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其中包括: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等。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人們都很熟悉,而縱橫家大家不是很熟悉。
縱橫家是謀聖鬼谷子創立的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流派。在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是指一個獨特的謀士群體,是我國古代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縱橫家,分為「合縱」和「連橫」,南北為縱,東方國家聯合起來對付秦或齊為合縱,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孫衍和蘇秦;東西為橫,秦國和任何一個東方國家聯合起來打擊其他國家為連橫,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
今天主要講下縱橫家的早期代表惠施。
有句老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指的是曹植,學富五車指的就是惠施了,又稱惠子。惠施實際上是個哲學家,一個學者。他要出來合縱,有人就問他:你不在家做學問,出來合縱幹什麼?他說:現在不出來合縱,無以救百姓。還舉了個例子。有人要打你兒子的頭,但是可以用石頭換打你兒子的頭,你換不換,肯定換啊!實際的意思就是我一個學者,從事政治是為了換取眾生少死人。
講兩則惠施的故事
1.濠梁之辯
惠施和莊周是好朋友也是論敵。惠子和莊子在濠水的一座橋梁上看水裡的魚在遊。
莊子看著水裡的魚說:水裡的魚多麼歡樂呀。惠子是個哲學家馬上發現了這個問題的缺陷。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歡不歡樂呢?抓了莊子邏輯上的一個缺環。莊子頭腦反應也很快,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歡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這則故事反應了惠子莊子兩人都機敏過人,也反應了兩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堪稱詭辯典範。
2.主謀齊
惠施在魏國為相。馬陵之戰,魏國由盛轉衰,魏惠王心有不甘,請惠子來,對惠子說:馬陵之戰我的兒子站死了,國力也消耗了不少。齊國是我的死敵,我要和齊國死磕。我總想把國內的軍隊集合起來和齊國來個一決雌雄。
惠子就說:這樣做這樣想不可取。不如「因變服折節而朝齊」,齊國打敗了我們不如俯首稱臣。魏惠王覺得匪夷所思。現在我們採取和齊國死磕的戰術更加慘敗,反過來轉換一下態度,和他交好。讓齊稱王,把齊國駕到火堆上去烤。齊國戰勝我們了洋洋得意,我們現在向他稱臣,這樣會惹惱楚國。楚威王好名聲,肯定會不高興,一定會和齊國發生戰爭。齊國剛經過戰爭消耗了一定的財力物力,楚國在南方修養生息這麼久,齊國一定打不過楚國。這樣別人撂倒齊國,你不也解氣嗎!魏國給齊送上王的封號,果不其然楚國與齊國在徐州一帶打了一戰,齊國大敗。
惠施一個學者,利用列國局勢,南聯楚國,報齊國的一箭之仇。所以從他這裡開始合縱連橫就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