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由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研究員領導的國家團隊呼籲:對於潛在疾病熱點地區,科學家以及動物專家應該進行常規的病毒檢測,而具體的疾病熱點地區包括野生動物養殖場、出售新鮮肉類食物和農產品的露天市場等。
為什麼研究者會發出這樣的呼籲?因為他們擔心,在未來,或許會有更有的病毒從動物跳躍到人類身上,而如果能實現常規病毒檢測,將病毒基因序列添加到資料庫中供科學家監測與學習,或有助於降低未來發生大流行的風險。
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已半年有餘,確診病例1200多萬人,已造成50多萬人死亡。美國科學家關於「病毒常規檢測」的想法,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行為,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近年來,新發傳染病似乎變得越來越多了?
縱觀歷史,影響人類生存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分別是饑荒、戰爭、瘟疫。所謂「瘟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傳染病。人類歷史上,較大規模的瘟疫有黑死病、天花、西班牙大流感、麻疹等。
比如,發生在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可以說是舊世界的「死神煉獄」,這種疾病以腺鼠疫、肺炎鼠疫和敗血鼠疫混合的形式傳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在英國死亡率在45%以上,僅在倫敦就有10萬人因此喪生。
再比如,西班牙大流感被人稱為「殺人大流感」,它發生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流感病毒鑽進戰壕裡,士兵們高燒不退、全身乏力,僅軍人就死了43000人。此後,流感橫掃北美、歐洲、亞洲、巴西等地區,引起世界大流行,患病人數估計在5億以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總數還要多!
而近年來,新發的傳染病越來越多,其中規模較大、影響較重的傳染病有愛滋病、伊波拉病毒、典型、中東呼吸症候群、禽流感,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
細細琢磨,你會發現,以上這些傳染病無一不與野生動物有關,科學家普遍認為,愛滋病由黑猩猩傳染人類,伊波拉病毒可能來源於大猩猩、猴子、蝙蝠、森林羚羊、豪豬等野生物,流感、禽流感由禽畜生物引起,非典與新冠皆與蝙蝠有關,鼠蚤叮咬則是黑死病的主要傳播途徑。
實際上,地球上大多數的動物體內都攜帶著病毒,但由於這些動物可以和病毒和平相處,所以被稱為自然宿主,比如禽流感病毒以野鳥為自然宿主。然而,病毒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病毒會發生突變,以尋找更「優秀」的宿主,實現「搬家」,如只感染禽類的H7N9病毒經過變異後,可以感染人類。
而人類為了自保,會與病毒捲入一場無休止的博弈中去,人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會分泌抗體來消滅病毒。然而,當人類感染了從未遇見過的病毒時,由於人體強大的免疫力會造成自我損傷,因此反而有可能會形成更嚴重的疾病,比如SARS、Convid-19就是這樣的結局。
至於為什麼近現代傳染病越來越多,很多學者認為這與環境的改變有關,而環境的改變,又與人類社會活動有著莫大的關係。
本來病毒在野生動物體內「高高興興」地生存著,但由於人類「貪吃」的本性,隨意抓捕、蠶食野生動物,這就容易導致病毒「趁機」感染人類,給人類造成致命的傷害。比如像今年的新冠疫情,一開始人們就認為與抓捕、食用蝙蝠有關。
另外,人類肆意砍伐森林,破壞地球環境,也是導致傳染病急劇爆發的主要原因。比如,在1997年,人類將印度尼西亞上大片面積的熱帶雨林燒毀,改造成農田以促進農業的發展,由於棲息地被破壞,當地的果蝠只好「安家」在人類居住地,自此之後,整個東南亞地區不斷爆發疫情。科學家認為,砍伐森林可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可令動物與人類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為各種傳染病在人類中散播創造有利條件。
還有,人類城市化進程加快,交通愈加發達,也是傳染病能實現全球化的催化劑。過去車馬很慢,從北京到山東需要幾個月時間,而如今從中國去一趟美國,也就一天時間。發達的交通,令人口的流動性大大提高,同時也讓病毒傳播得更快、更便捷。新冠病毒「坐上」飛機後,幾個小時就能到達另外一個國家,幾個月的功夫就能在全球實現「兒孫滿堂」的夢想。
當然,傳染病越來越多,還與人類醫療水平的提高有關。科技的發展,讓傳染病的信息傳播變得更加公開透明,人們在各種關於傳染病的信息「轟炸」中,會產生「傳染病越來越多」錯覺,可實際上,在歷史的縱軸上,傳染病一直都存在。
傳染病是可怕的,而傳染病的可怕之處,除了它們帶來致命性的後果以外,還在於它可實現多途徑傳播。比如像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霍亂、瘧疾可通過蒼蠅、蚊子等蟲媒傳播;HIV病毒可通過血液、母嬰傳播;多種多樣的傳播路徑,讓人防不勝防。
也正由於傳染病傳播模式的多樣化,因此它們的流行範圍可遍布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都需要參與到這一場場無硝煙的戰爭中去。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世界各個國家都應當投入更多的資源、精力去進行疫情的防控,採取檢測、篩查、隔離等策略措施,嚴防嚴守,阻斷病毒蔓延發展。與此同時,為預防未來有更多的傳染病爆發,各個國家還應該積極開展疫情源頭的探尋工作,投入資金研發疾病疫苗,頒發野生動物買賣或食用禁令,整頓野生動物交易市場,對於進入城市的新物種要進行密切的追蹤觀察,落實環境保護政策等。
而對於個人來說,則要愛護好我們居住的環境,改善衛生條件,加強垃圾處理和害蟲防治措施,不食用野生動物,對大自然心存一份敬畏之心。
內容參考來源:
[1]science: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病毒從動物跳躍到人類身上.生物谷.2020-07-20
[2]李晶.非典、伊波拉、新冠……為什麼近年來傳染病越來越多?.格致論道講壇.2020-04-26
[3]林敏.新冠肺炎深思:人類從動物身上傳染的疾病為何越來越多?.健康界.2020-05-28
[4] KATARINA ZIMMER.森林砍伐導致更多的人類傳染病爆發.國家地理中文網.2020-01-21
[5]陳海波.專家解讀為何傳染病「越來越多」.光明日報.20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