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V3S4納米線/石墨烯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鋰硫電池

2021-02-13 石墨烯聯盟

  具有高理論比容量與能量密度的鋰硫電池被認為是一種頗具前景的新一代能量儲存系統,但其目前仍面臨一定挑戰。將多硫化物的吸附位點與電催化性能相結合,是提升電池性能的有效方法。近日,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將一種V3S4納米線均勻分布在石墨烯基底上得到了多功能V3S4納米線/石墨烯複合材料(V3S4-G)。

圖1 V3S4-G的合成示意圖。

圖2 (a) V2O3-W,(b) V3S4-W和(c) V3S4-G的TEM圖。(d) V3S4-G的元素映像。V2O3-W,V3S4-W和V3S4-G的(e) 氮氣吸附=脫附等溫線和(f)孔徑分布。

  該材料的結構,有助於暴露V3S4活性中心,從而錨定多硫化鋰並提升其反應動力學。基於該多功能V3S4-G硫正極的鋰硫電池表現出穩定的循環性能與良好的倍率性能。即使在硫的負載量達到3 mg cm−2時,在0.5 C的電流密度下,該V3S4-G硫正極仍然保持低的容量衰減速率(每圈0.186%)。

圖3 (a) V3S4-G和鋰硫化合物之間的作用。(b) V3S4-G/S-3的前三次CV曲線。(c) V3S4-G/S-3的循環穩定性。

  該研究成果最近發表於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 10.1007/s40843-020-1313-6。

  "CGIA企業需求服務中心"是由石墨烯聯盟(CGIA)成立的,以推動石墨烯下遊應用為己任,致力於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的服務部門。中心著力於解決需求痛點,創新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精準的需求對接服務,主張以解決需求痛點,提升企業價值,實現共同成長為目標;以支撐企業精準把握市場定位,推動產品技術轉型升級,加快技術產品應用推廣及商業化,助力區域新舊動能轉換為價值體現。我們期待懷揣夢想,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我們,一起去徵服夢想和未來~

精彩回顧:

聯繫電話:400 110 3655

微信號:SMXLM2013(添加時請備註單位-姓名)

郵箱:info@c-gia.org

(點擊題目可跳轉到文章)

相關焦點

  • 麵粉衍生的分層多孔碳/氮化碳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鋰硫電池
    -HPC)修飾的麵粉衍生的多孔碳,用於高性能Li-S電池的硫基質成果簡介 為緩衝硫的體積變化並抑制長鏈多硫化鋰在Li-S電池循環期間的穿梭效應,必須同時設計合適的孔結構並調整碳基硫主體的表面化學,這一點至關重要。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4.ACS Nano:用於高硫負載量鋰硫電池的蜂巢狀Co@N-C複合材料鋰硫電池因其高理論容量(1675 mAh·g-1)、高能量密度(2600 Wh·kg-欲實現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除提高複合正極材料的硫含量(HSC)外,還要提高硫複合電極的硫負載量(HSL)。廈門大學董全峰教授和鄭明森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利用仿生學原理,採用模板法構築了一種新型的準二維多孔蜂巢狀Co@N-C材料作為鋰硫電池的載硫基體。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該材料組裝鋰硫電池在0.1C電流密度下循環50圈後容量保持在954mAh/g左右。Li等先採用熱剝離石墨烯負載硫,後利用氧化石墨烯包裹剝離石墨烯。剝離後的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可以很好地吸附硫並限制多硫化物的穿梭,該電池在0.95C電流密度下循環200圈後比容量仍保持在667mAh/g,且庫倫效率達96%。
  • 《納米快報》高介孔碳/硫石墨烯氣凝膠,穩定鋰硫電池約束基質
    【科學背景】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1675 mAh g–1)和出色的能量密度(2600 Wh kg–1)的鋰硫(Li–S)電池已被廣泛認為是替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有前途的替代能源存儲系統(LIB;石墨/ LiCoO2電極小於400 Wh kg-1)。Li-S電池除了具有高能量能力之外,還具有與LIB相比獨特的環保和廉價特性。
  • 鋰硫精選:10篇好文回顧鋰硫電池近期工作進展
    1.3 ACS Nano:金屬有機骨架衍生異質結構用於高性能鋰硫電池將這種正極材料可以進一步應用於軟包電池。即使經過150次循環,該電池保持的4.3 mAh cm-2的高面積容量仍能勝過商用鋰離子電池(4.0 mAh cm-2),極具發展潛力。這種解決高硫負載下穿梭效應的策略為高性能鋰硫電池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種有效思路。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傳感器技術 發表於 2021-01-04 10:48:24 氣體傳感器,可用於檢測可燃,易燃和有毒氣體的設備,和/或氧的消耗.這種類型的裝置也被廣泛用於工業或滅火。
  • 日本製成全固態鋰硫電池 比傳統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高4倍
    據外媒報導,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Toyohas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電氣與電子信息工程系的一組科學家採用一種低成本的簡單液相法合成了一種活性含硫材料和碳納米纖維(CNF)複合材料。研究人員採用液相法製成了硫-CNF複合材料,再製成了全固態鋰硫電池,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其放電容量更高、循環穩定性更好。
  • 查默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氣凝膠 或有利於推進鋰硫電池的...
    (圖片來源:Yen Strandqvist/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為了適應電氣化未來的需求,需要研發新型電池技術,其中一個選擇就是鋰硫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理論上來說,此種電池能量密度要高5倍。
  •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2015-05-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放射性元素和金屬離子從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物解吸以後,可以通過H2/Ar混合氣體等離子體還原再生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 石墨烯氣凝膠應用於高體積比能量鋰硫電池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石墨電池電極的實驗設計
    有許多方法可以將石墨烯和金屬基無機化合物轉化為可用於電極的石墨烯複合材料。由於這是一個新興領域,新的方法經常被開發並隨後出版。其中包括化學還原法、原位雜交法、化學沉積法、原位結晶法、水熱法、溶膠-凝膠法、熱蒸發法、電化學沉積法和原位自組裝法。
  • 華南師範大學開發新型催化劑實現高性能鋰硫電池
    鋰硫電池因其理論能量密度高、成本低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在高硫負載條件下,多硫化物的穿梭導致催化轉化效率緩慢致使電池的容量快速衰減,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 近期鋰硫電池研究進展
    的能帶結構提高鋰−硫電池的催化活性 在鋰硫電池(LSBs)中引入雙功能中間層可有效抑制。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 在鋰硫電池中。內建晶面自調節以選擇性S/Li2S轉換用於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重量、面積和體積容量對二次電池的市場佔有率具有重要影響。1. Adv. Mater.: 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在鋰硫電池中,多硫化鋰作為連接正極氧化態物種硫和還原態物種硫化鋰的橋梁,起到了重要作用。
  • 固體所等在多維石墨烯基複合材料及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中心研究人員與安徽大學合作,在二維石墨烯基複合薄膜和三維石墨烯基複合物的製備及性能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利用一種新興的方法—噴墨印刷法成功製備了石墨烯和多金屬氧酸鹽的複合薄膜,並發現複合薄膜可用作生物傳感器;利用水熱的方法製備了三維結構的還原石墨烯/α-Fe2O3複合水凝膠,首次發現三維結構的石墨烯基複合材料有著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
  • 超快長循環壽命鋰硫電池:基於石墨烯的三明治結構
    近年來發現,以單質硫為正極活性材料的鋰硫(Li-S)電池能夠突破傳統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基正極物質的理論儲鋰容量限制(當發生電池反應S + 2Li = Li2S時,相應的理論比能量為2567 Wh/Kg及正極理論比容量高達1675 mAh/g,且硫和鋰的反應具有可逆性),且鋰硫電池中的正極材料硫具有儲量豐富、無毒、廉價等特點而倍受關注。
  • 學術乾貨 | 全面回顧碳質材料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碳質材料的引用可以提高導電性、緩衝體積變化和抑制聚硫化物穿梭,從而提高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二、碳材料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碳質材料經過特殊結構設計,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導電網絡,可以提高導電性,優化活性物質分散,納米結構的碳材料能抑制聚硫離子的溶解和擴散,以提高活性物質硫的利用率和電池的循環性能。
  • 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梁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洪曉東鋰硫電池綜述:鋰硫電池中化學吸附和催化轉化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鋰硫電池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然而鋰硫電池的商業化仍發展緩慢,主要歸因於以下幾個方面。
  • 噴射空法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通過射流氣蝕提出一種具有工業前景的可擴展複合碳基陽極,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GGNC)和原始石墨製成紐扣電池1成果簡介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沈志剛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Scalable and High‐Performance Graphene/Graphite Nanosheet Composite Anode for Lithium
  • 北航:噴射空法製備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 通過射流氣蝕提出一種具有工業前景的可擴展複合碳基陽極,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GGNC)和原始石墨製成紐扣電池成果簡介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沈志剛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Scalable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石墨完全鋰化需要金屬鋰的質量mLi,2 可通過式(3)進行計算 式中,2k反映了石墨的嵌鋰容量,如形成 LiC6化合物,2 k ≈0.1。因此,用於補償不可逆容量損失消耗的金屬鋰的量可用式(4)表示為 清華大學何向明課題組製備了硬碳和鋰箔 的複合材料,用於補償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