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博會同期聲|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實現人民健康的原理與道路

2021-01-13 上遊新聞

如何實現人民健康?渾厚與緩慢的聲音從會場傳出……6月30日上午11:40,2020大健康產業(重慶)博覽會暨第五屆雙品匯「正解變局」主論壇上,8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圍繞《全名文明健康系統工程體系建設》為話題進行演講,內容落地,有理有據。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

(主論壇現場)

四大民眾健康問題,根源有三

俞夢孫分析當前我國民眾的健康狀況呈現四大問題:慢性病發生呈井噴態,而現行的醫療體系卻毫無辦法、醫療費用飛漲;養老費用呈現「欠費」狀態;青年一代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烈性傳染病的提示。

俞夢孫認為造成這四大問題的根源在於三個方面:「文化自信」、「精神文明」偉大意義認識不足,民眾缺乏用「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來約束自己;轉基因食品、生態環境破壞有損健康的寒涼飲料行業以及醫療商業化等等,加劇了不文明生活方式帶來的危害;缺乏合理的制度、制約等。

解決有法,有序實現「人民健康」

「只要真正從根源找到問題本源,各級領導幹部下決心提高認識,提出符合人系統有序發展規律的辦法,並制定好合理制度的約束政策。實現『健康中國』、『人民健康』等偉大目標。」俞夢孫說解決這四大問題有辦法。

「人是具有高級意識活動的開放複雜巨系統,也就是中華傳統文化所說的『人是天人合一心身協同的整體』。」俞夢孫運用錢鍾書的觀點,並採用「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的關係」、「『功能態』與『SIR』模式」表明可以用實現《人民健康》原理與道路解決問題。

「規模化有序開放」,由中國走向世界

「不可能從根源解決問題,只有放寬環境。」俞夢孫從民眾的四大健康問題為點進行剖析。其中,他認為有序開放可使人系統身心健康,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是開放的有序性不足或稱無序性太過導致;當人系統發生障礙時(或稱有病時)只要「開放」或「輸入」條件重新回到「有序」上來,整個系統一定會重返健康,實現祛除疾病。

最後,俞夢孫說,實現人民健康是一項巨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必然首先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解決中國的醫改難題,為全世界做試點、樣板,然後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文/熊貴梅;圖/大會組委會)

相關焦點

  • 冬運中心邀請中國工程院俞夢孫院士作專題講座
    冬運中心邀請中國工程院俞夢孫院士作專題講座 2020-05-13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了雄鷹自由飛翔——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
    巡航歸來,李衛國感慨地說:「多虧有俞夢孫院士這個堅強的靠山!」    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某研究所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夢孫,恪守「緊盯作戰需求、服務一線部隊」的科研方向,年近八旬依然8上雪域高原開展軍事航空醫學科研試驗,破解多項航衛保障世界性難題。    「平時不畏艱險,戰時少擔風險!」
  • 俞夢孫院士人民健康系統工程工作委員會常委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高...
    7月4日下午,俞夢孫院士人民健康系統工程工作委員會常委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和馬來西亞國際智庫中方主席高民一行蒞臨渭南海成皮膚專科醫院參觀考察工作,並為該院成為「俞夢孫院士人民健康系統工程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進行授牌。
  • 推動人才集聚產業升級 俞夢孫院士工作站在古鎮口核心區揭牌
    9月20日,俞夢孫院士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融合大廈舉行。該工作站落戶古鎮口核心區,將結合核心區優勢資源,聯合軍地校企研開展航空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發展的戰略諮詢,科研成果導入、轉移轉化,打造協同創新發展新高地,推動古鎮口核心區人才集聚、產業升級。
  • 俞夢孫院士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核心區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1日訊 9月20日上午,俞夢孫院士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融合大廈隆重舉行。「我們的工作站將依靠常壓式低氧艙、全科急救箱、睡眠呼吸床墊以及海洋生物快速止血材料等科研成果,依託孝德智能科技、融智匯海洋生物科技等公司在古鎮口核心區實現產業化。」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介紹說。
  • 守正創新北大資源大健康產業園迎人民健康系統工程四大中心落地揭牌
    2019年12月26日,北大資源大健康產業園正式迎來由俞夢孫院士領銜的人民健康系統工程中心(籌)、人民健康系統工程院士專家聯合工作中心、人民健康系統工程健康物聯網協同創新中心、人民健康系統工程展示體檢中心落地揭牌,這也標誌著北大資源「健康+」戰略持續深耕推進,大健康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 兩度失眠 俞夢孫院士話健康:整體穩態即是健康—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 俞夢孫 說起健康理念,我認為,人的疾病其實是一種狀態的偏離,如果進行狀態調控,就能夠從根本上治療,但僅僅是治病,而不改善狀態,則難以見效。第一次是在「文革」中曾因「白專道路」而受到衝擊,加上長期繁重的科研工作,30歲時我一度患上了失眠症。另一次是在2003年,我開始研究睡眠問題的時候,滿腦子琢磨著項目的核心難點,睡不著了。 後來,我開始運用健康醫學的理念來進行健康管理和自我調養。我發現,只要熱水泡腳,泡到額頭微微出汗的程度,確實可以做到不吃安眠藥就能睡著。實踐幾個月後,我就丟掉了安眠藥。
  • 俞夢孫:得病了,別只怪基因
    俞夢孫 航空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整體失調前提下,究竟會發生哪一種病?這由生活方式、性格、體質、遺傳基因等因素決定。 7月8日,在第二屆全國健康科技高層論壇暨新特藥博覽會大會學術報告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回答了上述問題。 他說,臨床實踐已經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身心整體失調是造成各類非傳染性慢病(例如癌症)的根本原因。在這個前提下,飲食、性格、習慣、體質、基因都是致病因素。
  • 俞夢孫院士科研團隊為青島抗疫捐「能量」
    俞夢孫院士科研團隊為青島抗疫捐「能量」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20 星期二     早報10月19日訊 19日下午,青島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內舉行了一場簡單的捐贈儀式,全軍航空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俞夢孫院士科研團隊,將研發的改善身體微循環
  • 俞夢孫院士工作站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昨天,俞夢孫院士工作站暨易中禾健康工程中心奠基儀式在寧波東錢湖易中禾仙草園舉行。這是寧波市第一個與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合作開展的人體系統健康工程研究機構。  俞夢孫院士是中國航空生物醫學工程的開創者和學術帶頭人,致力於航空醫學工程研究50餘年,攻克了幾大世界航空醫學界的難題,還長期關注中醫文化和系統健康研究。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院士經濟」成為大健康產業新引擎
    據悉,第三屆健博會將於明年4月8日武漢「重啟」一周年開幕。  院士籤約項目,引領大健康產業實踐  「院士經濟」正成為武漢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新引擎。開幕式上,多位院士分別籤約項目,著眼於醫療科技、基因測序、產業技術研究等多個領域,由院士引領的武漢大健康產業集群正在變成產業實踐,高端創新資源將在這片熱土匯聚發力。
  • 從凍土到海洋——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豁達謙遜,風趣幽默,富於哲辯思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給人的第一印象。如今,79歲的丁德文院士回顧多年的科學研究和野外實驗的經歷,感慨萬千地說:「只要我還能動,就要繼續努力搞科研,這樣才能對得起國家的培養,人民的期望。」
  • 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啟動!
    來源:揚子晚報(谷業凱)  編輯:雙一流高校  記者今天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啟動,院士增選總名額將不超過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選人,院士可單獨或聯名提名。候選人獲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為有效,且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學部院士應不少於2位。1941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院士,享有本次增選的提名權與選舉權。  候選人方面, 候選人的年齡原則上不超過65周歲 (1956年7月1日以後出生)。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來自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的王琪教授,1949年出生,是今年入選院士中年齡最長者。王琪曾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製備和加工新原理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主持承擔國家863項目、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儀器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及與國內外企業合作等多項科研項目。  王琪畢業於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1989年6月獲工學博士學位,1989年12月至1992年2月在加拿大LaVa大學高分子科學工程研究中心作博士後。
  • 【懷化市】2020武陵山(懷化)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開幕
    11月22日上午,2020武陵山(懷化)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暨第二屆懷商大會開幕。200餘名懷化籍及在懷化發展的客商聚集一堂,共敘情誼,共謀發展大計。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通過視頻向大會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致辭。省領導彭國甫、張健出席。
  •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
    ,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  ——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實現優勢領域、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
  • 金勺山茶油董事長胡文龍 參加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二屆科學家論壇
    年10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並作了「油茶果籽皮分離技術引領山茶油行業健康發展」的主旨發言。 科技進步引領時代發展,食用油的營養健康受到日益重視,胡文龍在發言中闡述了作為我國「國油」的山茶油特有的營養成份和珍稀;提出了如何通過科技創新讓茶農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
  • 中國工程院院長:把好院士「入口關」須「守正揚清」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在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和選舉會議上如是說。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院士隊伍建設是中國工程院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李曉紅希望,中國工程院向黨和國家交出一份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答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從凍土到海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  豁達謙遜,風趣幽默,富於哲辯思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給人的第一印象。  年逾知天命,丁德文又投入海洋科學研究領域,構建了中國工程海冰學學科體系,研發海洋汙染形成機理、生態效應和防控技術,攻克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關鍵技術……  如今,79歲的丁德文院士回顧多年的科學研究和野外實驗的經歷,感慨萬千地說:「只要我還能動,就要繼續努力搞科研,這樣才能對得起國家的培養,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