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物,對立而統一!
有陰就有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有黑就有白,黑白交替循環。
追本溯源,徇麗多彩的大千世界由物質構成,而物質由基本粒子(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
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每一個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例如反電子,其質量與電子完全相同,而攜帶的電荷正好相反(A)。
那麼有由粒子組成的物質,按照對立統一的規律,也就有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
愛因斯坦也支持這種觀點,且進一步提出: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產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理論指導實踐,科學是一種需要驗證的假說。
1932年,美國科學家卡爾·安德森在研究一種來自遙遠太空的宇宙射線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正電子,證實了狄拉克的預言,他還因此獲得了1936年諾貝爾物理獎,後來其他基本粒子的反粒子也陸續被發現。
1955年,美國科學家還製造出了第一個反質子,即電荷為負的質子。
在科學理論家看來,在最初的宇宙中正反粒子應當等量才是合理的。
如果相信宇宙中有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那麼在三千萬光年之外應有大範圍的反星系區存在。
歐洲航天局的伽馬射線天文觀測臺,證實了宇宙間反物質的存在;他們對著宇宙中央一個區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分析,發現這個區域聚集著大量的反物質。
其實反物質離人類並不遙遠,每時每刻,超微量的反物質持續不斷地以宇宙射線和高能粒子的形式,天女散花般地降落在地球上。
反物質源也離人類近在咫尺。比如,香蕉也會產生反物質——它每75分鐘會釋放出一個正電子。這是是因為香蕉包含有少量的鉀-40。鉀-40是鉀的天然同位素,會在衰變過程中釋放正電子。
同樣 人體也包含有鉀-40,這意味著人體也會釋放正電子。
但由於由於反物質一旦同物質接觸,就會彼此湮滅,因此,這些反物質粒子超級短命。
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無法大規模製造或收集到足夠的反物質,迄今為止人類現在也最多只能將反物質(反氫原子)保存1000秒。
據媒體報導,2011年,CERN的科學家成功將309個反氫原子保持到1000秒,是此前的5000倍。
(反物質製造器——粒子加速器。)
(反物質存儲器:神秘的磁瓶。)
解密並運用反物質對人類意義重大。
1,反物質和正物質湮滅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徹底解決人類的能量問題;從理論上說,不到500克反物質的破壞力超過世界上最大氫彈的威力。
丹·布朗在暢銷科幻小說《天使與魔鬼》中把反物質描述成人類目前所知威力最大的能量源。它能以百分之百的效率釋放能量,不造成汙染,不產生輻射,一小「滴」便可維持美國紐約全天所需能量。
(美國紐約夜景。)
2,反物質火箭的速度完全能達到光速的70%;是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利器;人類使用化石能源登上火星,需要千萬噸級別的化石原料。
但是如果使用反物質,僅需幾十毫克,和六周時間到達火星。
《星際迷航》 中的「 企業號 」飛船就是使用由物質—反物質湮滅產生的強大推力來獲得超光速飛行速度。
地球上最著名的疑似反物質事件——通古斯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羅斯 西伯利亞 通古斯地區遭遇從天而降的「 火球 」,大片原始森林頃刻化為灰燼。
有人推斷是小行星撞擊,有些人猜想是反物質湮滅事件。
若在未來人類製造出反物質火箭,能夠跨星際旅行,我最大的願望是拜訪三千萬光年以外的反物質星系,看是否存在反物質智慧文明.
對於文明史不過五千年的人類來說,浩渺無垠的宇宙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