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現在各地發生小地震的新聞經常可見。12月15日凌晨,山西榆林發生2.6級地震;12月14日凌晨,山東地震臺網測定,在煙臺市蓬萊區海域連續發生三次小地震,地震級別分別為:M2.3級、M3.0級、M3.2級。而剛剛過去的12月12日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2月12日15時11分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發生4.2級地震。再加上之前報導的各地不時發生的小地震,人們可能會有一個感覺,怎麼現在小地震這麼頻繁了呢?小地震多了會爆發大地震嗎?
圖片與文本內容無關
地震本身就是地球的板塊運動,地球板塊之間的擠壓碰撞,是引發地震的主要原因。當前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說,每天要發生上萬次。不過,它們之中絕大多數太小或離我們太遠,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像唐山、汶川這樣的大地震的,次數還是比較少的,一年也就一兩次。因此我們現在感覺到小地震比較頻發,只不過是隨著監測手段的進步與通訊的進步,將之前我們沒注意到的小地震發現報導了出來。
有人說小地震頻發是大地震將要爆發的預兆,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地方在發生大地震前,往往會有一些小地震,它表明這個地方的地殼不穩定,處於活躍狀態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但是小地震頻發並不是預示著一定會發生大地震。有的時候,一個地方發生了小地震,卻不會發生大地震。因為大地震的爆發,也需要地底積蓄足夠的能量,小地震把地殼內部積蓄的能量給釋放出來了,剩餘的能量不足,就不會發生地震了,即使有地震,也只是小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