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剛在自助機上查詢治療費
前幾天,45歲的楊仕剛去做了彩超檢查,提示肝臟有了多個結節,不知道是不是去年8月肝癌手術後又復發了,此時的楊仕剛沒有精力理會自己的病情,甚至在10多天前停了藥——6歲的小兒子剴剴已經在醫院重症監護室住了快30天,仍然沒有好轉的消息。
2015年,剴剴確診神經母細胞瘤4期,經過兩年的手術、化療、移植和維持治療,終於基本停藥。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8月,楊仕剛確診肝癌,因實在拿不出治療費用,楊仕剛只接受了手術治療,沒有化療。偏偏,2018年11月,剴剴再度生病住院,在ICU住了快一個月,仍未找到明確病因。為了給孩子籌錢,楊仕剛停掉了自己的藥,天天守在ICU門口。「只要我有一口氣,就不能放棄他。」
目前,剴剴媽媽所在的村開始為她辦理低保政策,志願者也幫助孩子發起了籌款。截至5日,愛心人士已經幫他籌集了4萬多元。
孩子生病 確診神經母細胞瘤
2015年8月,剛剛滿3歲的小兒子剴剴總是喊雙腿膝蓋疼痛,剴剴媽媽昝燕帶他在當地醫院檢查,住了一周院,醫生懷疑是生長痛,但剴剴的情況並沒有得到緩解。昝燕又帶著孩子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做檢查,確診神經母細胞瘤。
2015年9月中旬,剴剴接受了手術治療,切除了腫瘤。昝燕說,做了長達一年的化療,2016年8月,剴剴做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吃了一年的維持化療藥物,剴剴的病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因為兒子這一場大病,楊仕剛和妻子花光了積蓄,「看病用了40多萬,欠別人16萬多。」昝燕說,自己家住廣元市旺蒼縣,兩個兒子出生後,自己一直照顧孩子沒有工作,丈夫則在河南的礦場打工。「好的時候七八千,不好的時候就是五六千。」楊仕剛說。 因剴剴需要按時複查,而礦場的工資常常一年才能結算,楊仕剛遠赴新疆打工,「找了個每個月能按時發工資的活路。」
爸爸患癌 無奈暫緩化療
2017年底,楊仕剛從新疆回到家中。這次回家,是因為右腹總是脹痛,到2018年5月前後,已經影響到了正常工作。但是,楊仕剛沒有捨得去醫院檢查,「痛一陣又不痛了,想到娃兒看病要花錢。」
拖到7月,脹痛越發明顯,楊仕剛到當地市級醫院做檢查,8月16日,確診肝癌中晚期。「做了手術之後,一天(體重)掉2斤。」昝燕說,手術後,自己陪著丈夫恢復治療,每天都去量體重,那段時間,身高175釐米的楊仕剛體重掉到了不到120斤。醫生擔心他身體太差扛不住化療,讓他休息一段時間再回來。「醫生說肝臟的癌症轉移快,讓一定要去化療。」
但楊仕剛沒有回醫院化療,手術後不到2個月,他還嘗試著出去做了10多天活,家裡實在也拿不出錢繼續化療了。「娃兒看病也要用錢,我就慢慢再掙點錢,再說化療。」
再次病重 兒子對爸爸說「別放棄我」
沒有等到家裡的頂梁柱攢夠化療費用,剴剴又生病了。11月13日,昝燕帶著孩子又一次來到華西第二醫院,此時,剴剴的頭已經沒辦法直立,埋著頭直喊痛。做了不少檢查,可是剴剴的病因一直沒有找到。12月7日,剴剴的病情突然加重,手無法動彈,急診醫生立即安排收治到重症監護室,「當天晚上就大小便失禁了。」昝燕說。
剴剴被送進重症監護室前,楊仕剛抱著剴剴,安撫他只能一個人進去,爸爸媽媽不能陪著,不要怕。剴剴說自己不去了,楊仕剛告訴他,如果不去,就只能回家了。「他給我說,爸爸,你不要放棄我,要堅強。」楊仕剛聽到僅僅6歲的兒子說出這樣的話,眼淚沒有忍住。這句話,楊仕剛藏在心裡快一個月,沒有告訴妻子,每天晚上,想著兒子的這句話,楊仕剛難以入眠。
在重症監護室,剴剴反覆高燒,醫生初步診斷,剴剴急性腦、脊髓損傷,原因不明,加上呼吸衰竭、休克、多節段脊椎病變、重症肺炎、凝血障礙。「這幾天又在發燒。」
每天早晚,楊仕剛都會去自助機上查詢費用。現在,剴剴的治療費已經達到了16萬餘元,欠費8萬多元。儘管重症監護室每周只能探視一次,楊仕剛和昝燕還是從早上8點守到晚上10點。10多天前,原本就只是吃中藥維持的楊仕剛更是將自己的藥停了,每一分錢,他都想用在剴剴的治療上,「我能夠堅持到他平安出院就好。」
楊仕剛患癌後,昝燕所在的村了解到情況,開始為她辦理低保政策,但沒有想到孩子又突然重病。剛剛過去的年底,志願者幫助孩子發起了籌款,希望能緩解燃眉之急。截至5日,愛心人士已經幫他籌集了4萬多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