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方法系列之七:如何進行定性資料分析
一、定性資料分析的概念
什麼是定性資料:研究者從實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種以文字、符號表示的觀察記錄、訪談筆記,以及其他類似的記錄材料。
目標與任務
1.描述社會現象
2.對經驗現象進行概括,提出嘗試性理論解釋
3.提出策略建議
二、定性資料的特點
l1 來源的多樣性
l觀察資料、訪談記錄、筆記、日記、其他相關材料。
l2 形式的無規範性
l資料處於一種零散的、雜亂的、無固定結構的狀態中。
l3 不同階段的變異性
三、 定性資料的整理
l(一)整理筆記與建立檔案
(二)定性資料的編碼
l定性研究中,編碼是資料分析的一個完整部分。研究者將原始資料組織成概念,創造出主題或概念,然後用這些主題或概念來分析資料。
l編碼就是對個體的信息進行分門別類。概念是定性編碼的組織原則。
l三種編碼類型史特勞斯
l1.開放式編碼
l目標:從具體資料中尋找抽象概念,並對其配以標籤
l方法:以開放心態,不斷為資料中呈現出的各種主題分配編碼標籤
2.軸心式編碼
l更注重主題而非資料,以關鍵概念為軸心,著重發現和建立類別之間的各種聯繫
3.選擇式編碼
有選擇地查找那些說明主題的個案,並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在眾多主題中找到一個可以統領其他相關主題的核心主題,較合適建立「紮根理論」。
(三)分析抽象
從資料中歸納或抽象出解釋和說明現象的主要變量(概念)、關係和模式
例:社會資本、失範、
四、定性資料分析的過程
l(一)基本過程
l1.初步瀏覽,熟悉、審核資料
l2.閱讀編碼(資料整理階段)
l 仔細閱讀,對資料進行分類、編碼
l選擇分類標準很關鍵,要反映社會現象的基本類型,反映總體的內部結構
l3.分析抽象
(二)幾種定性資料分析方法
1連續接近法
通過不斷的反覆和循環的步驟,使得研究者從開始是一個比較含糊的觀念以及雜亂、具體的資料細節,到達一個具有概括性的綜合分析的結果。
2.舉例說明法:
用經驗證據說明某種理論。
3.比較分析法
(1)一致性比較法
將注意力集中於各個不同個案中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並通過運用一種排除的過程來進行。
(2)差異性比較
4.流程圖方法
以歷史和現時發展過程為標準,對定性資料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