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進入新疆的第一個城市,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翼龍化石遺址

2020-12-04 落榜進士

悠悠千年歲月,一片土地的滄桑變遷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歷史劇,廣袤的新疆大地上永遠流淌著頑強的血液,這不僅僅是一種標識,更是一種精神力量。而如今,人們用博物館來寄託對盛衰興亡的感慨和悲歡離合的無奈,這何嘗不是一種別具一格的紀念方式呢?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的哈密市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名為哈密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原始社會至明清時期的石器、青銅器、陶器、木器、鐵器、清代服飾和乾屍等珍貴文物一萬兩千餘件其中包含17(類)件國家一級文物。

哈密博物館一層為哈密自然與地質陳列廳,為了展現博物館的專業性與科學性,特邀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幫助設計。這裡展出許多大型古脊椎動物的復原、鳥類化石和魚類化石等一百多件,深受中小學生孩子們的喜愛。

恐龍蛋化石,蛋殼外表面光滑無紋飾。蛋殼一般雜亂排列,沒有明顯的蛋窩形態。

狼鰭魚是原始的真骨魚類,種類很多,是中生代後期、東亞地區的特有種類,遺憾的是這種魚類早已滅絕。

哈密博物館內最令人瞠目結舌的就是天下第一奇石宴,菜品豐富、色澤鮮豔,令人垂涎欲滴,是不是忍不住品嘗一番呢?一口咬下大概就會明白什麼叫外熱內冷了,原來這些「菜」的原料取自館內珍藏的奇石,進而拼成形色逼真的石頭宴,憑藉以假亂真的外表迷惑了不少遊客的心呢。

博物館以展板的形式對哈密地區重大科研成果進行了展示——世界上最大的翼龍化石遺址。哈密地區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處三維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的翼龍化石遺址,對翼龍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科研價值。

哈密翼龍屬於大型翼龍類,其成年個體的翼展可達3.5米,保存完整的頭骨和下頜,使科學家對翼龍的個體發育特徵有了全新的認識。翼龍是神秘的會飛的爬行動物,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天空,卻是最早飛向藍天的三脊椎動物中唯一滅絕的類群。

根據對翼龍化石的研究分析,製作而成哈密翼龍復原圖。

哈密是新疆地區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生活在這片地區的遠古居民開始了新疆人類文明的歷史。哈密是西域進入中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的重鎮,哈密起著溝通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作用,在互通東西文化的同時,哈密積極吸收雙方的文化精髓並形成獨具特色的古哈密文化。

栩栩如生的小人再次還原了幾千年前哈密人制陶的場景。

巖畫是古人用敲鑿、磨製、刻畫或塗抹等自然方式在自然巖石、崖壁表面或巖洞內繪製的圖形。八牆子巖刻畫的內容非常豐富,根據個體刻畫形象,可分為山羊、盤羊、馬、鹿、牛、駱駝、人物、車輛、符號等大類,並根據實際情況為其命名。

由於地形地勢原因,新疆地區出現了許多聞名中外的乾屍,與新疆博物館相同的是,哈密博物館也展出了一部分乾屍。其中最著名的為哈密古屍,出土於哈密市五堡鄉五堡古墓地至今已有3200年,雖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洗禮,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皮膚和毛髮,靠近觀察甚至還能看到細密的汗毛,不得不令人感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哈密古屍出土時,腳著皮靴,身穿毛織衣物。古屍喪葬方式為曲肢葬,其特徵主要是把遺體肢骨曲折,使下肢呈蜷曲形狀,然後葬入墓坑,它是中國文化史特別是中國墓葬制度上的奇特現象,但關於它的淵源、流行時間地區、表現意義等的解釋又是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

哈密境內所見彩陶基本是青銅至漢時期的,器型以罐型為主,兼有豆、杯、盂等。從陶器的製作、器型、紋飾、圖案上看,哈密彩陶文化顯示了同甘肅四壩文化的很多共性,為進一步研究哈密雲周圍地區的關係提供了一批十分珍貴的資料。

珍貴的佛教藏品綠度母。

自漢代起,新疆地區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積極融入多元一體的中華大家庭中,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各民族曾在新疆地區聚居,當地人的生活習俗與過往商人相通,結合民族特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疆的文化,成為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產物,反映在服飾上亦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天山哈密發現世界最大最富集翼龍化石遺址
    天山哈密發現世界最大最富集翼龍化石遺址 2014-06-06 10:06:28這支新疆哈密科考隊與地方合作,在當地發現一處新的白堊紀翼龍動物群。這一翼龍化石分布區,不但是世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目前唯一一處三維立體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化石遺址。(記者 徐瑞哲)  翼龍是會飛的爬行動物,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天空。
  • 新疆哈密發現世界最大翼龍化石群
    央廣網烏魯木齊11月5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哈密臺記者李瀚麒)新疆哈密地區發現世界迄今為止最大翼龍化石群。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新疆哈密科考隊日前宣布,新發現的哈密翼龍化石分布區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處三維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的翼龍化石遺址。
  • 中國最大翼龍專題展亮相新疆哈密
    新華網烏魯木齊11月5日電(徐麗、羅潔)3日以來,隨著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三維立體翼龍蛋等90件翼龍化石標本在新疆哈密地區博物館開展,新疆哈密這樣一個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迷霧漸曉。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介紹,此次名為「飛向白堊紀—中國翼龍化石展」展覽為期90天,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哈密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全國最大翼龍專題展覽,重點展出的為2006年以來在哈密魔鬼城區域發現的天山哈密翼龍重大研究成果。90件翼龍化石標本中30件為天山哈密翼龍標本和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三維立體翼龍蛋。
  • 世界首次!新疆哈密發現三維翼龍胚胎化石
    □新華社記者 王菲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哈密市人民政府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員汪筱林領導的新疆哈密科考隊,經過十餘年連續的野外科考工作,在哈密戈壁下白堊紀地層中發現並搶救性採集了一件超過200枚翼龍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維一體保存的重要標本,其中16枚翼龍蛋含有三維胚胎,是全世界首次發現三維翼龍胚胎化石。
  • 新疆哈密現「翼龍伊甸園」 全球首次發現立體保存翼龍胚胎化石
    央廣網哈密12月2日消息(記者吳卓勝)「發現史前伊甸園,破解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與胚胎化石全球首現」新聞發布會昨天在新疆哈密舉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員汪筱林領導的新疆哈密科考隊經過十多年的野外考察,發現了「翼龍伊甸園」。
  • 新疆發現翼龍化石 三維立體胚胎化石16枚
    12月1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汪筱林研究員帶領科考隊在新疆哈密考察十餘年,發現了這份令科學家驚喜的化石標本。215枚翼龍蛋,呈橢圓形,長軸多約為6釐米。其中,有16枚翼龍蛋是含有三維立體結構的胚胎化石,這是人類的首次發現。
  • 世界上最大的翼龍:披羽蛇翼龍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腦中處理平衡信息的神經組織相當發達,翼龍不僅能像鳥類一樣飛翔,而且很可能是飛行能手。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使用計算機分層造影掃描技術,依據化石建立了翼龍大腦的三維圖像。圖像顯示,翼龍的小腦葉片相當發達,其質量佔腦質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動物中比例最高的。
  • 中國發現世界首枚翼龍胚胎化石 證明了翼龍與鳥類一樣是卵生而非胎生
    據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我國科學家日前在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世界上第一枚翼龍胚胎化石,證明翼龍與其它爬行動物和鳥類一樣是卵生的而非胎生的。  汪筱林與周忠和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據他們介紹,一個幾乎完整關聯的翼龍胚胎化石骨架全部處在橢圓形蛋殼中,蛋的最大長度53毫米,最大寬度41毫米。胚胎化石骨架保存非常精美完整。
  • 新疆發現翼龍化石研究價值如何?中國十大恐龍化石排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介紹,十餘年間,科考隊考察面積達2000多平方千米,翼龍面積約幾十平方千米,一平方米差不多存在一個翼龍個體。    翼龍3D還原圖。繪畫:趙闖;科學指導:汪筱林新疆發現翼龍化石研究價值如何?
  • 世界已知最大翼龍化石標本將永久矗立哈密博物館
    >最大的翼龍化石標本在哈密被發現☝☝☝  修理翼龍化石現場視頻(視頻拍攝:王昊鵬)2016年10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哈密科考隊的隊員們在哈密野外考察時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翼龍化石標本。▲ 長約6米,寬約4米,厚0.8-1米不等,總重量達到了16噸的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翼龍化石標本
  • 世界最大翼龍化石5月18日在哈密展出
    原標題:世界最大翼龍化石5月18日在哈密展出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世界最大翼龍化石標本聚合體——「翼之巢」於當天在哈密博物館廣場前永久展出。 據介紹,這塊化石長6米、寬4米、厚1米,面積20多平方米,重達16噸,保存了超過200件翼龍骨骼化石。
  • 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風神翼龍
    風神翼龍的骨架模型第一個風神翼龍化石是在1971年,由道格拉斯·勞森(Douglas A. Lawson)發現於德州大彎曲國家公園。這個標本包括部分的翼(由前臂與延長的第四手指構成),從翼推測翼展超過10米。
  • 科學家們發現了最古老的翼龍也許是地球上第一個飛行的脊椎動物
    在猶他州東北部塵土飛揚的土壤之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有2億年歷史的翼龍的化石殘骸。無論是恐龍還是鳥類,這些都是第一批擁有自己飛行骨幹的生物。與該標本的大小相比,大多數早期的翼龍都是侏儒。有趣的是,下顎的配置表明該生物有一個像鵜鶘一樣的小袋,它可能會撈起魚和小型陸地獵物,如爬行動物。所有標本的遺骸仍然被砂巖包裹,但由於現代CAT掃描技術,科學家們能夠生成令人驚嘆的三維圖像和每個翼龍骨骼的模型。三疊紀翼龍是非常罕見的,由於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這個非凡的發現翻了一番。
  • 億年「翼龍伊甸園」胚胎化石首現,原來翼龍是卵生?
    200枚翼龍蛋化石以及大量翼龍骨骼化石,幫助還原了這一史前「空中霸主」的發育成長史。其中,有16枚含有三維立體的翼龍胚胎化石,系人類首次發現。砂巖中保存的兩百多個翼龍蛋(圖片來自網絡)翼龍VS恐龍,傻傻分不清楚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把翼龍當做恐龍。
  • 昌吉恐龍館啟動翼龍主題展 3D翼龍蛋等稀有化石亮相!
    4月29日,以恐龍時代空中霸主翼龍為主題的「飛向白堊紀——中國翼龍化石展」在昌吉恐龍館拉開序幕,大量世界稀有的翼龍化石及恐龍生活復原場景等在該館與觀眾見面,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科考學習之處。昌吉恐龍館建於2009年,於2012年5月18日正式開館,全館佔地面積83畝,建築面積8729平方米,是目前我區最大的室內恐龍主題博物館。
  • 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取得最新研究進展:新發現的大型、中型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
    這件化石被科學家命名為隱居森林翼龍(Nemicolopterus crypticus),意思為隱藏在森林中的居住者,非常形象地反應了它的樹棲生活方式。森林翼龍的體型嬌小,翼展僅25cm,大致相當於一隻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翼龍化石之一。在此之前,科學家僅僅在德國發現過一件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翼龍化石(翼展約18cm)。
  • 【酷新聞】科學家在新疆哈密找到「翼龍伊甸園」 首次發現三維保存的翼龍胚胎!
    近日,有自媒體曝出,「機票代理」行業很多小公司正在利用「爬蟲」技術,搶佔航企官網放出的低價票,利用航企允許的帳期反覆訂票、退訂,直至將票加價賣出,全程操作中「爬蟲」可替代 95% 的人工操作量。4.科學家在新疆哈密找到「翼龍伊甸園」 首次發現三維保存的翼龍胚胎
  • 【科研速報】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亞洲足跡
    新疆準噶爾盆地烏爾禾翼龍動物群的發現和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3年,新疆石油地質工作者在克拉瑪依烏爾禾下白堊統吐谷魯群地層中採集了一批脊椎動物化石,由楊鍾健研究命名為魏氏準噶爾翼龍(Dsungaripterus weii),這是我國第一具較完整的翼龍化石骨架。
  • 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藏有巨大密宗圖騰,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
    中國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有非常多佛教信徒的國家,並且佛教在中國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而且正是因為這樣,中國有許許多多的佛教建築。那麼說到佛教的這些建築,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在哪裡嗎?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