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復旦大學藥理學碩士
最近股市連續爆炒NMN概念,"長生不老藥"的樂觀情緒也讓一些絕症患者看到了一些希望。許多人也好奇,癌症患者是否適用NMN。考慮到癌症的複雜性,以及NMN可以對身體產生系統性影響,謹慎起見,我們從不建議任何癌症患者擅自服用NMN。
最近時光派收到一份特殊的案例諮詢:天津的L叔兩口70多歲,獨生女不幸於2017年確診骨肉瘤和乳腺癌,諮詢時已處於晚期。L叔老兩口為了拯救愛女,已經花去180多萬,家庭也陷入極度貧困。本該安享晚年的L叔也幾乎是久病成醫,對癌症的了解和把握遠超常人。當時情況還不明朗的情況下,L叔為救愛女,決心一試,所幸愛女身體狀況得到了"奇蹟般"的改善。介紹這一案例,不僅是因為情況極其特殊,更因為其中的父愛令人動容:
當時L叔和大多數想嘗試NMN的癌症患者面臨的糾結類似:這種物質可以保護細胞的健康,但它是否也會促進腫瘤的生長?現在看來,L叔為"愛"冒險是一件有驚無險且有喜的選擇。這種癌症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吃NMN後情況反而好轉?編輯部查閱了大量文獻,找到了一種可能的解釋。以下是我們的回信:
L叔您好!令愛近日身體如何?腹瀉情況是否有所改善?
NMN曾被當作癌症患者"提升免疫力"的救命稻草,亦有"促癌"、"致癌"的負面研究頻出,當初您做出"服用NMN"這個決定,一定承受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萬幸令愛服用後身體有所好轉。編輯部對您的案例非常關注,經查閱文獻資料,我們找到了一種可能的解釋:
令愛年紀輕輕患上乳腺癌,又合併骨肉瘤,與一種叫做Li-Fraumeni症候群的罕見遺傳病極為相似[1-2]。您之前提到,令愛的基因測序結果顯示P53基因突變,而這種罕見病的主要病因即是p53基因先天異常。
p53是人體中的抑癌基因。絕大多數癌症患者不建議服用NMN,是因為能被NMN激活的SIRT1,曾在研究中被指出具有抑制p53的能力[3],服用NMN極有可能會加速病情的惡化。
令愛不幸因p53異常而患癌,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讓本不適合癌症患者的NMN在她身上產生了奇蹟:p53既然已經無法正常工作,服用NMN自然沒法讓它變得"更壞",這是服用NMN後不促癌的先決條件。
在此前提下,我們推測令愛的癌腫沒有進一步長大可能是因為NMN增強了線粒體功能:
正常情況下,葡萄糖經過有氧代謝轉化為能量,為身體供能。而在癌細胞中,p53突變[4]導致85%的葡萄糖被消耗產生乳酸,不僅造成供能不足[5],還為癌細胞提供了增殖的環境[6]。
服用NMN增強線粒體功能後,癌細胞的異常代謝有所減弱,阻止了進一步增殖。
NMN對免疫系統也有增強作用,或可帶來系統性的改變,這些都是未分析到的因素。令愛的案例非常特殊,癌症群體中只有極少數患者的發病原因為p53先天異常,其他人或許並不適用,其他患者應謹慎服用。
以上即是編輯部從現有研究層面對這一病例所做出的分析,現有研究當然不能解釋所有狀況。NAD+與癌症的關係研究,目前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其中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在未知面前,不論情況有多麼極端,保守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在此情況下,我們仍然認為腫瘤患者應在醫囑下進行治療。
作為一直專注於抗衰老的研究團隊,我們似乎一直鼓吹"延長壽命"的理念。但相較於"延年",我們更關注"益壽"。"長命百歲"不如"無疾而終",健康衰老(aging well)是我們目前更為關注的話題。令人欣喜的是,L叔除反饋愛女症狀緩解外,老兩口的精力也有所改善,這同樣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我們這一案例抹去了當事人的相關信息,也徵得了L叔的同意。L叔為救愛女,久病成醫,我們幾個編輯感動不已。70多歲高齡他已到達傾家蕩產的地步,為節省NMN用量甚至決定老兩口停用,令我們非常心痛。本篇文章的打賞將直接捐助給L叔,時光派也將捐出最近賣文章的收入,希望能為拳拳父愛略盡綿薄。
這個世界上或許還沒有萬能藥,但有些信念可以克服不止一萬種困難,只要我們相信。
歡迎關注【時光派】,了解更多抗衰老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由時光派(fudan246)原創撰稿,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朋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參考文獻:
1. Hisada M, Garber JE, Fung CY, et al.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in families with Li-Fraumeni syndrome. J Natl Cancer Inst 1998; 90:606.
1. UpToDate: Li-Fraumeni症候群. .
1. Shackelford, R. E. et al. "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In Malignancy: A Review". Genes & Cancer, vol 4, no. 11-12, 2013, pp. 447-456. SAGE Publications, doi:10.1177/1947601913507576.
1. Zhang, C., Liu, J., Liang, Y., Wu, R., Zhao, Y., Hong, X., … Feng, Z. (2013). Tumour-associated mutant p53 drives the Warburg effect. Nature Communications, 4(1).
1. Jeffrey W. Clark, Dan L. Longo. Cancer Cell Biology. In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th ed.; dennis L. Kasper, MD, et al., Eds.
1. Hirschhaeuser, F., Sattler, U. G. A., & Mueller-Klieser, W. (2011). Lactate: A Metabolic Key Player in Cancer. Cancer Research, 71(22), 692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