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茂:如何實現藍耳完美防控?挑選PRRSV弱毒苗需注意這幾點
《農財寶典》新牧網見習記者 李宗林
藍耳病(PRRSV,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一直是危害我國養豬生產的重要疫病之一,長期困擾著中國養豬人,而疫苗免疫作為藍耳防控的重要一環,關於其安全性、有效性的爭論也一直層出不窮。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博士、副教授 黃毓茂 攜手碩騰(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客戶技術服務經理 郭海兵 做客《農財大視野》欄目,為觀眾對比不同藍耳病減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現場解讀當今形勢下豬場如何實現藍耳完美防控。
直播現場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博士、副教授 黃毓茂
碩騰(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客戶技術服務經理 郭海兵
藍耳病分為許多譜系,黃毓茂向觀眾介紹,經典豬藍耳病可以算作條件性致病,生產過程中可以不打疫苗,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營養等手段解決。而高致病性藍耳病,更傾向於烈性傳染病,除了提升生物安全外還需通過疫苗防控,在非瘟爆發前,高致病性藍耳病已給國內生豬產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雖然對藍耳病免疫理論的研究還存在許多空缺,但黃毓茂告訴觀眾,藍耳病在臨床上的免疫防控手段已非常清晰,針對不同的豬場條件、生產流程均有相應的防控方案。那不同的藍耳病弱毒疫苗,生產過程中效果如何?對流行性野毒的保護效果如何?對此黃毓茂在直播中為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
該實驗將35頭PRRSV雙陰、CSFV、PRV、PCV2抗原陰性(T2-2 PCV2核酸陽性)18日齡斷奶仔豬隨機分成5組,分別作為陰性對照組(T1)、陽性對照組(T2)、某進口疫苗免疫攻毒組(T3)、「瑞蘭安」免疫攻毒組(T4)、某JXA1-R株疫苗免疫攻毒組(T5)。飼養調理三天後,21日齡進行免疫,49日齡攻毒(Wenshi-TP HP-PRRSV,注射 104TCID50,滴鼻104TCID50),69日齡結束,實驗周期持續四個月。
據黃毓茂觀察,某JXA1-R株疫苗免疫攻毒組在免疫7天後豬只發熱明顯,同時28天內日增重相對較差,表明該疫苗存在明顯的臨床安全性問題。
實驗觀察攻毒後第14天,陰性對照組豬只精神狀況良好生長正常;陽性對照組已死亡4頭,其餘3頭精神萎靡,出現了嚴重的呼吸障礙;某進口疫苗免疫攻毒組,豬只精神狀況不佳,其中3頭出現癱瘓;「瑞蘭安」免疫攻毒組,豬只精神狀況良好,均一度也較好;某JXA1-R株疫苗免疫攻毒組,豬只精神狀況良好。
攻毒後第21天,陰性對照組所有豬只精神狀況良好且沒有出現死亡;陽性對照組已死亡5頭,剩餘2頭精神萎靡;某進口疫苗免疫攻毒組,豬只精神狀況較差,死亡1頭;「瑞蘭安」免疫攻毒組,豬只精神狀況良好,均一度也較好;某JXA1-R株疫苗免疫攻毒組,豬只精神狀況良好。
攻毒保護後進行臨床評分,可以發現陽性對照組、某進口疫苗免疫攻毒組臨床症狀非常明顯,日增重明顯較差且體溫顯著高於其餘組別,存在豬只死亡現象。21天實驗結束後,取出實驗動物肺部進行眼觀及組織切片觀察,「瑞蘭安」免疫攻毒組肺部與正常肺部幾乎沒有區別。
分析實驗結果,黃毓茂發現「瑞蘭安」和「某JXA1-R株疫苗」均能對HP-PRRSV起到很好的臨床保護效果,但綜合安全性和免疫效率評估,「瑞蘭安」優於某JXA1-R株疫苗,在防控HP-PRRSV方面效果明顯。
問答交流環節:
1、 目前豬場都非常重視生物安全了,還有必要免疫藍耳病疫苗嗎?
黃毓茂:近幾年來經過非瘟的考驗,養豬業同仁的生物安全意識普遍提升,但不同於公眾的既有印象,其實非洲豬瘟在已知豬病中是較易防控的,因其傳播途徑非常清晰,所以大家可以有針對性的防非。但藍耳病傳播途徑多、帶毒排毒時間長,防控難度要大大高於非瘟,所以現階段有些豬場能防住非瘟,卻不一定能防住藍耳,生物安全是相對的概念,沒有人能做到絕對的生物安全防控,現階段通過藍耳疫苗幹預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郭海兵:目前國內藍耳病感染狀態可分為四類:陰性、陽性穩定且保育育肥無病毒循環、陽性穩定但在保育育肥階段存在病毒循環、不穩定爆發。我們可以根據豬場所處階段判斷是否需要免疫藍耳疫苗。
2、 藍耳與非瘟混合感染後,怎麼鑑別處理?
黃毓茂:如果是非洲豬瘟野毒的感染,那就不需再考慮藍耳病毒的感染,直接精準剔除;非瘟疫苗毒臨床上對豬群的影響是有,但是沒有那麼大,在飼養管理水平提升的前提下,能一定程度降低死亡率保持穩步生產,但當疫苗毒與藍耳病毒混合出現時,彼此會有加強作用,發病率死亡率劇增,所以不推薦業內人士使用所謂的「非瘟基因缺失疫苗」。
郭海兵:多年來服務一線豬場,我發現當前大部分豬場都有硬性規定,豬場出現異常豬只必須首先檢測非瘟病毒,排除風險再考慮其他疾病,非瘟直接關係豬場的生死,一旦發現必須馬上精準剔除。
3、 我豬場流行的類NADC30毒株,需要使用什麼疫苗防控藍耳病?
黃毓茂:NADC30毒株在2015-2016年開始流行於國內豬場,臨床表現不易分離、不易檢測,所以極易在場內擴散,但其毒力不如高致病性藍耳病毒株,與經典毒株類似,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營養調控來改善,現有疫苗雖不能完全抵抗其感染,但能提供一定的交叉免疫保護。防控NADC30毒株最大的難點在於其極易重組,目前重組毒株越來越多,給藍耳的防控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
郭海兵:根據當前病毒流行趨勢來看,市場上現有疫苗對NADC30毒株雖然保護不完全,但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交叉保護,所以不推薦業內再承擔多引入一個毒株的風險來製備疫苗,市面上商品化疫苗+環境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保障豬群正常的生產。
4、 目前藍耳病滅活苗比較熱門,您認為防控效果如何?
黃毓茂:首先藍耳滅活苗並不是新產品,只是在科學、臨床應用上人們的理解有所偏差。常規的藍耳滅活苗應用於沒有感染過的陰性豬,免疫效果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國藍耳陰性豬畢竟是少數,滅活苗可以在有活毒感染的基礎上強化免疫。滅活苗免疫機制主要是依賴體液免疫,其產生時間較晚,維持時間短,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所以建議目前商品化滅活苗可以與弱毒苗聯合使用,針對毒株來源複雜的豬群使用滅活苗,輔助加強免疫,達到排除疫苗毒、野毒的效果。
5、 注射藍耳活疫苗是否會有散毒、毒力返強、重組等風險?
黃毓茂:藍耳病弱毒苗如果按照免疫理論去綜合評價,其技術不成熟的,所有的弱毒苗都會帶毒排毒,只是不同疫苗毒株之間存在差異。疫苗毒株理論上在豬場內自身就會變異返強,只是不同毒株的相對強弱不同,且不同譜系毒株間還會重組,所以今後豬場生產的目標一方面是控制藍耳病,另一方面就是實現藍耳病在臨床上快速的淨化。
郭海兵:「瑞蘭安」疫苗在NSP2上缺失了120個胺基酸的片段,導致其毒力大大降低且自身不易返強,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保障。在此建議豬場在選擇疫苗上必須慎重,不能同時使用兩種不同譜系毒株的藍耳活疫苗,這樣會加速豬場藍耳病的重組。
6、 我的豬場從幾個豬場引進的後備豬,藍耳病該如何馴化?
黃毓茂:需要根據豬場自身的生產流程及未來的養豬目標來判斷,如果引入的全是陰性豬,就無需打苗,加強生物安全防控即可;如果引入「百家豬」,毒株來源複雜,此時如果直接混群就容易爆發藍耳病。如果豬場是藍耳病陽性穩定群,引入陰性豬那就使用本場的毒株主動感染陰性豬將其馴化,如果是豬群全部感染過,那就推薦使用滅活苗連續接種排毒,也可用弱毒苗連續接種兩次,強化免疫,但在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生產問題,場內一定要有配套措施,加強飼養管理讓其平穩度過。
郭海兵:如果豬群毒株來源複雜,就建議豬場在豬只日齡較小時引入,主動感染給予充足的時間馴化,混群前檢測口腔液,陰性且不排毒時再混群,主動感染期間注意營養的調控,加強飼養管理。
7、 豬場使用的其它毒株的藍耳病疫苗,怎麼安全更換成瑞蘭安?
郭海兵:如果豬場用的是經典株疫苗或R89株,想要換「瑞蘭安(天津株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病毒血症的時間應該是30天,建議30天後再更換疫苗。如果現在是使用江西株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病毒血症時間可能會有60-80天,建議中間間隔60天。如果原本就是使用天津株疫苗,那就按原來的免疫程序替換即可。
8、 非瘟後,豬場生物安全水平顯著提升,是否是淨化藍耳的好時機?
黃毓茂:非瘟如今在中國爆發流行,行業需要反思一直以來的疾病防控流程,但反過來思考,非瘟也會強行提升我國的生物安全防控標準,國內養豬水平將有一個革命性的提升,打造高標準養豬模式將會是行業的共識,破而後立,浴火重生,實現豬病的淨化不是幻想,但同時不可操之過急,需要穩步前進。
郭海兵:國內豬場不論硬體水平還是管理思維都有了空前的提升,不僅針對非瘟、藍耳病,對於任何疫病的淨化都是非常有利的,據了解部分養豬企業已經將藍耳病的淨化提上日程。目前藍耳病淨化的方法、技術路線都已成熟,缺乏的是決心和長久保持的覺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