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12-05 山西省人民政府

  培訓百萬勞動者

  技能提升 收入增加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業的根本。近年來,我省以提升全民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創造性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連續2年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訓百萬勞動者」作為省政府民生實事之一,全力實施。2019年全省組織培訓104.74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04.74%,越來越多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2019年我省進一步健全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機制,全面推行培訓實名制,制定8項培訓地方標準,在全國首家頒布職業技能培訓規範,初步構建起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為一體的技能人才發展機制。

  按照相關方案,我省2019年到2021年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00萬人次以上,到2021年年底,全省將新增技能勞動者150萬人,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屆時將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動力源泉,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建華)

  預防殘疾和殘兒康復

  幸福指數 節節提升

  「感謝政府救了我們的兩個孩子,也救了我們一家。」近日,長治長子縣丹朱鎮的江昊然、江昊銘兩兄弟的父母來到省聾兒康復教育研究中心,握著老師們的手感激地說。

  兩兄弟中,哥哥江昊然2歲時檢查出重度耳聾,弟弟江昊銘不到1歲檢查出重度耳聾。通過申請,他們接受了免費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並享受到免費康復訓練。

  自2017年以來,我省連續3年將「殘疾預防重點幹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列入民生實事,近17.8萬人次得到康復服務救助。2019年是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為進一步把政府民生實事辦實辦好,省殘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年投入專項資金7622萬元,對6.97萬名殘疾人提供了殘疾預防重點幹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服務,使殘疾兒童的身心功能得到了改善,家庭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李煉)

  免費「兩癌」篩查

  惠及貧困縣農村婦女

  「『兩癌』免費篩查,救了我家!」45歲的王二胡是偏關縣天峰坪鎮寺溝村的一名普通農家婦女。在全省進行的婦女免費「兩癌」篩查中,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手術治療後身體逐漸恢復,還申請得到了救助金。

  作為省政府全力辦好的8件民生實事之一,貧困縣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在我省已經開展了3年。3年來,我省各級各部門密切協同配合,從制度、經費、技術等方面給予保障。同時,積極整合醫保、救助、慈善等社會資源,努力為患病貧困婦女提供醫療救助,通過全國婦聯「農村貧困母親兩癌救助項目」和我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為包括貧困縣在內的全省2400餘名「兩癌」患病貧困婦女發放了每人2000元至1萬元救助金,有效緩解了貧困婦女的家庭困難。(楊文俊)

  免費產前篩查與診斷

  全省城鄉準媽媽獲益

  日前,太原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病房裡,31歲的小李剛剛順產一個6.3斤的寶寶,一家人喜氣洋洋。小李說,多虧了我省推行的免費產前篩查項目,讓血糖高的她在懷孕18周時提前進行了有效幹預,順利生下了健康的寶寶。

  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從2017年以來,省政府連續3年把為全省城鄉懷孕婦女提供免費產前篩查與診斷列入政府民生實事。通過檢驗孕婦血液中與妊娠有關的標誌物濃度,篩選出高危人群,避免出生缺陷的發生。2019年,省財政拿出4900萬元資金,省衛生健康委拿方案、定措施、搞培訓、促進度,指導基層開展工作。通過不斷健全省、市、縣三級項目管理體系,將高風險孕婦接受產前診斷率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的重要考核指標。

  免費產前篩查與診斷服務工作開展3年來,努力守護每個家庭的幸福,有效提升了群眾健康獲得感。從2017年至2019年,全省共篩查84.2萬孕婦,確診出生缺陷813人,均及時進行了幹預,有效避免了出生缺陷患兒的出生,與此同時,群眾對出生缺陷預防的健康意識也不斷提高。(秦洋)

  新建日間照料中心

  農村老年人有了快樂家園

  新建50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是2019年初省裡承諾的民生實事之一,500個已全部建成,342個開始運營。全省目前已建成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總數6678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成為廣大農村老年人的精神家園和生活家園。

  新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是政府增加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我省運城等地從2012年起開始試點建設,2017年起,我省連續3年將新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作為省政府民生實事之一,持續建設,作為惠民工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深得民心。

  為了更好實現長效運行,2019年,我省重點鼓勵和提倡連鎖運營,朔州市懷仁市、運城市垣曲縣逐步探索委託第三方連鎖運營模式,將部分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委託給養老服務集團,利用養老機構的廚房為日間照料中心配餐,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更好服務農村老年人探出一條新路。(高建華)

  送戲下鄉

  家門口免費看大戲

  2019年12月31日15時,省晉劇院送戲下鄉,在太原市尖草坪區柴村文化活動中心演出晉劇《走山》《見皇姑》。13時左右,家住柴村的70歲老人白增海就急急忙忙趕到了。他說,上周五因為晚到,600多個座位的劇場滿座,就連加的30多個小板凳他也沒趕上,所以這次提前過來。他興奮地說:「感謝政府實施的免費送戲下鄉活動,讓我們能在家門口不花錢看上名家的演出。」

  2019年,我省各文化文藝部門和單位都高度重視「免費送戲下鄉1萬場」這一民生實事,湧現出一批優秀集體和優秀個人。省晉劇院把90%的惠民演出送到了文化生活相對匱乏的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晉中市組織精幹高效的「文藝輕騎兵」下基層、進農村開展文藝宣講,用「地方戲」和「百姓歌」推動黨的理論和政策走出書本和課堂;孝義市聯合送戲點周邊村村委會,通過免費提供接送、午餐等實實在在的服務,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史莉 陳世清)

  關愛貧困高齡和失能老人

  低保+補貼 守護「夕陽紅」

  低保戶張大爺家住太原市萬柏林區漪汾苑小區,82歲的他從2018年開始申領低保高齡補貼,「每月有低保金,再加上高齡補貼,而且連年上調,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呢!」張大爺高興地說。

  2019年,我省將「實施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關愛行動」列入8件民生實事之一,大力推進,惠及12.8萬名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一年來,我省提高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補貼標準,明確將全省城鄉低保家庭中80周歲(含)至99周歲(含)的老年人補貼由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50元;全省城鄉低保家庭中60周歲(含)至99周歲(含)的失能老年人補貼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100元,補貼標準從2019年1月1日起執行。100歲以上老人另均有高齡補貼。

  此外,我省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市、區)適度提高補貼標準。太原市和陽泉市均在省定標準基礎上提高了補貼標準。2019年全省共為10.5萬名經濟困難的高齡老年人發放補貼5220.7萬元,共為2.3萬名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發放補貼1883.5萬元,全部落實最新的補貼標準,使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共享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紅利。(高建華)

  免費法律諮詢

  「顧問」在身邊 方便又安心

  襄汾縣鄧莊鎮村民陳女士腿腳有殘疾,生活十分困難。在免費諮詢後,該鎮服務站值班人員呂慧琴不僅積極為她辦理了法律援助,還為她撰寫起訴書、帶她到法院立案。這樣的畫面不斷在全省各服務中心(站)上演,統計數據顯示,群眾對這一服務的滿意度達99.9%。

  「實施免費法律諮詢便民工程」——2019年我省全國首創將這項內容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並設立省級專項資金予以保障。免費法律諮詢便民工程依託全省117個縣級、1418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中心(站),組織專業法律團隊,定時值班為群眾提供服務。此外,在山西法律服務網「實體窗口」欄目也可以查詢到各實體平臺的近期排班情況。大家高興地說:「有了免費法律諮詢就好像身邊多了一個『法律顧問』,真是又方便又安心。」(楊文)

相關焦點

  • 構建區域命運共同體 提升怡心人認同感、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作為一個掛牌成立才一年的「新秀」,近日,記者在成都市雙流區怡心街道走訪時看到了這裡給出的答案。經過半年實踐,一系列可視化成果逐一呈現,怡心人的認同感、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
  • 話浙江民生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頻共振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1月15日電(記者 胡豐盛 林波)在浙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何而來?堅持每年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不斷健全完善五大機制,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同頻共振,這或許是浙江的回答。
  • 彭珮雲在湘考察時強調 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彭珮雲在湘考察時強調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許達哲毛偉明李微微烏蘭前往看望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4日訊 據湖南日報消息,11月12日至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雲在湘考察。彭珮雲指出,近年來,湖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全省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增強為民服務意識,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要統一思想行動,強化責任擔當,團結全省廣大人民群眾,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 永福百壽鎮:聚焦問題抓整改 提升群眾幸福感
    該鎮以立行立改的態度,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中國公眾的獲得感——指標構建、時空變遷和宏觀機制
    第三處是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強調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掌控感和幸福感
    下面我將來談談在網際網路的世界,我們的自我幻象會如何加劇,我們是怎樣陷入更深的失控狀態,以及我們如何能在這種種幻象的迷霧中獲得掌控感和幸福感。相信大家都可以感覺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生活在網際網路的世界。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簡單、高效。
  • 杭州榮膺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寧波台州榜上有名
    杭州的桂冠很多,近幾年更是屢屢獲獎,但在杭州市市長蔡奇眼中,最有分量的有兩頂,一是聯合國評的最佳人居獎,還有一項就是此次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正如蔡市長說的,每屆政府的最終落腳點就是為民謀幸福,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就要看人民是否安居樂業,和諧相處,是否享有較高質量的生活品質。   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把這次獲獎看作是榮譽更看作是責任。
  • 假期去哪裡、去讓大腦容易產生戀愛般幸福感的地方
    導語:假期去哪裡、去讓大腦容易產生戀愛般幸福感的地方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或許因為我們的生命組成和緣起就是來自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的大腦會獲得像回到母親懷抱一樣的滿足感。暖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飄著海水鹹鹹的味道,又或是幽幽的青草味。我們的大腦會自然卸下武裝和防備,靜靜的休息和慢慢的喘息。當我們的心肺隨著自然的節律跳動和呼吸,我們的大腦便會和大自然的頻率共振, 獲得幸福的感覺。
  • 三個維度看 「三感社區」建設
    漁安新城建成後,雲巖區委、區政府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探索建設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社區」,把「精細化、科技化、智能化」作為小區基礎建設的標準,強化基層黨建引領,不斷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出一條創新回遷小區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感社區」建設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智慧小區提升居民幸福感|智慧|阿勒泰|哈巴河縣|阿克齊鎮|李連忠
    初冬時節,走進素有「中國雪都」美譽的阿勒泰地區各個小區,智能化管理服務,給廣大居民群眾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便捷,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也顯著提升。「我們小區人多、車多,過去人車通行矛盾非常突出,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比較普遍,鄰裡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經過一年的治理,這些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 以首善標準推動殘疾人事業融合發展 首都殘疾人幸福感、獲得感不斷...
    原標題:以首善標準推動殘疾人事業融合發展 首都殘疾人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十三五」以來,北京市殘疾人事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在「平等、融合、共享、陽光」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堅持以首善標準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任務圓滿完成。
  • 「建築界」讓住房保障給群眾帶來獲得感,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得人心
    讓所有貧困人口住有所居、住有安居,過上好日子,山東省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全力推進農村貧困人口危房改造的基礎上,橫向鞏固深化脫貧攻堅寶貴成果,縱向建立住房安全有保障長效機制,咬定目標不放鬆,勇於創新抓落實,持續提升廣大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發布,山東這些地方上榜!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結果發布2020年11月18日,「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在杭州發布。40座城市、城區的主政者們匯聚錢塘江邊,解讀城市萬象,認識幸福百千。當天,杭州、廣州等10個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溫州、泰州等10個地級城市,太倉、瑞安等10個縣級城市,廣州天河區、寧波鎮海區等10個城區當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福建惠安:近鄰黨建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_中國經濟網——國家...
    對此,惠安縣將「遠親不如近鄰」重要理念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積極探索近鄰黨建工作模式,有效化解了社區治理難題,居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完善組織體系 織密「鄰」網絡   「小區真正管起來了,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都有保潔阿姨打掃衛生,還有保安值守,住得越來越舒心。」說起惠安縣紫山鎮光山村安置小區的變化,老住戶王為玉由衷感嘆。
  • 在社保服務上下功夫,增強老人獲得感
    社保經辦服務很多時候面對的是老年人,如何在經辦服務上下功夫,增強老年人的認同感、獲得感,北侖社保中心主動內部挖掘潛力,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先後獲得過「敬老文明示範窗口」等稱號。一是設立高齡老人服務專窗。把社保大廳26號窗口設立為高齡老人服務專窗,竭誠為老年人開展退休待遇諮詢服務,熱心解答老年人的問題,竭誠為老年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