞭子,晝夜守伏在海邊察看。一天夜裡,三更時候,海面上忽然浪如山倒般的湧來,波濤間鑽出一隻似牛非牛的獨角怪獸,直奔岸上農田,看見莊稼就吃。石義郎見後明白,原來是這條怪牛在作怪,頓時心中大怒,高舉牛鞭「拍"的一聲,奮力打去,怪牛負痛,撤蹄便往海裡逃去。石義郎緊追不捨,仗著自已有一身過硬的水裡功夫,也躍入海中追打。這時,突然從海裡冒出一個青面獠牙的巡海夜叉,伸出巨手,把石義郎拖入了海底,這時石義郎嚇得骨軟筋酥,魂不附身,昏嚇之中,只聽得耳邊波浪洶湧,入海如入雲霧之中,過了一會兒,就到了東海的水晶宮裡,被一群蝦兵蟹將簇擁著,稟報龍王,說他追打水族之寶。龍王聽後大怒,要將他開刀問斬。石義郎從昏嚇中醒來想,今天真倒黴,碰上這樣的禍事,伸頭一刀,縮頭一刀,躲也躲不了,我沒有什麼錯,怕也沒有用,死也要死的明白,他爭辨說:「是你們的牛,糕塌了我們的莊稼,為何要斬我?"
正在爭執的時候,忽然香風嫋繞,進來一位容顏絕世的美,少女。她就是龍王的小女兒三公主,只見她看了石義郎一眼後,連忙在龍王面前求情說:「請父王刀下留人,你們誤會了,他就是曾經救過女兒性命的恩人啊!"龍王說:「女兒,你何出此言?"三公主說:「父王,你有所不知,你常說東海瀛洲,風景優美,我在龍宮,每天只看見潮漲潮落,實在感到寂寞無聊。有一天,就變化成一隻大海蚌,乘著東海漲潮之際,獨自前往觀賞。只因貪戀瀛洲美景,忘了退潮回來時辰,因此擱淺海灘難回。一群頑童去叫大人,要抬我回去,取我蚌珠,害我性命,多虧了這位石恩公,救了女兒性命。"龍王聽了女兒的訴說,連忙撒去刀兵,吩咐手下要好好招待這位人間貴客,並在碧波閣裡設下了招待的酒席來壓驚。
石義郎驚魂未定,三公主走過來扶起他說:「恩公不要害怕,你做了好事,父王他們是不會傷害你的。"一會兒只聽得,金鐘響,玉鼓敲,仙樂起,一群舞女翩翩起舞,酒宴開始。三公主攜石義郎入席,龍王夫婦和其它水族親友,紛紛前來向石義郎敬酒,表示謝意。石義郎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隆重的場面,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好,但有這位美麗的小龍女三公主,陪伴在身邊指點,一一應付,使他一點也不覺得難堪,喝夠了美酒,嘗遍了佳餚,有了些微微的醉意,石義郎被安排在一個用珊瑚鑲制的龍床上休息。
一覺醒來石義郎懷疑,莫不是自已在夢裡,但看看周圍的一切,又是真的。這時只聽得小龍女進來說:「你醒了"。石義郎說:「謝謝大姐姐相救!不然今天我是死定了。"「你我不要說謝了,是你先救了我。海底世界的風景人間是沒有的,我領你去看看吧!"石義郎又在小龍女的陪伴下,周遊了海底世界,觀賞了那看不完的樹木花草,望不盡的水族宮殿,和水晶宮那些數不清的奇珍異寶。小龍女告訴石義郎:「自己是龍王的小女兒,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水府裡上下都叫她三公主"。石義郎告訴小龍女:「他姓石,名叫義郎,自幼父母雙亡,由師傅師娘將他撫養大,只為遭受海坍潮沒苦,使他窮得上無一片瓦,下無一寸地,只好棲宿在鰲家鎮南面的龍王廟裡來安身"。「怎麼,你居住在我父王的廟裡,那我們豈不早就成一家人了"。他們邊走邊看,邊說邊笑,相處得如同親姐弟一般,各自訴說著心中的話語。小龍女見石義郎心地善良,忠厚老實,頓生愛慕之心,她無限深情地對義郎說:「你不要回去了,留在水府,我們永遠在一起好嗎?"石義郎見小龍女有著花兒一般的容貌,春風一般的溫柔,倒也情投意合,但想到師傅師娘年事已高,鄉親們對他誤會還沒有消除。就說:「不行,我還得回去以盡孝道,瀛洲的風景很美好,鰲家鎮又非常熱鬧,還是你跟我同去人間吧!"小龍女嘆了口氣說:「我何嘗不想跟你同去人間,但天條海規森嚴不可違啊,父王知道若動怒,人間又要遭災難,你知道嗎?"小龍女又說:「對了,你救過我的命,你回去時,父王一定會送你金銀財寶,你要金,還是要銀?"石義郎說:「我什麼都不要,只要你父王不再來海坍潮沒就行了"。小龍女說:「有你這句話,我心裡真高興,你真是個正人君子。到時候,我讓父王送你一顆定海珠怎麼樣?它有鎮海避水的神力,有了這顆珠,保你從此不再遭受海坍潮沒苦。"石義郎連說好,好,好。於是小龍女就帶了石義郎去看那顆寶珠。
龍宮寶庫的奇珍異寶,琳瑯滿目,千奇百怪,美不勝收,根本數不清,看不盡,人間有的這裡都有,人間沒有的,這裡也有。那顆寶珠放在一個架子上的,一隻紅色琥珀盤內,有團圓那樣大小,瑩光閃閃像水晶一樣。小龍女對石義郎說:「這是水晶宮裡寶物,長江小龍幾次來想要,父王就是不給。只要你不貪金,不貪銀,我說服父王,把它送給您好嗎?記住了,到時不可貪噢。"
石義郎在龍宮裡停留了七天,東海龍王設了多次的宴席來款待,到了要回去的那一天,又特地設了盛宴。宴後,龍王命人打開金庫,銀庫,讓他自己挑選,金銀財寶,要多少就拿多少回去。石義郎正想拿一點,報答師傅師娘,回去可以不做豆腐,不放牛割草了。忽然想起小龍女的吩咐,於是什麼都沒拿,空手來到龍王的殿前。只聽見守庫官員對龍王說:「稟告大王,石恩公他,金銀財寶,什麼都不要。"龍王感到非常奇怪,問石義郎。「石賢侄,你救了我小女性命,我要拿金銀財寶謝你,你不要,那你要什麼?"石義郎說:「大王,海坍潮沒,是人間最大的災難,有多少人為此而家破人亡,背井離鄉,討飯逃荒,只求大王不要再有海坍潮沒就好了"。龍王沉呤半響說:「瀛洲海坍潮沒災難多,那是長江小龍太荒淫無度耍酒瘋的結果,若是發兵去討伐,仙界間爭鬥,人間又要遭災難,這件事情很複雜,除非是去向天庭奏玉帝"。小龍女說:「父王不須奏玉帝,要使瀛洲不再海坍和潮沒,女兒倒是有主意"。龍夫人說:「你有什麼注意,說出來給你父王聽聽"。小龍女說:「只要送樣東西"。龍王說:「什麼東西?石賢侄救了我女兒的性命,只要龍宮裡有的,什麼都可以"。小龍女說:「這可是父王你自己說的,不要反悔"。龍王說:「當然,君無戲言"。小龍女說:「若要瀛洲不再海坍和潮沒,只要把定海珠,送給石恩公就行了,它可以鎮海避水漲良田"。龍夫人說:「女兒說得對,我可怎麼沒有想到呢"。龍王說:「那不行,定海珠是水晶宮裡的鎮宮之寶,怎麼可以隨便流落到人間去"。龍夫人見小龍女與石義郎終日相伴,不離左右說說笑笑,知道自已女兒的心事,於是對龍王說:「你讓定海珠千百年來一直沉睡在水晶宮裡,倒不如讓它去造福人間,這樣,大王你也可以留下美名啊!"小龍女撒嬌地說:「父王,如果你真的不答應,那女兒就要跟著石恩公回人間去了"。龍王一聽說女兒要跟石義郎去人間,這可是他的掌上明珠,怎麼捨得呢?龍王見石義郎忠厚老實,不貪金銀,人又聰明,因此也格外器重。就說:「別,別,父王答應就是了"於是馬上派人取來定海珠,送給石義郎,又讓小龍女送他到海邊。臨離別的時候,小龍女與石義郎都依依不捨。小龍女說:「希望你常到水晶宮來玩,好嗎?"石義郎說:「好姐姐,我是凡人你是仙,我在陸上你在海裡面,怎麼可以來相見?"小龍女說:「傻瓜,為什麼要給你定海珠?只要你把寶珠帶身上,水裡來去不溼身,蝦兵蟹將不會為難你,你知道嗎。"又說:「千萬要記住,不可丟失,不可在人前來誇耀。"石義郎恍然大悟,連忙說,知道了,懷著愉快的心情回到了人間。
石義郎在龍宮裡停留了七天,人世間已經過了七年,師傅在他失蹤的那年己經離開人世。狂風惡浪不斷的侵襲著鰲家鎮這個地方。他安身的那座龍王廟以北的地方,全部坍塌入了海中,前面附近的地方,己變得面目全非一片荒涼,人們紛紛把住宅向南迀移。石義郎回到磨坊老闆那裡,向師娘講述了海中奇遇。師娘起初不信,當他拿著定海珠,乘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在蟠龍河裡走了一圈,只見人到之處,水面分開,衣服不溼半點,魚蟹蝦鱉,伏在河底,像著了魔一般,一動不動,任其捉拿後,方才相信。附近的鄰居們,聽說當年失蹤的石義郎沒有死,已經回來了,都感到好奇,紛紛前來看望。
過了幾天,石義郎又去北海灘放牛,當年的小夥伴如今都已成大人了,他們同往常一樣,放著牛兒在堤岸邊吃草。這時天朗氣清,長江風平浪靜,有幾條漁船緩緩地駛出灣港,正要到北面海上去捕魚。再說那長江小龍對小龍女三公主有愛慕之意,幾次想要定海珠又未果。今日又聽到從東海回來的蝦兵蟹將中傳言,三公主讓東海龍王把定海珠給了石義郎,氣得哇哇直叫,又醉酒了,大發酒瘋。頓時江面上又掀起了狂風惡浪,潮水像排山倒海般的湧來,剛才出海的那幾條漁船頃刻被掀翻在海上,漁夫們在風浪中拼命掙扎。放牛的夥伴們看見了驚呼,大喊:「翻船了,翻船了"。石義郎見狀,心想快點救人要緊,只見他仗著定海珠的威力,翻身騎上牛背,如在平地一般的奔入大海,穿風越浪,把波浪中掙扎著的一位漁夫救上牛背,送往岸邊後,又向海中奔去,救另一個。此時長江小龍想上前,恨不得立即從他身上搶奇定海珠,但一想不好,這寶珠是三公主讓東海龍王送給石義郎的,直接上前搶了,三公主要恨他,從此就得不到她的芳心。為了能得到定海珠,又要得到三公主的芳心,於是他便心生一計,立即上岸,搖身一變,變成也是一個放牛的,混入這些放牛的夥伴中。當石義郎救好人,回到小夥伴們身邊的時候,那位變化成放牛人的長江小龍說:「石兄弟,好神奇啊!你騎牛入海,如像在平地。聽說你到過龍宮,得到了一顆定海珠,才有這種神力的,是嗎?把寶珠拿出來給我們看看,開開眼界好嗎?"眾小夥伴們看見石義郎剛才的舉動,驚呆了,只有神仙才有這樣的法力啊!又聽見說石義郎身上有寶珠,都很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石義郎想起小龍女的叮囑,不讓看。長江小龍便指使這些人撲過來,搜身搶奪著要看,石義郎拼命掙扎著往海灘上跑了幾步,又被他們捉住,在情急之中他把寶珠藏進嘴裡,一不小心咽入喉中,頓時氣絕身亡。石義郎窒息而死後,小夥伴們嚇得得不敢聲張,各自回家。長江小龍也沒想到結局會是這樣,於是返回水府。
是夜,石義郎託夢師娘,說自己遭人陷害,今魂已隨三公主去龍宮,請師母把他的屍體埋葬在北面海灘上,他吞下了定海珠,有漲海的神力,只要把他埋葬在哪裡,那裡的海坍會消失。夢醒時分,天已微明,師母披衣到門外一看,北海上有綠光閃耀,天空中開始出現迷霧,後來霧越來越大,到中午才消散。在海邊,只見石義郎屍體躺著的地方,已經漲出了一片新的灘塗來。師娘連忙把夢中之事告訴了鄉親們,等退潮後,眾鄉親把石義郎的屍體埋到了最北面的海灘上。以後,海面上的風浪漸漸地小了,海坍停止了,而且每年都不斷的漲出新灘來。不久便從龍王廟旁一直漲到了浜鎮往北的灣港那個地方後停止,穩定了一段時期後,灣港這個地方又開始海坍了,有人說,那是因為長江邊南匯這個地方也海坍,把石義郎的屍體借去鎮海後一直未還的緣果。有人說,後來把屍體要了回來,灣港北面的海灘又開始北漲了。又有人說,石義郎被東海龍王招為駙馬後,取代了長江小龍,成了這一帶海域的水神,所以一直不停的漲著,漲著,漲出了大片大片,成千上萬畝的土地,在這漲出的灘塗上,可以圍墾造田,耕種糧食。鄉親們為了感恩石義郎,曾經在浜鎮的東北角上建造了一座漲海龍王廟來祭祀他,裡面有石義郎身穿二單打,手捧定海珠的塑像,人們稱他為石龍王,齋期為農曆九月十七。這個廟雖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拆除,但石義郎獲定海珠,使崇明島北漲的故事在這一帶一直流傳著。心語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發布,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