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科學家成功利用人工RNA編輯技術修復基因組遺傳代碼 有望...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10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並沒有確定的療法來治療由點突變引起的多種遺傳性疾病,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利用人工的RNA編輯研究了一種治療手段在治療遺傳性疾病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儘管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種基因修復技術備受關注,但諸如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或許會導致基因組DNAs發生永久性的改變,其可能會影響多個潛在的位點,目前想要在體內對所有靶向細胞實現精準的基因組編輯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研究人員就有可能在受精卵、胚胎或細胞中開展基因編輯工作,然而,基因編輯技術或許並不適合用於在人類中進行的基因療法,此外,對基因組的編輯也會產生一些倫理性的問題。

圖片來源: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研究人員認為,基因組編輯是一種適用於體外研究的方法,其或許還適用於對受精卵進行編輯,但目前仍然並不適用於患者機體;相反,RNA編輯所產生的改變並不是永久性的,因為其不會影響機體的基因組序列,而且能夠按照序列特異性的方式來完成。因此,從治療的目的來看,RNA的編輯比基因組編輯更加可取,人工定向的RNA編輯是一種重要的技術,其能修復基因並最終調節所編碼蛋白質的功能,如今研究人員正在試圖通過人工RNA編輯來修飾轉錄物的遺傳密碼,從而實現對遺傳性疾病的治療。

RNA編輯是生物體內廣泛存在的一種生理性過程,其能通過單個基因產生具有不同功能的多種蛋白,在哺乳動物中,RNA鏈的C或A鹼基能被鹼基序列特異性地水解脫氨,即C被U替代,A被I(肌苷)替代。這些鹼基的轉換是A或C脫氨的結果,目前研究者發現ADAR和APOBEC家族中的酶類能催化這些鹼基轉換,隨後還會改變RNAs中的遺傳密碼,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利用APOBEC1成功進行了突變RNA中C-U的人工轉換。

很多遺傳性疾病都是由T-C的點突變引起的,因此,對突變基因進行編輯是治療這些遺傳性障礙的潛在策略,隨後研究人員將APOBEC1的脫氨酶結構域和導向RNA(gRNA)結合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人工RNA編輯酶類,APOBEC1即載脂蛋白B mRNA編輯催化多肽1(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catalytic polypeptide 1),而導向RNA則能與靶向的mRNA進行互補。

在人工酶系統中,gRNA能結合到MS2的莖環結構上,而且脫氨酶結構域能融合到MS2衣殼蛋白上,並能將突變的靶向核苷酸從C轉換為U,作為靶向RNA,其能利用RNA編碼的藍色螢光蛋白(BFP),而BFP是由基因編碼的GFP通過199T > C突變而來,當脫氨酶和gRNA瞬時表達後,研究者就能通過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到GFP的存在,這就表明,GFP中突變的199C已經轉化為了U,從而就恢復了GFP的原始序列。

研究者表示,我們通過對感染細胞的cDNA進行PCR-RFLP(聚合酶鏈式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和桑格測序證實了結果,揭示了其編輯效率能達到將近21%,深度RNA測序結果表明,該系統的脫靶效率較低;這樣研究人員就能利用人工脫氨酶(APOBEC1)聯合MS2系統開發出一種人工的RNA編輯系統,從而就有望通過在mRNA水平下恢復野生型序列來開發出治療多種遺傳性疾病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Sonali Bhakta et al. RNA editing of BFP, a point mutant of GFP, using artificial APOBEC1 deaminase to restore the genetic code,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DOI: 10.1038/s41598-020-74374-5

相關焦點

  • 精準化基因組編輯技術未來或將大有可為
    2020年6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今,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引發了基因組編輯研究的復興,下一代的CRISPR技術或能幫助科學家們更加有效、更精準地對基因組進行修飾,而且這些工具未來有望作為多種疾病的治療性手段,但其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
  • Sci Rep: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成功治療多種遺傳性疾病
    2017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成功治療了遺傳性疾病,相關研究或為後期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療法治療罕見肝臟疾病及由遺傳突變誘發的其它疾病提供思路和希望。
  • 植物CRISPR 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新進展
    這些技術不僅推動了生物學基礎研究的發展,而且在疾病治療、農作物育種、生物能源等方面都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產業化價值。基因組編輯技術就是利用人工設計和改造的核酸酶對基因組進行精確的定點修飾,包括對基因組進行靶向基因敲入 (Knock-in)、基因功能敲除 (Knock-out) 以及有目的的片段替換。
  • 通過RNA修復模板實現植物CRISPR精準編輯
    對於利用CRISPR/Cas系統進行作物遺傳改良來說,以HDR方式實現優異等位基因替換和基因定點插入比基因敲除的需求更廣。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結合基因編輯等技術,高精度和高通量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有望進一步解析減數分裂、單倍體誘導等重要生物學現象的分子機制。而DNA甲基化、蛋白質–DNA互作和三維基因組上的單細胞研究可以加深對植物重編程、分生組織發育和染色質重塑等重要生物學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變化的理解。未來,基於植物樣品的技術優化並構建多組學的植物細胞圖譜有望大大促進植物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的發展。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有人說,基因編輯就像一個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合上了。事實證明,所有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基因編輯也同樣如此。它既能帶給我們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倫理道德問題,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類本身。而且,對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疾病的方法,基因編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因編輯研究的進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脫靶效應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其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安全風險限制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尚無法精準靶向目標序列,並不產生脫靶效應。科學家認為,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為安全起見,更好地了解、控制可能產生的脫靶效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未來尖端科學: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然而改變活細胞中的基因並不容易,但是最近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有望大大改善我們對基因的研究,使得基因的研究提升一個水準,也許它將是個劃時代的技術。在辦公文檔中,你可編輯任意你想要的內容,而我們的基因呢,也許使用某種技術進行任意編輯和修改。
  • Sci Adv:重磅!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症
    小編推薦會議:2018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研討會2018年2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的CRISPR方法,這種新方法或許有望利用杜氏肌營養不良(DMD)症患者機體的多能幹細胞來產生健康的心肌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合成了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標誌著人類向「再造生命」又邁進一大步。研究結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釀酒酵母是生物遺傳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模式生物。
  • Nat Commun: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突變體該改進基因編輯的...
    > 2020年1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MiCas9 increases large size gene knock-in rates and reduces undesirable on-target and off-target indel edit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
  • 人工再造生命體?華大基因等成功合成染色體
    據人民日報3月10日消息,在合成染色體的過程中,他們還突破了生物合成方面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比如:突破合成型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設計構建染色體成環疾病模型,開發長染色體分級組裝策略,證明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組具有可增加、可刪減的靈活性,等等。這些技術將幫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其價值不可估量。
  • 科學網—科學家以RNA為模板首次在植物中實現同源重組修復
    本報訊(記者李晨)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人員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合作,使用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的模板,並分別利用核酶自切割和具有
  • 兩項研究表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有望治療α-1抗胰蛋白酶...
    2018年7月5日/生物谷BIOON/---在兩項開創性的概念驗證研究中,兩個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校正導致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 AAT)缺乏症的基因突變,成功地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模式小鼠的肝臟中進行靶向基因校正,將低水平的正常AAT恢復到正常水平。
  • 陳其軍/高彩霞合作利用引導編輯技術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
    Genome Biology | 陳其軍/高彩霞合作利用引導編輯技術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來源 | Genome Biology該研究首次報導了利用引導編輯技術(prime editing)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的研究。
  • 人工合成4條酵母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在合成染色體的過程中,他們還突破了生物合成方面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比如:突破合成型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設計構建染色體成環疾病模型,開發長染色體分級組裝策略,證明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組具有可增加、可刪減的靈活性,等等。這些技術將幫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其價值不可估量。
  •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 發現致命水母毒液解藥
    據德新社5月1日報導,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新解毒劑是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發現的,若在受害者被蜇後15分鐘內使用,可遏止症狀。澳大利亞箱形水母約有60根觸鬚,每根觸鬚上都有數以百萬計充滿毒液的微型鉤子,觸鬚長度可達3米。每隻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攜帶的毒液足以殺死60多人。研究表明,這種解毒劑對體外人類細胞有效,對受試活鼠也有效。
  • 新型CRISPR工具或能通過將RNA複製到基因組中精確修飾基因
    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Anzalone等人描述了一種「查找並替換」(search-and-replace)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即將兩種分子機器相結合來精確改變基因組,該技術對於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具有直接且深遠的影響。
  • PNAS:首次利用CRISPR-Cas9對古生菌進行基因組編輯
    Nayak繼續說道,「再者,利用我們之前的技術,必須一步一步地引入突變。利用這種新的技術,我們能夠同時引入多種突變。我們能夠利用CRISPR指數級地擴大這個突變體產生過程。」CRISPR起初是作為細菌和古生菌中的一種免疫防禦系統發揮作用。
  • Mol Ther: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治療宮頸癌
    2019年10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Therap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格裡菲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藉助CRISPR-Cas9技術利用隱形納米顆粒成功在體內靶向作用並對小鼠的宮頸癌進行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