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反物質不是新能源

2020-10-18 王東鎮

2019.4.4

剛剛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一些科學家在加速器撞擊實驗中發現了反物質出現,以為反物質隱藏在原子深處,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新能源,可以讓我們以光速挺進宇宙。

我相信這是一種誤判,因為正物質內部不可能隱藏反物質。唯一可能的是偏負電荷光子脫離原子束縛以後,可能有部分轉化為反光子,擁有正核外電子。

有反光子出現就有可能有反物質出現,但是不會來自正原子內部,而是來自原子重組,並且會受到正物質星球的排斥,迅速輻射到太空中去。

正反物質的差別很小:正質子由一個正光子、305對正負偏電荷光子聚變形成;反質子由一個反光子、305對正負偏電荷光子聚變形成。它們只有一個正反光子的差別,所以蘊藏的能量相同。

正反光子和正反物質在微觀形態和一定範圍的宏觀形態可能相互排斥,所以我們在原子、分子和星球範圍內找不到它們的結合形態,只能在星系範圍看到它們以星球的形態對偶聚集,分別輻射相反物質的宇宙射線。

以銀河係為例:銀核是正物質星球,輻射反物質宇宙射線,受到正物質地球和地球太空飛行器、地球人的排斥,所以表現為「黑洞」;太陽等二級恆星是反物質星球,輻射相反物質宇宙射線,受到正物質地球和地球太空飛行器、地球人的吸引,會相對集中的向我們聚集,表現為光明的一面。其實「黑洞」不黑,與類星體一樣輻射光子和宇宙射線,遠比二級恆星強烈。

地球是正物質星球,地球的衛星月球就是反物質星球,排斥太陽宇宙射線。同時,在太陽和地球雙重磁場的籠罩下,難以有銀核宇宙射線的光顧,所以與地球近在咫尺卻沒有地球環境。

這種正反物質星球對偶聚集的現象源於正負電荷對偶聚集的客觀規律:正反物質的離子形態和分子形態必定偏帶正負電荷,它們組成的星球也就偏帶正負電荷,所以對偶組成星系。並且,有多少「黑洞」,就有多少類星體;有多少銀河系,就有多少對偶類星體星系。可見反物質離我們並不遙遠,正反物質在宇宙中本就是相對平衡的。

我們能說太陽是新能源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
    如果某些反物質部分與物質部分發生碰撞(並湮滅),我們就看不到我們期望的典型伽馬射線。相反,它是物質,到處都是物質,和我們看到的任何地方一樣豐富。圖片來源:NGC 5426-27(Arp 271)的雙子南座圖像,由雙子座多目標光譜儀成像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討厭的事實:儘管E=mc2 告訴我們——你可以用純能量產生質量——而今天我們所知的宇宙中的所有反應和規律只能通過創造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來產生質量
  • 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來自中微子研究的新證據為解答這一難題提供了線索。宇宙一開始既有物質又有反物質,後來就只剩下了物質,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是物理學中最難解的奧秘之一。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ALPHA),該儀器將反質子和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反氫原子。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它並不是傳統帶負電荷的電子,而是奇怪的帶著正電荷的電子——也就是電子的反粒子。    1931年,狄拉克預言了電子的反粒子即「反電子」的存在,他還進一步提出質子及其他粒子也應該有相應的反粒子。如果所有粒子都有反粒子,那麼就有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這種物質就是反物質。這是人類第一次意識到可能存在反物質。
  • 反物質武器-----未來地球上威力最大的武器...
    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原子最外層的電子因為所帶電荷相反而抵消,原子核中的質子也因同樣的原因相互抵消,而反中子因磁性與中子相反而與中子進行強烈的碰撞發出驚人的能量。愛因斯坦曾計算過這種完整的能量釋放比率,跟這種完全的能量釋放相比,核裂變就像劃燃一根安全火柴一樣微不足道。 反物質研究  1986年首次發現反物質,由於極少量的物質同它的反物質相互作用,能夠釋放出極大的能量。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一般來說,為了理解宇宙的形成與演化,科學家除了需要利用太空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外,還需要對現有的宏觀物質進行比較分析。但這裡又碰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反物質太少了,對比材料嚴重不足。我們知道,如今的宇宙中,反物質的比例是遠小於正物質的,但是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預測,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事實卻預支相反,這正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
  • 反物質的發現、製造和保存,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我們的世界是由物質所構成的,但是在宇宙之中不僅有物質,還有反物質。反物質這個名詞對於很多人來說具有濃重的科幻色彩,但這的確不是一個想像中的事物,而是真實存在的,早在1932年的時候,人類就已經確實現了反物質的存在。
  • 核能、磁能、光能、反物質能交替使用,將助推人類移民太空
    那麼,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我認為,就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講,能夠供人類長久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核能、磁能、光能和反物質能。因此,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最後再說一下反物質能。在粒子物理學裡,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
  • 即不是反物質也不是暗物質,科學家製造出五千克負質量物質
    他可能會給我們提供重要的,對事物的洞察力,例如暗物質,但再說別的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負質量的概念。負質量到底是什麼?簡單的說負質量是和正常物質質量相反的質量概念,一個例子是五公斤負質量首次創建在2017年4月10日由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個小組,當他們講銣原子溫度直降到絕對零度以上的幾度。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這種情況下,當使用雷射陷阱後。粒子之間不再相互區分。
  • 科學家全面揭秘反物質疑雲:如何製造反物質
    據悉,這一報告主要包括反物質和基本粒子兩個研究領域。該消息再次激發外界強烈關注。  反物質研究正在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公眾對反物質的認識卻仍然很有限、甚至由於道聽途說而對反物質研究產生恐慌心理——針對這種反差,目前正在該中心參加試驗值班的北京大學錢思進教授和來此實習的臺灣中央大學葛道寧博士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他們從宇宙起源理論開始詳細講述了反物質的製造過程及其諸多屬性。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一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反物質,是解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環節。反物質也是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標配」。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這些物質,我們看得見、摸得著所以一點也不奇怪和陌生。從微觀的尺度上看,所有的普通物質都有由原子/分子構成的,而在原子之下,就是亞原子粒子,包括:輕子(e-、μ-和τ-以及三個對應的中微子)、重子(中子和質子),其中重子不是基本粒子而是複合粒子,在它們之下就是六味夸克和8個膠子。
  • 追蹤反物質發現史,反物質究竟是什麼?以及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另一個解決方案會給你一個荒謬的答案:它會告訴你初始速度應該是負的,負值意味著你必須把飛彈向後並直接射向地面(而不是空中),意思是要穿地而過,這是一個正確的數學解,但不是正確的物理解,所以我們不得不拋棄它。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物理學家已經習慣了忽略那些在物理意義上似乎不合邏輯的數學解。並放棄非物理的解決方案,認為它們只是數學產物,並不是對我們宇宙的真正洞察。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物質構成了宇宙,大到整個宇宙,小到我們身邊周圍,物質無處不在,那麼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之後,誕生了正物質,反物質,暗物質等,很多人經常把暗物質與反物質混在一起,但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們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物質。
  • 反物質消失的秘密,人類找不到反物質,原來是因為它
    俗話說「物極必反」,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物質也不例外,也分為正物質和反物質。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便是正物質,而反物質是與正物質相對的一個概念。要解釋反物質的概念,咱們還得從物質最基本的概念說起。
  • 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什麼鬼?
    emm,蟲洞嘛,要來個太陽質量的負物質,倒也能撐開一個一公裡大小的蟲洞了。好吧,這胡言亂語都是些啥啊?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些什麼鬼?為了跟人吹牛不被當小白,咱還是講講清楚,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除了反電子,反質子也是類似,它帶有負電荷。一切物質都存在其鏡像的反物質,當正反物質相遇時即發生湮滅,會釋放巨大的能量,根據愛因斯坦智能公式E=mc^2。
  • 反物質是什麼?反物質做成的「我」與真實的我握手,會發生什麼?
    反物質是普通物質的鏡像物質,然而反物質有著和物質相反的電荷。
  • 反物質的威力有多大?子彈大小的反物質,就能摧毀一座城市!
    1克反物質和普通物質湮滅,將釋放4.3萬噸TNT當量的能量,有效殺傷半徑2.4公裡,可以毀滅一座城市。任何基本粒子都有反物質,反物質和普通物質的靜止質量相等、自旋和磁矩大小相等,所帶電荷量大小相等;但是自旋方向和磁矩方向完全相反,所帶電荷正負相反;比如電子—正電子,質子—反質子等等。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一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反物質,是解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環節。 反物質也是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標配」。
  • 我的物質基理(20)——反物質
    反物質是此前的認識中因物質的定義出現了嚴重問題才產生出來的不倫不類的物理概念。正物質是物質、反物質也應該是物質,何反之有?所謂的反實質上就是電性上的反。有人人認為中性物質之反不是電性反的問題,我只能說這種認識至少對「中性」物質的認識嚴重不足,宏觀層次上由於觀測能力所限產生了「中性」這樣的認識,當逐漸深入微觀層次後,原來的所謂「中性」物質都被發現是由兩性更細微的物質組成了。一般物體、分子、原子、中子、中微子肯定不會是例外。  正電子與負電子互為反物質、正質子與負質子互為反物質,中子與反中子又因何而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