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萬噸級戰艦都應當是當仁不讓的海軍主力戰艦。然而,在黑海海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1990年才下水的「烏克蘭」號巡洋艦,卻在冰冷的海水中泡了近30年。作為前蘇聯「光榮」級巡洋艦的一艘,設計滿載排水量達11200噸的「烏克蘭」號巡洋艦建造過程極為坎坷,由於資金短缺、社會動蕩等原因,這艘萬噸巨艦至今只完成了96%。更加令人唏噓的是,由於該艦缺乏妥善的維護保養,目前艦體早已被海水鏽蝕,已經完全失去了使用價值,其最終的結局就是拆解成廢鋼鐵回爐。
於1984年開始建造的「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隸屬於前蘇聯黑海艦隊,曾經被視為前蘇聯海軍新一代主力戰艦。然而,伴隨著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龐大的黑海艦隊也被俄羅斯、烏克蘭兩國瓜分。其中,當時已經完成75%建造工作的「烏克蘭」號最終歸屬於烏克蘭海軍。從設計之初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到,「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長186米,寬21.5米,吃水7.6米,滿載排水量達11200噸,航速為32節。整艘戰艦人員編制為454人。
特別是在武器裝備方面,延續了「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海上武庫」的設計理念,「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可以攜帶16枚SS-N-12反艦飛彈。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反艦飛彈,SS-N-12反艦飛彈除了擁有2.5馬赫飛行速度、550公裡最大射程之外,其威力更是美國海軍主力反艦飛彈「魚叉」的4倍。因此,一艘「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就足以對美國的航母編隊形成致命威脅。
當然,「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的一流戰力性能僅僅停留在圖紙層面,因為烏克蘭接手之後,一直受困於資金短缺的難題。要知道,獨立後的烏克蘭社會經濟發展極為困難,烏克蘭政府不得不大量拋售前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當然也無力繼續完成「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的後續建設。自1996年開始,「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就開始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斯克造船廠,徹底處於停工狀態。
在近30年的停工過程中,烏克蘭政府也曾四處兜售這艘未完成的萬噸巨艦,希望能有國家接手,以便換回一些資金。當時烏克蘭的潛在買家主要有俄羅斯、印度和中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同樣面臨經濟危機,和烏克蘭一樣在大肆拋售前蘇聯武器裝備,自然無力購買。印度海軍則更加青睞於購買俄羅斯海軍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因此藉機向烏克蘭政府壓價。而對於正在大力發展海軍的中國而言,購買「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的意願十分強烈。自2003年開始,中烏兩國就正式開啟了談判。當時,這艘戰艦的預計成交價格在2億─3.5億美元之間,加上後續完工還要耗費數千萬美元,這就意味著中國只需要4億美元左右就可以得到這艘在當時戰力非常強大的萬噸戰艦。然而,隨著烏克蘭政府外交政策逐步「向西轉」,急於得到美國政府支持以加速加入北約的烏克蘭,最終中止了這筆交易。
沒有尋找到合適買家的「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就此在海水中泡了近30年,幾乎成了一堆廢鐵。根據今年烏克蘭新任總統正式籤署相關法令,這艘萬噸戰艦最終去向也基本確定,除了部分用作博物館收藏之外,其主體都將作為廢鐵回爐。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號」巡洋艦是「光榮」級巡洋艦的最後一艘。該級別先後誕生了4艘戰艦,另外三艘分別是「莫斯科號」、「 烏斯季諾夫元帥號」和「瓦良格」號。目前除了「烏克蘭號」巡洋艦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之外,另外三艘同級別姊妹艦船依然在俄羅斯海軍服役,繼續傳承著「光榮」級的光榮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