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終極意義是實現永生,移民各星系,成為宇宙的主宰。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永生問題,另一個是運載工具的問題。關於永生問題,我在「生命科學與量子科學有機結合,未來人類可通過存儲意識實現永生」的文章裡已經指出了實現的途徑。這裡主要講運載工具的問題。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製造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已能將飛行探測器和宇宙飛船送入太空,並對月球、火星和木衛二等行星和衛星進行探測,但由於這些運載工具和探測器所使用的仍然是化學燃料且攜帶的燃料有限,目前人類尚無法進行載人遠距離太空探測。
要克服這一瓶頸,人類必須尋找新的能源,並研發出新的動力引擎。那麼,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我認為,就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講,能夠供人類長久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核能、磁能、光能和反物質能。因此,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
先說核能。人類不僅掌握了核裂變技術,而且也掌握了核聚變技術。除了運用這一技術製造核武器外,人類還利用核聚變原理研製出了「受控熱核聚變反應裝置」將這種熱核反應用作能源,包括用作電力和動力等。如核電站、核潛艇、核動力航母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和完善,為以後研製核動力轟炸機和核動力飛行器,包括極速宇宙飛船奠定了基礎。
再說磁能和光能。人類已經能夠利用磁能製造磁懸浮列車,也能夠利用光能製造新能源汽車。而這兩種能源在宇宙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凡是有質量的行星都具有引力;根據恆星的本質,凡是恆星都會發光。這就給人類遨遊太空提供了能源保障。如果將這兩種能源充分利用,研製出可持續動力引擎,人類就可以穿越太空。
最後再說一下反物質能。在粒子物理學裡,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它是由帶負電的質子和帶正電的電子組成的物質。儘管人類在自然界中很難發現反物質,但反物質是真實存在的。人類已經可以在實驗中提取反物質。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2011年6月5日,該中心曾經成功抓取反氫原子超過15分鐘。反物質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超過了任何核能量。未來人類如果能夠掌控反物質,將其作為宇宙飛船的超級燃料,那麼人類星際遠航將不成為問題。
總之,核能、磁能、光能和反物質能,都是人類未來可以長久使用的新能源。把這幾種能源交替使用,人類就可以製造出永久飛行器。一旦解決了永生問題,人類就可以乘坐新的運載工具去太空遨遊和移民太空,成為宇宙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