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H審稿意見精選|「我是一個憤青式的審稿人,隨著年齡增長性情已經...

2020-12-04 臨床肝膽病雜誌

稿號:*****30

題目:**治療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臨床研究

審稿專家:H

審稿意見:

作為一個憤青式的審稿人,隨著年齡增大,性情也溫和很多,但是仍有一些文章能瞬間把我打回原形。這篇文章就是一個例子。文章的本意是有意義的,但文章整個來看,表述不清晰,從方法、結果、結論,表述都不清晰,不明了,建議作者進行改頭換面的修改,詳細意見見論文批註。

█ 編輯部意見:退稿

編輯說:

有部分作者認為

投國內期刊很難搞

通過率低

退稿也不提供具體意見

這個問題要辯證來看

且不論大部分好文章輪不到中文期刊

有些文章的質量

著實讓人難以提出具體意見

甚至會影響審稿人的「心理健康」

消消氣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優秀的審稿意見

稿號:*****29

題目:**比值對慢性B型肝炎患者明顯肝纖維化的診斷價值

審稿專家:H

審稿意見:

(1)排除標準方面,**模型既然為基於**的組合模型,是否入組患者有限定年齡範圍或者排除骨折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ALP升高?(2)文中所提的**模型為**比值,請在文章具體告知**模型的計算公式(是否有係數等);另外,請在正文中告知通過什麼統計學方法推算出的**公式?(3)文中有描述即「單變量logistic分析表明在實驗組慢性HBV感染者中明顯肝纖維化與年齡、ALT、AST、GGT、ALP、PLT明顯相關。如前所報導,無創性指標(APRI、FIB-4和GPR)是基於年齡、ALT、AST、GGT、PLT這幾個臨床指標來檢測該類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由此推斷**模型也可能是區分肝纖維化程度的有用指標」, 是否有將ALP及PLT指標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評價以上兩個指標為診斷中重度纖維化的獨立危險因素?作者僅僅利用因為年齡、ALT、AST、GGT、ALP、PLT在單因素分析比較中有明顯差異,繼而推測**模型也可能是區分纖維化程度的有用指標缺乏依據,不嚴謹!(4)文中所述「將在單因素logistic分析中P<0.05的自變量以及目前常用的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指標**,GPR和**帶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最終確定了**和**系慢性HBV感染者明顯肝纖維化的獨立預測因子」,請具體將**和**的OR值,95%CI及P值列出。(5)對比比較不同模型的診斷價值是否有差別,一般會選用Delong分析法(Medcalc軟體)更為嚴謹。

█ 編輯部意見:返修

編輯說:

再來看一篇細緻入微的審稿意見

刷新一下大家對中文期刊審稿的認識

稿號:*****85

題目:**對小鼠免疫性肝損傷的保護機制

審稿專家:F

審稿意見:

(1)第2頁,第9行,「於」,不要用上標。(2)第2頁,「4、肝臟標本HE染色」項下,為何未做400倍的顯微鏡下觀察。(3)第2頁,「5、」項下,「加入TUNEL混合物標記螢光」宜為「加入螢光標記的TUNEL混合物」。(4)第2頁,「9、」項下,表示統計學的概率P,建議用英文大寫斜體,其他各處仿此修改,因國內多數主流期刊都是這麼規定的。(5)第2頁,「一、小鼠生存率及肝功能水平」後面的冒號應去掉。(6)第3頁,表1中,存在下述問題:1、依爾前面的敘述,**A組似應有17隻動物(20-3),而不是10隻,故各組例數宜在表中列出。2、轉氨酶的單位,不宜保留到小數點後3位數字,請按有效數字修約規則處理,可參考後述例子:標準曲線法,丙酮酸標準夜最高濃度0.40 umol/ml,對應的是100U/L,以吸光度為縱坐標,以單位為橫坐標作標準曲線,如果你測定的吸光度值0.234,考慮標準曲線和測定的吸光度值,準確度為3位有效數字,如果按乘除法,取相同準確度,即3位有效數字,轉氨酶的數值保留到小數點後一位數字即可,不要保留到小數點後第三位。3、ALT/U?L-1,國內期刊中,一般表述為ALT(U?L-1)(在word文檔中,這裡的-1用上標),AST的單位亦用括號標註。4、表1中,如上所述,把例數在表內列出, x±s (這裡的均數符號在.txt文檔中不能顯示),亦可省略掉,因為你在前面的統計學方法中已交待過。5、統計量F用英文大寫斜體,t用英文小寫斜體,表示概率的P,國內主流期刊傾向於用英文大寫斜體表示。(7)第2頁,結果一,圖1,生存率的計算,由於例數少,應採用直接概率法計算。(8)第3頁,圖2,大體標本圖和100倍 HE染色照片圖,我覺得不太清晰(也許我的視力有問題),對比度較差;沒有圖注,如何種染色,放大倍數或直接給出標尺長度;沒有圖號,雖然在這個內容最上一行標出來了。(9)第4頁,表2,不知你的凋亡細胞計數,是每個視野的平均值?不符合有效數字的處理和表達。建議表述為:凋亡細胞/100細胞數,並保留到小數點後只有一位數字。(10)第4頁,表3,你在表題上寫「caspase3蛋白活性」,而在表內卻表示為A405,即吸光度,請統一表達內容,如在表內表達為「caspase3活性」。(11)表1、2、3、4中,「**A組」不要分開2行即「**」和「A組」,這種分開完全沒有必要,可通過調整欄寬來實現。(12)表1、2、3、4中的數據資料,都應該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而在表注中卻寫成「經t檢驗」,此不合適。(13)表1、2、3、4的表注中,「模型組」應該是「**A組」,莫如用「**A組」稱之更明確,雖然多了2至3個字。(14)第4頁,「四、」項下,「與內參β-actin相比,四組小鼠caspase3總蛋白表達水平無明顯差異,蛋白表達總量基本一致。」,不能這麼比較,因為,各組各樣本都是通過與各自的內參β-actin比較,求得各自的相對值,然後在不同處理組(control, MgIG, ConA, MgIG+ConA)之間進行比較,而且肉眼觀察MgIG+ConA組的caspase 3相對量不比ConA組的相對量低;而且這裡在蛋白印記的圖中caspase 3是這種酶蛋白的水平,而不是活性,所以改用「(蛋白)水平」來表述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但在表3中測定的活性。(15)第5頁,「五、」項下,第4行,「組件差異」應改為「組間差異」;第5行,「促炎性細胞因子IL-1β和TNF-α血清含量的升高」,宜改為「血清中促炎性細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16)第5頁,表4中,有效數字的位數似乎多了,不需要保留到小數點後三位數字,請根據有關規則調整;國際單位中,以「L」作為容積單位,則「pgml-1」可改為「ngL-1」,這裡的-1應為上表。(17)第6頁,引文不規範,如:參考文獻 [2]. YZ, Z.,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silymarin on immunological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concanavalin A in mice. 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J], 2017. 36(07): p. 417-420.張永州, 等. 水飛薊素對伴刀豆球蛋白A致免疫性肝損傷小鼠的保護作用.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J], 2017. 36(07): 第417-420頁.請按本刊對參考文獻的引文要求,修改這條參考文獻及其它參考文獻的格式。(18)第1頁,中文摘要,第4行,「血清轉氨酶濃度」,宜改為「血清轉氨酶水平」。第6行,「表達水平」,宜改為「水平」或「含量」。第8行,「凋亡水平增加」,可改為「凋亡增加」。第10行,「凋亡水平降低」,可改為「凋亡減少」。「血清促炎症細胞因子的表達明顯下降」,宜改為「血清促炎症細胞因子水平明顯降低」。第11行,結論:修改見文中用紅色標出的字。(19)第5頁,討論,有3處修改,見文中用紅色標出的字。(20)標題大,文章內容有限。(21)中文摘要有待精煉,英文摘要要相應地修改。(22)該論文有一定的新意,如從影響caspase 3的角度探討了**防治**所致免疫性肝損傷。可發表。

█ 編輯部意見:返修

編輯說:

審稿專家您辛苦了

編輯要把這些意見整理一遍

返給作者修改啦

溜了溜了

下期再見

希望還有下期

相關焦點

  • 學術分享|審稿人談審稿與投稿:從2篇拒稿說起
    高效是指今年送到我手裡的稿件都一定在編輯部指定的時間內返回審稿意見,儘管編輯部指定的返回時間一般是2~4周,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審稿我都是在1周以內完成的;公正,意味著只看作者的論文內容,不會去考慮其他諸如頭銜、基金、研究團隊等因素,提出的審稿意見也是針對論文本身而言的。有人可能會問,難道審稿意見還有不針對論文本身的?
  • 收到一個SCI二區的論文審稿邀請,能答應審稿的最好儘快答應
    既然能看得懂這篇論文,俺還是非常願意審稿的,基本上花了半小時就看完了論文整體意思,符合發表的要求,就已經在心裡擬好了準錄用的意見。因此,每次收到審稿邀請,俺都會基本上幫忙給一下意見,順便讓別人多引用一下自己的SCI論文,目的就是很簡單,就是為了多賺點睡後收入和提高文章知名度。雖然這種做法有點猥瑣,但是這是作為知名期刊審稿人唯一的好處了。這次也不例外,俺同意審稿,但是看到要在10天之內給出意見,俺就想延長一下審稿時間,推遲一個月左右再給意見。
  • 審稿意見虐心?論文不斷被拒?Science Nature告訴你該怎麼辦
    補實驗才是最糟心的part:當你仔細閱讀審稿意見時,總會有那麼一個時刻,你的焦慮要麼變成解脫,要麼變成更大的恐懼——那個臨界點就是審稿人是否要求你補充實驗,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作者給出的意見儘可能不要反駁你的原始假設!因為這會把你認為「已完成」的工作變成一個幾乎全新的研究項目。
  • 遲遲不回覆意見的審稿人可能剽竊並發表了你的論文
    據Retraction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 審稿人把我的文章偷走,然後自己發表了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 讓我瞧一瞧是哪位審稿人先給了我反饋 | In Review
  • 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
    sci論文要想成功發表,就必須過審稿這一關。審稿備受sci期刊重視,自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辦理嚴格規範的審稿程序。那麼,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sci論文審稿要經過初審、審稿人審核、修改/拒稿、返修審核、最終決定幾個步驟。
  • SCI論文發表審稿流程的幾種狀態
    SCI論文發表,是有一個非常規範、嚴謹的邏輯步驟。當SCI文章投遞結束後,會分配到相應的編輯手中,導致審稿流程出現了不同的狀態。本文介紹下SCI論文發表審稿流程的幾種狀態。SCI論文發表審稿流程的幾種狀態第一種:主編和執行副主編進行初審主編或執行副主編,先對SCI投稿進行初審,拒掉一些不符合期刊研究方向等要求的文章。
  • 你知道SCI論文審稿的12種狀態嗎?
    論文寫好,將論文投稿出去後,會有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而在這個等待過程中,我們可能想知道我們的論文在審稿中的狀態,會在網上看和刷新自己的論文狀態,但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的狀態,也有可能會遇到很長時間不更新狀態的問題。也可能會因此變得焦慮和緊張。
  • Nature揭露同行評審潛規則,審稿人操縱引用,愛思唯爾開始嚴查
    時隔一個月,《Nature》再次發文,揭露了被引率驅使下的另一亂象:部分審稿人被質疑操縱審稿過程以提高自身被引率。這項調查是由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的分析師著手進行的。他們發現,可能有部分審稿人會鼓勵被審論文作者引用審稿人的研究,作為交換,審稿人會為論文帶來更為正面的評審意見。這種做法被稱為「強制引用」(coercive citation)。
  • SCI審稿人國內的多嗎
    SCI審稿人國內的多嗎?SCI論文需要推送至審稿人審核。審稿人要對文章內容進行論證,給出審核意見,通常由相關領域的專家擔任。這樣的審稿人,可以來自不同的國家,只不過國內的審稿人不如國外的多。SCI論文要發表必須要過審核程序,而找審稿人審核,是SCI論文審稿流程常見的環節
  • 實戰經驗:以我的投稿經歷看如何處理審稿人意見
    最近投了幾篇文章,到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Organic Letter, 和Chemistry of Materials.都遇到了一個審稿人說很好,minor revision.而另外一個審稿人說不少要改的地方
  • 如何當好審稿人?如何避免論文被「剽竊」?
    研究人員、編輯和審稿人都有義務來維護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的質量和完整性。鑑於此,您在接受審稿工作前需要考慮一些道德及倫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已在免費的在線課程Publons Academy (Publons同行評議學院)配以示例進行了深入討論,以幫助科研人員了解如何成為審稿人以及在審稿時需要注意的道德因素,包括數據共享和透明度等。1. 我是否對研究人員或研究課題存在個人偏見?
  • SCI論文返修時怎麼答覆審稿人,答覆函包括哪些內容
    即作者收到的審核答覆是修改,包括每位審稿人審稿意見的一封答覆函。作者要根據修改意見,要寫答覆函,答覆審稿人。答覆函分解成一般性答覆(general reply)和具體答覆(specific reply)兩部分。一般性答覆部分對應審稿意見中的概述和推薦意見,可在答覆函中的第一段進行一般性答覆。
  • 為什麼主編會給我一個「Reject with option to resubmit」的決定
    1:比大修要更嚴重如果編輯要求你回覆審稿人意見,並給你一個重新提交的截止日期,意思是「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並重新提交」,但你的論文將被視為一次新的提交。但為什麼不直說呢?收到 「revise and resubmit」 決定意見的作者更有可能反駁或忽略主編的評論。這可能導致一個冗長的審稿過程,使作者、審稿人和主編精疲力竭。「Reject with option to resubmit」暗示作者如果忽略任何主編或審稿人的評論意見,文章非常有可能被拒並且任何形式的申訴和申訴理由都必須具體。1.4,如果修訂的結果無法預測。
  • WOSCI沃斯編輯:SCI論文審稿周期需要多長時間?
    ,因此也建議大家在投稿前就了解期刊的審稿周期。每一本sci期刊每年的收稿量,出版周期都是不同的,如果是1區、2區的sci期刊審稿時間也比較長,3區、4區的sci期刊三審時間是較短的,因此很多作者也會考慮投稿到這類刊物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審稿周期的速度就是審稿人,審稿人審稿的時間佔整個審稿周期的80%-90%。
  • 審稿賊快的藥學SCI期刊,初審13天,疫情期間平均一個月接收
    國人發文情況:分析了2017-2019年文獻的地區分布和機構分布。中國發文量位列第4,佔比9%。  6 審稿周期   官方數據:稿件經過同行評審,並在投稿後約13.3天向作者提供第一次決定;接受出版物的時間為2.7天(2020年上半年在該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的中位數)。
  • 審稿賊快的藥學SCI期刊,初審13天,疫情期間平均一個月接收!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一本審稿賊快的藥學SCI期刊——Pharmaceutics。1 期刊介紹Pharmaceutics 是一本有關藥學和生物製藥科學與技術的開放獲取期刊,由MDPI每月在線出版。今年截止目前已經發表了1056篇。國人發文情況:分析了2017-2019年文獻的地區分布和機構分布。中國發文量位列第4,佔比9%。4 影響因子和分區Pharmaceutics影響因子其實還是比較穩定的,不過因為去年擴刊3倍,影響因子有所下降,但目前實時影響因子為5050/975=5.179,2020年的影響因子超過5分基本上是沒問題了!
  • Nature曾爆審稿系統漏洞:作者審自己的稿子,當即撤回28篇文章
    來源丨弗雷賽斯、科學網、Nature 做過雜誌編輯的人,應該都有一些類似的體驗,那就是在尋找審稿人的時候,會面臨一個頭痛的問題:想去邀請在該領域很有造詣的知名研究人員,但這些大牛往往比較忙碌,要麼直接拒審,要麼到期限後無法返回審稿意見。
  • 傳統審稿模式再受質疑
    然而,隨著期刊數量和信息量的激增,在論文的質量把關與快速發表上,傳統的同行評審模式日益顯露局限性。 例如,論文和審稿人數量增長上的不平衡,造成了過長的審稿周期。2018年,一項針對全球1.1萬名研究人員的調查發現,「審稿人疲勞」日趨嚴重。因此,期刊編輯必須平均邀請更多的同行審稿人評審稿件才能完成每一次審稿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