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黴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寧的比較

2020-12-04 39健康網

  萬古黴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寧是三種不同抗生素,但是這三種抗生素在適應症和用法用量等方面上頗有不同。

  一、萬古黴素:是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個臨床應用的糖肽類抗生素,也是糖肽類抗生素的代表藥物,有50年臨床應用經驗,是治療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線用藥,迄今國內未發現對萬古黴素耐藥的葡萄球菌,但國外已有發現。

  1.抗菌譜:對絕大多數革蘭陽性菌有很好的體外抗菌活性,包括: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腸球菌屬。革蘭陽性桿菌:棒狀桿菌。厭氧菌,艱難梭菌對革蘭陰性菌沒有活性。對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厭氧菌的作用比替考拉寧強。

  2.藥代:原型經腎臟排洩,體內幾乎不代謝,血清蛋白結合率55%,半衰期短。吸收後能迅速分布到各個組織,但在膽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腦屏障,但在有腦炎時容易滲入炎性部位。

  3.適應症:適用於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細菌所致的感染。萬古黴素是作為導管相關感染經驗性治療的首選藥物。口服僅用於難辨艱難梭菌引起的偽膜性腸炎。成人1次0.5g,每6小時1次,(每日量不可超過4g)。

  單獨給藥:主要用於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黴素和耐新青黴素株)、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等所致的系統感染和腸道感染,如心內膜炎、敗血症、偽膜性腸炎等。

  聯合用藥:泰能聯合萬古黴素鞘內給藥治療嚴重顱內感染——有明確的療效;頭孢硫脒與萬古黴素聯合應用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糞腸球菌的體外抗菌效應明顯加強,MIC明顯降低;丹參酮與萬古黴素聯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參酮對MRSA有抑制作用等。

  4.不良反應:耳毒性,腎毒性較大,靜滴速度過快可引起「紅人症候群」

  5.用法:藥品口服不吸收,靜滴時必須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注時間不得少於1小時。靜滴過快有皮膚反應,濃度過高可致血栓性靜脈炎;肌注可致劇烈疼痛,故不可肌注;

  在近十幾年被公認為治療MRSA的一線藥物,目前為止全球耐藥株只有9珠。全球耐藥監測球菌敏感率高達98%(也有文獻報導99%),主要原因是三重殺菌機制:1.影響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2.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3.抑制細菌漿內RNA合成。

  二、利奈唑胺:是一種全新類別的噁唑烷酮類合成抗菌藥物,作用機制:與細菌50S亞基上核糖體RNA的23S位點結合,阻止形成70S始動複合物,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

  1.對耐萬古的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仍有效。

  2.藥代: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31%,且呈非濃度依賴性,口服吸收快速、完全,服藥後約1-2小時達血漿峰濃度,絕對生物利用度約為100%,靜滴滴注/口服序貫給藥無需調整劑量,口服給藥時無須考慮進食時間。給藥後藥物快速分布於灌注良好的組織,組織穿透力強,能穿過血腦屏障,

  3.老年患者≥65歲,腎功能不全患者,輕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無須調整劑量。

  4.利奈唑胺與類腎上腺素能(擬交感神經)或5-羥色胺類藥物有潛在相互作用,利奈唑胺為可逆的、非選擇性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5.在肺泡中濃度較高,一般用於肺部和皮膚軟組織感染。

  6.不良反應較輕,可能會出現血小板減少。停藥後可恢復。

  客觀說,在對付MRS球菌方面的確要比穩可信厲害,但是正是因為太厲害了,在用藥數天後,容易造成菌群紊亂,使與其合併使用的抗陰性菌藥物失效,往往臨床療效不滿意,甚至病人死亡率升高。這個在美國FDA 早有警告。2007年3月16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關於利奈唑胺( linezolid,商品名:Zyvox)的安全性警告,警告稱通過臨床研究發現了該藥新的安全性信息。在此臨床研究中,以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病人為研究對象,利奈唑胺分別與萬古黴素、苯唑西林、雙氯西林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與試驗中所有對比抗生素比較,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並且死亡率與病人感染的菌型有關。單獨感染革蘭氏陽性菌的病人在對比試驗中死亡率沒有明顯差異,而對於感染革蘭氏陰性菌、同時感染革蘭氏陽陰性菌的病人和未感染病菌的研究對象而言,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

  因此FDA建議,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在打算使用利奈唑胺的時候應該考慮上述試驗研究發現的新的安全性信息,並提醒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注意:因此,在美國 利奈唑胺沒有被批准用於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導管接觸部位感染。更糟糕的是全球都在報告利奈唑胺的耐藥菌株,目前為止,不下幾百株。國內也有不少報導。浙江省在2010年就有一例報導。原因是殺菌機制的單一和人工化學合成。只能作用於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劑,作用於細菌50S核糖體亞單位,並且最接近作用部位。

  當然,利奈唑胺也有優點,那就是分子量小,組織濃度高,意味著短期使用在組織內能發揮更好的療效。但是在血液裡也就濃度很低了。目前主要用於MRSA感染的病人萬古黴素的替代治療。如耐萬古黴素的屎腸球菌引起的感染。另外,在經腦室腹膜分流術的兒童患者中得到的藥代動力學資料顯示,給予單劑或多劑利奈唑胺後,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差異較大,且未能持續獲得或維持腦脊液的治療濃度。因此,不推薦利奈唑胺經驗性用於兒童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三、替考拉寧:也是糖肽類抗生素

  1.對金葡菌,鏈球菌(包括肺炎鏈球菌),還有梭狀芽孢桿菌,和腸球菌的抗菌活性優於萬古黴素。耐萬古黴素的 VanB, VanC等VRE對本品仍敏感。

  2.藥代:半衰期長,與蛋白的結合為90-95%,能迅速分布到組織中,尤其是皮膚和骨,隨後是腎、支氣管、肺,腎上腺達到很高的濃度,分布較萬古要廣,在膽汁中也有濃度。也較難透過血腦屏障。

  3.適應症:①.適用於治療對青黴素、頭孢菌素或其他抗生素類藥耐藥的葡萄球菌感染。②.適用於治療對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過敏的嚴重葡萄球菌感染。如皮膚和軟組織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關節感染、敗血症、心內膜炎及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③.也可用於矯形手術中預防革蘭陽性菌感染。本藥對青黴素類及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氨基糖苷類、利福平耐藥的革蘭陽性菌仍有抗菌活性。替考拉寧抗菌譜同萬古黴素相似,對厭氧及需氧革蘭陽性菌均有抗菌活性。本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包括對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藥菌)、鏈球菌、腸球菌、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JK組棒狀桿菌和革蘭陽性厭氧菌(包括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和消化球菌)有較強抗菌活性;對多數革蘭陰性菌、分枝桿菌屬、擬桿菌屬、立克次體屬、衣原體屬或真菌無效。

  4.不良反應較萬古黴素少,比較重要的有血小板減少,神經系統頭痛頭暈,聽力喪失,前庭功能紊亂。

  5.用法用量:可肌注,可靜滴,1-3d可0.2-0.4/d,bid,後面0.2 qd維持。

  但需指出,替考拉寧存在最致命的一點,就是療效沒有萬古和利奈唑胺那麼好,治療初期起效慢,所以不能成為一線用藥。在腹腔感染是其唯一值得推薦的一點。

  (作者:王樹平  工作單位:湖北省黃岡市中心醫院 主任藥師)

相關焦點

  • 再也不愁記不住:萬古黴素、替加環素、利奈唑胺、多粘菌素的抗菌譜
    再也不愁記不住:萬古黴素、替加環素、利奈唑胺、多粘菌素的抗菌譜 2020-08-21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FDA:聯用抗菌藥利奈唑胺與某些抗精神病藥可致CNS毒性
    一般認為,接受5-羥色胺能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同時服用利奈唑胺可導致腦內積聚高水平的5-羥色胺,繼而引發5-羥色胺症候群,其症狀和體徵包括精神改變(意識混亂、過度活躍、記憶問題)、肌肉扭曲、多汗症、顫抖或搖動、腹瀉、協調能力下降和(或)發熱。
  • 鞘內/腦室內注射萬古黴素:你應該了解的知識乾貨!
    但是,這一給藥途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經過嚴格的臨床對照研究驗證。至今,FDA尚未批准任何可常規用於IVT的抗菌藥物。有文獻報導IVT或鞘內注射抗生素(如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甲磺酸鈉、慶大黴素、萬古黴素)不會導致嚴重或不可逆的毒性反應[4];但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具有神經毒性,可誘發癲癇,不宜使用[5]。
  • 中國生物製藥(01177):「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獲通過仿製藥質量...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中國生物製藥(01177)發布公告,該集團的抗感染藥「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易瑞達)(規格:100ml及300ml)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藥品補充申請批准通知書,獲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為該品種國內首批通過一致性評價。
  • 川芎揮髮油調控P-糖蛋白協同替莫唑胺的膠質瘤治療作用及機制
    摘 要:目的  研究川芎揮髮油體內配伍替莫唑胺對C6膠質瘤大鼠抗腫瘤效果及作用機制。方法 製備C6膠質瘤大鼠模型,對比替莫唑胺單獨給藥、川芎揮髮油與替莫唑胺配伍給藥後大鼠的體質量、生存狀態、腫瘤體積的變化及抑瘤率;HPLC法測定替莫唑胺單獨給藥、川芎揮髮油與替莫唑胺配伍給藥後,替莫唑胺在膠質瘤U87-MG細胞內、外液中的濃度,並進行統計學分析;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替莫唑胺單給藥、川芎揮髮油與替莫唑胺配伍給藥後對U87-MG細胞P-糖蛋白(P-gp)表達的影響。
  • 新為醫藥與海和藥物宣布達成新型抗生素戰略合作 | 新聞稿
    前期研究表明,NP201較利奈唑胺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更強的體外、體內活性,具有優異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參數,同時動物實驗上NP201較少骨髓抑制,在結核病小鼠模型中顯示了良好的療效。已完成的NP201安全性、耐受性和藥代特徵的I期臨床研究初步顯示,NP201在21天的臨床研究中高達2400mg/天的劑量下未見骨髓抑制。
  • 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
    糖肽類糖肽類抗菌藥物有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和替考拉寧等。所有的糖肽類抗菌藥物對革蘭陽性菌有活性,包括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屬、JK 棒狀桿菌、腸球菌屬、李斯特菌屬、鏈球菌屬、梭狀芽胞桿菌等。去甲萬古黴素、替考拉寧的化學結構、作用機制及抗菌譜與萬古黴素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