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磁能、光能、反物質能交替使用,將助推人類移民太空

2020-09-03 如龍得雲13333

人類的終極意義是實現永生,移民各星系,成為宇宙的主宰。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永生問題,另一個是運載工具的問題。關於永生問題,我在「生命科學與量子科學有機結合,未來人類可通過存儲意識實現永生」的文章裡已經指出了實現的途徑。這裡主要講運載工具的問題。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製造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已能將飛行探測器和宇宙飛船送入太空,並對月球、火星和木衛二等行星和衛星進行探測,但由於這些運載工具和探測器所使用的仍然是化學燃料且攜帶的燃料有限,目前人類尚無法進行載人遠距離太空探測。

要克服這一瓶頸,人類必須尋找新的能源,並研發出新的動力引擎。那麼,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我認為,就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講,能夠供人類長久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核能、磁能、光能和反物質能。因此,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

先說核能。人類不僅掌握了核裂變技術,而且也掌握了核聚變技術。除了運用這一技術製造核武器外,人類還利用核聚變原理研製出了「受控熱核聚變反應裝置」將這種熱核反應用作能源,包括用作電力和動力等。如核電站、核潛艇、核動力航母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和完善,為以後研製核動力轟炸機和核動力飛行器,包括極速宇宙飛船奠定了基礎。

再說磁能和光能。人類已經能夠利用磁能製造磁懸浮列車,也能夠利用光能製造新能源汽車。而這兩種能源在宇宙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凡是有質量的行星都具有引力;根據恆星的本質,凡是恆星都會發光。這就給人類遨遊太空提供了能源保障。如果將這兩種能源充分利用,研製出可持續動力引擎,人類就可以穿越太空。

最後再說一下反物質能。在粒子物理學裡,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它是由帶負電的質子和帶正電的電子組成的物質。儘管人類在自然界中很難發現反物質,但反物質是真實存在的。人類已經可以在實驗中提取反物質。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2011年6月5日,該中心曾經成功抓取反氫原子超過15分鐘。反物質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超過了任何核能量。未來人類如果能夠掌控反物質,將其作為宇宙飛船的超級燃料,那麼人類星際遠航將不成為問題。

總之,核能、磁能、光能和反物質能,都是人類未來可以長久使用的新能源。把這幾種能源交替使用,人類就可以製造出永久飛行器。一旦解決了永生問題,人類就可以乘坐新的運載工具去太空遨遊和移民太空,成為宇宙的主宰。

相關焦點

  • 反物質歐頓是外星黑科技?人類能建造一艘「UFO」衝出銀河系嗎?
    黑洞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在物質能源的研究一直沒有停下。反物質歐頓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素材,其實在顯示世界中也被眾多國家的科學家所研究,他是一種可以製造「黑洞炸彈」的反物質,一顆原子核大小微型黑洞的能源比一顆原子彈釋放的能源還有多的多。羅斯科學家亞力克山大·特羅菲蒙科稱,一顆歐頓的質量相當於一顆原子彈爆炸釋放的能源40倍。
  • 為什麼人類不將核廢料扔到太空或其它星球上?原來後果如此嚴重
    人類第一次認識核能的威力和可怕之處應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射的兩顆原子彈,兩顆原子彈的爆炸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也讓世界人民認識到了這種毀滅性的可怕武器。核爆炸真正可怕的地方就是它後期的核汙染,發生爆炸的區域至少百年之內將寸草不生,人類無法生存。當世界和平下來之後,核能也應用到工業方面,比如核能發電,世界各地出現了不少的核電站以及其它的核工業。
  • 移民外星球和移民海底哪個更容易實現?(上)太空移民篇
    看情形使用傳統燃料只可能用在無人探測器上,而載人星際旅行是不可行的,就算是人類攻克了核聚變技術,要想探索深空仍然需要攜帶大量的產生核聚變的材料,同樣違背狹義相對論的質量速度相加的原理。況且核能雖然優勢顯著,但人類卻難以駕馭控制它。
  • 「神級文明」——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
    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問題。我認為,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是成為神級文明,實現永生,移民各星系,成為宇宙的主宰。這是造物主賦予人類的使命和意義。儘管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未來的人類一定會朝著這個目標發展。
  • 科技小小說《火星移民》:馬斯克改造火星成功,美國攜反物質威脅
    眼看著節節敗退的戰局,美國總統始終在猶豫要不要使用「反物質武器」,與核武器不同,「反物質武器」只有美國擁有,而且之前從來沒有用於實戰,殺傷力如何誰也不清楚,據科學家推斷反物質一旦與這個世界的正物質相接觸,會瞬間泯滅一切變成純能量體,巨大的能量極有可能會引發「黑洞」,將周邊的物質都吸進去。美國政府自是知道其威力,一旦使用,其他國家根本擋不住,一統地球毫不費力。
  • 反物質擁有極為可怕的能量,人類是否能製造出反物質武器?
    若將反物質反應產生的能量當作能源,那麼,僅需要1克反物質參與反應便可產生能同時供24架飛機飛行的能源;若將反物質反應產生的能量用於戰爭用途,用1千克反物質與正物質進行反應,能產生約100億噸TNT同時爆炸時釋放的能量。簡單地說,若要產生投放在日本廣島、長崎兩地的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只需0.5克反物質。
  • 神秘的反物質是人類最終解決能源問題和跨星際旅行的利器
    有陰就有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有黑就有白,黑白交替循環。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無法大規模製造或收集到足夠的反物質,迄今為止人類現在也最多只能將反物質(反氫原子)保存1000據媒體報導,2011年,CERN的科學家成功將309個反氫原子保持到1000秒,是此前的5000倍。
  • 如果陸地消失人類移民,外星球和地球海底哪個更容易實現?(上)
    如果未來地球大陸環境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那麼作為高級智慧動物的人類,應該是考慮移民太空還是移民海底呢?。況且核能雖然優勢顯著,但人類卻難以駕馭控制它。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利用太陽能產生電力作為動力源,因為在宇宙中到處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可以為這樣的太陽能飛船實時不斷地提供動力,當然這一設想不是問題,當前人類已經利用在了深空無人探測器上。
  • 宇宙中最強大的元素,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極限力量,僅次於反物質
    ,僅次於反物質   湮滅   如果說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為人類帶來了什麼很多人肯定毫不猶豫的回答,核能。   這固然沒錯,但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的價值並不僅僅是告訴人類,兩顆鈾原子撞擊會釋放出核裂變能源,或者兩顆氫氦原子融合可以釋放聚變力量,人類對核能的研究並不僅僅停留在單一的元素上。
  • 反物質可以用作能源嗎?
    在電影《天使與魔鬼(2009)》中,主題是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其中有一個場景使用「反物質」作為炸彈威脅著人們。此外,在著名的科幻小說系列《星際迷航》中,出現了配備了利用物質和反物質反應的超發光引擎的太空戰艦。反物質這個名字是一個非常超自然或神秘的物體,但它是一個已經被清楚地識別出的物理物體。了解反物質的實質以及使用潛力也將是有意義的。
  • 反物質可以用作能源嗎?
    在電影《天使與魔鬼(2009)》中,主題是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其中有一個場景使用「反物質」作為炸彈威脅著人們。此外,在著名的科幻小說系列《星際迷航》中,出現了配備了利用物質和反物質反應的超發光引擎的太空戰艦。
  • 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現在很多人期盼著人類像中世紀大航海時代那樣,探索和移民太空,這個時代還需要多久才能夠來臨呢?太空移民看起來還是一個很遙遠很科幻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件事情已經早就在醞釀中,甚至已經啟動。火星似乎已經成為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這是因為在所有的太陽系行星裡,只有火星與地球環境最接近,而且有水。NASA的火星改造計劃是用1000年到10000年的時間,將火星改造成為一個人類宜居的星球。
  • 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反氘核反物質,或將能發現「暗物質」信號
    基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迄今提供最高碰撞能量下收集的數據,Alice的合作研究提出了關於反氘產生率的新結果。反氘核由一個反質子和一個反中子組成。新的測量很重要,因為宇宙中有反氘的存在,是暗物質候選者一個有希望的間接信號,這一結果標誌著在尋找暗物質方面向前邁進了一步。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研究結果表明,暗物質是宇宙中物質的主要形式,約佔所有物質的85%。
  • 火星,為什麼是人類移民太空的首選地?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各種科幻電影裡,人類把火星當作移民太空的目的地。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2020,火星將會很熱鬧,美國、中國和阿聯都有去火星的計劃。  人類為什麼如此執著於火星?這或許要從人類的火星情結說起。
  • 宇宙中的反物質是什麼?我們人類可以製造出並使用嗎?
    在20世紀末期,人類發現了反物質的存在,反物質是一種全新的物質,與之前我們所認知的物質不同。在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反物質,但在我們人類的認知範圍內反物質才剛接觸不久。反物質和物質是相反的。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發現並研究了來自遙遠太空的宇宙射線。在研究過程中,他是唯一的發現粒子的機率彎曲和粒子的相反方向、質量、電力、電子的磁場,並且研究了在同一個條件下正電子的排名。這一發現人們漸漸支持狄拉克所研究的方向,支持他的人需要投入研究來尋找反物質粒子的工作,極大地影響了研究人員的熱情。
  • 人類能迎來反物質時代嗎
    按照目前的理論,物質由原子構成,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這是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一種理論,不是絕對的真理,而是有限認識或有限經驗,甚至可能是一種缺陷理論。反物質具有相反的電性結構,即原子核帶負電,核外電子帶正電。我們所處的星系從形成之初,就定型成正物質結構,以後無論怎麼變化,該系統內的物質都是正物質結構。
  • 反物質飛船能玩星際穿越?至今反物質產量僅幾納克,1克需要1千年
    釋放巨大能量,正反物質還能一同消失,不就等於無汙染,零排放了,這不正是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超級能源嗎?的確,自從1928年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提出反物質理論後,科學界引發巨大反響,很多科學家對反物質勾畫美好前景,反物質將成為未來人類重要能源,將實現星際穿越。
  • 送價值100萬跑車上太空,人類移民火星指日可待
    並將第一輛紅色跑車帶入太空。人類離火星移民又近了一步。就在幾天前,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一板一眼地放下狠話稱,再也不會相信馬斯克的一個字了。他曾是馬斯克最忠實的粉絲之一。當然,這話是針對特斯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