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割肝救女 活體肝移植手術成功

2021-01-09 99健康網

  7月2日,在經歷了1年零3個月漫漫求醫路和37天住院生活後,患有罕見「鳥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缺乏症」的小軍秀出院了。記者採訪中獲悉,除了捐肝,侯丙福為女兒治病付出的還有很多,父愛如山完美地體現在他的身上。

  這一天,父親侯丙福臉上寫滿了幸福。記者採訪中獲悉,除了捐肝,侯丙福為女兒治病付出的還有很多,父愛如山完美地體現在他的身上。

  父親割肝救女

  日前,省內首例「鳥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缺乏症」活體肝移植手術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成功完成。據了解,這種酶缺乏疾病發病罕見,多數活不到成年,這例手術的成功,對此類患兒救治將有裡程碑的意義。而手術的背後,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親情故事。為救治患病的2歲女兒,患有脂肪肝的父親侯丙福控制飲食並天天繞著大明湖跑10公裡,終於在3個月的時間裡減掉30斤,成功為女兒捐肝。

  7月1日中午,記者來到山大齊魯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病房時,兩歲的小軍秀正被護士長劉考抱在懷裡。「小傢伙一直食慾很好,8點到10點因要吃藥不能吃飯,她大概是餓了。」護士長說話的時候,小軍秀正不斷抓起劉考上衣袋上插著的筆往嘴裡塞,逗得周圍人一陣笑。

  劉考把小軍秀抱到床邊,父親侯丙福拆開一袋菠蘿豆,餵給女兒。每吃完一個,小軍秀身體前傾、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抓袋子裡的菠蘿豆,使勁往嘴裡塞。吃菠蘿豆的時候,小軍秀靠在爸爸懷裡,由於生病的後遺症她還坐不直,侯丙福就用胸膛撐著她。

  看著女兒憨態可掬的樣子,一旁的母親彭裕蕾紅了眼睛。「手術之前,孩子從來沒吃過這些。」彭裕蕾說,因為這種「鳥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缺乏症」,女兒不能進食任何含蛋白質的東西,平日裡她只能餵孩子瓜果青菜,但是只吃這些東西孩子往往很快就餓了。「手術之後第一次給她吃肉,她死死抱著碗不放。」

  吃了一些菠蘿豆,彭裕蕾又端來一碗從家帶來的蛋羹。侯丙福餵給孩子吃,小軍秀吃得把頭幾乎埋進碗裡。有時候動作大了,衣服被帶起時,能看到肚子中三道觸目驚心的疤痕。這樣的疤痕,侯丙福身上在同樣的位置也有。

  捐肝成功女兒獲救,父親覺得世界敞亮了

  侯丙福和彭裕蕾都是濟南人,孩子生病以前,侯丙福開計程車,彭裕蕾當護士。2013年,小軍秀出生,這是個特別乖的孩子,從來都不哭鬧。「你不知道有個孩子多麼快樂。」彭裕蕾說。

  這種「快樂感」在小軍秀1歲半的時候被摧毀,原本已經會走會叫爸爸媽媽的孩子,突然間不會說話,也站不住了。夫妻倆帶著孩子輾轉了濟南的幾家醫院,後來又去了南京、武漢、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花費了20多萬。最終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被確診為「鳥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缺乏症」。「北京的醫生說,這種病很罕見,現在全國能活著的孩子也只有200個。」彭裕蕾說。而想要治療,只有做肝移植,但是由於孩子太小,手術風險很高,夫妻倆猶豫不決。

  2016年,小軍秀的「血氨」值突然超過危險值,覺得不能再等了,夫妻倆帶著孩子來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檢查中發現跟孩子同一血型的侯丙福患有脂肪肝,他必須儘快減肥才能救女兒。

  從2016年2月決定手術的那天起,侯丙福開始了艱苦的減肥。除了把一切米麵肉全部戒掉外,無論天氣如何,侯丙福每天雷打不動地上午下午各繞著大明湖跑5公裡,三個月後,這位35歲的父親成功減掉了30斤。

  6月9日,侯丙福和小軍秀被先後推進手術室,手術持續了10個小時,侯丙福1/4的肝臟被移植到女兒體內。彭裕蕾一直坐在手術室門口,整個人都是蒙的。直到醫生提前出來告訴她,「手術順利,孩子正在裡面縫合。」彭裕蕾蹲在地上才失聲哭了出來。

  侯丙福個頭不高,這兩天,常有人來問他「切肝害不害怕」,「為了孩子,哪有害怕的!」侯丙福說,孩子活了,自己覺得整個世界都「敞亮」了。

  專家說明,這臺手術具有裡程碑意義

  手術主刀醫生山東大學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朱民介紹,由於2歲兒童的血管只有成人的1/4粗,因此無論血管還是膽道的縫合,難度和風險都更大,但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目前無論是小軍秀還是父親侯丙福,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手術之後,小軍秀已經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飲食、生活。

  據介紹,「鳥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缺乏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遺傳病。因為酶的缺乏,很多患兒在剛開始吃含蛋白質食物時就會引發死亡。「小軍秀相對而言存活時間比較長,也為救治贏得了時間。」朱民說。

  對於這種疾病,如果不進行肝移植,只能通過控制飲食,但孩子也往往無法活到成年。作為省內第一例「鳥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缺乏症」肝移植成功病例,朱民介紹,小軍秀這臺手術有裡程碑的意義,這給了很多同類型孩子和家庭帶來希望。「我們希望患同樣病的孩子不要放棄。」

  據悉,為了幫助這一家人度過難關,齊魯醫院已經為小軍秀申請了齊魯醫院醫療援助基金。說明:「孩子終於好了,我心裡特敞亮。」侯丙福說。

  延伸閱讀: 鳥胺酸氨甲醯基轉移酶缺乏症是什麼?

  鳥胺酸氨甲醯基轉移酶缺乏症屬少見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患者尿素循環中斷,血氨增高,血瓜氨酸、精氨酸降低,穀氨酸醯胺、丙氨酸升高,而尿乳清酸和嘧啶排洩增加,護理較為特殊。

  尿素循環中各種酶缺乏的臨床表現都是以高氨血症所導致的神經系統症狀為主,但各型之間、或同一型的不同患兒之間症狀的變異較大,酶缺陷愈近尿素循環起始端、症狀愈重。

  本組疾病的發病年齡可自新生兒期至成人階段。在新生兒期發病的嬰兒大多為足月兒,娩出時一切正常;出生後24至72小時內無明顯症狀。然後逐漸出現嗜睡、拒食,病情進展迅速,在數小時內可發生嘔吐、體溫不升、過度換氣等,並由嗜睡進入昏迷。此時如檢測血清尿素氮水平常低於lmg/dl,血氨濃度增高;CT腦掃描可發現腦水腫,但多數患兒被誤診為肺部疾病、敗血症或顱內出血等疾患,以致處理不當而夭折。

  晚髮型患者見於各個年齡階段,在嬰兒期發病者可能與由母乳餵養改為普通牛奶(含較高蛋白)餵養有關;較大兒童或成年人則可能由進食高蛋白引發。輕症在停止攝人蛋白、或靜脈輸注葡萄糖液後即可好轉;重者在發生高氨血症時每易被誤診為胃腸炎、周期性嘔吐、腦炎、Reye症候群、癲癇、無黃疸性肝炎等疾患。病程較長、發作次數頻繁者多伴有生長發育遲滯、癲癇發作等情況。

(責任編輯:蘇嬌蓉)

相關焦點

  • 5旬父親割肝救子,重症病房裡父子手拉手,場面動容
    父親回答完,眼眶就溼潤了。5月27日,剛剛做完肝臟移植手術的孫玉(父親,化名)父子躺在相鄰的ICU病床,牽手凝望。就在前一天,為了延續孩子的生命,50歲的父親選擇用自己的肝臟為年僅14歲的孩子「續命」。孫小祥(兒子,化名)出生在亳州農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因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從小在醫院住院成了家常便飯。家人從沒想過放棄,為了給孩子治病,家裡幾乎借遍了周圍的親戚鄰居。
  • 「一肝救兩命」,高精尖肝移植手術擴大器官來源,贊!
    作為「一肝救兩命」的肝移植受體之一,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努力下,42歲的肝癌患者孫先生近日順利接受了肝移植手術。 「零輸血」完成肝移植「巔峰」手術 今年6月份,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的孫先生不幸被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得知只有接受肝移植才能維持生命的他隨即陷入了焦急的等待。
  • 招募免費肝移植患兒|中華慈善總會攜手7位院士助力兒童肝移植
    在經歷了父親去世、割肝救女兩大劫難的李嵐(化名)如是說道。項目辦執行主任董萍介紹,2020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苦盡肝來」項目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國肝移植技術水平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進行肝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可達95%以上,但可怕的是終末期肝病患兒的放棄率已經高達85%。這些終末期肝病患兒被放棄治療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救治的希望,而是因為換肝手術費用高昂,患者無力承受。
  • 主持500餘例肝移植手術 記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李寧
    李寧在肝膽外科和肝移植領域以及現代化醫院管理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99年時任北京朝陽醫院肝移植中心主任的他,率先在北京地區開展肝移植的系統臨床與基礎研究和實踐。十多年來主持臨床肝移植500餘例,創造了北京地區肝移植手術成功率最高、長期存活率最好的國內先進水平,成為北京地區肝移植學科帶頭人。
  • 完成肝移植手術超千次!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耗時17個小時
    通過朋友介紹,慄光明來到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參觀肝臟移植手術,他清楚地記得,那是一位因肝硬化要做肝移植的病人,從取供體、修肝,到切舊肝、換新肝,整個流程他都看得格外認真。「取回來的是暗棕色的肝,移植進患者體內,就變成了鮮紅色。」那一刻,生命的神奇深深震撼了慄光明,回去之後他就提出申請,組織全科室到天津學習。
  • 上海完成全球首例供體「鏡面人」活體肝移植術—新聞—科學網
    3月16日,記者從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科主任夏強率領的肝移植團隊近日成功為一名「鏡面人」完成肝左外葉切取術
  • 他把肝給了他的小心肝 7個月的「小堅強」出院了
    寶寶查出重病父親割肝救子不同於其他的寶寶,果果似乎天生愛靜,平時就很少哭鬧,讓家長省了不少心。在果果42天時,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血管內皮瘤,後果便是肝功能迅速衰竭,時刻面臨著死亡的風險。作為長三角兒童重症醫學聯盟成員,揚大附屬醫院新生兒科迅速為果果聯繫了上海仁濟醫院,並在其6個月大時,在上海仁濟醫院成功實施了肝移植手術,果果的爸爸割肝救子,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是目前我國肝移植患者中,年齡最小的孩子。術後一個月,「急性間質性肺炎相關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找上了門。
  • 兩歲兒喝口奶可能"病危"90後媽媽用肝救心肝寶貝
    手術兩天後,這個漂亮的年輕媽媽看上去狀態還不錯。  「我妻子今天能吃流質食物了,氣色好了很多。孩子還在ICU,目前沒有消息,但是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丈夫伊澹敏說,自從9月11日妻子和兒子住進上海仁濟醫院,昨天是他最輕鬆的一天,懸著多日的心總算放下一些。  兩天前的中午,當看到妻子被從手術室裡推出來,伊澹敏不禁淚流滿面,他緊緊握住妻子的手,默默地說了聲「謝謝」。
  • 7個月大「鏡面人」寶寶先天性膽道閉鎖,「膽小」爸爸捐肝移植讓...
    今年夏天,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移植病房發生的「救女」故事仿佛還在眼前,這位母親爽朗的笑聲把我們的記憶帶回了那個夏天。「我真的要謝謝你們醫院,是你們醫院救了我孩子,救了我全家。」今年7月底,這位身穿地攤上15塊錢買的大花紋短袖的母親一說話就眼角泛酸。
  • 猴子植入豬肝仍活著 湘雅二醫院成功完成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
    華聲在線8月12日訊 記者今天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了解到,該院日前成功在國內首次開展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轉基因版納小型豬-恆河猴)。受體猴在無免疫幹預的條件下,存活超過16小時,成為轉基因豬-猴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國內存活記錄。
  • 河南女孩割肝救母:她是生我養我的媽,我的肝可以讓她活下來
    這種病情,非親體肝移植的治療費用高達50萬,親體肝移植則需要20萬左右。馬上配型!瞞著李愛雲,其他家庭成員即刻達成共識。結果出來了,只有小女兒張文亞配型成功。配型成功後,張文亞立即給當時一歲零三個月的兒子斷奶,入住醫院,為一個多月後的手術做準備。「她是生我養我的媽,我的肝可以讓她活下來,有啥可多想的?」張文亞說,做捐獻肝臟的決定是「一瞬間的事」,不過,這個事情不能讓母親知道,她肯定會極力反對。
  • 母親割肝救28歲兒子,卻發現母子無血緣關係!究竟是誰的錯?
    這天,姚某覺得身體不適,於是就來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然已經是肝癌晚期,父母得知後痛苦不已,為了兒子,姚某母親許女士做出了割肝的決定。本希望通過這個方法延長兒子性命,卻在手術前的體檢報告中意外得知,兩人並沒有血緣關係,母子不是「母子」,一家人傻眼了,調查後懷疑是28年前與同時生產的產婦抱錯了孩子,於是許女士找到了當初生產醫院,經過信息比對、DNA鑑定,終於找到了姚某的親生父母,也找到了許女士的親生兒子。
  • 爸爸捐肝救小海龍 手術在即「媽媽您在哪裡」
    小海龍和爸爸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來到了上海進行肝移植術前檢查治療,遺憾的是,一個月過去了,仍無海龍媽媽的消息。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內科3樓15床,見到了小海龍,小傢伙臉色蠟黃,肚子和生殖系統都出現了腫脹現象。雖然不會說話,但十分乖巧,看見記者時還露出了微笑。「孩子很堅強,生這個病做了好多檢查,但從未哭鬧過。」
  • 猴子體內植入豬肝存活16小時 湘雅二醫院異種器官移植手術成功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李傑群 章忠強)將豬的全部肝臟植入切去原肝的恆河猴體內,受體猴在無免疫幹預的條件下,存活超過16小時,這意味著轉基因豬—猴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國內存活記錄有了第一個數據。
  • 破解器官移植世界性難題 中山大學成功實現「不中斷血流」肝移植
    新華社廣州8月10日電(記者 肖思思)中山大學10日發布消息,該校何曉順團隊已成功實現兩例「不中斷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領域的一項世界性難題。這種「多器官功能修復系統」可在手術前模擬人體的機制,為器官提供血液,從而提高器官功能。其過程是:摘取器官前,醫生先將連接肝臟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復系統」,在斷掉原有血液供應的同時,由「多器官功能修復系統」替代人體的供血機制,從而實現平穩過渡。供肝植入移植受體時,將受體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復系統」,在由受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接管」的同時,將機器撤離。在這個過程中,肝臟裡的「血一直是熱的」。
  • 肝血管瘤雖然是良性疾病,但也可能長大,甚至可能需要肝移植治療
    肝血管瘤又被稱為肝海綿狀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瘤體是由充滿血液的血管組成,血管腔明顯擴大,相當於畸形血管。肝血管瘤發生原因尚未明確,目前普遍認為存在先天原因和後天原因。 1.先天原因 常見學說包括先天性發育異常、血管刺激,以及血管感染變形等。
  • 網上出現買賣活體肝中介 醫生:有償捐肝不要信
    網上出現買賣活體肝中介 醫生:有償捐肝不要信 2008年11月14日 15:22 來源:城市晚報 發表評論 網上的中介廣告 李靜 攝   「買肝,賣肝,有償捐肝,捐腎,急求肝源的朋友請和我聯繫,我會儘快幫你辦理
  • 「螢光導航」助力精準切肝,中大五院開展「有色」手術
    手術室內,工程師正在按步驟切換按鍵,隨後,神奇的一幕出現在眾人眼前:顯示屏上原本只顯示紅色的肝臟,出現了一片綠光區域。7月20日,記者從珠海中大五院獲悉,該院肝膽外科主任李堅團隊日前完成了一臺「有色」手術。 「就是這裡,畫出切除線,準備按這個範圍切除!」隨著主刀醫生的指令,助手及護士有條不紊地進行器械更換配合,半小時左右,一個5cm×5cm大小的肝臟組織在腹腔鏡下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