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年前的大腿骨無主人紐西蘭發現與人體型相近的企鵝化石骨骼

2020-12-06 歷史再今天

庫密瑪努企鵝因毛利的民間故事而得名,同時也是毛利語的「鳥類」,是已知第二古老的企鵝。來自德國申根堡研究所和法蘭克福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傑拉爾德·邁爾表示,化石顯示出早期企鵝的喙比現代企鵝的更長,可以更加有效地刺穿魚身。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的脊椎部館長艾倫·田納森說:「這是一種難以活捉的鳥類,因為它們可能比人類更有力量。」

庫密瑪努企鵝和其他早期企鵝一樣,進化出了企鵝的典型特徵,包括鰭狀翅膀以及直立站姿。邁爾先生還說,早期的企鵝可能是棕色的,不像現在的企鵝具有典型的黑白顏色。普遍認為企鵝是由一種貌似鸕鷀的飛行鳥類進化而成的。使恐龍在6600萬年前滅絕的小行星也讓曾經稱霸海洋的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了,從而為像企鵝這樣以魚類為生的潛水動物的生存掃平了道路。

於5月末開始的延吉市龍山恐龍化石群保護性挖掘工作日前取得重大進展。現場挖掘出一具長達1.5米的白堊紀鱷魚骨骼化石,專家稱這在國內非常罕見。現場還挖掘出大量保存完好的恐龍肋骨、肱骨、齒骨等,專家稱有望組成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

大量恐龍化石的出土使延吉成為吉林省恐龍及伴生化石最豐富的化石產地。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以及中科院多名專家紛紛來到延吉,指導挖掘工作。

對此,地質與古生物專家張顯球認為「是一次很重要的發現」。「三水盆地首次發現這麼大的動物骨骼化石。」張顯球表示,該化石發現地點屬於大塱山組地層,距今已有7000多萬年,當時是白堊紀晚期。他認為,該化石應屬於食草類恐龍,「體型起碼有大象那麼大,重達數噸以上」。根據當地同時發現的螺化石、恐龍蛋化石等證據分析認為,四會大沙當時是三水盆地的湖泊邊緣,草木茂盛,非常適合恐龍生活繁衍。

化石是經石化而成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大部分化石為鈣質,有少數為矽質、磷灰石質、黃鐵礦質等。根據其保存的特點,可分為以下5類:

第一類是實體化石,多為動物的骨骼和殼體以及植物的根、莖、葉等在地層中經石化而成,所以它們保存了生物的形態、結構和裝飾等。

第二類是印模化石,是生物遺體在地層中留下的印模,包括外模和內模。外模是遺體堅硬部分(如貝殼)的外表印在圍巖上的痕跡,它能夠反映原來生物外表形態及構造;內模指殼體的內面輪廓構造印在圍巖上的痕跡,能夠反映生物硬體的內部形態及構造特徵。

智利史密森尼學會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對這些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史前鯨類墓地裡發現的化石進行了研究,希望查明它們是如何被困在這裡的,這些鯨裡有很多體型與公共汽車一樣。

2010年6月在擴寬一條公路時,施工人員在卡爾德拉附近發現這些化石骨骼。迄今為止,他們已經在馬路旁長足有兩個足球場的一段距離裡發現大量化石。

上圖看到的這些化石(包括一頭抹香鯨和一種已經滅絕的海豚,這種海豚長著兩個尖牙)是在距離南太平洋超過0.5英裡(0.8公裡)的地方發現的

人類學家1月底在法國會面時,人類進化研究中最具爭議性的化石之一併沒有出現在議事日程上。這塊距今約700萬年的股骨十多年前由科學家在法國波瓦捷市研究過,但它至今尚未在已發表的科學論文中被徹底描述過。

該化石可能屬於已知的最早古人類,包括人類及已滅絕的近親。幾乎沒有人接觸過它,只有2004年對其進行簡單分析的兩位科學家對其做過初步描述。此次在普瓦捷舉行的由巴黎人類學會組織的會議上,這兩位科學家曾希望展示相關研究,但巴黎普瓦捷大學、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人類學家Roberto Macchiarelli和蒙奧班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Aude Bergeret的提議卻被會議組織方謝絕了。

相關焦點

  • 人類發現巨型古企鵝骨骼化石:和人身高相仿,活在6000萬年前
    近日,紐西蘭科學家在該國南島發現身高跟成年人差不多的巨型古企鵝骨骼化石,是該區域發現的第2隻巨型企鵝化石。有關研究刊登於當地古生物期刊。 英國《衛報》8月15日報導,紐西蘭科學家發現了這種已滅絕的巨型企鵝的骨骼化石,這種企鵝大約有人類那麼大
  • 紐西蘭現巨型史前企鵝化石 身高1.7米
    據《地鐵報》12月12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紐西蘭海岸發現了5500萬到6000萬年前的企鵝骨骼化石,令人驚訝的是,這塊骨骼化石無比巨大,經測量,這隻史前企鵝足有五英尺八英寸高(約1.7米),和人類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十分接近。
  • 紐西蘭發現新種企鵝化石
    圖片說明:紐西蘭黃眼企鵝。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近日利用採自紐西蘭遠古企鵝化石的DNA,以及瀕臨滅絕的黃眼企鵝的遺傳信息,確定了一種以前未知的企鵝新種——懷塔哈企鵝(Waitaha penguin),並認為,黃眼企鵝是作為懷塔哈企鵝的替代者而出現在紐西蘭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 《皇家學會學報B》:紐西蘭發現新種企鵝化石
    圖片說明:紐西蘭黃眼企鵝。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近日利用採自紐西蘭遠古企鵝化石的DNA,以及瀕臨滅絕的黃眼企鵝的遺傳信息,確定了一種以前未知的企鵝新種——懷塔哈企鵝(Waitaha penguin),並認為,黃眼企鵝是作為懷塔哈企鵝的替代者而出現在紐西蘭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 南極發現最大企鵝物種化石:體重可達115公斤
    據國外媒體報導,帝企鵝並非最大體型的企鵝物種,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3700-4000萬年前南極洲曾生活著迄今發現最大的企鵝——卡氏古冠企鵝(Palaeeudyptes klekowskii),體長可達到兩米,體重115公斤。
  • 重大發現!現代企鵝原來都來自地球遠古的失落第八大洲!
    現在,我們稱它仍然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為紐西蘭。但在大部分西蘭蒂亞洲消失之前(大約6000萬年前),古代企鵝曾經在這片200萬平方英裡(518萬平方公裡)的大陸上生活過。事實上,最近的一項發現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所有現代企鵝都可能是西蘭蒂亞洲古代鳥類的後裔。新發現的一種滅絕企鵝的化石為古代企鵝和現代企鵝之間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缺失聯繫。
  • 南極發現迄今最大企鵝品種:體重上百公斤
    帝企鵝並非最大體型的企鵝物種,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3700-4000萬年前南極洲曾生活著迄今發現最大的企鵝——卡氏古冠企鵝(Palaeeudyptes klekowskii),體長可達到兩米,體重115公斤。
  • 紐西蘭發現一隻史前帝企鵝化石,身高1.6米
    考古學家發現一隻史前帝企鵝化石,體型堪比成年人根據2019年8月15日的一個新聞消息,有考古學家發現了一隻帝企鵝化石,而這隻企鵝化石和現在的企鵝很不一樣。從這兩個數據來看,身高、體重,這隻企鵝的體型都可以說是堪比一個成年人了。據考古學家估計,這一隻新發現的企鵝化石,應該是生存在6600萬至5600萬年前。
  • 法國葡萄園發現一截恐龍大腿骨,長2米,重1000斤,這恐龍多大?
    除了葡萄和酒以外,這裡還特別「盛產」恐龍,當地人經常能在地裡發現大大小小的恐龍骨頭碎片,至今已經有45種不同的恐龍物種在此發現。早在2010年,由於幹邑出土的恐龍骨頭越來越多,引起了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注意,也是從那時起,幹邑恐龍骨骼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 6600萬年前發生了什麼?天空中的巨型企鵝,放棄飛行改學遊泳
    一項來自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新的研究揭示了企鵝「統治」地球的非凡時代。研究人員通過新的化石發現了解了企鵝在進化過程中所不為人知的環節。這一新發現的企鵝物種是在紐西蘭查塔姆島發現的。通過化石可以判斷,這隻企鵝大約1.1米高,與現代帝企鵝的體型相似,和一個大約四五歲的孩子身高差不多。
  • 企鵝不是南極原著民?發現疑似企鵝祖先化石,企鵝最早或來自北極
    筆者:三體-小遙近幾年,科學家對海鳥的進化過程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因為有一部分化石表明,它們中很有可能存在企鵝的祖先,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不過暫時沒有得到關鍵性證據。在我們的印象裡,企鵝是南極洲特有的動物,它們憨態可掬,並且喜歡群居生活,還會互相照顧彼此的後代。然而有一部分科學家表示,企鵝未必是南極本土的生物,它們的祖先或許來自遙遠的北極。人們很難想像北極和南極之間擁有這樣巧妙的聯繫,畢竟北極還有兇猛的北極熊,它們與企鵝始終無法正面接觸。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大力神意外出現在紐西蘭的聖巴坦斯小鎮有一個已經消失了的湖泊,這個湖泊中保存著中新世早期豐富的化石沉積物,其中包含了植物、鱷魚、蝙蝠和數十種鳥類。2008年,研究人員在這個湖泊遺址發掘出了兩塊特殊的鳥類腿骨化石,相比於發掘出的其他大多數鳥類骨骼,它們顯得非常大,與遺址中發掘出的鷹化石相當。於是研究人員將它們放在了放置鷹骨的標本架上。
  • 神秘的第八大洲,大部分隱沒於海底,竟可能是企鵝的故鄉
    他們在檢測後發現,這些化石來自於大約300萬年前,包括頭骨和翅骨,屬於一種此前從未見過的冠企鵝,他們為它命名為atatu冠企鵝。(圖片說明:本次發現的企鵝化石,和右上角的現代冠企鵝骨骼相比在此之前,紐西蘭的冠企鵝歷史僅僅能夠追溯到大約7000年前,而這一次的化石發現不僅僅把時間提前了300萬年,甚至拉回到了企鵝的起點。Thomas表示,這次發現是了解企鵝演化歷史的「重要線索」。這個時間線暗示我們,紐西蘭或者它所在的紐西蘭大陸很可能是最早出現企鵝的地方,並且「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都是海鳥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
  • 身高一米八的史前企鵝怎麼「煉」成的
    近期,科學家在紐西蘭海岸發現了一種新的企鵝化石。這種新型企鵝和我們日常見到的「呆萌」企鵝差別很大。現存最大的企鵝是帝企鵝,體長約1.2米,而這種生活在5500萬—6000萬年前的史前企鵝,身高卻達到了約1.8米,在人類社會也算是大個頭兒了。科學家將這種骨架巨大的企鵝命名為「比氏庫米企鵝」。那麼為什麼如今的企鵝如此矮小,而史前的企鵝會如此巨大呢?
  • 所有企鵝的祖先來自哪裡?最新證據指向第八大陸
    地質學家考證,大約在3500萬年前至大約5000萬年前的某個時候,地球上現已消失的第八大洲西蘭西亞沉入了海中。今天我們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仍然漂浮在海浪之上,它就是紐西蘭。大約六千萬年前,西蘭西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尚未消失,古老的企鵝就在廣袤的200萬平方英裡的大陸上行走。
  • 企鵝也有 「小巨人」,史前企鵝長達 2.02 米
    8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3700萬年到4000萬年前的巨型企鵝的骨骼化石。研究人員根據這項最新發現可以得出結論,即所謂的「巨型企鵝(colossus penguin)」比在它之前和之後出現的任何企鵝都更大。
  • 企鵝曾在北半球生活?科學家發現古怪化石,或是類企鵝「巨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的科學報告指出,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北半球plotopterids和企鵝的相似之處在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科學家們發現了 一種奇怪的企鵝化石,它們看起來和已經滅絕的「紐西蘭巨企鵝」很像,科學家們將這種發現於北半球的企鵝,稱之為「古代潛鳥」,它們和企鵝一樣,都不會飛,是遊泳能手,此外,
  • 身高1.8米的大企鵝!體重100公斤,和恐龍滅絕原因非常相似
    企鵝是一種南極特有的物種,在我們的印象裡,企鵝都是憨態可掬,肥肥的肚子,一雙小短腿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現在體型最大的企鵝是帝企鵝,身高可以達到90釐米,差不多能夠到一個成年人的腰部位置,然而在五千多萬年前,可不是這樣。
  • 身高1.8米的大企鵝!體重100公斤,和恐龍滅絕的原因非常相似
    2004年,紐西蘭古生物學家阿蘭·滕尼森和同事保羅·斯科菲爾德一起,在奧塔哥的一處海灘上發現了一塊詭異的化石乍一看上去,這塊化石像是一種古老的龜甲類動物,兩個人也都沒放在心上。一直到2015年,一位化石研究人員在這塊化石上發現了鳥喙骨的部分特徵,最終揭示了該化石屬於一種遠古時代的企鵝。
  • 最古老直立行走人類化石發現 距今有4百萬年歷史
    美聯社3月6日衣索比亞報導,一隊美國和衣索比亞的科學家小組發現了一些原始人類化石,他們認為這是人類最早直立行走的祖先,生活在400萬年前的非洲合恩島叢林中。   美國俄亥俄州自然歷史博物館負責人布魯斯稱,這些化石是在2月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阿爾法新的考古地點米爾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