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4
剛剛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一些科學家在加速器撞擊實驗中發現了反物質出現,以為反物質隱藏在原子深處,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新能源,可以讓我們以光速挺進宇宙。
我相信這是一種誤判,因為正物質內部不可能隱藏反物質。唯一可能的是偏負電荷光子脫離原子束縛以後,可能有部分轉化為反光子,擁有正核外電子。
有反光子出現就有可能有反物質出現,但是不會來自正原子內部,而是來自原子重組,並且會受到正物質星球的排斥,迅速輻射到太空中去。
正反物質的差別很小:正質子由一個正光子、305對正負偏電荷光子聚變形成;反質子由一個反光子、305對正負偏電荷光子聚變形成。它們只有一個正反光子的差別,所以蘊藏的能量相同。
正反光子和正反物質在微觀形態和一定範圍的宏觀形態可能相互排斥,所以我們在原子、分子和星球範圍內找不到它們的結合形態,只能在星系範圍看到它們以星球的形態對偶聚集,分別輻射相反物質的宇宙射線。
以銀河係為例:銀核是正物質星球,輻射反物質宇宙射線,受到正物質地球和地球太空飛行器、地球人的排斥,所以表現為「黑洞」;太陽等二級恆星是反物質星球,輻射相反物質宇宙射線,受到正物質地球和地球太空飛行器、地球人的吸引,會相對集中的向我們聚集,表現為光明的一面。其實「黑洞」不黑,與類星體一樣輻射光子和宇宙射線,遠比二級恆星強烈。
地球是正物質星球,地球的衛星月球就是反物質星球,排斥太陽宇宙射線。同時,在太陽和地球雙重磁場的籠罩下,難以有銀核宇宙射線的光顧,所以與地球近在咫尺卻沒有地球環境。
這種正反物質星球對偶聚集的現象源於正負電荷對偶聚集的客觀規律:正反物質的離子形態和分子形態必定偏帶正負電荷,它們組成的星球也就偏帶正負電荷,所以對偶組成星系。並且,有多少「黑洞」,就有多少類星體;有多少銀河系,就有多少對偶類星體星系。可見反物質離我們並不遙遠,正反物質在宇宙中本就是相對平衡的。
我們能說太陽是新能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