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團隊破解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氣候變化:總體持續變幹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最新通過分析青藏高原北緣西崑侖山前迄今世界最厚完整黃土巖芯的研究發現,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乾旱區氣候總體呈持續變幹趨勢,全球變冷尤其北半球高緯度冰量增加和冰蓋擴展,可能是驅動亞洲中緯度地區360萬年以來西風氣候變化和乾旱化的主控因素,並可能通過粉塵輸送對北太平洋和南海生物生產力及與其相關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吸收和全球變冷產生重要影響
-
中科院團隊破解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氣候變化:總體持續變幹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最新通過分析青藏高原北緣西崑侖山前迄今世界最厚完整黃土巖芯的研究發現,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乾旱區氣候總體呈持續變幹趨勢,全球變冷尤其北半球高緯度冰量增加和冰蓋擴展,可能是驅動亞洲中緯度地區360萬年以來西風氣候變化和乾旱化的主控因素,並可能通過粉塵輸送對北太平洋和南海生物生產力及與其相關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吸收和全球變冷產生重要影響
-
柴達木盆地氣候的「前世今生」
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面積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盆地略呈三角形,面積達到257768平方千米,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柴達木盆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以乾旱為主。這裡風力極為強盛,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可達25~75天,西部曾出現過40米/秒的強風,風力蝕積強烈。
-
塔裡木盆地的前生今世
盆地地勢西高東低,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東部有亞洲「幹極」羅布泊,盆地邊緣為山麓、戈壁和綠洲(衝積平原)。氣候乾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塔裡木盆地也是我國的聚寶盆,含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玉石、鉀鹽等礦產資源。在恐龍繁盛的時代(侏羅紀至白堊紀)塔裡木盆地所在的地區是汪洋大海,地質學家稱之為副特提斯海(特提斯海的一個演化階段),那麼這海是如何變成盆地和沙漠的呢?
-
中科院團隊破解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氣候變化
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 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最新通過分析青藏高原北緣西崑侖山前迄今世界最厚完整黃土巖芯的研究發現,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乾旱區氣候總體呈持續變幹趨勢,全球變冷尤其北半球高緯度冰量增加和冰蓋擴展,可能是驅動亞洲中緯度地區360萬年以來西風氣候變化和乾旱化的主控因素,並可能通過粉塵輸送對北太平洋和南海生物生產力及與其相關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吸收和全球變冷產生重要影響
-
全球變冷促使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地區氣候急劇變幹
通過鑽取並分析青藏高原北緣西崑侖山前迄今世界最厚完整黃土巖芯(圖1),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與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等共同主導的研究發現,北半球高緯度冰量增加和全球變冷,可能是驅動亞洲中緯度地區360萬年以來乾旱氣候和西風環流演化的主控因素,並可能通過粉塵輸送對北太平洋和南海生物生產力及與其相關的大氣
-
沙海有望變良田,塔裡木盆地下勘探出水資源,媲美十個貝加爾湖
塔克拉瑪幹沙漠因為沙漠環境惡劣而荒無人煙。它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地區。佔我國國土的十分之一。塔裡木盆地就其中,塔裡木盆地形十分複雜,像被包含在沙漠中的封閉山間盆地。盆地中間是大沙漠,周圍是瓦礫隔壁。如果塔裡木盆地水資源開發起來,那必將一塊風水寶地,也可以減小我國人口密集度。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在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地球處於三疊紀時期,這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 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 在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地球處於三疊紀時期,這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的真相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的真相來源:「中科院之聲」微信公眾號[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
-
南極洲驚現4000萬年前蛙化石,顯示當時這裡氣候溫暖物種多樣
據最新一期《科學》雜誌4月24日報導,瑞典科學家在南極洲的一個半島上發現了一隻4000萬年前青蛙的化石,證明這裡當時氣候溫暖,物種多樣。由於頭盔蛙不可能生活在南極洲今天的嚴寒環境中,科學家因此想了解南極大陸當年溫暖的氣候究竟延續了多長時間。據悉,科學家認為,南極大陸曾經與澳大利亞、南美洲合在一起,是一個巨大的大陸,被稱為「盤古大陸」(Pangaea)。當時大陸上覆蓋著溫帶雨林,生活著多樣化的物種。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在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地球處於三疊紀時期,這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
-
中國沉睡萬年的「聚寶盆」塔裡木盆地,煥發全新的生命力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據說塔裡木盆地是我國沉睡萬年的聚寶盆,為什麼這樣說那?因為塔裡木盆地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裡,比整個華北平原還大1/3以上,而且在盆地內部,有一個位居世界第2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為33萬平方公裡,也比華北平原要大。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來源:科技日報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
微米級的孢粉化石,還原了2億年前四川盆地的地質災變
近日,國際地學學術刊物《三古》刊發了一篇重要級的研究成果,李麗琴博士、王永棟研究員與國外同行合作,在四川盆地東北緣的宣漢七裡峽剖面發現了豐富的孢子花粉化石。恰恰是這些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微體化石,揭開了三疊紀—侏羅紀之交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氣候變化之謎。
-
5000多萬年前,江南曾是一片荒漠
如何研究過去的氣候和植被? 現有的地質證據表明,古近紀早期(約5000-6000萬年前)江南地區是十分乾旱的。與今天的西北內陸乾旱區一樣,低洼處發育著乾旱區特有的鹽湖,比如湖南衡陽盆地和江西清江盆地在當時乾熱的氣候條件下沉積了巨厚的巖鹽礦床。那麼,那時的江南「幹」到什麼樣子?有些什麼樣的植物存在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回答了這個問題。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恰恰是這些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微體化石,從中獲得的相關信息與全球多個剖面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些研究正在揭開三疊紀-侏羅紀之交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氣候變化之謎。 晚三疊紀四川盆地曾生機盎然 三疊紀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爬行動物是該時期的主宰者,裸子植物也迅速興起。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啥
恰恰是這些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微體化石,從中獲得的相關信息與全球多個剖面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些研究正在揭開三疊紀-侏羅紀之交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氣候變化之謎。晚三疊紀四川盆地曾生機盎然三疊紀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爬行動物是該時期的主宰者,裸子植物也迅速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