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農博園憨憨大魚,祖先竟與恐龍是舊識!

2021-01-09 騰訊網

鱘鰉魚

第十九屆長春農博會8月14日正式開幕

鎮館之寶鱘鰉魚

號稱「水中活化石」

祖先曾與恐龍互叫「小老弟」

「爸爸,這魚好大呀!這是鯊魚嗎?」「不對,寶貝,這上面寫著呢,鎮館之寶——鱘鰉魚!「這魚應該有100多斤吧!」「100多斤,那比我還重啊!」

第十九屆長春農博會8月14日正式開幕。在農博園裡,有個漁業展館,佔地6400平方米。能進這個區的,那可都是些「顏值在線」、品種獨特的魚類,它們有各類淡水、海水養殖魚、觀賞魚及趣味海洋動物。

而在眾多「佳麗」中,有個體型十分出眾的,名叫——鱘鰉魚。在農博會開幕當天,就有許多遊客被它吸引,他們舉著手機相機爭相給這幾個「大傢伙」拍照,還有一對父子站在玻璃圍欄前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著。它到底是啥來頭,能叫鎮館之寶呢?

市民遊客駐足觀賞鱘鰉魚 李丹/攝

鱘鰉魚介紹 李丹/攝

外表粗狂「可是我很溫柔」

來到長春農博園的漁業展館,你會發現,在一個醒目的大水池旁駐足圍觀的遊客總是絡繹不絕,探身過玻璃圍欄一看,竟然是三條體形粗長的「大傢伙」,它們正悠哉悠哉地遊來遊去。待遇如此之高,竟然住豪華的單間?

這傢伙,不用看標牌,就知道它們身份不一般。再仔細一看,喲,這三條就是「鎮館之寶」鱘鰉魚了。

李丹/攝

李丹/攝

從清水池裡,看到有影子投到水面,正遊的三個大傢伙,有兩個突然停下來,像烏龜一樣慢,那樣子,就一個字:憨!

可你千萬別被它的憨態迷惑了,它可是吃肉的。看到它細長的尖嘴沒,長而銳利,還長著幾撇鬍鬚,感覺靈敏,是它覓食的武器之一。吃東西時,它的嘴巴伸得可長了,能吞掉整條鯽魚。

仔細觀察它,會發現:它們體形粗長,背部呈棕褐色,尖尾巴、長鬍鬚、小眼睛,遊泳只會一個姿勢那就是「飄移」,偶爾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一副深居簡出,懶洋洋的樣子,那叫一個佛系!

漁業展館的技術員劉明亮說,鱘鰉魚的生活習性跟普通魚沒有太大區別,它們個體大,趴在水裡遊動時非常緩慢。性情比較溫順,不會傷害人,適應環境的能力也特別強。

仔細瞧,這三條鱘鰉魚動不動就簇擁在一起,好像要說什麼悄悄話。再看它們優哉遊哉的樣子,確實有點「大而萌」的感覺呢!

李丹/攝

來頭不小號稱「水中活化石」

這鱘鰉魚到底是什麼來頭?說起鱘鰉魚,就要追溯到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鱘鰉魚學名達氏鰉,它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淡水魚王」之稱,也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最大個體可達520kg以上,體長可達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淡水生物,平日裡並不多見,稱它是長春農博園漁業展館的「鎮館之寶」絕對實至名歸了。

那它們的家鄉是哪兒啊?原來,這三條鱘鰉魚是從黑龍江運來長春的,已在農博園的漁業館生活了9年。它們可是妥妥的東北老鄉啊。

如今這三個「大傢伙」,年齡最大的已經20歲了,體重達到60公斤以上,其餘兩條也已經有15歲了,體重也在50公斤左右。在這個大魚池的角落裡,還有幾十條小鯽魚。

「這些小鯽魚是鱘鰉魚的食物,它們身軀龐大,食肉,而且食量大,每隔一兩周我們都要投放幾十斤的魚,還要配合其他的餌料顆粒。」技術員劉明亮介紹,鱘鰉魚屬軟骨魚類,雜交鱘的一種,它是全世界唯有黑龍江流域才有的珍貴魚類,以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

視力不好但感覺靈敏

這幾條「大可愛」在生長過程中,又需要怎樣照料呢?每天早上6點,工作人員就開始關心它們的飲食起居了。

首先要觀察鱘鰉魚的精神狀態和遊動時的姿勢。通過這些來判斷它們有沒有生病。

「其次還要檢測水質和水溫。」劉明亮介紹,一般來說,水溫控制在16℃~23℃,一旦發現水溫過低或過高就要進行調節。

有一點你或許還不知道,鱘鰉魚的視力可不太好,幾乎看不見東西。

「它是根據身體兩側的水的波動來判斷方向的,也是根據水的波動來識別食物位置的。」劉明亮說。

市民遊客駐足觀賞鱘鰉魚 李丹/攝

市民遊客駐足觀賞鱘鰉魚 李丹/攝

瀕危物種具有珍貴的科研價值

我國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寬廣,水深浪闊。烏蘇里江有魚類60多種,黑龍江幹流有魚類70多種,特產的鰉魚、鱘魚等珍貴魚類作為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其原始古樸的外形一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因此具有珍貴的科研價值。

如今,由於水質的變化和過度捕撈等原因,野生鰉魚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全世界野生鱘魚認定為瀕危動物。鱘鰉不單是中國淡水魚種體重最大的魚類,還是東北地區的代表。

鱘鰉魚不僅在研究魚類進化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它的魚子也十分珍貴,鱘鰉魚子是一種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食品。在市面上價格差不多能賣到一千元一盒。」農博園講解員孔藝璇說,它們全身最為昂貴和營養價值最高的,莫過於有著「黑色軟黃金」之稱的魚子,其蛋白質含量和賴氨酸含量特別高。

清代皇家貢品達官貴人吃的美味

關於鰉魚的發現,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乾隆年間,有漁民捕獲了一條古怪的大魚,當時,誰都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感到非常驚奇。按照當時的慣例,凡是民間珍稀的物品都要送到京城獻給皇帝,所有這條「大怪物」就被當地的漁民從黑龍江,經歷了千辛萬苦,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送到了京城。

當時的文武百官誰也叫不出這條大魚的名字,誰也沒見過它,只能根據檢驗的結果,認為這魚肉不僅無毒,而且是上等的美味。於是,皇宮御膳房趕緊做了一盤美味的大魚肉,請乾隆皇帝品嘗。乾隆皇帝品嘗了一口,頓時感到滿口魚香。不禁龍顏大悅,當即賦詩一首。

這時站在一旁的大臣請皇上給大魚賜名。乾隆想了想說,這條大魚是目前發現的淡水魚中最大的魚,可稱作魚王。那麼從今兒起它作為皇家貢品,每年都要進貢。為皇家作貢品的大魚王就叫皇魚吧!後來有人將皇魚改稱為鰉魚。

從那時起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所以在清代,鰉魚是只有京城裡的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的美味。

來源丨中新網吉林

編輯丨士達

審核丨李壯

相關焦點

  • 農博園「水中活化石」鱘鰉魚 祖先曾與恐龍共生
    第十九屆長春農博會8月14日正式開幕。在農博園裡,有個漁業展館,佔地6400平方米。能進這個區的,那可都是些「顏值在線」、品種獨特的魚類,它們有各類淡水、海水養殖魚、觀賞魚及趣味海洋動物。  而在眾多「佳麗」中,有個體型十分出眾的,名叫——鱘鰉魚。
  • 一場超帶感的無人機表演秀將在長春農博園上演
    10月16日至18日農博園農機展區將有一場「視覺盛宴」「無人爭鋒」挑戰賽優勝隊展演>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重頭戲之一展演以「無人爭鋒」智能無人機集群系統挑戰優勝隊為主體,將展示包括極速穿越、全民目擊等內容。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恐龍的祖先是什麼?
    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基本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
  • 這個就是恐龍的祖先?美國出土小個子恐龍,被認為是恐龍的祖先
    然而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龐大的恐龍反而可能起源於一種嬌小的恐龍。根據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期出現了一篇關於探索恐龍祖先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種體型十分嬌小的恐龍,並且通過研究認為它很可能就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那麼這隻嬌小的恐龍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這隻小恐龍是什麼來頭?
  • 長春夜空1000架無人機表演,君子蘭、紅旗轎車,下一場別錯過
    、紅旗轎車、無人機博覽會標誌,以及我愛長春等圖案和字樣。這個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將在10月16日—18日舉辦,地點毫無疑問肯定是在長春啦。據了解,這次博覽會是「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長春航空展」的一個延續和創新。無人機博覽會在長春農博園舉辦,分別在1號館和3號館搭建了1055平米的科普體驗區,主要設置了模擬飛行體驗、機甲大師體驗、特洛飛行體驗等三個功能區,無人機愛好者們還有廣大觀眾可以盡情體驗。
  • 中國特有的珍稀魚類——中華鱘,祖先竟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
    說起這種魚,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中華鱘是我國現存最原始的魚類之一,並且是我國特有的,它們的祖先還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期,足以見得它們的生存時代距離現在有多久遠了,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了,但和它們同時代的中華鱘竟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
  • 長春天空千架無人機集群表演 全新形式令觀眾目眩神迷
    為期3天的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將於16日在長春農博園開幕。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亮點紛呈。根據通航協會方面統計,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是我國無人機領域展示面積最大、參展企業最多、參展無人機數量最多、參展企業實力最強、布展水平最高、活動內容最豐富的博覽會。截至目前,本屆博覽會布展面積達到4.1萬平方米,參展企業已經達到176家,還有企業陸續加入。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恐龍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爬行類動物,曾經雄霸地球約1.6億年,最終在6500萬年前的一場巨大自然災難中被滅絕掉,不過恐龍也有其後裔流傳下來,那就是如今的鳥類了。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都有點發懵了,其實恐龍當然也不是在地球上憑空就出現的,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是有其祖先的。
  • 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亮點紛呈
    為期3天的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將於16日在長春農博園開幕。本屆博覽會由長春市人民政府、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主辦,長春市無人機行業協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承辦。據悉,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亮點紛呈。根據通航協會方面統計,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是我國無人機領域展示面積最大、參展企業最多、參展無人機數量最多、參展企業實力最強、布展水平最高、活動內容最豐富的博覽會。截至目前,本屆博覽會布展面積達到4.1萬平方米,參展企業已經達到176家,我國無人機領域的大型央企、龍頭企業、頂尖院校基本齊聚長春。
  • 雞的祖先竟然是恐龍?
    雖然科學家們沒能從化石中獲取到霸王龍的生命遺傳指令——脫氧核糖核酸(DNA),但恐龍的蛋白足以證實霸王龍與包括雞在內的現代鳥類存在著親緣關係,這一結果與之前人們根據恐龍骨骼分析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       一位歷史博物館的館長曾經說過,恐龍的遺傳信息被破譯,為那些已經滅絕了的生物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為什麼呢?
  • 恐龍祖先 小型幻龍遠安龍
    恐龍早已為人們熟悉和津津樂道,可是提起恐龍的祖先幻龍,許多人就陌生了。經北京中博文物檢測鑑定中心專家鑑定,湖北遠安農民曾慶海收藏的古生物化石,距今約2億3000萬年,是恐龍的祖先。  筆者慕名來到湖北遠安縣的七裡村,來到古玩收藏愛好者曾慶海的收藏館,實地觀看了他收藏的恐龍祖先——遠安龍化石。
  • 長春冬季農博會周末開園,還能逛年貨大集呢……
    2月2日,第九屆吉林冬季農業博覽會暨淨月潭新春大集將在長春農博園舉辦,會期20天,票價20元。在天寒地凍的日子裡,在農博園裡能看到一片片的綠色,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新奇的。檳榔 除了欣賞農博園的各種風光,還可以在冬季農博會上逛新春大集,上千種年貨禮品讓你可以一站式購全年貨。
  • 收好這份指南,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等你來打卡
    這幾天一件大事將在長春發生那就是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將華彩開幕屆時,展覽展銷、「無人爭鋒」主題展演、UTC無人機應用技能大賽、第二屆中國(長春)通用航空發展大會暨無人機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無人機集群表演等活動將逐一亮相。300名通用航空領域,特別是無人機領域頂級專家、權威人士以及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代表參會。
  • 16日至18日,去看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吧
    無論您是親朋相聚、宅在家裡還是親近自然來場遠足都會享受假期的愜意接下來再跟大家說個好消息10月16日至18日,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將在長春農博園精彩亮相)」「一演」「一體驗」「兩賽」等內容「一展」即無人機展,將在長春農博園舉行
  • 長春將舉辦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
    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21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10月16日至18日在長春農博園舉辦,這將是一場集「會、展、賽、飛、演、銷」於一體、軍民合辦的綜合性無人機盛會。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雖然說恐龍滅絕了這個說法是沒錯的,但其實在所有恐龍的物種裡,有一個小分支並沒有滅絕哦。也就是說,這個分支的恐龍頑強的活到了現在,並且繁衍進化成為了一個我們熟悉的類群——鳥類。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不過,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我們看到的恐龍的樣子,跟鱷魚、蜥蜴的樣子很接近,皮膚上有鱗片,光禿禿的。鳥類身上長滿了羽毛,看起來差別很大,怎麼可能是同一類動物呢?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於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  以下是能證明鳥類從恐龍進化而來的證據:  1、始祖鳥具有典型的恐龍特徵  始祖鳥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鳥類祖先。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層中首次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
  • 雞的祖先竟然是恐龍!還有的科學家妄圖用雞的基因來復活恐龍
    但這些都只是它的表面,事實上,雞有一個特別讓人震驚的祖先,那就是遠古時期的恐龍,雞的祖先是恐龍,拉倒吧。其實我自己對於這個消息也是非常的震驚,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呢?但是現在卻是各種各樣的生物,所以我們不妨可以猜想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由恐龍慢慢演化而來的。對於雞的祖先,我們也可以進行猜想,雞有翅膀,也會飛,所以不妨猜想雞也算一種鳥類。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答案是——恐龍。早在1.6億年前,最早的鳥類就已經出現了。在我們印象中,恐龍可是個大傢伙,龐大的阿根廷龍身長可達40米,它的一截腿骨就有2.5米高,把它的大腿骨豎直放在家裡,差不多就能夠到房頂啦。進化成鳥類的當然不是這些大塊頭,而是一些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恐龍。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嗎?是什麼力量讓恐龍離開地面,奔向天空?
    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各種動物的祖先,希望發現更多生命的奧秘。誰又是它們的祖先呢? 科學家追尋生物祖先的方法一般都是通過化石研究。 那麼鳥類的祖先是誰呢? 通過對恐龍的研究和分析,戴樂教授發現,恐龍是非常典型的生活在地面的奔跑型動物。而且推測恐龍在奔跑的過程中可以演化出飛行需要的一切結構,並且能夠達到起飛所需要的速度。」所以戴樂教授認為,既然恐龍擁有可以進化成飛翔動物的一切條件,那麼它很可能就是鳥類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