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馬瑛瑛和可愛的兒子。
下圖:病床上的馬瑛瑛。
昨天,躺在病床上的馬瑛瑛拿起手機拍了一張自拍照。手術兩天後,這個漂亮的年輕媽媽看上去狀態還不錯。
「我妻子今天能吃流質食物了,氣色好了很多。孩子還在ICU,目前沒有消息,但是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丈夫伊澹敏說,自從9月11日妻子和兒子住進上海仁濟醫院,昨天是他最輕鬆的一天,懸著多日的心總算放下一些。
兩天前的中午,當看到妻子被從手術室裡推出來,伊澹敏不禁淚流滿面,他緊緊握住妻子的手,默默地說了聲「謝謝」。現在,馬瑛瑛的左葉肝臟已經植入兩歲兒子的體內,並開始發揮作用。母親和兒子再一次血肉相連了。
十萬分之一概率的怪病
被這個孩子遇到了
伊澹敏一家來自寧波象山,兩年前的6月,小生命童童的誕生,讓這個家庭多了很多快樂。
可是,出生沒幾天,家人就發現,這個孩子有些「奇怪」:特別嗜睡,而且不喝奶。
童童的表現讓家裡人憂心,送到縣裡醫院檢查,醫生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情況反而越來越嚴重。童童一度呼吸衰竭,陷入深度昏迷。之後,緊急送到寧波的醫院後,被確診為「高氨血症」。
「全家人都懵了,聽都沒聽過這種怪毛病。」伊澹敏說。
醫生的解釋,更讓夫妻倆陷入絕望:「高氨血症」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疾病,屬於先天性代謝障礙性疾病。伊澹敏專門了解過,「高氨血症」的患病機率為十萬分之一,全寧波目前只此一例,省內這些年也只發現十來例。
最可怕的是,這種病的患者表面看似與常人無異,但因體內缺少一種分解蛋白質的酶,只要攝入蛋白質,就會在體內轉成氨,從而造成氨中毒。
患了這種病,所有含有蛋白質的食品對童童而言,都是致命毒藥。
小孩子成長,怎麼可能離開蛋白質?幼小的童童從出生開始,就經歷了嚴峻的生存考驗。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沒有喝過一口母乳。」對此伊澹敏很是心痛,有時候看他實在饞,米粒大小的肉讓他沾一點,血氨指標馬上就升上去。
不能母乳餵養自己的孩子,這是馬瑛瑛內心最痛苦的事。但全家都有一個信念,要讓童童活下去。母乳和普通奶粉不能沾口,只能通過各種途徑,從國外購買高價無蛋白奶粉……
在家裡,「蛋白質防禦」工作也是頭等大事,但總是防不勝防,童童長到兩歲多,還是先後兩次因意外攝入過量蛋白質而病危住院。
孩子痛苦大人揪心
年輕媽媽決定割肝救子
小兩口清楚地記得,童童第一次病危住院時,主治醫生就說,除非進行肝移植,不然,孩子一輩子都要低蛋白飲食。一旦血氨不控制好,對身體的損傷將不可逆,隨時有可能會「病危」。
「童童難受的時候會很煩躁,用手打頭。看他這麼痛苦,我們大人特別揪心,恨不得替他承受這些苦難。」伊澹敏說,看護童童時家人都特別小心,一旦孩子出現嗜睡、煩躁症狀,就很緊張,這是血氨升高的表現。
每個星期,伊澹敏都要帶童童到寧波的醫院測一次血氨,從不敢間斷。
醫生說,唯一可能治癒孩子的辦法,就是肝移植。兩年來的治療,已經掏空了家底,還欠了許多外債,小倆口諮詢醫生後,決定做親體肝移植。「相比異體肝源移植,親體肝移植費用要少很多。」伊澹敏說。
但移植誰的肝,夫妻倆有過激烈的談論,都想要給孩子供肝。最終,馬瑛瑛說服了丈夫,「你是家裡的頂梁柱,要賺錢還債,我能配型成功的話,割我的肝給童童。」
今年7月,馬瑛瑛和童童配型成功。「我的一片肝,能夠帶給兒子健康的人生,這很值得。」這句話,馬瑛瑛不止一遍對丈夫說過。雖然進行肝移植後,馬瑛瑛再也不能做重活,而孩子也要終生吃抗排異藥物。但所有的一切,在馬瑛瑛看來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