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揭示細胞是走迷宮高手
原來,細胞擅長「走迷宮」,而且還是個「高手」。早期研究表明,細胞具有一定的趨化性,能通過某種化學物質向著濃度高的地方移動。但這一特性僅在短距離內有效。而人體系統複雜多樣,在免疫、發育、癌症轉移等生理狀況中,細胞猶如身處迷宮,無法在不同組織、器官中僅利用濃度差就實現正確的長距離遷移。
-
走出迷宮的細胞
| 圖片來源:hrp.org.uk最近,這座古老的迷宮卻為一項科學研究提供了靈感,成為了一篇科學論文裡的重要插圖:一組科學家以這座迷宮為原型,打造了一系列特殊的微型迷宮,而穿越這些微型迷宮的,卻是一群細胞。
-
Science:揭示富馬酸鹽阻斷細胞焦亡機制
誘導細胞產生caspase-1依賴性細胞死亡的刺激原也不僅局限於病原體,一些非生物性的刺激源,如損傷相關模式分子(danger/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 DAMP)、缺血壞死的產物等也可誘導細胞caspase-1依賴性的細胞死亡。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9818。
-
今日《科學》:細胞也能成為走迷宮高手?
,走出了這個迷宮(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在解釋細胞的特殊尋路本領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科學家們為啥要讓細胞走迷宮。還會尋找最短的路徑(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時間,藍色代表進入迷宮的早期,紅色代表後期)基於這些問題,研究人員們對「趨化性」模型進行了優化,指出細胞可以將周圍吸引它們的趨化分子進行降解,人為創造更強的濃度梯度出來。
-
今日《科學》:細胞也能成為走迷宮高手?
▲細胞不但能走出迷宮,還會尋找最短的路徑(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時間,藍色代表進入迷宮的早期,紅色代表後期)基於這些問題,研究人員們對「趨化性」模型進行了優化,指出細胞可以將周圍吸引它們的趨化分子進行降解,人為創造更強的濃度梯度出來。
-
Science:揭示人體組織中細胞類型特異性QTL
鑑定具有活性QTL的細胞類型將是揭示導致複雜性狀變異的分子機制的關鍵。最近的研究展示了通過使用細胞類型比例的計算估計,從大塊組織RNA測序數據中識別細胞類型特異性QTL的可行性。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方法只應用於有限數量的細胞類型和組織。
-
Science:揭示蛋白酶體控制古生菌細胞分裂機制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8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proteasome controls ESCRT-III–mediated cell division in an archaeon」。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z2532。
-
細胞輕鬆找到樹籬迷宮出口 不僅「看清拐角」還能完美避開死角
那麼,變形蟲(阿米巴原蟲,單細胞生物)能利用趨化性來解決世界上著名的樹籬迷宮嗎?這正是當地時間8月27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所發生的事情。為了測試走得最遠的細胞所使用的一種特定的趨化作用,研究人員製作了漢普頓宮(國王亨利八世及其後代的住所)樹籬迷宮的微型版本,再加上幾十個不同複雜度的微型迷宮。
-
Science:揭示人體組織中細胞類型特異性QTL
GTEx聯盟和其他研究機構在人類組織中繪製數量性狀基因座(QTL)的工作已經確定了大多數基因的表達QTL(eQTL)和剪接QTL(sQTL)。然而,這些研究主要是通過測量大塊組織(bulk tissue)樣本的基因表達來進行的,從而掩蓋了基因調控效應的細胞特異性,進而限制了它們的功能解釋。鑑定具有活性QTL的細胞類型將是揭示導致複雜性狀變異的分子機制的關鍵。
-
三篇Science揭示單個細胞形成完整有機體的基因圖譜
這一壯舉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而且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生物學家們還是對這一過程知之甚少。如今,在三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他們如何系統性地對發育中的斑馬魚和熱帶爪蟾(Xenopus tropicalis)胚胎內的每個細胞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揭示單個細胞如何形成一個完整有機體的路線圖。
-
Science:揭示LMBR1L基因調節淋巴細胞生成機制
其他報導表明,Wnt/β-連環蛋白通路的活化能夠促進淋巴細胞的凋亡並減少處於靜止狀態的HSC數量。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對影響淋巴細胞生成和免疫反應的突變進行小鼠正向遺傳篩選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Lmbr1l基因中鑑定出一種隱性的亞效突變(hypomorphic mutation),這種突變導致血液中的T細胞頻率降低。
-
Science:研究揭示大腦與眼睛神經元再生機制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現在,來自聖母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關鍵的基因網絡,這些網絡調節著確定神經元是否會在某些動物中再生。研究作者,巴黎聖母院生物科學系教授戴維·海德說:「這項研究表明視網膜神經元可以再生。我們現在認為,大腦中神經元的再生過程將是相似的。」。
-
Science:揭示肺神經內分泌細胞擴大過敏性哮喘反應機制
最近開展的一項體內研究揭示出PNEC正常地形成被稱作神經上皮小體(neuroepithelial body)的自聚集單元是限制初始肺部(naïve lung)中的免疫細胞數量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人們並不清楚PNEC是否能夠在體內將外源性氣道信號(如過敏原)轉化為下遊級聯反應。
-
研究揭示不同人體組織中基因表達的細胞類型特異性遺傳調控
研究揭示不同人體組織中基因表達的細胞類型特異性遺傳調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4 13:42:3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Tuuli Lappalainen、Sarah Kim-Hellmuth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不同人體組織中基因表達的細胞類型特異性遺傳調控
-
2018年1月12日Science期刊精華
繪製出惡性瘧原蟲的藥物可靶向基因組圖譜doi:10.1126/science.aan4472; doi:10.1126/science.aar418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全基因組分析和化學遺傳學(chemogenetics)方法,在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一種導致瘧疾的瘧原蟲---的262種瘧原蟲細胞系中鑑定出新的藥物靶標和對
-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2:55:09 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Yohanns Bellache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大學David K.
-
《Science》揭示人體免疫新細節:殺傷性T細胞的蛋白質「炸彈」
正在攻擊癌細胞的殺傷性T細胞近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土魯斯大學的研究團隊為我們揭示出殺傷性T細胞攻擊「外敵」時的更多新細節:它們會利用裝載致命化學物質的蛋白質「炸彈」轟炸靶細胞
-
新方法揭示細菌生物膜中的細胞位置和流動
新方法揭示細菌生物膜中的細胞位置和流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21:59:29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Bonnie L. Bassler研究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生物教科書可能要改寫了:新研究揭示了關鍵細胞過程背後的秘密
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的一篇重要研究論文,可能將使生物學教科書改寫,新研究揭示了關鍵細胞過程背後的秘密。這一發現涉及到生命必不可少的關鍵過程:基因表達的轉錄階段,使細胞能夠生存並完成其工作。這項新的研究發現並描述了一個細胞過程,該研究首次描述了Rho蛋白如何真正終止基因表達。在轉錄過程中,一種稱為RNA聚合酶的酶將自身包裹在DNA的雙螺旋結構中,使用一條鏈與核苷酸匹配以形成遺傳物質的副本,導致新合成的RNA鏈在轉錄完成後斷裂。 RNA可以產生蛋白質,這對於所有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並可以在細胞內完成大部分工作。
-
Science:揭示卵母細胞的中心體不會遺傳給後代之謎
揭示為何父本線粒體在受精後不會遺傳給後代)。另一種被稱作中心體的細胞器是動物細胞中的主要微管組織中心(major 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 MTOC),是由兩個非常穩定的微管圓柱體組成的:中心粒和中心粒外周蛋白基質(PCM)。PCM是中心粒的生物發生所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微管成核(microtubule nucleation.)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