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時代:人類不吃塑料

2020-09-14 夷祥

導讀:全文775字。這是我們的塑料時代,那它們呢?


-正文-




歷史學家根據人類掌握工具的不同,來劃分人類歷史,比如舊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等。那麼我們處在什麼時代?我覺得稱為「塑料時代」比較合適。

金屬製品可以加工成各種形狀,比較堅固,耐熱,缺點就是太重了,容易被腐蝕,動不動生鏽了;陶瓷製品堅固、美觀,也耐熱,不過太容易摔壞了;木製品比較輕便,也不容易摔壞,卻容易長黴……總之不盡如人意,直到發明了塑料。

塑料可以像金屬一樣,加工成各種形狀,卻不會生鏽;像陶瓷一樣堅固、美觀,卻不容易摔壞;像木材一樣輕便,卻不會長黴……塑料種種優點,吊打之前各種材料,難道不是人類劃時代的進步?

人類進入塑料時代多久了呢?1907年美國科學家貝克蘭(Baekeland)首次人工合成塑料,它屬於熱固性塑料,至今廣泛應用於插頭等產品中。那麼從1907年算起,人類進入塑料時代114年了。

這裡有一個神奇的知識點。既然1907年是塑料的「生年」,那麼如果最早發明的塑料還「活著」,那麼它就是114歲了。如果貝克蘭沒有把最早發明的塑料燒掉,或者回收利用,那麼塑料就還活著,因為塑料太穩定了,需要幾百年來降解。也就是說,塑料誕生以來,除了少量被燃燒或回收利用,大部分都還「活著」!

塑料為後人考古留下了極大的方便!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塑料時代與眾不同。荷蘭生物學家法蘭內克(Franeker)提到,衡量一片海域是否乾淨,就是以當地海燕胃裡面的塑料碎片數量為準,低於十個,就是乾淨的。換算成人類,乘以一百,就是說,人類胃裡面有一千個塑料碎片,相應海域就是乾淨的!

正常人類吃進一個塑料片就要進醫院了,那麼人類進了一千次醫院,相應的海域還是乾淨的!這樣的乾淨沒人想要!

人類發明塑料,不是拿來吃的,可是在這樣「乾淨」的海水裡,魚怎麼可能不吃塑料呢?既然人會吃魚,又怎麼避免不吃塑料呢?



- 完 -


藍夷祥,90後,獨立思考,關注健康生活,感謝我們在此相遇!


相關焦點

  • 人類進入「塑料時代」?考古處發現2000多件塑料,科學家:需警惕
    考古地點是一處鐵器時代的村莊,距今約2000年。因為地球上單質鐵很少見,而且鐵的熔點(1538攝氏度)高於銅(1083攝氏度),所以古人先掌握煉銅,後掌握煉鐵,所以先經歷青銅時代,後經歷鐵器時代,鐵器時代的標誌是可以冶鐵和製造鐵器。  在鐵器時代,村莊裡發生了大屠殺,類似龐貝古城的火山爆發一樣,人類活動幾乎瞬間停止,把當時古人類的生活環境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審核-小文說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塑料汙染是規避不了的。從上個世紀塑料誕生之後,人類就對這種低成本、高便捷性的物質愛不釋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製品的問題逐漸暴露了,那就是對環境的汙染。
  • 你每月吃掉的塑料相當於一張銀行卡,人類已進入「吃塑料」時代
    微塑料是如何進入人體的? 微塑料是如何進入人體內的,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按照常理,應該是經口進入人體的,我們食用海產品、飲用瓶裝水等,可能是人體內微塑料顆粒的主要來源。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20世紀被稱為最偉大的一種發明,毫無疑問肯定是塑料了,因為塑料的出現,幾乎解決了人類生活中方方面面。由於塑料製品的價格很低,所以全球大多數的工廠在製造塑料製品的產品的時候,不會吝嗇於投資,而人們在購買塑料製品的時候,以及丟棄塑料製品的時候,都不會太予以重視。正是因為如此,塑料垃圾袋幾乎遍布了全球各地,甚至連海洋深處幾千米的地方,都被專家打撈出了塑料製品,這讓人類開始不得不防。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在中國國內,黃粉蟲實際上類似蠶,人類可以直接食用,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養殖黃粉蟲十分容易,養殖戶可用新鮮燕麥、小麥糠、蘋果養殖。大功臣:「可消化最難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其他相對容易降解的塑料,理論上黃粉蟲同樣可以消化。」而以聚苯乙烯為食物來源的黃粉蟲與正常取食的黃粉蟲一樣健康,其排洩物還能用於農作物土壤育肥。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雖然快速發展的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人類文明實現了質的飛躍,但是快速發展的工業,也給地球的生態帶來了不斷的破壞。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生態惡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幾百年,地球生態就有可能徹底崩潰,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眾多的環境汙染中,白色汙染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一類汙染。
  • 塑料已進入人類體內 研究稱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
    【塑料已進入人類體內!研究者稱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平均每10克糞便就有20片微塑料】據《每日郵報》報導,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研究證實了塑料已經進入人類體內。參與研究的志願者的糞便裡都有塑料,每10克糞便中含有20片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米的塑料),可推測每人每年吃下約7.3萬片微塑料。
  • 魚吃塑料-人吃魚 繞了一圈人類「自食其果」?
    由於其他生物吃larvaceans以及它們的糞便和粘液房子,塑料微粒及其含有的化學物質有許多不同的途徑進入海洋食物網,最終甚至進入人類的身體。」現在科學家已證實這些小飼料魚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和令人不安的新行為,即鳳尾魚吃微小的海洋塑料微粒。由於它們通常會被大魚吃掉,那些塑料微粒中的毒素最終可能進入被人類食用的魚體內。《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鳳尾魚誤將塑料微粒當做食物,因為它聞起來很像食物。這只是科學期刊本周發布的有關塑料微粒對海洋環境影響的兩項研究之一。
  • 塑料末日?吃傳統塑料,產塑料替代物的細菌都有新突破!
    2020 年 3 月 19 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打開塑料包裝(如巧克力塑膠袋和塑料瓶),可能會產生少量的長不到 5 毫米的小塑料顆粒,即微塑料。 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確它們所帶來的風險和可能的毒性以及如何被人類吸收,還需要對人類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文/羊城晚報記者 楊輝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在中國國內,黃粉蟲實際上類似蠶,人類可以直接食用,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黃粉蟲作飼料餵養的蠍子、蜈蚣、蛤蚧、蛇、熱帶魚和金魚,不僅生長快、成活率高,而且抗病力強,繁殖力也大大提高。養殖黃粉蟲十分容易,養殖戶可用新鮮燕麥、小麥糠、蘋果養殖。  驚喜  蟲子真的吃掉了塑料!
  •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料微粒後,我再也不敢用塑料吸管了......
    海洋生物體內、飲用水、食鹽中都已有微塑料的痕跡,而前段時間竟有研究表示,人類大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雖然這和基因編輯相比英國衛報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最新研究報告人類糞便樣本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全球禁塑運動海洋不是人類的垃圾場______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至11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
  • 深海生物體內被發現大量塑料微粒,科學家:塑料要開始吃人了
    但是有利有弊,科技的發展令人類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塑料是近代工業的產物,之前是沒有的,塑料一經發明,就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盛行,塑料儘管非常的方便,但是它帶來的後果也是巨大的,因為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前不久,就有科學家在深海生物的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塑料本不可能出現在深海,更不可能出現在深海生物的體內,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 人類每天會吃進去一張信用卡,塑料問題迫在眉睫,嬰兒體內都有
    如果你要說這個時代最可怕的問題是什麼,或許有人會告訴你,這個時代最可怕的問題是戰爭是核武器,或許也有人會告訴你是氣候災害是人心,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現在這個時代最迫在眉睫的問題,最可怕的事情是塑料問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示,塑料微粒現在正在逐步的進入人體的內部。根據美國有線電視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都會生產幾億噸的塑料。預計到205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還會增長几倍。
  • 塑料垃圾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吃」塑料的細菌了!
    得不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垃圾正在造成日益嚴重的不良後果。圖片來源:harleymarine.com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人們能為解決白色汙染做些什麼。生物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能力強大「分解者」:微生物們能像分解枯枝敗葉一樣消滅塑料嗎?
  • 塑料垃圾已進入人類體內!科學家發現,人體殘存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已經遍布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先前衛星就拍攝到了海洋中漂浮的海洋垃圾,數目龐大令人咋舌,而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塑料垃圾,與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  在中國國內,黃粉蟲實際上類似蠶,人類可以直接食用,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黃粉蟲作飼料餵養的蠍子、蜈蚣、蛤蚧、蛇、熱帶魚和金魚,不僅生長快、成活率高,而且抗病力強,繁殖力也大大提高。養殖黃粉蟲十分容易,養殖戶可用新鮮燕麥、小麥糠、蘋果養殖。  驚喜  蟲子真的吃掉了塑料!
  • 微塑料:大自然的考題,蓋亞正在測試人類?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最終,海洋裡越是食物鏈頂端的動物,體內富集的微塑料越多。為什麼不清理人類為什麼不去清理這些垃圾呢?因為,它看上去沒那麼嚴重,星星點點的塑料,點綴在藍色的海洋裡。事實上,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分布面積太大了,塑料碎片太小了。
  • 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埋在地底下幾百年都難以腐爛,由於塑料的無法自然降解性,它已成為人類的第一號敵人,也已經導致許多動物死亡的悲劇。比如動物園的猴子,鵜鶘,海豚等動物,都會誤吞遊客隨手丟的1號塑料瓶,最後由於不消化而痛苦地死去。
  • TED:能吃塑料的細菌
    塑料——你們了解塑料, 你們也許不喜歡塑料, 但事實是你們每天都要用到它。據研究人員估計,到2050年, 海洋中塑料的數量將超過魚類。Despite our best efforts, only nine percent of all plastic we use winds up being recycled.
  • 放心吃! 正規塑料包裝的食物不致癌
    最近有傳言稱,美國醫師協會發現了引發癌症的「兇手」——塑料,提倡不要喝塑料杯子中的茶、咖啡或任何熱的飲品,不要吃任何包在紙裡的或塑膠袋子中的熱食,不要吃塑料盒中的食品或微波食品。傳聞稱,當食物被置於在高溫下時,塑料產生的化學物質能引發52種癌症。因此,須避免飲用各種置於塑料瓶中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