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白腹針尾綠鳩出現在無量山,該鳥種分布在東南亞,也是國內首次記錄到

2021-03-02 六維自然

     在大自然中,很多動物會隨著季節而進行遷徙,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等。近日在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就發現一隻白腹針尾綠鳩,該鳥種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種珍稀的鳥類,同時該鳥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也是國內首次記錄到。

    白腹針尾綠鳩的棲息地在東南亞叢林中,這次出現在無量山保護區,引發鳥類專家關注,有專家分析: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這是個體鳥,是在遠距離飛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該種群因氣候、棲息地環境變化等因素整體北移的結果,還需要持續跟蹤觀測。

    白腹針尾綠鳩的雄鳥雌鳥區別不大,一般體長30-33釐米,白腹針尾綠鳩雄鳥整體呈橄欖綠色,腹部白色,尾羽灰黑色,虹膜的內圈為淺藍色,外圈為紅色,眼睛周圍的裸皮及喙基部呈鮮豔的天藍色等,而白腹針尾綠鳩雌鳥是肩羽無紫紅色斑塊,頸側不沾淺橙黃色,兩者的外形很接近。

    白腹針尾綠鳩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中幾個國家,寮國、泰國和越南等國家,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白腹針尾綠鳩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種罕見的稀有的鳥類。

    無量山保護區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白腹針尾綠鳩的地方,為了保護這種鳥類,在工作人員檢查這隻白腹針尾綠鳩的健康狀況,沒有明顯的外傷,能適應野外環境,工作人員對這隻白腹針尾綠鳩進行了環志放飛

     白腹針尾綠鳩出現在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是因為這裡的地理環境非常獨特,南澗縣鳳凰山位於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北端,是我國西南境內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具有鳥類飛行範圍廣、數量大、時間長、種類多、飛行高度低等特點,是鳥類環志和研究的理想場所。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喜歡大自然奧秘者!

相關焦點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經專家鑑定後,確認其為白腹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seimundi)雄鳥,為我國的鳥類名錄增加一個新紀錄鳥種,大理南澗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區。起初,張教授看到這隻鳥有針狀的尾羽,以為這就是一隻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apicauda,雲南有分布,屬較常見的鳥種),但仔細檢視後,又覺得某些特徵和針尾綠鳩不一致(具紫紅色的肩斑、後頸部沾灰色、尾下覆羽呈鮮黃色)。
  • 南澗無量山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屬中國鳥類新記錄種
    10月12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一隻白腹針尾綠鳩10日凌晨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刷新了我國鳥類新記錄,南澗無量山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方。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 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這是10月10日拍攝的白腹針尾綠鳩。錢程 攝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凰山候鳥遷徙通道。段建偉 攝  新華社昆明10月14日消息,近日,一隻白腹針尾綠鳩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引發鳥類專家關注。  「白腹針尾綠鳩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此次在我國境內發現,既可能是個體遠距離飛行,也可能是該種群因氣候、棲息地環境變化等因素整體北移的結果,還需要持續跟蹤觀測。」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這是10月10日拍攝的白腹針尾綠鳩。 錢程 攝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凰山候鳥遷徙通道。 段建偉 攝新華社昆明10月14日消息,近日,一隻白腹針尾綠鳩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引發鳥類專家關注。
  • 漂亮而優雅的針尾綠鳩
    針尾綠鳩(英文名:Pin-tailed Green Pigeon,學名:Treron apicauda),是鴿形目鳩鴿科綠鳩屬的鳥類。
  • 「鳥書」要來了!手繪1491個鳥種,掃二維碼可聽鳥鳴
    書中1491種在我國有觀測記錄的鳥類圖,全部為手工繪圖,就連2020年10月10日在雲南剛被記錄到的最新品種——白腹針尾綠鳩也被收錄其中。掃描書中的二維碼,還可以聽到鳥鳴,這在我國鳥類觀察圖書中尚屬首例。昨天下午,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編輯部正為這本書最後的刊印做準備。辦公桌上是一沓沓手稿、校樣。「這裡還缺個拉線,標記特徵!」
  •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德宏|針尾鴨|瑞麗市|世界自然保護...
    12月2日,德宏自然生態攝影師張海鈺在瑞麗市弄麼湖拍攝到3隻針尾鴨,經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博士等人核查確認,這次記錄是針尾鴨在德宏的首筆記錄。▲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至此在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由711種升至712種更加逼近全國鳥類種數的50%▲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遊禽,屬水鴨類。
  • 西藏發現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黑腹濱鷸
    新華社拉薩11月19日電(記者劉洪明、田金文)記者19日從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獲悉,其研究人員今年在拉薩市林周縣發現2隻鷸科鳥類,查閱相關文獻確認黑腹濱鷸為西藏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這一新發現的相關文章近日已刊登在《動物學雜誌》上。
  • 攝影師用6年時間記錄到16種貓頭鷹,哪種是你的最愛
    鴞形目中的鳥全都稱貓頭鷹,因形象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鳥友們愛稱其為「小貓」。它,擁有眾多的「粉絲」!我就是其中之一世界上有多少種貓頭鷹?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貓頭鷹種類有249種。中國有多少種貓頭鷹?在中國,目前有32種。貓頭鷹是我喜愛觀察的動物之一。從2013年至今,我見到和記錄16種貓頭鷹,這次做一個回顧和總結。
  • 中國境內首次記錄的慄尾姬鶲 系在川大望江校區發現
    四川共記錄野生鳥類 24目87科340屬757種闕品甲說,上一本最為完整的、也是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最為重要的兩部論著之一的四川鳥類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距今已有23年。闕品甲舉例說,鳥類也有類似於「雞同鴨講」的交流方式,不同物種的鳥類可能形態相似,但鳴聲差別很大,因此在觀鳥過程中,有時候由於樹枝遮擋,並沒有親眼看到、實際拍攝到該種鳥類的影像資料,但有鳴叫聲錄音,也可以作為「觀察」到該鳥類的證據。另外,生物技術的進步也有利於幫助區分不同物種。
  • 重慶觀鳥愛好者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
    那是去年九十月份,王江在照母山森林公園拍鳥,無意間看到一隻三寸小鳥從眼前飛過,鳥過留影,剎那間閃過的直覺告訴他,這隻鳥兒以前沒見過。有這個底氣,是因為在王江的相機裡,已拍攝了幾百種鳥兒,公園裡有什麼鳥兒,那種鳥兒長什麼樣子,王江如數家珍。發現這隻三寸小鳥後,王江開始尋覓這種鳥兒的蹤跡,沒想到竟然是鏽胸藍姬鶲。
  • 2020年個人觀鳥記錄中的重要鳥種記錄
    全年提交了63條記錄,記錄了233種鳥,其中50條記錄209種都是省內看的了。主要的鳥種記錄見下面了:一月鴨子來市區。月底,大寒潮裡的南下,在沙島去看水鳥,勺嘴鷸沒看到了,但其他各種鴴鷸數量不少,甚是好看,但精彩還在沙島之外的那片神奇小溼地,竟然收下小杓鷸,讓沙島也上了國內能集齊4種杓鷸的地塊(大、中、小、白腰杓鷸)。河溪首先看到之後,驚呼「小biao鷸,小biao鷸」,我還蒙在鼓裡時,他說昨天島上宣傳牌上不是標著拼音biao嘛……當然這一行還收了這一片的慄喉蜂虎、黃鶺鴒,也都不算差。
  • 陽江拍鳥(331)——黑腹濱鷸
    這是一隻被遺漏或者說忽視的個人加新鳥,當初辨認時因為與彎嘴濱鷸比較相似,而彎嘴濱鷸個人已經拍過(三聯鳥塘(317)——彎嘴濱鷸(+青腳濱鷸)),因此就把它放到需要繼續確認的鳥種名單中。近期正好看到一篇觀鳥愛好者寫的陽江海灘拍的鳥種總結照片,有一張就是黑腹濱鷸,與我拍的非常相似,於是又重新辨認。軟體辨認為黑腹濱鷸的結果:懂鳥97.6%,知鳥網54.04%。因此可以確認是黑腹濱鷸。軟體辨認結果與照片的角度關係較大,可能前次辨認選擇的照片不一樣而導致結果不同。
  •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只針尾鴨,經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博士等人核查確認,這次記錄是針尾鴨在德宏的首筆記錄。▲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至此在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由711種升至712種更加逼近全國鳥類種數的50%
  • 「憤怒小鳥」紅尾水鴝現身 揚州"鳥家族"增至241種
    記者了解到,紅尾水鴝已在揚州現身,揚州「鳥家族」成員增加到241種。   紅尾水鴝(雌)    鳥友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其實是一隻雌鳥,這種鳥,雄鳥和雌鳥是不一樣的,雄鳥通體暗藍灰色從鳥友拍攝的照片來看,有很多鴝鳥都是圓球狀。   揚州鴝家族鳥類並不多,除了紅尾水鴝外,還有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紅喉歌鴝等。   可能是「迷路」才到了揚州   小朱介紹,一般而言,紅尾水鴝在南方比較常見,而在揚州則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