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致病原因

2020-12-06 搜豬網

    該病以傳播迅速,體溫升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癒率低為特徵性的疾病。 

    一、臨床症狀 

    (1)豬群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1℃―42℃之間,起初個別豬只發病,之後迅速傳至大部份豬群,個別豬突然死於豬舍; 

    (2)精神沉鬱,食慾下降或廢絕、精神萎頓扎堆、呼吸困難、咳嗽喘氣; 

    (3)部分豬流鼻涕、眼瞼腫脹、眼分泌物增多,出現眼結膜炎,有的便秘或下瀉; 

    (4)部分出現後軀無力,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 

    (5)病豬多皮膚發紅,耳部發紺,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處皮膚呈紫紅色,也有皮膚出現鐵鏽色或出血點; 

    (6)部分孕豬多出現流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7)大多混合支原體,豬瘟和黴菌毒素。 

    二、致病原因 

    經有關專家檢測,證實高熱病是由包括病毒、細菌、黴菌、血原蟲等引起怕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等…… 

    A、病毒:藍耳、豬瘟、偽狂犬、圓環、流感、冠狀病毒,而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是高致病性高死亡率重要原因之一。 

    B、細菌:豬胸膜炎放線菌、鏈球菌,豬副嗜血桿菌,豬肺炎支原體、豬丹毒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霍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C、血原蟲、弓形體,附紅細胞體、焦蟲等。D、各種黴菌毒素。 

    三、防制措施 

    鑑於當前疾病複雜,豬群密度高,管理性疾病時有發生(如斷尾閹割、注射、蚊蟲咬)致出現較多的豬副嗜血桿菌,附紅細胞體等疾病。病毒性病持續感染,細菌性疾病增多,繁殖障礙性疾病增加,混合感染、黴菌毒素、血原蟲等時有發生,還有抗生素藥物濫用,導致細菌抗藥性和耐藥性越來越嚴重,建議今後逐步用中草藥劑防治疾病,有好的藥物,還要有好的飼料。(如安佑102教槽料和100人工乳。患豬能很好吸收,促進疾病康復,本人診斷好多豬場疾病,取得較好效果。) 

    (1)預防 

    ①加強飼養管理,控制舍內溫溼度及有害氣體排放,隨著季節的變化,搞好衛生,全進全出,儘量少衝水,保持豬舍幹潔和通風,嚴格產房管理,減少保育豬群發病率; 

    ②做好各項疫苗免疫注射工作,淨化偽狂犬,控制藍耳,防止非典型豬瘟和圓環病毒症是當前豬場重點控制的主要疾病,對口蹄疫實行強制免疫,對豬瘟實行100%免疫,對藍耳病實行全面免疫,種豬可一刀切做基礎免疫,以後每年普免3―4次,病場建議用進口疫苗,從種母群和哺乳豬做起,並加強二免,等藍耳病淨化後才改用國產苗; 

    ③加強後備豬群防疫保健和環境馴化工作,防止條件性病原大量繁殖造成損失;(保育豬群也應認真做好保健) 

    ④控制黴菌毒素、原蟲病和內外寄生蟲病也是當前養豬生產十分必需做好的工作; 

    ⑤搞好預防消毒工作,各場應制定衛生消毒制度,嚴格落實執行; 

    ⑥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和當地發病情況,定期服用中草藥物預防保健,如已發病場,也應適當加入抗菌素藥物進行控制; 

    ⑦落實豬場各項管理制度和提高員工素質是根本; 

    ⑧豬舍周邊應重視種植樹木、花草,改善生態環境也很重要。

    (2)治療 

    首先:在發生高熱病時,應迅速採取封鎖,嚴格消毒措施防止菌毒擴散外,還應冷靜沉著對付。首先請行家及有關人員確診什麼類型高熱病,如藍耳病為主,或豬瘟為主,或流感為主,或綜合症為主等,然後對症施藥,防止盲目性治療,避免損失更重。 

    其次:採取果斷措施,該出手時就出手,即把嚴重無價值病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就地消滅,避免造成更大傳播和死亡。 

    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協會會長陳健雄博士指出,豬場的飼養管理水平應該是決定豬發病率的主要因素,豬場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素質是豬場防疫水平高低的決定因素。 

    邵國青博士指出,疾病控制仍然靠管理,過多力量用於防病治疾病反而越來越多越重。需要看的病不是病,病在管理中。(汕頭市東江豬場餘老闆早就說得好,不是豬有病,而是人有病,與上二位博士見解非常吻合)。還指出,對於高熱病,病源控制是根本,儘量有效做好消滅、隔離,限制病源繼續擴散,對發病豬有五不治原則;更有利於疾病消滅。 

    ① 無法治癒的病豬不治;  

    ②治療費高的病豬不治; 

    ③ 治療費時、費工的病豬不治;  

    ④治癒後經濟價值不高的病豬不治; 

    ⑤、傳播性強、危害性大的病豬不治。 

    再次――治療 

    豬由於發生高熱、消耗大量水份,此時不急於打針或注疫苗,而應馬上補充水份和營養。搶救病豬於水深火熱之中應放在第一位。 

    ①先服3%口服補液鹽(由氯化鉀、氯化鈉、小蘇打、葡萄糖組成,如一時無氯化鉀,可用草木灰水代替)+撲熱息痛+水/噸自飲。然後再試用扶正祛邪清熱解毒消炎抗菌抗毒中草藥煮水;埔大菜(地膽頭、牛契埔)或山埔姜(埔姜)3000克,白花蛇舌草3000克,荊芥1000克,銀花、黃芩各2000克、連翹2000克、陳皮1000克,甘草1000克,煮水加葡萄糖20kg(或紅糖)+維生素1-2千克+水2000斤任喂,達到補充水份,營養,藥物和退熱恢復體況目的。 

    ②繼發豬瘟為主可用較大劑量豬瘟弱毒苗注射,然後服上述第①點藥物。 

    ③上午,可試注射多糖+頭孢噻呋鈉,另側注射複方磺胺甲氧嘧啶鈉肌注。 

    下午注鹽酸林可黴素,另側注氟苯尼考+樂菌素。 

    同時,飼料添加加康400克,高熱清開靈2000克(中藥)連餵7―10天。(均溼拌水或水料下同) 

    ④對藍耳症為主豬群,飼料加板蘭根3000克,銀花、黃苓各2000克,魚腥草3000克,蛇舌草2000克,陳皮1000克,甘草1000克煮水(煮2次合併)加入一噸水中自由飲用5天以上。 

    ⑤對綜合症豬群,可用金銀花、連翹、荊芥、柴胡各2000克,黃芪3000克,甘草1000克,蛇舌草2000克,陳皮1000克,加入噸水自由飲用7―10天。 

    ⑥對發病群及健康豬,在每噸料中加入騰駿加康500克,強力黴素300克。同時,在每噸水中加入安泰1500克,連餵7天。 

相關焦點

  • 農業部就我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及生豬生產舉行發布會
    (2007-08-23 14:16:26)    [薛亮]:    導致這一輪生豬生產下降原因是幾項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發生是其中原因之一。我簡要通報一下當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情況。
  • 豬藍耳病的預防及治療辦法
    豬藍耳病,即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具有傳播速度快、發病面廣等特點,已給世界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該病於 1996年在北京及周邊地區首先發生,隨後蔓延到全國各地。
  • 豬場豬感染了藍耳病,給豬採取這樣的治療方案,治癒率高
    發病原因分析: 一、購進了藍耳病不穩定豬場的仔豬 現在藍耳病基本上處於隱性感染,很少有爆發的。所以購買仔豬時從外部看不出來豬感染疾病。隱性感染藍耳病的豬只在應激或者抵抗力低下時表現出來。
  • 農業部:豬藍耳病死亡數大大下降 生豬生產已恢復起步
    相關新聞:   南方網訊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23日)14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介紹我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及生豬生產有關情況  7月全國豬藍耳病發病和死亡數雙雙大幅下降  在回答豬藍耳病疫情是否擴散問題時,農業部獸醫局巡視員李金祥表示:今年5月10日,我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通過審評,及時投入使用,疫情擴散蔓延趨勢得到有效緩解。一是疫情明顯下降。
  • 黃毓茂:如何有效防控藍耳病?馴化、淨化成熱議,疫苗選擇有門道
    碩騰(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客戶技術服務經理 郭海兵  藍耳病分為許多譜系,黃毓茂向觀眾介紹,經典豬藍耳病可以算作條件性致病,生產過程中可以不打疫苗,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營養等手段解決。而高致病性藍耳病,更傾向於烈性傳染病,除了提升生物安全外還需通過疫苗防控,在非瘟爆發前,高致病性藍耳病已給國內生豬產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雖然對藍耳病免疫理論的研究還存在許多空缺,但黃毓茂告訴觀眾,藍耳病在臨床上的免疫防控手段已非常清晰,針對不同的豬場條件、生產流程均有相應的防控方案。那不同的藍耳病弱毒疫苗,生產過程中效果如何?對流行性野毒的保護效果如何?
  • 【藍耳病研究】中國高致病性藍耳病病毒TJM-F92毒株弱毒活疫苗對新...
    【藍耳病研究】中國高致病性藍耳病病毒TJM-F92毒株弱毒活疫苗對新出現的類NADC30毒株感染可以提供交叉保護!本研究結果表明,與高致病性毒株相比,類NADC30毒株(HN201605)的致病力更低;同時我們也發現TJM-F92致弱活疫苗對類NADC30毒株(HN201605)感染可以提供交叉保護;這也說明在中國TJM-F92疫苗是一個安全有效的候選疫苗。
  • 豬藍耳病病毒快速檢測方法RT-PCR在北京問世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 一種能夠快速檢測豬藍耳病病毒的螢光RT-PCR檢測方法24日在北京檢驗檢疫局通過專家鑑定。據了解,利用這種方法,工作人員可以在3小時之內確定豬是否被豬藍耳病病毒感染。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自1987年於美國暴發至今,已成為在全球範圍內流行的、危害最嚴重的豬傳染病。
  • 藍耳病防控及免疫對策
    為什麼豬藍耳病(PRRS)陰魂不散?為什麼對豬藍耳病防控的認識混亂?為什麼豬藍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一且不穩定?為什麼有人不惜犧牲生產成績放棄嘗試更有效的豬藍耳病防控方法?究其原因是,在豬藍耳病防控實踐中,許多人忽視豬群所感染PRRSV野毒毒力存在強弱差異,不了解PRRSV弱毒活疫苗殘留毒力也存在差異,不知道當今PRRSV疫苗研發前沿技術成果,導致盲目選擇疫苗,進行不合理的免疫;忘記初衷——高效防控豬藍耳病,從而提升豬群整體生產成績!
  • 藍耳病稱為豬界的「愛滋」,對豬場的危害極大,防控要做到這8點
    季節交替,也是豬病多發的時候,其中,藍耳病就極其容易在這種時候發病,主要是跟氣候變化和豬場衛生條件等應激因素相關。藍耳病對豬場的危害極大,給豬場帶來非常大的損失,常被人們稱為養豬界的「愛滋病」!什麼是藍耳病?
  • 豬藍耳病與圓環病毒混合感染
    買回來第四天打了豬瘟弱毒苗,次曰豬開始有個別豬不吃食,起燒.以為是打疫苗引起的副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豬病越來越歷害,又注射了―次大劑量豬瘟疫苗無效,並且豬逐漸消瘦,死亡,呼吸困難。用多種抗生素均未見明顯效果。  一、主要症狀    體溫40.5--41.5'C,精神沉鬱,眼無神,明亮、扎堆、有屙幹屎或拉灰色糞便。
  • B肝病毒的致病原理,自身不具備致病性,激發免疫反應是本質
    B肝病毒的致病原理,自身不具備致病性,激發免疫反應是本質B肝核心抗原難以通過實驗室檢查出來,原本的B肝三對就缺少的核心抗原檢測,所以是B肝兩對半。從致病角度,人們對B肝也存在誤區,其實B肝病毒自身並不會造成肝臟炎症,即B肝病毒自身不具備致病性。導致人體出現肝細胞損害的主因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清除B肝病毒的過程,清除過程會引發肝損傷。B肝病毒也是嗜肝病毒,感染肝細胞後,主要是導致肝細胞結構發生變化。自然感染下,B肝的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會發生免疫反應。
  • 感染非瘟後的康復豬能留嗎?復養理論上能夠成功!
    感染非瘟後的康復豬長期帶毒嗎?會不感染其他豬?2018年08月至今,我們對非洲豬瘟的認識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據了解,非洲豬瘟病毒致病力有所不同,高致病性、中等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三類的死亡率有差異。有數據表明:高致病性毒株能造成嚴重的急性病症,並在感染後4-15天達到90-100%的死亡率;中等毒性的毒株死亡率在30-70%;低致病性毒株的死亡率在10-30%。所以「非洲豬瘟病毒並不是100%的致死率」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
  • 重要發現:美大學發現可以阻斷藍耳病感染的化合物
    藍耳病毒最早於1987年在美國發現,隨後在全球廣泛傳播,是養豬業最為昂貴疾病之一,據美國學者的計算,藍耳病每年對美國豬農造成的損失高達藍耳病由於毒株多且變異快,因此很難通過病疫苗給豬提供廣泛的有效保護。近日,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成功發現了可以阻斷藍耳病毒感染細胞的小分子化合物,並且在體外實驗中證實該化合物可以有效阻斷歐洲株和美洲株藍耳病毒對豬細胞的感染。
  • 使用泰萬菌素是豬藍耳病防治的新選擇|豬傳染病【搜豬網_中國生豬...
    如今,華中農業大學和回盛生物重磅推出「藍耳病防控新選擇」,提出了豬場藍耳病狀態評估、生物安全、疫苗免疫與藥物防治為一體的一整套貼近生產實際、歷經多年驗證的豬藍耳病防治方案。相信這個方案的實施將會進一步助力整個養豬業戰勝藍耳病,從而實現「天下無藍」。那麼回盛生物重磅推出「藍耳病防控新選擇」對於行業發展來說有哪些積極意義呢?
  • 107個豬場調查:關注非瘟下的倖存者——豬場大豬猝死率
    但隨著豬存欄的減少,屠宰方式的變化,養豬140公斤,基至更大的比比皆是。未來隨著非瘟退去,人們回歸正常生產,相信以後的行業內,飼養大體型豬將會成為一種常態。眾所周知,為了維護食品安全,大豬飼養階段不允許使用抗生素,如果發生大豬的猝死,就會對豬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 感染非瘟後活下來的豬長期帶毒?會感染其他豬嗎?留還是殺?
    非洲豬瘟病毒,根據其致病力的不同,可分為高致病性、中等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三類。高致病性毒株能造成嚴重的急性病症,並在感染後4-15天達到90-100%的死亡率;中等毒性的毒株死亡率在30-70%;低致病性毒株的死亡率在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