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研發「電子血液」:可驅動模擬人腦計算機

2021-02-08 環球網

北京時間3月25日晚間消息,IBM正在研發一種「電子血液」,用於將來的可模擬人腦的超級計算機上,從而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

要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如即將於2014年完成的「平方公裡陣列天文望遠鏡」(Square Kilometer Array)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需要處理這些數據的超級計算機擁有極高的運行速度。IBM正在研發的「電子血液」將有效解決該問題,它不僅可以為未來的超級計算機提供能量,還可以起到冷卻作用。

IBM科學家布魯諾·米歇爾(Bruno Michel)稱:「『電子血液』的靈感來自人類大腦,神經元就是由血液提供能量並冷卻。我們複製人腦的這種裝配技術,希望將設備的體積壓縮數百萬倍,而將能效提高5000倍。」

IBM 3月11日宣布,南非國家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已加入到該項目,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NIRA)也將利用該技術對大規模陣列射電望遠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

米歇爾稱:「對於一般的微晶片,實現晶片功能的電晶體僅佔晶片體積的很小一部分體積,98%都用於冷卻。而人類大腦則不同,40%的體積用於執行功能,50%用於相互聯絡,只有10%用於冷卻。」(李明)

相關焦點

  • 效能可提高5000倍!IBM研發「電子血液」
    【PConline 資訊】據國外媒體報導,IBM正在研發一種「電子血液」,用於將來的可模擬人腦的超級計算機上,從而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  要對大型傳感器網絡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如即將於2014年完成的「平方公裡陣列天文望遠鏡」(Square Kilometer Array)所產生的大數據流,需要處理這些數據的超級計算機擁有極高的運行速度
  • IBM研發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計算機 有望具備人類學習能力
    上周的《科學》雜誌用封面報導的形式,介紹了美國IBM公司新近研發出的一種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的計算機晶片「TrueNorth」。這一美國國防部資助、康奈爾大學等科研機構參與研發的新型計算機,完全不同於此前所謂的「人工智慧」——無論是戰勝西洋棋大師的「深藍」,還是通過了圖靈測試的「尤金·古特曼」,都是依靠事先儲存大量數據的方式來「偽裝」博學,而IBM的新式神經元計算機則從硬體構架上模擬了人類神經系統,有望真正具備人類的學習能力。當然,在大腦的秘密完全被揭開之前,神經元計算機也不太可能完全模擬人腦。
  • IBM成功構建模擬人腦功能的認知計算機晶片
    他們通過模擬大腦結構,首次成功構建出兩個具有感知認知能力的矽晶片原型,可以像大腦一樣具有學習和處理信息的能力。IBM公司領導該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德哈門德拉·莫德哈表示,這兩個計算機晶片結合了神經元的計算能力、突觸(或神經節)的記憶能力和軸突的通信能力,基於這樣的晶片,新一代計算機即將閃亮登場。
  • 人造突觸問世計算機模擬人腦不是夢
    科學家用有機材料製成了人工突觸,可模仿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第二看臺多年以來,雖然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但是科學家們仍然難以構建出高效而精巧的大腦仿生計算機。近日,史丹福大學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們構建出了一種人工突觸,這種突觸提高了計算機模擬人腦的效率,有力地促進了該領域的發展。「它就像真的突觸一樣,但它的確是人工設計的有機電子器件」,阿爾佩託·薩萊奧介紹道。他是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副教授,同時也是本篇論文的資深作者。「此前從來沒有報導過類似的結構,所以這完全是一種嶄新的器件。
  • IBM電子大腦晶片誕生:100萬神經元模擬思考
    IBM一直都有一個夢想,開發一臺計算機,它能夠像人一樣做決定,擁有智力。最近,IBM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它離目標更近一步。IBM開發了名叫TrueNorth的晶片,能夠模擬人腦運行。為了證明它的速度很快,能耗很低,IBM對晶片進行了測試。
  • 世界第四超級計算機工作40分鐘 模擬1%人腦活動1秒
    人腦究竟有多強大?數十年來人們一直試圖讓電腦能具有人腦一樣的思考能力。日前,德國和日本的科學家,運用世界計算能力第四的超級計算機耗時40分鐘,成功模擬了大腦活動有史以來最長的時間——1秒。本次模擬的是1秒內17.3億神經細胞(當然,這並非完整的人腦細胞數量)的活動,使用K-Computer的82944個處理器+1PB內存進行計算。
  • 模擬電子腦能完全模擬人腦嗎?
    「我們先在內含金屬氧化物(特別是HfO2)薄層的憶阻器上施加電壓,即可從晶格中驅動氧離子並進一步達到其中的一個電極,留下(電荷)氧空位缺陷,並提供電子傳輸路徑,」MIPT奈米電子功能材料與元件實驗室資深研究員Yury Matveyev解釋,「因此,憶阻器的電阻值由絲狀通道中的氧空位的濃度加以定義,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會在憶阻器偏置期間隨時間而變化。」
  • 可用於量子處理器和模擬人腦裝置的三值邏輯模式運行的微觀結構
    打開APP 可用於量子處理器和模擬人腦裝置的三值邏輯模式運行的微觀結構 佚名 發表於 2020-04-23 14:51:10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
  • 新一代交互 美國計劃打造人腦控制計算機
    據外媒TechRadar報導,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DARPA)啟動了一個新項目,計劃研發人腦控制計算機,打造新一代交互方式。NESD)」,未來研發人員將開發一種可以轉換人腦中電化學信號的植入物,以二進位的方式將人腦和電腦連接起來。
  •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布 新算法可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
    原標題:新算法可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 科技日報東京3月28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宣布,他們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的算法,可在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上應用。新算法不僅節省內存,也能大幅提高現有超級計算機上的腦模擬速度。
  • 腦後插管不是夢:美國計劃研發人腦控制計算機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啟動了一個新項目,計劃開發人腦和計算機之間的界面。通過這樣的界面,人腦可以直接控制計算機,而用戶將不必再動手操作。  在一篇名為「彌合生物電子鴻溝」的博文中,DARPA宣布,將開發「植入式神經界面,從而在人腦和數字世界之間提供前所未有的信號解析度和數據傳輸帶寬」。  這樣的界面將基於大小不超過1立方釐米的「生物兼容設備」,「將人腦使用的生物化學語言轉換成信息技術中使用的0和1」。
  • 《自然》:像人腦一樣高能效、可調節的自旋電子神經元出現了
    人腦是個高度發達的系統,它可以高效執行複雜任務——例如圖像和語音識別,消耗的能量卻遠低於當今計算機進行同類任務時的消耗。因此,幾十年來,開發能像人腦一樣高能效且可調的人工神經元,一直是科學界主要的研究目標。
  • 《自然》:像人腦一樣高能效、可調節的自旋電子神經元出現了
    人腦是個高度發達的系統,它可以高效執行複雜任務——例如圖像和語音識別,消耗的能量卻遠低於當今計算機進行同類任務時的消耗。因此,幾十年來,開發能像人腦一樣高能效且可調的人工神經元,一直是科學界主要的研究目標。 最近,哥德堡大學和東北大學研究團隊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他們展示了一種新穎的電壓控制自旋電子微波振蕩器,能夠高度模仿非線性振蕩神經網絡的人腦。 該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電壓控制的自旋電子振蕩器,該振蕩器的性能可以精密調節,而能耗卻可以降到忽略不計的程度。
  • IBM認為模擬晶片可為機器學習加速1000倍
    人工智慧或許能解決一些科學和行業最棘手的挑戰,但要實現人工智慧,需要新一代的計算機系統IBM在博客中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通過使用基於相變存儲器(Phase-Change Memory,簡稱PCM)的模擬晶片,機器學習可以加速一千倍。相變存儲器基於硫化物玻璃材料,這種材料在施加合適的電流時會將其相從晶態變為非晶態並可恢復。每相具有不同的電阻水平,在相位改變之前是穩定的。兩個電阻構成二進位的1或0。
  • 計算機通過監測人腦信號來模擬視覺感知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技術,通過監測人類大腦信號,計算機模擬視覺感知。在某種程度上,這就好像計算機試圖想像人類在想什麼。這種想像的結果是,計算機能夠產生全新的信息,比如以前從未見過的虛構圖像。 這項技術基於一種新型的腦-機接口。
  • 衝破摩爾定律,類腦晶片怎樣使機器超越人腦
    日前,史丹福大學研究院電子與微系統技術實驗室的Jeehwan Kim教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一時間引來了產學研三界的關注。原因是Jeehwan Kim教授與研究員們使用一種稱為矽鍺的材料研發了一款人工突觸晶片,可支持識別手寫字體的機器學習算法。
  • 中國發明人腦計算機來了,超越美國。
    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潘綱說,這種計算模式制約了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計算性能提升。而由此帶來的數據「跑動」,以及人工智慧等高耗能計算又讓功耗牆問題冒了出來。同時,數據驅動的智能算法、訓練需要海量樣本與密集計算,但舉一反三、自我學習等高級能力比較差,「現在的機器智能離人的智能差得還很遠。」
  • 人工「電子大腦」來了!是否能成為超越人腦的「最強大腦」?
    人腦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信息處理系統,也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最複雜的智能主體。模擬人腦信息處理的方式,並仿製出像人腦一樣能夠「思維」,甚至在工作性能上超越人腦的「人工智慧計算機」,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畢生追求的夢想。
  • 計算機的產生和早期發展,從機電計算機到電子計算機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計算機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和人類發明的輪子、槓桿、熱機、工具機以及電話、電視等,延長人的四肢與感官功能的技術工具完全不同,計算機延長了人腦的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物化井放大了人類的智力。智力究竟是什麼?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探索這個謎。
  • 電腦終將全面超越人腦?
    第一節 概述 一、電腦是機器進化的產物 電子計算機能模擬人腦的某些思維活動,是人類腦力勞動的工具,被譽為「電腦」。電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進展之一,是人工幹預下機器進化的必然產物。在生產力巨大發展,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飛速進步的條件下,標誌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子計算機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