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整理 風笑天 - 定性研究方法的幾個問題

2021-02-20 研路

一、定性研究方法與質的研究、質化研究、質性研究是一回事嗎?

 

1、四種不同概念的產生


通過梳理,與英文中的qualitative research概念相對應的四種中文概念分別是:定性研究、質的研究、質性研究、質化研究。

長期以來,國內學界主要使用「定性研究」的概念。例如,以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為例,風老師通過CNKI進行檢索,發現國內社會科學領域在上世紀末以前(更確切的說是在1997年以前)所使用的都是「定性研究」的概念。

而「質的研究」、「質化研究」、「質性研究」這三個中文概念原來主要出現在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區和國家的文獻中,直到上個世紀末、新世紀處,這三個概念才開始陸續出現在中國大陸學術界。

 

2、四種概念的定義是否相同?


(以最早使用各種概念的論文為例)

定性研究:

在陳向明的論文中,作者認為,定性研究是在自然環境下,使用實地體驗、開放型訪談、參與型和非參與型觀察、文獻分析、個案研究等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細緻和長期的研究。

在王嘉毅的論文中,作者認為,定性研究是一種在自然情景中以收集定性資料為主,通過詮釋和移情的途徑來揭示和理解社會現象及其內部意義的研究方法。

 

質化研究:

在秦金亮的論文中作者雖然沒有給出「質化研究」的定義,但是明確指出了質化研究就是英文qualitative research概念的三種不同翻譯中的一種(另兩種即定性研究、質的研究)。

 

質性研究:

在凌建勳等人的論文中,「質性研究」指的是qualitative research,其給出的質性研究的定義是「採用自然探究的方式,從自然觀察的行為中收集所需的資料,並由觀察與深入分析的過程來探究現象的發生,及特定現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

 

質的研究:

陳向明的論文中,對「質的研究」的定義說得更加直接:「我在以前幾篇有關的文章中。將qualitative research譯為定性研究.我決定從現在起改用在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常用的『質的研究』的定義。」

 

 

上述情況說明,無論是在具體定義上,還是在它們所指稱的英文概念上,這三種新的概念與定性研究的概念完全相同,它們並不是與定性研究所不同的另一種新的研究。換句話說,這四種中文概念所指稱的都是同一件事,沒有區別

 

(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篇幅跟大家梳理概念呢?因為定性研究方法實在太重要,而每一本教材的說法都類似而又不盡相同。連很多老師都沒有搞清楚,包括這學期在上社會學研究方法時,我們老師說質化研究不完全等同於定性研究。不過,我想以風老師在這個領域的建樹,他的話是更有可信度的。)

 

相關焦點

  • 國科大MBA「定性與定量分析綜合集成」講座圓滿結束
    早在80年代初,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就提出:研究和解決經濟社會問題,必須採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這一理論,經歷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工程方法」、「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等階段,不斷提煉與概括,為處理開放複雜系統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對解決中國的問題、世界的問題具有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 定性定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知多少
    封城的第52天,天氣回暖,樓下的聲音多了起來。今天分享一下調查研究要用到的方法。方法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解決某個問題)而採取的測量手段,如購物網站、點評平臺用到的星級評定。以這麼一個問題為例,玩暴力遊戲會讓人變得暴力嗎?
  • 謝宇:漫談定量與定性研究方法
    馬戎:今天我們請到了密西根大學的謝宇教授,來跟我們的學生面對面,今天上午不是一個正式的講座,是一個座談。可能不需要太多介紹謝宇教授的情況了吧?他是我們系的老朋友,在02年11月份,是咱們系成立20周年搞的一個學術活動月,那個時候謝宇教授在我們這裡待了一個月,講了六節課,給了我們的活動很大的支持。
  • 信息處理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UX研究
    在這裡可以做更多的定性研究,不一定基於之前的數據進行研究。第二,當我們找到問題之後的確需要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出現的背景,很多時候我們說到了用戶場景,的確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我們的人,比如說這個人怎麼樣進行研究,他們到底有什麼樣的研究場景。
  • 運用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得益彰的方法
    比如,標誌著經濟學誕生的《國富論》,以定性為主進行闡述,馬克思的《資本論》採用大量定性研究進行分析,定性研究方法闡釋出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內在本質和規律的光輝思想。  20世紀20、30年代,定性研究因社會調查方法得到發展,採用田野調查、參與觀察等方式開展研究,加快了定性研究方法的步伐。通過定性研究,人們對研究對象有相對偏於感性的了解。
  •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中研究假設的差異是什麼?
    點擊圖片,獲取講座報名信息什麼是研究假設?
  • 講座預告|來了!超實用的量化研究方法給你!
    不再錯過任何一條夏令營信息準備好咯!
  • 「文萃」吳肅然 閆譽騰 宋春暉:反思定性研究的困境
    作為重要的社會研究範式,定性研究的方法論一直受到國內外社會學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然而,定性研究的方法論存在著系統性不夠強、理論與方法的關係模糊、方法論與研究技術相脫節等問題。對於定性研究的方法論困境和實踐困境,如果從研究方法教育的角度來解讀,或能另有收穫。
  • 科學研究中的定性與定量
    於是一些自然科學家對定量研究大加推崇,而輕視定性的方法,他們認為定性是定量化不夠。另一方面,定性描述和定性分析又是傳統社會科學的主要研究手段。一些社會科學家認為社會現象是不可計量的,任何定量方法得到的結論都不能讓人相信,從而對定量方法大加排斥。這兩種對立的觀點是很有代表性的,它說明人們在定性與定量的問題上還存在偏見。
  • COVID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收集定性研究數據
    定性研究是一種社會科學的研究,在收集非數字結果後,加以闡述含意,試圖理解社會活動裡蘊含的科學。例如人類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等,定性研究通常聚焦於日常生活組成的微觀互動,而定量研究則是常用來解釋於宏觀趨勢與現象。
  • 定量調查和定性調查共同使用就是「混合研究方法」?
    許多學者主張定量調查與定性調查應該結合起來,他們提出了種種具體的方法來印證這一觀點。對此可以從兩個層次來討論:一個是在調查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兩種方法如何共同使用,例如「混合研究方法」;另一個則是如何把分別獲得的資料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 電子營銷與消費者行為定性研究方法中的特殊議題
    最近,人們對利用定性研究方式對電子營銷以及網絡消費者行為進行研究的興趣漸濃,而且定性研究方式方便了對相關購物者動機及知覺的更深層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可以讓研究者在現實環境中通過直接觀察了解網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利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藉助數位技術手段對消費者購物行為及相互之間的交流進行分析。重要的是,這樣的研究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著眼於增強對消費者的洞察力而非研究者閉門造車的結果。
  • 講座—北京龍泉寺邀白化文教授做《中國佛教和古籍目錄整理》講座
    北京龍泉寺邀白化文教授做《中國佛教和古籍目錄整理》講座講座現場認真聆聽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3年8月4日,北京大學白化文教授應邀在龍泉寺做題為《中國佛教和古籍目錄整理》講座。講座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主持。
  • 調查方法系列之七:如何進行定性資料分析
    調查方法系列之七:如何進行定性資料分析 一、定性資料分析的概念 什麼是定性資料:研究者從實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種以文字、符號表示的觀察記錄、訪談筆記,以及其他類似的記錄材料。
  • 「申碩」《心理學研究方法》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和分析
    第一節: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定性分析◆◆一、研究資料的質量審核◆◆是研究結果整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審查、核實研究所獲得的資料、數據的真偽,去偽存真,並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以保證結果的質量。心理學2種:1、數碼2、代碼(二)編碼系統及其設計編碼系統包括編碼指導手冊和編碼表(三)編碼注意事項◆◆三、研究資料的定性分析◆◆(一)定性分析的含義與特點定義:對研究結果的「質」的分析,是運用分析與綜合、比較和分析、歸納和演繹等邏輯分析方法,對研究所獲得資料進行思維加工
  • 新傳考研|傳播學中定性研究的七種方法
    (一)符號分析法1、概念:20世紀六七十年代,符號學成為最流行的文本分析方法。對於理解文本的意義,符號學研究方法有其獨到之處。符號就是代表某種事物或思想的記號或標誌。它具有三個要素:符號的形式、被符號所指涉的對象,以及人們提供的對符號意義的解釋。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的學科。各種形式的符號都是它的研究對象。
  • 定性研究數據的敏捷量化分析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筆者在本文給出了敏捷量化分析方法,可供同學們參考並交流。上一篇文章講了B端用戶調研的一些靈活方法,當收集到用戶調研的數據之後,接下來就是做問題的整理、分析和優化了。實際工作中,用戶調研階段可能會已經花費了較長的時間,出於對時間成本、工作進度、問題時效性等多方面的考慮,總是希望能儘快的輸出一個用戶調研數據結果,給產品的迭代優化提出改進方向和計劃。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講座預告丨案例研究近路之爭:案例研究最佳實踐...
    中山大學管理學與經濟學系列前沿講座之四一四講暨「案例思享會」專題講座第17講講座主題案例研究近路之爭:案例研究最佳實踐主講嘉賓李平 教授(寧波諾丁漢大學)主持人梁劍平 副教授講座時間2020
  • 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方法
    二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 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從應用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借鑑來的。  實際上對研究範式的定性與定量劃分不是簡單、絕對的, 這兩種研究各具特色, 某種具體的研究方法總是比另一種研究方法更符合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範式, 例如個案研究更具有定性範式的特徵, 而實驗研究、調查研究更符合定量研究範式, 但是它們並不矛盾, 可以互相補充, 例如通過個案研究獲得的自然語言資料與通過有控制的實驗研究獲得的資料可以互相補充。
  • 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
    三、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評價一項研究的共同標準我認為,任何一項實證研究,無論其使用的方法如何(即,無論是定性與定量還是它們的組合以及其他的方法),我們對它的水平的評價應該有基本統一的評價標準。我認為,以下幾條標準是最重要的(見表1)。(一)問題是不是真實的?問題是否重要?問題的提出是否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