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符號分析法
1、概念:20世紀六七十年代,符號學成為最流行的文本分析方法。對於理解文本的意義,符號學研究方法有其獨到之處。符號就是代表某種事物或思想的記號或標誌。它具有三個要素:符號的形式、被符號所指涉的對象,以及人們提供的對符號意義的解釋。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的學科。各種形式的符號都是它的研究對象。分析媒介文本裡的符號,目的不在於描述符號本身,而在於發現每個符號的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係。
2、分析步驟:
(1)文本裡都出現了哪些符號,儘可能多地列舉它們,考察每個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判斷重要的符號體現的隱含義和意識形態。
(2)考察文本裡的符號如何組合在一起。
(3)考察文本裡符號採用了什麼手法而被聯繫在一起,是否運用可隱喻或轉喻手法。
(二)文本分析法
1、概念:文本分析法是研究媒體內容的多種方法的總稱,它包含多個理論流派和思想資源,並無統一的操作程序。一般來說,它是研究者用來描述和解釋媒介訊息的一種研究方法,側重於描述文本的內容、結構和功能,解釋層次的潛在意義,很少使用數字和統計手段來呈現研究結果。用文本分析法研究媒介內容,也經常被稱為「解讀」媒介內容。
2、特點:文本分析法強調對媒介內容的深入理解,它的優勢在於獲得深入的隱含的意義。但文本分析法研究對象規模較小,代表性低。
(三)深度訪談法
1、概念:深度訪談是為搜集個人特定經驗及其動機和情感所做的深入的訪問。在自由交談中,從被調查者的反應、態度、意見中探求深層的東西,因此要求經過特殊訓練的專家主持。深度訪談法不採用問卷,但必須事先準備好「面談必要」;訪問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對主題有深入的探討;提問順序和方式可以根據被訪者的具體情況而調整,目的是促使被訪者深入、連貫、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意見。
2、特點:
(1)無結構的、直接的、一對一的訪問
(2)樣本量較小
(3)可獲取詳細資料
(4)訪問時間較長
(5)要求訪員有很高的訪談技術和追問刺探技術
(6)雖有訪談提綱,但根據被訪者反應,允許改變提問的措辭和順序
(7)結果依賴訪員
(8)可對被訪者的非語言反應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
3、訪談技術
(1)階梯前進,沿著一定的問題線探索
(2)隱秘問題尋探,重點放在個人深切相關的「痛點」上
(3)象徵性分析,通過反面的比較來分析對象的含義
4、評價
(1)優點:資料詳盡;深入被訪者內心
(2)缺點:結果依賴訪員;隨機性小樣本,不能概括普遍性的結論
(四)民族志法
1、概念:或稱田野調查法,源於人類學。研究者通常採取參與觀察的方式,深入到特定團體生活中,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從而詢問或觀察所發生的事物,然後從內部觀點對其意義做出說明。近期媒體民族志的重要領域包括:日常生活情景式的接收;節目類型與文化認識能力的分析;科技與消費。
2、步驟
(1)選擇研究對象
(2)提出民族志對象
(3)通過參與性觀察、個案方法等途徑搜集民族志資料
(4)進行民族志分析
(5)書寫民族志
3、原則
(1)從廣義來說,民族志學研究關注所有的文化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宗教和藝術;
(2)由於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因而必須進行長期的參與觀察;
(3)必須採用多重資料收集法,以核實觀察中發現的資料。
4、評價:
(1)優點:從人物和事件生產的自然環境下進行研究,因而能夠得到豐富、系統、詳細具體的資料。可以研究一些不容易接近、較封閉的群體。
(2)缺點:花費較高的費用和較長時間;結果高度依賴研究者的個人能力。
(五)人種學方法
起源於歐洲現象學家的研究成果。它主要是利用參與觀察法和深度調查,同時非常強調日常會話,因為會話是日常互動最基本的媒介過程。
人種學是在廣義的文化概念下對特定的文化情境做深入的、解析性的描述,它以一種非常全面的方式從人類認識自己的多個角度來思考。其目的在於認識一個社會制度裡的人的信念和習俗,強調使社會成員聯結起來的共同點。該方法要求從個體出發,摒棄了自然科學中的嚴格控制,觀察發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現象。大量依賴對研究對象的觀察、定性判斷和描述;重視過程,旨在獲得整體的畫面;還涉及反覆的、即時的理解手段以及在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調整。
(六)焦點小組座談法
一般由一位訓練有素的主持人組織,引導6—12個人針對某一主題開展自由討論。焦點小組訪談法包括在特定的情境下收集有關調查對象的情景定義的資料。
這種方法通常採用一種開放式提問,以便得出有關研究的媒介信息的高度自主的資料。訪談一般以事先確定的假設為中心,然後這些假設被用作訪談的焦點,主持人努力引導個人理解某個媒體信息,由深入細緻的、自由型的訪問引起,幫助回憶,然後通過調查或實驗而獲得的更加量化的資料加以檢驗。
作為一種研究技巧,小組訪談法曾在二戰期間用於宣傳效果的研究。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作為市場研究的方法,直到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大眾傳播學開始關注意義生成和媒介內容與技術的闡明時,這種方法才得以在傳播學領域中復興。
(七)投影技法
這是一種間接的(隱蔽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特點是:有隱蔽的調查目的;用無結構的、非直接的詢問方式;鼓勵被調查者將自己對所關心問題的潛在動機、態度等投射出來;不要求被訪者描述自己的行為;在解釋他人的行為時,將自己的動機、態度等投射到有關情景之中;類似心理諮詢分析患者的心理,分析被訪者所投射的態度。
主要包括:聯想技法、完成技法、結構技法、表現技法四種類型。
具體程序有:
1、收集資料:收集資料時,可以採用各種方法,如深度訪談、文獻分析等。
2、分析定性資料
3、輔助分析:主要是實地調查或訪談,對資料進行選擇、篩選;用矩陣、圖形或表格等形式重新安排資料等。
4、分析程序:包括歸納法和理論建立法。
5、定性研究報告:三種形式是單純描述、分析討論(以研究產生的概念為主)、實質說明(以期對理論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