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玩竹蜻蜓,還能學射箭 孩子們說:這才是幸福校園

2020-12-04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12月14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陶悅清 鄭巍 郭戟凱)小學生太苦、太累,學業負擔過於繁重,是許多家長共同的擔憂。學生沒有自己的閒暇時光,快樂的童年在消逝。

  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創建於2009年,這艘年輕的「高實號」航船一經駛出,便揚起「幸福之帆」,致力於打造幸福教育;而江東區第二實驗小學創辦於2002年,始終將「讓教育回歸童年之真,讓孩子體驗童年之樂」作為教育理念,一路前行。

  昨天,「新課堂、新課改、新體驗」走進寧波名小學第十一、十二站,100多名孩子和300多名家長走進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小學、寧波江東區第二實驗小學,一起來感受兩所學校的幸福經、樂活精神。

  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

  幸福教育育少年

  目前,學校有29個班級,1165位學生、76位教師,學校建築面積達兩萬九千多平方米。

  2010年,校長羅樹庚提出要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提出「建幸福校園,育陽光少年」的總目標。為此,五年裡,學校把「學生快樂、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社會認可」作為幸福校園的總目標,把幸福理念融進建築裡、讓課堂成為幸福的旅程、讓課程成為幸福的保障、讓活動成為幸福的載體,讓樂觀成為幸福的基因。他們找到了破解「減負」的密碼,他們找到了還孩子童年快樂的金鑰匙。

  距離上午的活動開始還有1個小時,已有不少家長和孩子在學生禮儀員的問好聲中,早早來到籤到處。有家長對校門口的七彩蠶繭雕塑產生好奇,學校副校長舒孝翠解釋:「學生在高實就像破繭成蝶、幸福起飛的蝴蝶,今天大家就能體驗一把幸福課程。」

  剪紙是學校的特色課程。第一次走進剪紙教室,孩子們驚訝極了,講臺、教室內四周牆體,甚至是教室橫梁上,全部粘貼了蝴蝶剪紙。

  在魏曉紅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沿著鉛筆的畫痕剪出蝴蝶的一翼,再展開對摺的紙張,紅蝴蝶好似展開了美麗羽翼。

  繼續轉戰英語課堂,孩子們玩起「字母版心有靈犀」遊戲。張璋老師將某一字母輕聲耳語告訴第一位小朋友,大家依次傳遞下去,請最後一位小朋友揭曉謎底。幾輪下來,大家對字母的發音、字形都把握到位了。

  80後的童年記憶中少不了一隻「竹蜻蜓」,這個玩具在學校的課堂上得到了創新升級。兩根木棒粘成「十」字狀,拼裝成飛機機身,再依次安上螺旋槳與機翼,橡皮筋繞圈作發動機,動力飛機打造完成。家長、孩子一起比比,誰的飛機能飛更高。

  跟隨學校小導遊參觀生態館,敲敲神奇的無皮鼓;與學校副校長舒孝翠面對面,交流幼小銜接經驗;課堂外,還能參觀校園時所見的科創室、生態館、地震房……家長孩子都大呼,過了一個幸福周末。

  學校辦學13年,現有東、西兩個校區,擁有50個班級,近2100名學生,120餘名教師,教師平均年齡僅為33歲。

  校長章國明說,隨著活力教育理念不斷深入,學校這幾年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朝氣,開創性地提出以「健康勁校」「美麗盡校」 「禮儀浸校」「秩序靜校」「智慧精校」「藝術菁校」的「六jing(jin)六校」為工作新抓手,以「樂活教師」、「精活教學」、「欣活德育」、「鮮活社團」、「力活科研」、「細活後勤」六張「活力」名片打造來提升學校品位。

  江東區第二實驗小學:

  樂活教育出精彩

  射箭運動歷史悠久,和眼下漸趨凋零的現狀不同,在江東二小,這項運動大受歡迎。側身站立,兩腳分開至與肩同寬,看準靶心,用力一拉……孩子們在20分鐘的體驗課中小試身手,愛上射箭。

  據體育老師沈羅波介紹,在射箭課程這門品牌拓展課程的背後,學校正著力打造「身健心無憂,健康伴成長」的大體藝文化特色。學校開展了以射箭、羽毛球、桌球為代表的市傳統學校訓練點,在原校園吉尼斯的基礎上,開通「吉尼斯網絡平臺」,使學生間的比拼能走出校門,甚至走出國門,加強了國際間、校際間的友好交流。

  射箭培育活力之氣,當天的美術創意課同樣充滿「活」文化的薰陶。這堂體驗課要做巨無霸漢堡,戴上廚師帽的孩子們要動手下廚嗎?不,石慧老師要教孩子們利用彩色的卡片紙,做一次拼貼而成的「紙漢堡」。

  音樂教室響起充滿律動感的巡邏兵進行曲。孩子們跟隨音樂或踏步或擊鼓,課堂結束,不同的器樂之美與音樂段落的起伏早已內化於孩子心中。

  學校教導主任王旭萍談到,這三堂有創意有活力的課,很好地詮釋了二小「六精六活」的教學追求,也是「健壯身心,立異思想」二小的學校精神的展示。

  在幼小銜接講座上,副校長馬瑩採用「是真的嗎」電視欄目的形式,現場提問,互動交流,為廣大家長帶來了一堂關於幼小銜接的精彩講座《孩子入學前,一定要做的十件事》。

相關焦點

  • 重慶幸福的射箭家族:一家四口愛射箭 夫妻從魔獸玩到射箭冠軍
    在同學解釋弓箭屬於古代六藝之一(禮、樂、射、御、書、數),弩才是管制刀具之後,謝劍楠決定嘗試下這門古老的運動:「當時我還去查了百度,確認是合法的,於是開始打聽重慶哪兒能學射箭。當時我採取了最笨的辦法,在QQ上模糊查找重慶射箭,結果加入了重慶最大的射箭QQ群,開始學習射箭。」
  • 老鼠拉木線、竹蜻蜓…… 盤點40年代的玩具(圖)
    這些自製玩具,輩輩世世傳承下來,彌補了孩子們玩具的不足,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增加了玩耍的情趣。僅舉幾例如下:    老鼠拉木線    萊州民間有句歇後語:「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邊。」這是「老鼠拉木線」的口頭誤傳。「老鼠拉木線」城裡人叫「老鼠偷錢」。這種民間自製的玩具,有很久的歷史。
  • 濟南白羽射箭俱樂部:劃破長空,直擊靶心
    這位土生土長的濟南漢子談吐儒雅、為人和善,在這張敦厚、誠懇的面容背後是他這些年走南闖北的創業歷程。「經過這些年的打拼過後,故鄉濟南依然是我心中最踏實的歸宿,所以我選擇了回來。」曹振軍說。照片由俱樂部提供2018年,濟南市多家射箭俱樂部由於各種原因退出市場,彼時的濟南射箭市場處於「真空狀態」。
  • 敢下苦工,到哪都是無敵,就像這位學射箭
    甘蠅是古時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將箭射向野獸,野獸就應聲而倒;將箭射向天空飛翔著的飛鳥,飛鳥就會頃刻間從空中墜落下來。只要看到過甘蠅射箭的人,沒有哪一個不稱讚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無虛發,百發百中。
  • 中國著名女子射箭運動員、教練員——李淑蘭
    學射箭才四個多月的新手,這樣的成績實在是罕見的。1961年9月,李淑蘭作為解放軍射箭代表隊的一員,首次到合肥市、上海市參賽,其雙輪全能成績是1919環,僅次於全國冠軍趙素霞等3位名手。1962年7月全國射箭錦標賽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的李淑蘭,戰勝了所有強勁的對手,榮獲了全國冠軍。
  • 求苗培養射箭人才 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
    整合資源 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 近日,求苗體育和天驕射箭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射箭場館、校園合作、公益培訓等方面推動青少年射箭運動發展。求苗體育,作為一個體育IP服務平臺,自創立以來,就希望培養體育苗子,和天驕射箭合作過程中,求苗體育將利用自身網際網路技術、數據管理、媒體傳播等資源全力支持射箭課程。
  • 蜻蜓女孩的故事:他們說我是蜻蜓變的
    螞蟻一個疊一個亂作一團,孩子們一個疊一個笑得停不下來。「咯咯咯......」我抬頭撞上一雙眯成細線的眼睛,她趴在窗臺上,腦袋晃著跟著我們笑。那女孩見我們注意到她,興奮地撐著窗臺站了起來,短短的碎發靈動地顫著。「你們可別再鬧了,等一會雨下下來,蟲要遭殃!」
  • 草原上的女校長:希望孩子們能像駿馬般馳騁
    是的,這所校園每一個角落都被濃鬱的文化氛圍浸潤著:一樓是蒙元文化走廊,二樓是地方特色的扎薩克圖文化,三樓則以中華民族和傳統文化為主體,引導學生遵循古訓、篤志明學,四樓是師生的蒙古族美術剪紙、傳統禮儀、刺繡等作品,由此激發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這裡的師生都有著朝氣蓬勃的面貌,奮進向上的心態
  • 【花開萬家·幸福生活抖出來】立體樹剪紙,「剪」出開心生活
    【花開萬家·幸福生活抖出來】立體樹剪紙,「剪」出開心生活 2020-07-08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晶泥、竹蜻蜓、水精靈 多款熱銷玩具存安全隱患
    見習記者 符小霞 文/圖  水晶泥  多為 「三無產品」  「買一盒水晶泥」、「我要一個竹蜻蜓」、「卡牌多少錢?」放學時間,校園門口比菜市場還要熱鬧。  記者走訪發現,海口一些學校周邊的文具店銷售的水晶泥,多數為「三無產品」,而且涉嫌含有硼砂等有害物質。
  • 校園玩轉科技 點亮孩子們的「科技夢」
    人民網長沙11月13日電 空氣大炮吐出了形狀各異的煙圈、無人機組合隨著音樂節拍在空中舞動、炫酷機器人、雲朵機、令人腦洞大開的各類科技作品、緊張有趣的個人挑戰賽、60個科技體驗項目……近日,天心區紅衛小學校園科技節拉開序幕。
  • 69歲老人剪紙50餘年 自創「蝴蝶剪紙」法(圖)
    生於1947年的葉潤生自十二三歲入行起已從事剪紙50餘年,至今已獲得「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廣州文化的100雙好手」之一、「葉氏剪紙」、「蝴蝶聖手」等多項美名。  談起為什麼會從事剪紙行業,葉潤生直言,這也是機緣所致,自己入行既非師承,也無家傳,而是全憑興趣。「這也是別人老是問我的問題,其實廣州並非剪紙藝術發展得好的地方」。
  • 張藝凡射箭時脫靶被嘲笑,誰注意陳卓璇說了啥?這才是好姐妹
    《超新星運動會》這檔綜藝,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吧。節目上有不少的年輕藝人,而且他們也都報了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運動水平。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陳卓璇,她就報了射箭。但是她在射箭的時候呢,並不是特別的出色,好幾次沒有射中靶心。
  • 雲大學生創意「剪紙」 讓建築遇見花草
    雲大學生製作的創意「剪紙」。新華網發(雲南大學供圖)新華網昆明12月5日電(念新洪)當輪廓分明的建築遇上靈動多姿的花草,會是怎樣的一種美呢?近日,雲南大學的幾名學生以傳統的剪紙藝術為靈感,繪製了校園內多處建築物的白色鏤空圖,再將其疊加到校園內的花草、樹木之上,製作了一組創意十足的圖片。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2017級學生林道煬介紹,這組創意「剪紙」,是由他和6名同學共同完成的,「大家想以校園建築為主題,製作一些有創意、有趣的圖片,突破傳統視角,換一種方式發掘雲大之美。」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巧媳婦」趙敬玲的剪紙作品《富貴滿堂》。 晉源區新聞中心供圖從小跟著長輩學剪紙「我家共有姊妹五個,他們都喜歡跑出去玩,只有我最喜歡跟著姥姥,看她剪紙。當時覺得姥姥真厲害,像變魔術一樣就剪出了美麗的窗花。」從此,趙敬玲就開始跟著姥姥學剪窗花。
  • 縉雲:遨遊藝術海洋 綻放校園風採
    一一縉雲縣七裡小學第三屆校園藝術節精彩上演  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1月7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徐靜 杜益傑)「老師們,同學們!帷幕已經拉開,精彩接踵而來!讓我們唱起來,跳起來吧!」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通常人們將剪紙、刺繡技藝等大多與女性聯繫在一起,很少有人把它和男人們聯繫起來,但是見到田俊堂剪紙時,記者卻大吃一驚。  「姑娘上樓房,花剪響噹噹,這一個窗花呀……」「一剪上石榴花呀,二剪上牡丹花呀,三呀剪上那枝那呀麼那枝花……」田俊堂嘴裡哼著民歌小調,手中剪刀飛舞,三下兩下就能剪出一幅活靈活現的藝術品。
  • 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因此在歷代的詩詞作品中,總是能找到蜻蜓的身影,今天,我們就從南宋詩人楊萬裡的筆下,來看一看這輕盈活潑的蜻蜓。小池(南宋)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人用一個「惜」字,把無情化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流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又用一個「愛」字,讓綠樹擁有了生命,它似乎是喜歡晴天裡柔和的風光,於是把池水當作梳妝的明鏡,來展現自己的風姿。小池中,嫩綠的荷葉才剛把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就早已經有蜻蜓落在上面了。小荷亭亭玉立,蜻蜓捷足先登,在沒人發現這個美景之前獨享秀色。
  • 縣芙蓉學校:「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剪紙」活動
    老師及孩子們在揉、捏、掐、刻中找到了快樂,喚醒了童趣,並成功捏制了雞、兔、蛇等動物,部分同學還發揮自己的想像捏制其它動物和人物。芙蓉學校積極探索本土文化和鄉土藝術,把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定為辦學特色之一,而安仁米塑對挖掘和研究傳統工藝美術有著重要的、科學的參考價值。學校通過此次活動,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培養鄉土情懷。
  • 蜻蜓七種 點水蜻蜓款款飛
    童年記憶是多麼神奇啊, 直到今天,但凡遇見蜻蜓,我總能想起童年江南水渠邊的蜻蜓,甚至還能記起當年那水流拂過青草的氣息。既然說起蜻蜓了,點水蜻蜓款款飛,就把這些年我拍攝的蜻蜓做一個合集吧。(一)斑麗翅蜻(又叫彩裳蜻蜓)第一次遇見斑麗翅蜻,是前年夏天在深圳筆架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