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第26期 貝殼結構中的電子顯微結構

2020-11-28 儀器信息網


貝殼做為水邊軟體動物的外殼,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鈣化物,具有保護動物本身的作用。




說到貝殼的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主要分為五大綱:腹足綱(有法螺寶螺、蜒螺)、頭足綱(鸚鵡)、多板綱、撅足綱(似象牙)、雙殼綱(倆殼)。其形態也是千差萬別,但是最有名的要數四大名螺了:萬寶螺、唐冠螺、鳳尾螺和鸚鵡螺。


圖1、四大名螺:萬寶螺、唐冠螺、鳳尾螺和鸚鵡螺



雖然貝殼的形態各自不同,但是其主要成份基本相同,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素。貝殼一般主要分為三層,褐色的角質層(殼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蝕的作用,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殼質素構成;中層為稜柱層(殼層),較厚,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稜柱狀的方解石構成,外層和中層可擴大貝殼的面積,但不增加厚度;內層為珍珠層(底層),由外套膜整個表面分泌的葉片狀霰石(文石)疊成,具有美麗光澤,可隨身體增長而加厚。圖2是虎斑貝貝殼,可以看出斑點狀的花紋。


圖2、虎斑貝貝殼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用coxem臺式掃描電鏡對我們常見的鮑魚殼進行顯微結構的觀察,進一步了解其微觀結構吧。圖3是我們進行觀察的鮑魚殼,可以看出存在多個孔洞,表面顯現出彩色的花紋。


圖3 、我們選擇觀察的鮑魚殼的光學照片


進一步我們用coxem臺式電鏡對鮑魚殼的截面進行觀察,可以看出片層狀的結構(圖4所示)。進一步放大可以看出片層狀的文石結構以及不定形的有機結構顆粒。可以看出貝殼是由片層結構之間相互重疊組成的,其片層結構厚度大約為400nm(圖5)。這些無機的片層狀的結構的主要成份是CaCO3,提供了貝殼的強度性能,而存在於層狀結構間隙的非定形結構的有機蛋白提供了貝殼的韌性,因此,這種磚塊加水泥型的微觀結構,造成了貝殼的既有一定的強度又有一定的韌性的特徵。


圖4、貝殼的片層狀


圖5、貝殼的片層結構的放大圖



經過對貝殼的微觀結構的觀察,可以看出生物材料中的為微納米結構的特殊排布,可以對材料的性能產生重要的影響,也使我們認識到應該進一步向自然界學習。


下期有什麼精彩內容呢?敬請期待吧!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電子顯微學大咖帶你走近奇妙的微觀世界
    在「科研Café」第四期活動上中國電子顯微學會副理事長、實驗室邀請了中國電子顯微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馬秀良研究員,為大家分享了以「電子顯微學與物質結構解析」為主題的科譜,通過向聽眾們展示自然界中的對稱結構影像,再逐步過渡到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關於準晶的電子顯微學研究,進而引出電子顯微的主題內容。
  • 走進令人「大開眼界」的電子顯微學,「科研Café」第四期開講
    在「科研Café」第四期活動上中國電子顯微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馬秀良以透射電子顯微學的發明、發展為主線實驗室邀請了中國電子顯微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馬秀良研究員,以「電子顯微學與物質結構解析」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 揭秘珍珠母貝殼結構,有望創造新型納米複合結構材料
    揭秘珍珠母貝殼結構,有望創造新型納米複合結構材料珍珠母納米複合結構使珍珠母特別耐久珍珠母一些貝殼的內部是用珍珠母製成的-為什麼這種材料這麼硬?從貽貝殼中獲知的材料由於其特殊的性能而歸因於納米級的特殊複合結構。它允許珍珠母在載荷作用下使複合體變形。在此過程中,最小的石灰薄片會纏繞在一起,從而使壓力均勻分布。如果載荷減小,結構將恢復其原始形式-不會失去其強度或彈性。一些蝸牛的殼和貝殼因其珍珠貝母閃閃發光而突出。這種材料不僅看起來漂亮:研究人員一直對珍珠母著迷,因為它是世界上最硬,最穩定的天然材料之一。
  • 熱點分會場之「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精彩分享
    延續往屆會議大家對第2分會場「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的關注熱度,該會場再次成為最受歡迎的分會場之一。  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技術的發展使得在原子尺度上實時動態觀察物質在熱、電、氣、壓力、磁、液體及化學反應等外部條件作用下的微結構演化成為可能,實現了在電鏡內部對物理和化學反應的動態、實時原位觀測。
  • 電子顯微學在結構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學中的應用(三)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10月20日, 2017年中國電子顯微學術年會4個分會場一天的學術報告交流順利舉行: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能源、環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生命科學研究;生物電鏡技術。
  • 原子尺度揭示微觀結構神秘面紗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作為太陽能材料具有很高的應用潛力,但其微觀特性仍不清楚。原子解析度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已經為許多晶體太陽電池材料提供了重要認知。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Laura M. Herz & Peter D.
  • 尼康公布第44屆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獲獎者
    尼康公司於10月22日公布了第44屆尼康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的獲獎者。第一名被阿聯攝影師Yousef Al Habshi獲得,他將視角對準令人驚嘆的昆蟲藝術品研究領域。今年的獲獎作品為其捕獲到亞洲紅棕象甲蟲的複眼和周圍綠色鱗片的一部分。這種類型的甲蟲大小通常僅為不到11mm,是Al Habshi在菲律賓發現的。
  • ...如何確定不同微觀結構的晶面指數:基本理論、典型案例及注意事項
    然而,作者在長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包括:本科畢設、研究生數據分析和研究生論文評閱)發現,絕大多數材料學專業的學生難以獨立完成材料微觀結構(掃描電鏡或透射電鏡等拍攝的微觀顆粒)晶面指數的標定。究其原因在於現行教材中關於晶面指數的確定方法和示例普遍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過程中如何運用這些概念和方法來完成晶面指數的確定,具體的應用案例在教材中並未提及。
  • 奇妙微觀世界
    科學與藝術,從來就是人類精神生活中,對於世界的探究和體驗的最高尚的最美好的部分。(編譯/青檸)(來源: 鳳凰科技 2014年03月21日)微笑細菌心形細胞   從「微笑」的細菌,到兇猛的微小捕食者,顯微攝影向我們展示了微觀世界中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細節。透射電子顯微鏡拍攝的藍細菌圖像。
  • 重要綜述:金屬增材製造中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各向異性和異質性
    PBF AM系統圖解PBF工藝通常涉及使用基於粉末床的雷射或電子束對粉末材料進行選擇性燒結或熔融。雷射束通過吸收輻射將能量傳遞給金屬粉末,而電子束則通過電子與粉末之間的動力學碰撞起作用。 一開始,將新鮮的金屬粉末層均勻地鋪開,然後高能雷射/電子束選擇性地熔化沉積的粉末層,構建完一層後,降低構建工作檯並重複該循環,直到完全製造零件為止。
  • 掃描電鏡,探索微觀世界的有力工具
    由於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遠小於可見光的波長,掃描電鏡具有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圖像解析度,使我們擁有在亞原子尺度上觀察微觀世界的能力。人們對掃描電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晚期,1938年第一部掃描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從那以後,掃描電鏡就成為了我們探索微觀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為了探索微觀世界中的秘密,許多領域的科學家都在使用掃描電鏡來進行科學研究。
  • OPTON的微觀世界:SEM技術在Li電池中的應用(下)
    前 言   上期小編與大家介紹了當前Li離子電池的基本原理與正負極材料,那麼本期就讓我們來了解電子顯微技術在Li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吧!   SEM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1)正極材料不同的表面形貌的觀察   由於正極材料不同的表面形貌會影響其性能的高低。
  • 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下)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7年10月18日,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星宸皇家金煦酒店隆重召開。,朱溢眉表示,電子顯微技術的未來將主要體現在原位操作顯微鏡、多維立體顯微鏡以及超快電子顯微鏡這三個方面。
  •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及分會報告搶先看!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中國電子顯微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本屆年會將設立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分會場,材料科學分會場包含:1.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2.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3.能源、環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4.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5.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6.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場(STM/AFM等);7.掃描電子顯微學(EBSD)。
  • 冷凍電子顯微學與「細胞器、亞細胞及原位結構生物學研究」專題...
    儀器信息網訊 第六屆全國冷凍電子顯微學與結構生物學專題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研討會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冷凍電子顯微學分會(以下簡稱:中國冷凍電鏡分會)主辦,北京大學承辦,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低溫電鏡專業委員會協辦。
  • 原子的結構和宇宙驚人的相似,科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
    學過物理學的可能都知道這麼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原子內部是由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不斷運轉的電子組成,與此同時,我們的宇宙中無論是太陽系的結構還是其他星系的結構都和原子的結構驚人的相似,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的觀點。
  • 定量優化鋰電池極片微觀結構解析
    電子在碳膠相中的電導率;從公式(2)可見,在電極微觀結構方面,鋰離子的電導率主要與極片的孔隙率和孔隙迂曲度相關,孔隙率意味著電解液的體積分數。日本京都大學Gen Inoue等人研究了鈷酸鋰正極極片、石墨負極極片,採用FIB-SEM技術重構了極片的三維微觀結構,基於實際的重構結構計算了鋰離子和電子的有效電導率。計算值與試驗結果對比確定了重構極片結構的有效性。最後,通過不同的粘結劑模型和顆粒形狀模型模擬電極微觀結構,基於這些對比,討論了多孔電極微觀結構與鋰離子電導率的關係。
  • 需求很火熱,發展正當時——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側記
    其中的「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更是火爆異常!  原位電子顯微分析方法是實時觀測和記錄位於電鏡內部的樣品對於不同外部激勵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的方法,該方法在繼承常規電鏡高空間解析度和高能量解析度優點的同時,在電子顯微鏡內部引入力、熱、電、磁以及化學反應等外部激勵,實現了物質在外部激勵下的微結構響應行為的動態、原位實時觀測。
  • 第四代光源: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現實中,人們接觸最多的「光」,怕是手機屏幕、電腦電視屏幕發出的光,還有白熾燈、霓虹燈的光,白天的太陽光,夜裡的月光,以及大自然中水母、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那麼,光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電磁波。  ——近代物理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並且發現光這種「電磁波」,還是人類認識和感知物質世界,探測原子和分子等微觀世界的最重要工具。
  • 2010年材料的微觀結構-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基礎輔導
    建築材料的性質與其結構、構造有著密切關係。也可以說材料的結構、構造是決定建築材料性質的極其重要因素。因此,要掌握建築材料性質,合理使用材料並能解決某些工程問題的話,就需要具備材料結構、構造的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