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觀點、代表人物、評價

2020-12-06 中公教師網

教育的起源在廣西教師招聘考試當中屬於重要的考點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為主的形式進行考查,常見的考查的方式也主要是學說、觀點、人物的對應為主。

(一)生物起源說

1.觀點: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生存本能。

2.代表人物:沛西·能、利託爾諾

3.評價:生物起源說是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標誌著在教育的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但是生物起源說只是從外在行為的角度而沒有內在的目的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的起源問題,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動物類養育行為之間質的差別,因此,生物起源說不科學的地方在於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而是把教育的起源問題生物學化了。

(二)心理起源說

1.觀點:教育起源於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

2.代表人物:孟祿

3.評價:心理起源說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雖然從表面上看不同於生物起源說,但其實離生物起源說不遠。如果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原始社會中兒童對成人行為的無意識模仿的話,那麼這種無意識模仿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不是文化和社會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也就是說是本能的,而這種本能是人類的本能,不是動物的本能,因此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三)勞動起源說

1.觀點: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2.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凱洛夫

3.評價:勞動起源說是第一個提出的正確的教育起源說,該學說是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蘇聯的教育學家以及我國的教育學家大都認可這一觀點。前蘇聯教育家巴拉諾夫在其著作《教育學》中說到:為了使年輕一代在同大自然的可怕威力鬥爭中不致犧牲,為了使人不變為野獸,便產生了進行教育的必要性。

以上是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解析,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教育起源主要觀點:生物起源說、心理起源學說、勞動起源說
    一、生物起源說主要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託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主要觀點: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動物界也存在教育;人類社會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衝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的繼承、改善和發展。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於動物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 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行為主義是教育心理學當中的一個重要考點,主要考查代表人物及其觀點,通常以單選、簡答和案例分析來考查,此部分知識點內容比較多,比較雜,今天中公老師就來給大家做一個梳理和總結,方便大家進行識記。1、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貓開籠取食實驗(1)試誤說(準備律、效果律、練習律)(2)共同要素說2、巴甫洛夫:狗搖鈴進食實驗(1)經典性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本能)條件反射:①第一信號系統(人和動物)②第二信號系統(人獨有)③獲得與消退、刺激的泛化(分不清)與分化(分得清)
  • 影響人的發展有哪些代表人物和觀點呢?
    其實,主要有三種影響人的發展觀,這三種主要的觀點分別是「遺傳決定論"、「環境決定論」和「二因素論」,那麼這三種觀點有哪些代表人物呢?他們主要的作品或觀點都是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遺傳決定論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與觀點有三位:高爾頓,其著作有《遺傳的天才》;霍爾,他的論述「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董仲舒,
  •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代表人物詳析
    四大學習理論歷年來都是教師資格考試與教師招聘考試的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四大理論分別是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在每一個理論流派中都有其典型的代表人物與主義觀點,不僅是對有基礎學員而言是學習的難點,同樣對於沒有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的學員而言,基本上是盲點。
  • 教師招聘教育觀點——個人本位論
    個人本位論盛行於18世紀~19世紀上半葉,代表人物有盧梭、洛克、裴斯泰洛齊、福祿培爾等。其基本觀點是主張教育應依據個人的需要來確定。該理論認為,首先人生來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於謀求國家利益和社會發展,而在於發展人的理性和個性,促進個人自我實現。其次,個人的價值高於社會價值,評價教育價值也應當以是否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為標準。
  • 一起來學習《外國教育史》吧!第一章:史前時代的教育
    達爾文(英國學者):人類由已經滅絕的猿進化而來,代表作:1859《物種起源》。二、人類最初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考古學者把使用石器的時代成為「石器時代」,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第二節 教育的起源問題1.生物起源說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利託爾諾(1831~1902),他在《各種人類的教育演化》一書中認為:生物競爭是教育的基礎。
  •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認知學習理論流派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 教師必背人物篇:朱熹——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朱熹知識1:人物介紹及評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後改為仲晦,號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神話起源說的代表人物,世尊稱為朱子。知識2:著作《四書章句集注》《近思錄》等。
  • 教育心理學中常考的歷史人物及其著作觀點!
    很多學生在備考中會抱怨說教育領域裡的人物和觀點太多了,很容易混淆,張冠李戴,小編幫大家整理了一下教育心理學中常考的人和事,希望能有助於大家備考。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2.1924、廖世承——我國編寫第一本《教育心理學》3.勞倫茲——印刻現象——關鍵期的發現4.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四階段:感覺動作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
  • 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屬於,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主要是通過句子的描述來考察屬於教育目的的哪個理論,或者問持有該觀點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偶爾也會出定義性的選擇題,尤其是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的概念,需要大家重點備考(一)宗教本位論(非重要考點,了解即可)1.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
  • 常考的教育目的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屬於常考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察的內容涉及理論的代表人物、核心觀點的匹配。有關教育目的確立的理論有很多,比如宗教本位論、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教育無目的論、生活本位論、文化本位論等等,不同的人價值取向不同,那麼在考試中需要大家重點掌握的是以下這幾個觀點。
  • 相似的人物名稱,不同的思想理論
    教育理論的考試中大致會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兩百餘人,而不同的人物的名字會有共同之處,導致大家不能夠正確地進行區分人物對應的思想,從而進一步導致一些識記類的丟分。為了避免基礎性的識記類丟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教育理論中常見的人物之容易混淆的五組人物名字以及對應的思想理論。
  • 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
    結構主義課程理論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提出「三個任何的觀點」,即任何學科的基本結構都可以用某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兒童。(2)要素主義:赫爾巴特、巴格萊要素主義的課程觀點是,教育要授受具有嚴謹學術體系的各門學科,傳授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①課程的內容應該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課程設置原則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教育目的是教育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在考試當中的,大多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需要大家對每一個理論的核心觀點準確把握,並熟知一些常見的代表人物。一、宗教本位論1.基本觀點:宗教本位論主張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活理想,把人培養成虔信的宗教人士。2、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3、備考指導:這種教育目的論強調教育對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認為教育需要,也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教育對人們的良知具有喚醒功能。
  • 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新出爐 騰訊教育智腦助力多元智能評價體系構建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9月初,騰訊教育最新發布的「騰訊教育智腦」,正契合了教育評價改革這一趨勢:圍繞教育五大主體,騰訊教育智腦通過教育數據採集、存儲、建模、分析、評價、發現、決策等,提供全數據閉環流程能力,為教育5大主體(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提供「精準管」、「精準教」、「精準學」的教育決策智能支撐服務,驅動評價體系重構,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
  • 教資中小學科目二必考人物總結
    、各種理論 所以小編希望大家能下功夫去複習科目二 教育學必考人物總結 1.孟子——首次將「教」和「育」合併在一起使用,內發論代表人 2.生物起源說——利託爾諾、沛西能 3.孟祿——心理起源說
  • 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形成心理學的第三思潮。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人本主義考察的客觀題較多,我們今天重點掌握馬斯洛這個人物。其常見的出題形式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代表人物?
    心理學中關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班杜,那他們有對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闡述是怎樣的呢?他們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吧!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華生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成長決定於所處的環境。兒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 法家學派代表人物,荀況的唯物論認識論和唯心主義社會觀
    荀況的社會歷史觀點,是以他的性惡論為基礎的。他和孟軻的性善論相對立,認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認為人都有「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的本性。荀況認為「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利好愉逸。《性惡》」。這種人性論,就是荀況論述社會歷史理論的出發點。他認為,如果順著「好利」的本性發展,就要產生「爭奪」;順著「好色」的本性發展,就要產生「淫亂」。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行為主義理論主要的代表人物及觀點
    行為主義理論主要的代表人物及觀點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有機體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後作出與此對應的反應,這種刺激與反應間的聯接就是所謂的學習,即S-R。但在1919年出版《一個行為主義者的觀點看心理學》中,他又推翻了自己的觀點,不再把頻因律作為學習的一般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