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可提高5000倍!IBM研發「電子血液」

2020-11-24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資訊】據國外媒體報導,IBM正在研發一種「電子血液」,用於將來的可模擬人腦的超級計算機上,從而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

  要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如即將於2014年完成的「平方公裡陣列天文望遠鏡」(Square Kilometer Array)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需要處理這些數據的超級計算機擁有極高的運行速度。IBM正在研發的「電子血液」將有效解決該問題,它不僅可以為未來的超級計算機提供能量,還可以起到冷卻作用。

  IBM科學家布魯諾·米歇爾(Bruno Michel)稱:「『電子血液』的靈感來自人類大腦,神經元就是由血液提供能量並冷卻。我們複製人腦的這種裝配技術,希望將設備的體積壓縮數百萬倍,而將能效提高5000倍。」

  IBM 3月11日宣布,南非國家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已加入到該項目,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NIRA)也將利用該技術對大規模陣列射電望遠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

相關焦點

  • IBM研發「電子血液」:可驅動模擬人腦計算機
    北京時間3月25日晚間消息,IBM正在研發一種「電子血液」,用於將來的可模擬人腦的超級計算機上,從而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要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如即將於2014年完成的「平方公裡陣列天文望遠鏡」(Square Kilometer Array)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需要處理這些數據的超級計算機擁有極高的運行速度。
  • 臺大研發「零缺陷」半導體材料 LED發光效能增100倍
    長期以來,當半導體的材料越薄,對電子、光電元件的效能越有不良影響,不過,臺大跨國團隊研發獨步全球的零缺陷半導體材料,透過「修復缺陷」的方法,將可提升LED發光效能100倍,已刊登在《Science》期刊。
  • 臺灣大學研發零缺陷半導體材料 提升LED發光效能100倍
    傳統上,當半導體材料越薄,其缺陷對於電子、光電元件的效能就有越嚴重的影響,一直是難以突破的困境。
  • 睿達可搭載aSLC技術的工業級SD3.0存儲卡,效能與壽命兼顧
    Agrade睿達工業級SD 3.0快閃記憶體卡專為工業電腦及嵌入式應用設計,現推出自主研發技術的aSLC系列產品,使 SD卡具有接近SLC快閃記憶體所提供的效能,提高擦寫次數達近2萬次,耐用年限延長為
  • IBM認為模擬晶片可為機器學習加速1000倍
    IBM在博客中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通過使用基於相變存儲器(Phase-Change Memory,簡稱PCM)的模擬晶片,機器學習可以加速一千倍。相變存儲器基於硫化物玻璃材料,這種材料在施加合適的電流時會將其相從晶態變為非晶態並可恢復。每相具有不同的電阻水平,在相位改變之前是穩定的。兩個電阻構成二進位的1或0。
  • IBM研發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計算機 有望具備人類學習能力
    而且,這一晶片僅用現有的半導體材料和技術就可大規模生產,而且功耗極低,簡單的實際應用並不遙遠。IBM研製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的計算機模擬神經元突觸結構8月8日的美國《科學》雜誌以封面報導的形式介紹,美國IBM和美國康奈爾大學成功開發了一種模擬人類大腦的信息傳遞機制的SyNAPSE晶片(Systems of Neuromorphic Adaptive Plastic Scalable Electronics,即「自適應可塑型可伸縮電子神經形態系統
  • 電子工業的血液——導電銀漿的作用是什麼
    打開APP 電子工業的血液——導電銀漿的作用是什麼 bosugroup_com 發表於 2020-11-18 15:45:44
  • 電子衍射裝置試驗 將超高溫等離子維持時長提高了5倍
    韓國研究團隊利用納米多孔性沸石製造出鉑和稀土金屬結合的高效催化劑,將顯著提高丙烯的生產效率。韓國基礎研究院多維碳材料研究中心和蔚山科學技術院自然科學部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通過簡單工序將石墨烯轉換成超薄膜金剛石的新技術。韓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最能捕捉原子運動的超高速電子衍射裝置。
  • 荷蘭研發能夠發光的矽合金 將晶片內/晶片間的通信速度提高1000倍
    據外媒報導,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就研發了一款能夠發光的矽合金。目前,該團隊正在研發一種能夠集成到晶片中的矽雷射器。(圖片來源: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目前以半導體為基礎的技術已經遇到了研發瓶頸,限制研發進展的因素在於熱量。
  • 利用金屬有機框架進行材料表面電子組態的特性改質以增進產氧反應效能
    然而產氧半反應因牽涉四電子轉移反應,於整體水分解反應中較不易進行,因此開發高效的產氧催化劑成為電催化水分解的重要課題。現今,較為高效的產氧催化劑多為過渡金屬氧化物。而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催化特性與金屬部份的電子組態息息相關,適當的電子組態可提高催化劑對於目標物的吸附強度以促進反應的進行;並且若催化劑具有與反應中間產物相似的電子組態也可以進一步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 談GJB5000A二級在中小型嵌入式軟體研發中的應用
    >項目研發的特點,總結出一些實用的軟體工程化的實踐方法,適用於軟體工程化的普及和推廣。關鍵詞:GJB5000A;軟體項目管理;軟體可靠性 隨著GJB5000A-2008《軍用軟體研製能力成熟度模型》在我國科研單位的逐步應用推廣,軟體產品研製過程的工程化要求越來越科學和嚴格。因此我們在某些重點項目上進行了GJB5000A二級的首批實踐。
  • 電子束可提高鈦合金耐蝕性能
    因此,提高鈦合金的耐磨、抗高溫氧化以及耐腐蝕等表面性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除改進合金的成分和製備工藝外,對鈦合金進行表面改性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來,電子束表面處理技術快速發展,高能量密度的電子束作用到材料表面時使材料表面具有用常規方法難以達到的物理化學或力學性質,顯著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耐蝕性及耐高溫氧化性等。
  • 受大腦啟發的電子系統可使人工智慧的能源效率提高1000倍
    UCL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提高大腦靈感的計算系統的準確性的方法之後,如今,極其節能的人工智慧現在已接近現實。 該系統使用憶阻器創建人工神經網絡,其能源效率比傳統的基於電晶體的AI硬體至少高出1000倍,但迄今為止更容易出錯。
  • 「滴血驗癌」最新研究成果:靈敏度提高了10倍,可監測癌症復發
    2019年6月,日本亞經評論報導,日本跨國化工集團東麗工業株式會社研發出了用一滴血就能檢測各種癌症的方法,可一次檢測多種癌症,準確率超過95%。當時報導還稱,最早在明年上市。但早前,英國劍橋大學主導的一項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滴血驗癌方法,據了解,這個技術的靈敏度跟之前比大約提高了10倍。靈敏度高意味著驗癌的準確率更高,假陽性更少。
  • 日研究人員研發出可導電橡膠 可用於造電子皮膚
    日研究人員研發出可導電橡膠 可用於造電子皮膚 2008年08月12日 14: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12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12日表示,他們已經研發出一種可以導電的橡膠,這項研髮結果為將來做成可以覆蓋在機器人身上,可伸縮的電子皮膚e-skin可以感覺熱和壓力。
  • 日本成功研發人造血液:適合任何血型,可保存一年以上
    IT之家9月12日消息 人造肉過後,人造血液也來了。9月11日,據日本《朝日新聞》11日報導,日本研究團隊近日宣布,成功研發出一種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人造血液。目前,這種人造血液已經在實驗兔身上實驗成功。
  • 《PNAS》:加點PVA,純銦鎵氧化物的電子遷移率可提高70倍
    Bedzyk教授團隊通過將聚乙烯醇(PVA)添加到前驅體液,顯著提高了水溶液處理氧化銦鎵(IGO)薄膜電晶體(TFTs)的場效應電子遷移率,達到7.9 cm2/ Vs,提高了近70倍(接近於濺射IGZO-TFT的水平)。
  • 日研發出可導電橡膠 可用於造電子皮膚
    日本研究人員8月12日表示,他們已經研發出一種可以導電的橡膠,這項研髮結果將來可以做成覆蓋在機器人身上的可伸縮的電子皮膚e-skin,可以感覺熱和壓力。
  • 韓國鋰電池研發獲突破 電動車電池儲量提高4倍
    韓國科學家發布最新款電動車,每次充電可行駛 300 公裡之遠,續航力是一般電動車款的兩倍,儲存電量更是 4 倍之多。Business Korea 11 日報導,光州科學技術院(Gwangj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IST)10 日宣布,GIST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Eom Gwang-sup 和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研究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
  • 最強人造皮膚來了:自我修復5000次,拉伸28倍,靈敏度驚人
    這款原型皮膚可以感知8英寸(20.32釐米)以外的物體,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做出反應,並自我修復5000多次。研究報告的作者Yichen Cai博士說,理想的電子皮膚應該模仿人類皮膚的許多自然功能,包括實時感知溫度和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