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梅特用愛因斯坦的理論證明,宇宙起源於沒有昨天的那一天

2020-12-05 科技界新鮮事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時空,一望無垠,即使用現代最高級的望遠鏡也望不到宇宙的邊際。宇宙是否存在無邊際?時空是否永恆?幾百年來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牛頓的認為,宇宙是永恆和和亙古不變的。而愛因斯坦的理論卻直接推翻了牛頓的宇宙觀,為宇宙有限甚至可變提供了有利的理論依據。尤其是兩個相對論和著名的質能方程公式提出,重新定義了牛頓對於引力的解釋,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按照愛因斯坦的解釋,兩個物體並非如牛頓所言的那樣直接地互相作用,而是每個物體對周圍的時間和空間會產生影響,引力是這種影響的結果。

愛因斯坦的解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在一張繃得很緊且有彈性的薄片上,畫上網格來代表時間和空間,在薄片上放置一個較重的鋼球,鋼球的重量越重,放置鋼球處的薄片下陷的程度也就越大。按照愛因斯坦解釋,當一個大質量的物體以上述方式引起時空彎曲時,這種彎曲的時空就會自然而然的影響到其中運動的任何較輕物體的運動軌跡,如果一個較小的球來經過大球的凹陷處,如果小球的運動速度很低,那麼它就可能掉入凹陷之中,與大球挨在一起,但如果小球的運動速度足夠快,那麼它的運動軌跡只會稍稍向凹陷所在的方向偏移,然後從另一面滾出來,並繼續向前運動。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和公式,人們卻推導出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時空或宇宙不再是永恆不變的,時間、空間的狀態可以隨其中質量存在的情況不同而變化,時空在不斷膨脹。

雖然愛因斯坦的理論重新定義了牛頓關於引力的解釋,但他卻是牛頓無限而永恆的宇宙觀念的堅定擁護者。根據自己的理論,卻推導出了和初衷不一樣的結果,這是愛因斯坦不願意看到的,他始終認為,宇宙中一定存在某種神秘的力量,它能把宇宙的整體膨脹或收縮排斥在外,它能容忍局部的變化存在,而不改變整個宇宙的狀態。於是,一個神奇的「宇宙學常數」因子就這樣誕生了,愛因斯坦在質能方程公式中加入了「宇宙學常數」,完美的解決了宇宙永恆的矛盾。

但是,一位比利時天主教教士卻對此提出了質疑的疑問,他就是喬治·勒梅特,勒梅特還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勒梅特認為,這個「宇宙學常數」完全是多餘的,是畫蛇添足。勒梅特指出,宇宙有一個起始之點,而這個點正是上帝創世時最初創造的一個「原始原子」,它不斷地長大、膨脹起來,就像一顆小小的橡核長大成為一棵參天的橡樹那樣,同時,這個宇宙完全遵從科學「教父」愛因斯坦的數學方程式,解決了愛因斯坦原來的方程式預言膨脹而產生的難題。

對于勒梅特的質疑,愛因斯坦毫不接受,甚至表示勒梅特應該去重新學習有關的物理學原理。而且還暗示,宇宙必然應該是無限、永恆和亙古不變的,原始原子和創世之說是荒謬的。愛因斯坦的斷然否定,勒梅特的觀點在科學界並沒有引起關注,也沒人會相信一個已經由愛因斯坦本人親自否定的的觀點。

為了說服愛因斯坦,勒梅特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精心準備了一場專題演講,並邀請愛因斯坦和哈勃親自到場。在演講中,勒梅特一步步地陳述了他的「原始原子」理論,逐步說明宇宙創生於「沒有昨天的那一天」。他還不厭其煩地展示整個數學推導過程,直至推導出宇宙起源科學的結果。

勒梅特完美的演講徹底徵服了愛因斯坦,演講結束,愛因斯坦站起來大聲說道:這是我所聽到過的最美妙和最完美的演說。愛因斯坦表示,製造出一個「宇宙學常數」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歡迎大家發出您的認識,歡迎大家評論】

【如果您對本文還算滿意,請您點讚或轉發,謝謝鼓勵和支持】

【關注我們,獲取您關心的訊息】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錯失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科學家又是怎麼發現的?
    其實這個想法很自然,這是因為古代沒有鐘錶,古人看時間完全就是憑藉天象,比如: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圈。而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就取決於宇宙到底有多大。因此,古人意識到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是很自然的,這只不過需要具備一點抽象能力而已。
  • 06 宇宙是永恆不變的,還是起源於一個針尖般大小的點?
    哈勃的工作就停留在此,他樂於觀測星空並分析,只是沒有再進一步從理論的角度去研究推導宇宙是否有開端,宇宙是否起源於大爆炸。現在我們知道,宇宙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1光年=9.33X10^15米),包括多於1000億個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每個星系又包括多於1000億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等。
  • 宇宙大爆炸是不是真的,究竟是誰提出了這個理論
    勒梅特雖然沒有完全建立大爆炸宇宙模型,卻完成了大爆炸宇宙論的理論奠基。  喬治·伽莫夫是大爆炸宇宙論的鼻祖,以倡導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的理論聞名。伽莫夫完善了勒梅特理論,第一個建立了熱大爆炸的觀念,後人通過研究微波輻射還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物理獎。
  •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對哲學的重大突破
    多年以後,愛因斯坦在回憶當年添加「宇宙常數」一項時,他說,這是當初向哲學界做了妥協。在那個年代,哲學界幾乎統治一切,哲學家可以高談闊論,可以嘲笑科學,而當時的科學家底氣不足,還沒有誕生向哲學界挑戰的勇氣。由於當年哲學界普遍認可宇宙是靜態的,所以年輕的愛因斯坦尚未擺脫哲學對他的影響,在思想上始終持有傳統。
  • 宇宙大爆炸理論,讓哲學家靜悄悄的走開
    多年以後,愛因斯坦在回憶當年添加「宇宙常數」一項時,他說,這是當初向哲學界做了妥協。在那個年代,哲學界幾乎統治一切,哲學家可以高談闊論,可以嘲笑科學,而當時的科學家底氣不足,還沒有誕生向哲學界挑戰的勇氣。由於當年哲學界普遍認可宇宙是靜態的,所以年輕的愛因斯坦尚未擺脫哲學對他的影響,在思想上始終持有傳統。
  • 如果宇宙起源於奇點爆炸,那麼最初的奇點起源於何處?
    引言:隨著越來越多科學家選擇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該理論似乎逐漸成為了解釋宇宙起源問題的最佳答案。然而你是否有思考過,如此流行的答案也存在不足之處。如果宇宙起源於奇點爆炸,那麼最初奇點起源何處?這個問題太深奧了。
  • 愛因斯坦阻撓無效,宇宙大爆炸理論最終確立,觀測最終戰勝猜想
    但解方程,就必須要有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對於靜態宇宙模型來說,初始條件好辦,就是現在的宇宙,但是邊界條件沒法弄啊,誰知道宇宙的邊界是啥樣呢? 愛因斯坦想像出一個「有限無邊」的宇宙,既然沒有邊,也就不需要邊界條件了。
  • 宇宙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無窮小的奇點為何會爆炸出如此浩瀚的宇宙?
    到了二十世紀,隨著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提出,他發現宇宙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膨脹,具有不穩定性,但是在當時許多的科學家們都認為宇宙是穩態的,而廣義相對論得出的結果明顯和當時的主流科學觀點相矛盾,因此愛因斯坦就給方程加了一個「宇宙學常數」,並且用符號Λ表示。
  • 世界是怎麼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與宇宙起源
    它引發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 為什麼會有「都卜勒效應」呢?都卜勒解釋說聲音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聲波,它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聲波在聲源趨近時被壓縮,音調相應地升高;相反,隨著聲波舒展遠去,音調也隨之降低。都卜勒證實,光波也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與觀測者反方向運動,光源的光波發生譜線紅移,波長變長;相反,當光源向著觀測者運動時,譜線就向紫端位移,光波也隨之變短。
  • 世界是怎麼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與宇宙起源
    它引發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為什麼會有「都卜勒效應」呢?都卜勒解釋說聲音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聲波,它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聲波在聲源趨近時被壓縮,音調相應地升高;相反,隨著聲波舒展遠去,音調也隨之降低。都卜勒證實,光波也存在「都卜勒效應」。
  •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能證明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真假嗎?
    彭羅斯的循環宇宙是啥意思?到現在為止,宇宙誕生的大爆炸理論在科學界取得共識的比例還是極高的,畢竟現在觀測到的大部分現象都能和大爆炸理論相互印證!但科學界對宇宙未來的命運卻撲朔迷離,因為遺留了太多的謎團需要解決!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宇宙為什麼在不斷地膨脹
    人們注意到,荷蘭天文學家德西特早在1917年就證明了一項由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得出的推論,即宇宙的某種基本結構可能正在膨脹,其膨脹速率恆定。勒梅特對哈勃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紅移作了解釋,認為紅移是宇宙爆炸的結果,因而得出了宇宙膨脹的結論。
  • 宇宙大爆炸理論之父是霍金?他身後的這群大佬才是
    反射弧就會自動鎖定霍金,有著宇宙之王稱號的他難道也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之父」?1917年,愛因斯坦將廣義相對論理論應用到整個宇宙,發表了論文《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做的考察》,建立了物理宇宙學。然而,當時從廣義相對論出發建立的宇宙模型不是靜態的,而當時的人們大部分都相信宇宙是靜止不變的,為此,愛因斯坦還在方程中加入了一個宇宙學常數來進行修正。
  • 宇宙有一個「大爆炸」的開端,那宇宙有沒有盡頭?
    宇宙是永恆的麼?關於「宇宙」的各種問題,比如說:宇宙沒有起源?宇宙有沒有終局?宇宙是不是永恆的?可以說都是終極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有沒有盡頭?我們的古人很早就發現了一些關於「宇宙」的奧秘。同樣是得知宇宙膨脹的勒梅特,他開始進行反推,如果宇宙一直在膨脹,那宇宙就應該有一個開端。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勒梅特提出了:宇宙擁有一個有限的過去,並且存在這一個熾熱的開端。
  • 光速最快,宇宙年齡138億歲,可是宇宙那麼大,與理論矛盾嗎?
    我們現在都知道宇宙的年齡是138億歲,那麼這個數字究竟是怎麼得到的呢?宇宙膨脹的發現史1922年,天文學家Friedmann弗裡德曼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計算得出了一個不是靜態的宇宙,這與之前科學家們的一致看法是矛盾的,弗裡德曼得到的宇宙可能是一個正在膨脹中的宇宙。
  • 宇宙將何去何從?未解之謎都蘊藏在暗物質和暗能量之中
    而且根據牛頓的理論,如果宇宙是物質主導的,那麼宇宙就應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向中心靠近,最終壓縮成一個「點」,可事實上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那究竟是咋回事呢?也就是說,宇宙原來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從大尺度上看,幾乎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同時,宇宙是無限大的,以至於宇宙不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縮。雖然在這兩百年內也有人質疑過這個觀點,比如:奧伯斯就提出過著名的奧伯斯佯謬,以此來證明宇宙可能是有限大的。
  • 宇宙將何去何從?未解之謎都蘊藏在暗物質和暗能量之中!
    自從有了牛頓的理論,宇宙中心論就開始變得沒有意義。而且根據牛頓的理論,如果宇宙是物質主導的,那麼宇宙就應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向中心靠近,最終壓縮成一個「點」,可事實上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那究竟是咋回事呢?牛頓認為宇宙應該是無限大的,因此,宇宙並沒有中心,或者說宇宙處處都是中心。於是,宇宙處處引力都應該是平衡的,也就不會有向中心靠攏的趨勢。
  • 初始宇宙一無所有,它是如何誕生物質的?
    關於宇宙誕生的描述是多種多樣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是誕生於觀察者的意識,這是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宇宙誕生輪。還有的科學家說宇宙是誕生於黑洞之中的,因為多數星系的中心都是圍繞著黑洞。更有一些科學家說宇宙是誕生於「音符」震動之中的,這是一種更奇思妙想的宇宙誕生輪。
  • 科學分析,宇宙中的基本元素如何形成的?其實與宇宙大爆炸有關!
    大家好,歡迎來到靜靜聊科學,1946年的時候,美國的前蘇聯科學家也在探討宇宙中的基本元素如何形成的問題,他在勒梅特原始原子的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宇宙中的氦主要是在大爆炸後不久的高溫條件下合成的理論。這個觀點給了大爆炸理論有力的支持,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叫做喬治。
  • 愛因斯坦一生都想完成的夢想——宇宙統一理論!
    30年後的今天來看得失,究竟弦理論是揭示了宇宙的深層定律,還是如一些批評家們所言,不過是吸引了整整一代物理學家的數學理論上的海市蜃樓呢?儘管宇宙統一理論已成為愛因斯坦的代名詞,但是幾個世紀以來該理論一直是現代物理學的研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