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校園植物資源系統平臺介紹

2021-01-21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浙江大學校園植物資源平臺(plant.zju.edu.cn)及微信公眾號「浙大校園植物」由浙江大學後勤集團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和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開發完成。系統具有校園植物檢索、植物科普、資源展示、樹木認養等功能。


  目前浙江大學校園植物資源系統共收錄植物913種(包括品種),涉及150科539屬,為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現有和自投入使用以來曾經出現過的植物。


  被子植物分類系統採用APGIII系統及最新資料(劉冰等,2015),裸子植物分類系統採用裸子植物線性排列系統(Christenhusz et al.,2011),苔蘚植物採用Catalogue of Life 2010 China (COL2010_China) 系統。植物學名和中文名主要依據《Flora of China》,英文名依據美國農業部植物資料庫(http://plants.usda.gov)和《拉漢英種子植物名稱》。


  植物形態學特徵、生境、產地等主要參考《中國植物志》,應用價值、藥用價值主要參考《園林樹木學(第二版)》(陳有民,2011)、《中華本草》等文獻,文化屬性主要參考《字裡行間,草木皆兵:成語植物圖鑑》、《草木零落,美人遲暮:楚辭植物圖鑑》、《閬苑仙葩,美玉無瑕:紅樓夢植物圖鑑》、《美人,如詩,草木如織:詩經植物圖鑑》、《鶯飛草長,雜樹生花:唐詩植物圖鑑》、《中國花經》等。


  外部連結包括中國自然標本館(CFH)、中國植物圖像庫(PPBC)、Flora of China三大植物網站。


  植物分布採用了百度地圖GPS定位、導航功能。


  物種圖片由校內教職工、學生等植物愛好者拍攝(圖片下有作者署名),絕大部分圖片拍攝於紫金港校區。


  浙江大學校園植物資源系統平臺的建設得到了浙江大學有關領導、後勤集團、後勤管理處、校友基金會、黨委宣傳部等部門的協助和支持。生命科學學院趙雲鵬副教授、藥學院2011級藥學專業鄭小明同學、後勤集團周偉、農生學院園林所張佳平博士為本系統無私提供了植物數據、照片等。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系統數據在不斷完善中,如有錯誤,歡迎來電指正!

  

Tel:0571-88206305

  QQ: 49119674@qq.com


浙大後勤集團園林綠化服務中心
浙大生命科學學院

編輯:浙大生科學院學生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各大學院介紹(3)
    理學院  一.學院介紹  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創辦於1897年,是中國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堂之一。1901年以後幾易其名,至1928年正式定名為「國立浙江大學」。浙江大學理學院是「國立浙江大學」最早成立的學院之一。國內外許多著名學者如竺可楨、陳建功、蘇步青、谷超豪、程民德、李政道、王淦昌、盧嘉錫、王猷、涂長望、陳立等都在院內任教或就讀於本院。
  • 國內首家全系統鏈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在東營市老年大學上線開通
    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開通儀式成功舉行。、多方論證,積極對接省委老幹部局、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信息化平臺系統,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系統鏈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該平臺以5G網絡、軟硬融合、模塊集成、大數據分析為支撐,構建形成「三系統、三終端」架構體系。
  • 野生植物「家譜」 溫州出版浙江首部地市級植物志書
    日前,繼《杭州植物志》出版後,溫州也推出了野生植物首部「家譜」《溫州植物志》。該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是浙江省內第一部地市級植物志書,是近百年來溫州植物資源調查和分類研究的系統總結。溫州地處浙江東南,獨特的地理環境與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區域內生物、生境、生態系統十分多樣。這裡的很多植物起源古老,殘遺植物、特有和珍稀植物多,比如溫州種子植物中就包含22個我國特有屬,在中國植物區系劃分中佔重要地位。然而,溫州雖然是省內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區域內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一直較為薄弱。
  • 東方網力「上海市中小幼校園安全預警平臺」 產品介紹
    校園人臉閘機系統:對校園原有人員門禁、出入口增加人臉門禁系統,並與原有行人閘機進行對接,實現人員無感人臉比對進入功能,方便人員進入。利用公安智能安防平臺與校園校門安全預警系統平臺進行信息共享,校園校門安全預警系統平臺將公安建設的一標六實數據進行同步導入,同時利用公安人像比對庫實現重點人員比對布控及預警。
  • 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浙江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招生報名...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關於舉辦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的通知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一級學科,涵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水資源利用與保護6個二級學科。
  •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今年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停招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統計學專業。本科一批次招生省份增加四川省,今年學院在河南和四川本科一批次招生,計劃分別為150人和95人,較去年有大幅增加。 一、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及發展願景。
  • 浙江高校——浙江大學
    #高校#浙江大學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求是書院,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 . | 浙江大學張亮生研究組應邀撰寫開花植物的...
    之前研究主要關注被子植物近期(2千萬年內)和6.6千萬年左右(恐龍滅絕時期)的多倍化事件,而對1.2億年左右發生的古多倍化事件了解較少。本綜述比較系統的總結了這次古多倍化事件,並指出這一次事件是幾乎所有被子植物類群都發生過。根據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歷史分布,1.2億年左右剛好是濃度很高,顯示那個時候地球溫度很高。因此這次古多倍化對被子植物度過高溫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 浙江大學各大學院介紹(4)
    環境與資源學院  一.學院介紹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於1999年7月正式成立,由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資源科學系、土地管理系組成。  主幹課程有:自然資源學概論、農業資源信息系統、環境質量評價、資源與環境分析測試技術、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學、水資源開發利用、肥料資源開發與廢棄物資源化、土壤改良與水土保持等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  一.學院介紹  學院建有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聚合反應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3個國家級實驗室,以及材料物理與化學
  • 2018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招聘博士後和科研輔助人員10人公告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土壤汙染過程與修復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是為應對我國現階段環境保護、綠色農業等領域國家重大需求,依託浙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重點學科(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A+),以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徐建明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由一批優秀學者組成的研究隊伍,致力於我國土壤汙染控制與修復領域的研究。
  •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利中教授長期從事汙染物界面行為調控及其土壤-水有機汙染控制技術和工程應用等研究工作。    朱利中院士介紹:    朱利中,男,漢族,1959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2月參加工作,原杭州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
  • 騰訊智慧校園功能介紹
    「騰訊智慧校園」是騰訊公司面向各類學校提供的移動端校園智慧生態圈解決方案。騰訊的使命是做連接器,騰訊智慧校園就是要結合內外部優質資源,為學校各方主體提供各場景中的應用功能。最終實現學校與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將學校的獨立個體連接成智慧的網絡。
  •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2016年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為促進全國高校之間優秀大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加深兄弟高校學生對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了解,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將於2016年暑期舉辦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開設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兩個班,歡迎各高校的優秀大學生積極報名。
  • ...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農林大學中藥學研究團隊的專家們一直在努力著。  近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申報的「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該校邵清松教授擔任實驗室負責人。
  • 中國校園面積最大十所大學!排第一的在臺灣省
    到了大學之後就可以體會到美好的生活環境和輕鬆的學習氣氛了,今天唐樂為你介紹一下國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十所大學,面積大就代表了學校的內部設施齊全,商業豐富,想做什麼買什麼都可以在學校裡找到。作為一座好的大學校園內是一定要擁有廣闊天地的。
  • 浙江海洋大學開展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調查 「舟山線」航次完成年度...
    2020年,浙江海洋大學開啟了自主航次——「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長期調查計劃」。航次計劃以北緯30°和北緯31°為主要斷面,從舟山出發往東開展調查,科研人員稱之為「舟山線」。目前,該航次已完成2020年度任務。
  • 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東北溼地植物資源專著出版
    ——《東北溼地植物彩色圖志》,最近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由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王文採和著名溼地學家劉興土分別主審和作序。該書分上、下兩冊,128萬字,配有彩色圖片近5000張,共收錄溼地植物100科、374屬、749種、29變種,完成了對東北溼地植物90%以上的覆蓋。書中系統介紹了每一種植物的中文名、學名、科名、俗名、形態特徵、生境、分布及經濟價值等。
  • 大學為何保不住「校園生態系統」?
    最早幾天的慌亂過去之後,他們肯定會一一鑑定學校的各個細節,進而對本校的生態系統、自然風光提供能力進行一次整體評估。  此時,肯定會有很多新生不高興,因為他們發現,學校裡除了樓,除了操場,除了食堂和宿舍,幾乎沒有「自然界」,更談不上有「荒涼」。  大學,成了一個只有大樓的學堂。有一些學校,甚至想像某些城市那樣,把所有的空地都給填滿,所有的樹木都移走,所有的道路都懸空。
  • Plant Journal | 浙江大學夏宜平團隊在常綠植物的冷馴化機制方面...
    冷馴化 (Cold acclimation, CA) 是植物提高耐寒性和安全越冬的重要策略。然而由於溫室效應的影響,冬季全球氣溫普遍升高,氣溫波動幅度變大且更加頻繁,從而導致植物冷馴化進程受到影響甚至提前進入脫冷馴化階段,加劇了植物在冬季發生凍害的可能性。
  •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社會實踐聚光基地啟動授牌儀式暨...
    2017 年7月10日上午9時,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社會實踐聚光基地啟動授牌儀式暨2017年聚光公司浙大校友座談會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