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地球早該流浪科學家發現恆星「潛規則」地球差點被太陽拋棄

2020-09-20 宇宙及宇宙外讀者

流浪地球是個幻想,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的地球或許本不應該處於現在這個位置。

由於一些偶然事件的發生,導致地球留在了太陽系的第三軌道內,從而享受到太陽適合的光和熱,這才出現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然而在宇宙中,情況可不是這樣。隨著人類研究系外恆星越來越多,人類意外發現了許多更接近恆星的氣體行星,就像現在太陽系的木星一樣,只是佔據了地球所在的位置。

換句話說,太陽系在形成之初,可能也面臨著氣態行星接近恆星的局面,但是因為一些偶然因素,巨大的氣態行星被鎖定在了更加遙遠的位置,這才為地球贏得了寶貴的空間。換句話說,氣態行星靠近恆星才是宇宙更普遍的現象,我們的太陽系倒成為了「另類」。如果木星在現在地球所在的第三軌道,那麼地球就可能被拋到現在天王星和海王星所在的軌道,這樣的話地球想要出現生命,就成為了幾乎為零的事件。

我們的太陽系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天文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和其他恆星系一樣,太陽率先形成,隨後行星才慢慢出現。行星的出現,是太陽系內的物質逐漸匯聚而成的,然而太陽系卻很奇怪,太陽系中有奧爾特雲,外圍有柯伊伯帶,這些都是當年沒能形成行星的原始物質。更加奇怪的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竟然還有一個小行星帶。這或許揭示了太陽系曾經發生過一些非同尋常的事件。

在太陽系形成之初,行星的軌道還沒有現在這麼穩定,這意味著當年或許經常發生碰撞和相互吸引的事件,有些體量較小的行星,甚至會因此被甩出太陽系之外。在宇宙空間裡,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流浪星球,它們在宇宙空間漫無目的地漂泊,不受任何恆星的約束。或許就是因為恆星系形成之初的不穩定造成的。

為什麼火星的體量比地球更小?按理說它應該比地球更大才對。或許當年火星就曾被巨大氣態行星所吸引,損失了一部分物質。而木星也曾因為其巨大的引力,來到過太陽系的內圈。而讓木星安分下來的重要原因,就是土星對木星的拉扯作用。

最終,木星和土星都留在了外太陽系。這一對難兄難弟依然在主宰著太陽系外圍的引力,在木星周圍已經出現了上百顆衛星。

如果真是這樣,那地球簡直太幸運了。

相關焦點

  • 地球早該流浪?科學家發現恆星「潛規則」,地球差點被太陽拋棄
    流浪地球是個幻想,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的地球或許本不應該處於現在這個位置。由於一些偶然事件的發生,導致地球留在了太陽系的第三軌道內,從而享受到太陽適合的光和熱,這才出現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然而在宇宙中,情況可不是這樣。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儘管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並不相似,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由波蘭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最小的自由「流浪行星」——大約與地球一樣大。具體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該星的發現極不容易,但卻能證實科學家長期以來的某部分猜想。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流浪太陽系!科學家提出「恆星發動機」概念 推動太陽飛出銀河系
    (圖片來源:Kurzgesagt視頻截圖)2019年熱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流浪地球」遍布銀河系,比銀河系中的恆星還要多?
    《流浪地球》中,為了避免被變成紅巨星的太陽的吞噬,地球不得已踏上流浪之旅,成為銀河系中一個漂泊的行星。研究得出,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馬太空望遠鏡可以在銀河系中找到數百顆流浪行星,識別出這些行星將有助於科學家推斷出我們銀河系中流浪行星的總數。流浪或自由漂浮的行星是質量與行星相似的孤立物體,這些物體的起源是未知的。就像前兩天再次引起熱議的棒槌狀太陽系訪客「Oumuamua」,天文學家不知道他是什麼?他來自哪裡?他要到哪裡去?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我們印象中的行星應該是環繞太陽這些巨大的恆星公轉,就像我們地球365天就環繞太陽一圈,年復一年,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當《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上映以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逃離」太陽系時可能出現的場景,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也有一些朋友認為,這終究只是電影,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科學家的發現,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我們印象中的行星應該是環繞太陽這些巨大的恆星公轉,就像我們地球365天就環繞太陽一圈,年復一年,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當《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上映以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逃離」太陽系時可能出現的場景,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也有一些朋友認為,這終究只是電影,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不可能實現的。
  • 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一顆「流浪地球」
    這些引力擾動包括行星與行星的角逐、多星系統或星系團中恆星間相互作用以及恆星近距離飛掠而過等等。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和韓國微透鏡望遠鏡網絡(KMTN)正是利用微引力透鏡法搜尋流浪行星的兩個項目。現在,來自這兩個項目的科學家宣稱,發現一顆質量與地球相當的流浪行星。要知道,已知的流浪行星主要為體型較大的類木行星,我們在此之前只發現四顆類地質量流浪行星。
  • 我們不僅可以流浪地球,還能流浪太陽系
    危險的太陽系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大質量黑洞)旋轉,萬事萬物都在運動者,在宏觀尺度上遵循著萬有引力定律。就拿銀河系來說其中的繁星眾多,別看我們的太陽系看似很穩定,那是因為在宇宙的宏觀尺度上人類的文明的時間也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況且不少科學家認為隕石的撞擊至少使地球生物大滅絕過一次)。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事實上,流浪行星並不是一開始就走上「流浪」的道路,最開始的時候它們也像其它行星一樣,在圍繞著某一個恆星公轉。由於受到了其它天體的引力影響後被拋出該行星系,然後便流浪於星系或宇宙中!早在很久以前科學家就推測過流浪行星的存在,但直到2011年,科學家才利用重力微透鏡法第一次證實了流浪行星的存在。根據推測,銀河系中木星大小的流浪行星大約是銀河系恆星數量的兩倍之多。
  • 體重僅地球10%,迄今最小「流浪行星」被發現,顛覆科學家認知
    宇宙浩瀚無邊,存在於宇宙之中的天體種類有很多,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恆星、行星,此外還有一些曾經被愛因斯坦預言,如今接連被發現的中子星、黑洞等。任何一種類型的天體,都非常值得研究,拿行星來說,我們的家園——地球,就是一個行星,地球圍繞著太陽(恆星)運行,它的軌道是固定的。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發現一顆最小「流浪行星」
    這些行星在銀河系中無人陪伴地孤獨飛行,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候選星,這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還小,質量介於我們居住的星球和火星之間。   如果這顆「流浪行星」的身份能夠得到證實,這將標誌著此類天體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據信「流浪行星」在整個銀河系內外都很常見,但探測起來卻很有挑戰性。
  • 科學家給出一份太陽生命周期時間表:遙望太陽 珍愛地球
    (資料圖片) 經歷了漫長時光後,太陽逐漸接近生命的盡頭。它的光芒開始增強,體積開始膨脹,表面逐漸接近原本距離太陽表面1.5億公裡的地球軌道,並將它吞沒。這一幕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根據我們已知物理規律所得到的嚴謹科學結論——在未來某天,太陽會走到生命的盡頭。屆時,人類是不是該跑路,準備「流浪地球」了?不,現在就流浪,未免有點早。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太陽會不會熄火?從恆星的演化規律上來講,太陽是會有熄火的那一天,不過是在遙遠的50億年之後。簡單來講,當太陽核心中的氫燃燒殆盡,生成的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縮,釋放的能量進一步升高溫度,點燃核心周圍的氫殼層,然後太陽迅速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有理論認為,太陽演化生成的紅巨星非常巨大,最遠能夠膨脹到地球軌道。
  • 「流浪恆星」直奔太陽而來,這或許是地球最大劫難
    在63光年的星河外,一顆橙黃色的流浪恆星,正在以將近14.9公裡/秒的速度朝太陽系飛速奔來,專家預計,它將在128萬年後和我們相遇,成為太陽系中的第二顆太陽。在整個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恆星,也正是只有一顆恆星,才使得太陽系內部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又稱"單一恆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