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災難背後對人類的警示意義和現實思考

2020-08-28 亦涵暖心話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

近日,武漢疫情蔓延全國,全國上下處於緊張戒嚴狀態。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是人們食用野生動物導致的,疫情爆發後鍾南山院士和無數醫護工作者不顧自身安危支援武漢。也有一些人在製造謠言,哄抬物價。災難的爆發更像一面照妖鏡,人性的陰暗和善良被無限的放大,所有人在這場災難中無處遁形。

看了《傳染病》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原來災難早有預言。一場災難來臨,恐懼和死亡帶給我們怎樣的現實意義和思考?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多啟示。

影片《傳染病》是由美國著名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影片上映於2011年,豆瓣評分6.4分。當時觀眾一度認為影片內容荒謬無比,頓時差評無數。就在武漢疫情爆發後,我們再次看電影《傳染病》,它成了預示災難的神片。

影片中無藥可醫的新型病毒,無數醫生舍已為人,奉獻生命。還有壞人製造謠言謀取私利。無一不與現實契合。影片講述了女老闆貝絲的公司發明了一種新型的伐木工具車,工人開車砍倒了大片森林,蝙蝠失去了家園,把吃了一半的香蕉掉入豬圈,豬吃了帶有蝙蝠病毒的香蕉,把病毒傳染給吃了豬肉的女老闆。

後來女老闆出差去了香港,又去了澳門,再次回到美國後她開始發病。女老闆死後全球陸續出現了相同病例,最後出現了不能控制的局面。劇中女醫生為了研製疫苗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最終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導演把面對死亡和恐懼人性隱藏的善與惡暴露的淋漓盡致。劇中沒有主角,導演想告訴我們,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主角。

災難讓我們看到面對未知和恐懼那些不顧性命,為了國家和人民一往無前的醫護工作者。也讓我們看到有些人為了謀取私利製造謠言,哄抬物價,這些人不顧大難當前,丟棄仁義,最終會受到懲罰。

該影片告訴我們人類是一個整體,當災難來臨,如果我們自私自利,互相懷疑,那麼打敗我們的不是病毒,而是人性的陰暗面。只有團結一致,互相關愛,信任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我們才能戰勝災難,贏得新生。今天我將從電影的影射人性,警示意義,現實思考這三個部分來解讀《傳染病》這部電影對人類的深刻意義。



一:影射人性:災難來臨,恐慌和死亡籠罩我們,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有的人看到商機,製造謠言,哄抬物價,只為謀取私利。有些人卻勇敢的前往災區,為了珍愛的國家和民族,看輕生命,奉獻一切。


01、災難來臨,人性最醜惡的一面暴露無遺,相比病毒,人心的慌亂和醜惡才是真正的劊子手。

影片中記者艾倫趁病毒擴散期間散布對政府不利的謠言,關鍵時刻,人民群眾相信謠言,懷疑政府蒙蔽群眾,給大家帶來不實的消息。

艾倫的博客一天之內1200萬的訪問量,人們相信艾倫的言行,無形中把他當成了心理支柱。可是艾倫只看到了巨額的利益,他告訴人們中藥連翹對病毒有抑制作用,造成所有藥店被搶空的局面。後來疫苗被研製出來,艾倫繼續製造謠言說政府的疫苗無效,只為了病毒繼續擴散,艾倫好從中謀取巨大的利潤。

我認為當恐懼來臨,大多數人會慌亂,會六神無主。這時候政府的管制和應對措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政府,大家團結一心,互相幫助,是最正確的做法。這時候個別不法分子為了謀取利益,不惜製造謠言,哄抬物價。

我們要選擇相信政府發布的權威消息,如果信了不法分子惡意傳播的謠言,只會對災情造成不良的影響。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散布謠言,謀取私利的人都會受到懲罰和制裁。穩定自己的情緒,聽從政府的安排,不相信謠言,對我們來說是最正確的做法。

02、面對大義,那些勇敢獻身的人是人類的生機和希望。

越來越多的人感染了病毒,可是醫生們對病毒卻束手無措。最後終於研製出有可能對抗病毒的疫苗,國家卻沒有辦法大批量生產。不確定疫苗是否真的有效,一旦消息傳出還有可能造成人民瘋搶的局面。女醫生的父親為了研製疫苗被感染了。她知道父親一直想救更多的人。

為了確定疫苗的藥效,女醫生給自己注射了疫苗,第二天她取下口罩,跟父親進行了接觸和聊天。在他們看來,能救更多人的性命遠比自己一個人的命重要的多。萬幸的是疫苗成功了,女醫生沒有被感染。國家開始大批量生產,一一分發到人民群眾手中。

在我看來,那些面對死亡無所畏懼的人,他們不是不害怕,而是他們明白,為了國家和人民,災難面前必須有所犧牲,他們選擇犧牲自己為更多的人帶去生的希望。如果沒有這些英勇奮戰在疫情一線的人們,那等待我們的將會是怎樣的局面?

所以,我們的民族有這樣的勇士是值得驕傲的,我們要信任和敬重他們,不能懷疑和輕視他們的貢獻和價值。國家也要對勇於奉獻的英雄們給予讚賞和肯定,對他們的親人和後代要給予最好的照顧和教育。因為一個國家的進步需要心懷大義和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這樣的人是一個有愛有胸懷的國家才能培養出來的。

03、愛能喚醒人性隱藏的善良,能帶給我們光明和希望。

病毒迅速傳播,醫生們發現第一個發病的女病人貝絲的丈夫對病毒有免疫力,沒有被傳染。貝絲的丈夫知道後,主動提出來用自己的血漿研製抵抗病毒的疫苗。在醫院隔離的時候,女病人丈夫的女兒來了,隔著玻璃他說「幸好你沒有提前回來」。這世間我們都有珍愛的和想要保護的人,像這對父女一樣。

後來,女病人的丈夫在領政府發放的食物的時候,政府的車遭到人們的哄搶,有人去搶一個婦女的食物,被女病人的丈夫制止了。暴亂中這樣的舉動最讓人動容。

後來疫苗研製出來,齊佛醫生和妻子優先得到政府發放的疫苗,可是他卻將疫苗給了朋友家的孩子,他說「這樣你就不用擔心小傢伙」。相信看到那一幕的人們眼淚會不自覺的流出來。

最感人的莫過於心中有愛,捨己為人。

記錄災難面前溫暖感人的故事,把它和身邊的人分享。聽從國家的安排,好好待在家中。雖然這些事情微不足道,可是大家凝聚的愛是強大的力量,它能讓我們更加團結,在風雨中安穩的堅守,不會亂了方寸,不會給國家添麻煩。這麼做對於國家就是最好的支持。


二:警示人類: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災難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

當疫情剝奪了無數人的生命,人類該反思,為什麼會引發災難,我們該吸取怎樣的教訓?怎麼做才能避免災難再次發生?

01:人類是一個整體,當災難來臨,只有團結一致,才能贏得生機。

影片中藥店被哄搶一空,沒有力量的婦女被人們撞倒在地上,這一幕與現實中真實發生的事情多麼的相似。口罩被搶空,雙黃連口服液被搶空。可是搶這些東西有用嗎?災難來臨,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或者說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不徹底把病毒消滅,搶口罩這種行為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這只是人類面對恐慌時一種手足無措的舉動。我們只有鎮定下來,合力抗災,才能贏得生機。如果大家都變得暴躁慌亂,社會亂了秩序,對我們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人類是一個整體,只有大家同心協力,我們才能快速的控制災情。病毒不可怕,我們只要嚴格預防,病毒也沒有辦法傷害我們。可是如果社會陷入混亂,人心惶惶,才無藥可救。

02: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唯一的生路。

影片中的故事是女老闆害的蝙蝠無家可歸,蝙蝠身上的病毒害死了女老闆和全球更多的人。現實生活中的冠狀病毒來自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是人們吃野生動物引發的慘案。

殺死野生動物,破壞生態平衡,是人類做的最錯誤的事情。大自然已經在懲罰人們,如果不及時改正,後果是人類無法承擔的。面對病毒我們不了解它更沒辦法殺死它。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做好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掃除一切殺害販賣野生動物的機構。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管住嘴不去吃野生動物,也是我們要做的。營造一個和諧的自然環境,人類才有機會繼續在地球生存。每一次的災難都是大自然給人類的警告,我們不是每一次都那麼幸運的逃過去。如果不珍惜改錯的機會,大自然不會再放過我們。

03:人類缺乏區分風險的能力。

影片中,公交車上的男子突然發病,人們立刻好奇的圍觀他。甚至有人耐心的給病患拍視頻。病毒爆發之前,出行的人們沒有戴口罩的。直到病毒徹底爆發,沒有辦法醫治,行人才戴起了口罩。

在現實中,面對疫情,很多人仍然置身事外,出門不戴口罩,仍然走親訪友。缺乏對危險的認知。就是有很多這樣的人,導致疫情進一步擴散。其實就算疫情過去,平時出行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遠離聚集性人群。有防範意識才能保護自己。在如今流行病如此之多的世界,我們更要加倍防範,不要掉以輕心。預防大於治療。全民防護,才能徹底隔離病毒。


三:現實思考:當年的非典就是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這次武漢的疫情也是同樣的原因。下一次災難的爆發,我們該怎麼避免?這是我們身為人類需要共同反思的。

01:人人都應該愛護環境,保護動物,這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

我們都應該能注意到,身邊很多販賣野生動物的,也有人捕殺野生動物去賣。他們覺得病毒離他們很遙遠,他們只看中眼前的蠅頭小利。如果一再破壞生態平衡,那麼人類也將會失去在地球生存的資格。

打擊販賣捕殺野生動物的商販,不穿皮草,不食用野生動物,是我們需要宣傳和督促的。也是我們人人需要做到的。熱愛環境,保護動物,把地球變的越來越和諧,是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能在地球生存。愛護環境和動物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02:面對恐懼,不造謠,不傳謠,是作為公民最基本的素養。

網絡上每天都有五花八門的消息,可是很多人寧願相信小道消息,也不願意相信政府發布的權威性消息。

有些人發布謠言是為了製造社會恐慌,他們有自己不良的目的。如果我們輕易相信謠言,並且傳播謠言,不僅是不法分子的幫兇,還構成了違法犯罪。你看到的小道消息不一定是真實的,如果盲目的去相信和傳播,肯定會造成不良影響。謠言止於智者。不相信謠言,不傳播謠言,也是為和諧社會做貢獻。

03:平時對病毒的預防至關重要。

有些人自己攜帶病毒,沒有明顯症狀,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所以和陌生人保持距離,平時勤洗手,勤通風,出門戴口罩,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這種好習慣平時也要保持。只有養成高級的防禦習慣,我們才能保持健康和病毒徹底隔離。

可是很多人沒有這樣的意識,所以有關部門的宣傳和知識普及也是必要的。年輕人要給家裡的老年人做健康培訓。只有人人防範意識強烈,病毒才不會進一步擴散。守護健康需要我們人人都盡一份力。


總結一下:

在災難面前,關於人類的善與惡,《傳染病》這部電影裡描繪的淋漓盡致。面對善良我們應該如何守護。人心的動蕩該如何安撫?平凡的我們面對災難是該相信政府還是謠言?我們心中應該好好衡量。

破壞生態平衡引發的災難是否還要繼續,答案也在於人類自己。如果我們還想平安的繼續在地球生存,那麼愛護環境和動物,保護生態平衡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相關焦點

  • 人類在災難面前是脆弱渺小的,災難需要警示推薦一些好看的災難片
    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國人民掙扎求生的經歷,災難面前,盡現人間百態。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約翰·庫薩克、桑迪·牛頓、阿曼達·皮特和切瓦特·埃加福特等聯袂出演。對於場面壯觀,情節扣人心弦。而且會讓人時刻感到預言真要降臨似的,它帶來的不僅是視覺的刺激,還有人性的思考,當面對死亡時的真實情感變化。這也暗示著人類要善待我們的地球。
  • 十大傳染病災難電影,你看過幾部?它們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表現戰爭、外太空、科技等給人們帶來災難影響的電影也有很多。還有後人類的災難電影,內容主要是展望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未來,人類創造了機器人,但最後機器人反過來控制人類的世界,這樣的災難電影也越來越多。 今天,我們著重關注的是傳染病災難片。傳染病災難片為什麼會成為六大災難片之一?因為人類永遠在與疾病做鬥爭。疾病和死亡,是任何人都擺脫不了的宿命。
  • 《傳染病》啟示錄,當現實與電影故事重合,好的電影會讓人反思
    2020年的第一部影片居然是這部2011年的《傳染病 Contagion》。此片現在看,有著極強的現實性,影片講述一種蝙蝠但豬再到人的病毒,極短的時間內,蔓延全球,摧毀幾千萬人類。《傳染病》這部影片最可貴的是多角度的敘事,卻掌握了很好的平衡。塑造的人物沒有臉譜化,有血有肉,有好人有壞人,但都沒有走極端,一些正面人物也存在著缺點,使得他們不像是在銀幕裡,而是真的在現實中。有時候看著看著,會發生錯覺,感覺這不是虛構的故事。片中從多個角度形成了多線敘事,這些線彼此相對獨立,但卻涵蓋了一場病毒危機中一切。
  • 真實災難故事改編《末日崩塌》,對人類破壞環境具有警示意義!
    影片中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內部的能量平衡系統面臨崩潰,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再現,人類將遭遇滅頂之災。各國政府已經聯手開始秘密製造方舟,希望能躲過這一浩劫。如火山爆發、地殼運動、海嘯等。還記得《聖經》中記載的最古老末日級別災難就是「大洪水」或「諾亞方舟」的傳說。傳說這場災難是人類被逐出伊甸園之後的第一場大事件。
  • 我們愛看災難片 是因為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尹鴻強調,有時候恰恰是因為我們經歷了恐懼,才能夠最後戰勝恐懼,而災難片給了我們一種用恐懼的經歷,去超越恐懼的美學方式和藝術方式。傳染病災難片為什麼頻繁出現?因為人類永遠在跟疾病做鬥爭災難片根據打破現實平衡的力量分為六大類型,分別是自然、戰爭、太空、後人類、科技,以及傳染病災難片。尹鴻老師重點講述了此時人們尤為關注的傳染病災難片。
  • 人類對抗傳染病類的災難電影,《流感》排第一,其他幾部驚心動魄
    韓國人不但劇情片拍得不錯,腦洞還很清奇,拍了很多災難片,但不得不說,有些拍得很不錯。相信有不少人也看過不少韓國災難片,電影《流感》絕對算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今天我來推薦幾部除了《流感》外還值得一看的傳染病類災難電影,絕對值得一看。
  • 銀幕共情,疫情「神還原」,災難電影的「現代啟示錄」
    電影取材自現實又高於現實,這些災難電影之所以能夠在這個特殊時期重新引起關注也並非毫無根據。為此,文思君複習了一些以傳染病或災難為題材的電影,這些誕生於數年甚至數十年前的影片不僅折射出了世間百態,甚至還預言了今日所發生的一切,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警示和思考。
  • 傳染病背後的科學與科學家——戰勝恐懼的力量從哪裡來?
    文 | 陳代傑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科研和教學一線的「老兵」,總想利用自己的學術專長,在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做些什麼。「宅」在家裡備課《通識核心課程:細菌與人》的第10天,終於想起了要好好寫一寫有關「傳染病背後的科學與科學家」的著作。
  • 從《傳染病》到《1984》:不要讓預警成為預言
    但事實上從1918年造成十億人感染,5000萬到一億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到近年的SARS、H1N1、伊波拉,到現在的新冠,人類從來沒有徹底贏得與病毒及其變異的鬥爭。《傳染病》裡假想的MEV1腦炎病毒快速的擴散,以及對人類肌體毫不留情的摧毀,在科學上並非子虛烏有。
  • 喜歡看恐怖或災難電影?你可能比常人更……
    恐怖與災難電影的流行多年以來,中外電影界一直在製作各種不同的末日類型電影,講述大災難來臨之後的故事。這種災難型影片雖然整體看似都有固定的套路,但仍然受到許多人的歡迎。筆者本人,就是一個「忠實的」災難電影粉絲。
  • 「人類世」視野下的災禍警示
    「人類世」是一個地質學層面的概念,「人類世」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環境惡化、能源匱缺、物種滅絕。自多年前這個術語首次被正式提出以來,專家們一直為此進行著激烈爭論。就更好地理解和面對我們當下所處的困境而言,對「人類世」相關問題的探討無疑是具有啟發意義的。
  • 4分鐘美國災難片:傳染病
    4分鐘美國災難片:傳染病 這種情況下, 人類要何去何從呢?
  • 宇宙和人類有何存在意義?背後隱藏的答案讓人深思
    :如果說天體存在的意義在於組成絢爛的宇宙,那麼必須依附天體才能生存的人類,其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可現實是讓人失望的,無論人類怎麼樣的努力,似乎總有一層薄紗阻擋著人類探求宇宙本質的腳步。如果現實真的如此,那麼宇宙孕育人類這一事實就和某種生物的主觀選擇沒有任何關係,這只是一種在人類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宇宙規則。
  • 思考:傳染病越來越猖狂,人類哪裡做錯了嗎?
    人類歷史上,較大規模的瘟疫有黑死病、天花、西班牙大流感、麻疹等。  比如,發生在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可以說是舊世界的「死神煉獄」,這種疾病以腺鼠疫、肺炎鼠疫和敗血鼠疫混合的形式傳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在英國死亡率在45%以上,僅在倫敦就有10萬人因此喪生。
  • 災難和人性的考驗
    2004年的《後天》是災難片影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幾年前帶給我的是震撼,今日震撼過去了,享受之餘更多的是思考。《後天海報》山姆和蘿拉去曼哈頓參加比賽,但他沒對蘿拉表達過自己心意。當災難發生時,波濤洶湧的海浪快速湧進了城市,眼看就要淹沒蘿拉,只有山姆勇敢地去救她並獲得她的芳心。
  • 人類一直在與傳染病博弈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提供近期,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人類與傳染病的博弈」展覽備受關注,自9月底開展以來已經迎接了兩萬餘參觀者,線上宣傳內容的點擊量超過2500萬人次。該展覽講述了科技發展在人類傳染病抗爭史中的重要作用,為普通人理性認識傳染病和防疫提供了一個具有縱深感的視角。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席捲全球。
  • 精選5部韓國傳染病災難電影:每一部都拍得非常真實
    常時期乖乖待在家防疫時,除了可以追韓劇、看書之外,還可以看一下編輯盤點的5 部與傳染病有關的災難片,殺時間之餘還能從中獲得反思喔!現在的電影劇情都相當考究,甚至還會請示相關專家來當顧問,真實性貼近生活,讓人更加能夠身歷其境了。
  • 歷史與新域:新型傳染病流行與控制的新敘述
    摘要:人類在面對伊波拉、新冠肺炎等新型傳染病時,生物醫學局限已展露無遺,對抗疫意志力和能力的挑戰前所未有,而對此的學理解釋尚需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再思考。總之,微生物史至少警示,雖然致病微生物在人類眼中為異物,但微生物卻不會因此消亡;傳染病流行與控制應考慮微生物的主體性,弱化人類中心主義,走向健康一體化,實現更好的健康。
  • 這四部驚心動魄的高分災難電影,不可不看!
    通過這幾部疫情災難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影中的人們是怎樣面對疫情的。第一部:《極度恐慌》上個世界60年代,在非洲的某個地方,美軍駐紮的兵營中被一種陌生不明的傳染病肆虐,死亡人數與日俱增。軍醫抽取了被感染的血樣,整個軍營被炸彈夷為平地,附近樹林中的白臉猴發出陣陣慘叫……這次事件過去了30年後,一個美國年輕人在非洲抓到一隻小白臉猴,並帶回美國打算賣出。
  • 為什麼人人都愛看災難片?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世界按下了暫停鍵,無數人的生活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從現實世界望向平行的電影世界,整個電影產業也遭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 在這樣的基礎上,《末日逃生》在國內的上映某種程度上讓銀幕內外達成了連結,甚至具備了一絲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