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將重點從航空裝備、汽車、軌道交通、智能製造、能源環保五大產業,建設15個裝備製造產業相關功能區,促進裝備製造業發展,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生態圈。
根據《意見》,到2020年,成都市裝備製造產業規模將達到8000億元,培育營收300億元以上企業4家、100億元以上企業8家、10億元以上企業40家,以及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10個以上示範引領強、特色優勢突出、配套功能完善的產業功能區。到2022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元,將成都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
↑成都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磁懸浮……
「成都造」高科技裝備來了
根據《意見》,成都將打造國內領先的通航產業示範區,推進通航機場和起降點建設,拓展低空旅遊航線,探索應急救援、短途運輸、警務飛行等公共服務,鼓勵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支持引進國外成熟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生產線,持續提升機頭、機身等飛機大部件研製水平,支持優勢企業積極搶佔全球市場份額。突破航電系統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形成一批適航取證的自主核心航電產品,進入三大主機廠(波音公司、空中巴士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供應商名錄。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還將推動無人機製造、飛控、任務系統等關鍵技術突破和示範應用,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無人機監管機制,高標準建設培訓試飛基地,培育「無人機+」應用市場。
↑「無人機+5G」的應急搶險演練
在汽車方面,成都將打造國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研製基地,積極引進新能源乘用車高端項目,重點發展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和氫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新能源客車、商用車、專用車,研製新一代動力電池、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等產品,積極推進燃料電池電堆及動力系統和氫氣製備、儲運與加注等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同時將延伸發展後市場服務,大力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分時租賃、網約車等新興商業模式持續創新,支持舉辦新能源汽車展會、賽事等活動。
而在軌道交通方面,成都也將打造國內全制式軌道交通裝備創新應用策源地。加快推進中低速磁懸浮、空軌、有軌電車等多種制式試驗線建設,積極開展新品測試並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加快促進城際動車組、高鐵貨運動車組、齒軌列車等本地化生產,形成更多「成都造」軌道交通產品。
智慧機器人、太陽能電池
裝備製造業進軍智能、綠色方向
對於廣受關注的智能製造產業和能源環保產業,此次出臺的《意見》也有所涉及。
根據《意見》,成都將打造裝國內知名智能製造備研製基地。聚焦發展機器人、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智能製造成套裝備等核心裝備,鞏固擴大控制器等研發及市場優勢,大力發展減速器、伺服電機、機器人本體等核心部件,提升整機產能能級。同時,推進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和二次開發,大力推動安全巡檢、道路檢測等特種機器人的研製和應用。
在能源環保方面,成都將打造國際知名的高端光伏產業集群,依託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多晶矽、晶錠/矽片、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系統集成與運維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重點發展PERC、N型單晶、高效異質結等高效晶矽電池,推進銅銦鎵硒、碲化鎘等薄膜電池提質降本增效。前瞻布局鈣鈦礦電池、染料敏化電池、量子點電池等新型高性能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發和製造,發展分布式建築屋頂光伏電站和建築光伏儲能一體化電站等示範項目建設、諮詢設計、運營、維修維護等業務。
同時,成都還將打造國內領先的低碳環保產業發展示範區,提升水體綜合治理修復與資源化、大氣多汙染物協同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置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設備研製水平。支持發展家用淨水、機動車尾氣淨化、新風系統及裝備。
此外,成都將設立成都市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擴大「壯大貸」規模。對符合要求的裝備製造重大項目,優先保障土地、水電氣等要素供給。並且創新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方式,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購房、醫療等綜合服務。
紅星新聞記者 鄧文博 葉燕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