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吳肅然 閆譽騰 宋春暉:反思定性研究的困境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為重要的社會研究範式,定性研究的方法論一直受到國內外社會學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然而,定性研究的方法論存在著系統性不夠強、理論與方法的關係模糊、方法論與研究技術相脫節等問題。對於定性研究的方法論困境和實踐困境,如果從研究方法教育的角度來解讀,或能另有收穫。本文對社會學重建以來研究方法教育現狀及歷史的探討,希望從新的角度來反思定性研究方法的困境,並進一步審視當前中國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態勢和前景。

一、中國大陸社會學研究方法教育的現狀

《社會學研究方法》課程是社會學專業本科階段的重要基礎課,它的理路形塑了社會學研究者在入門階段的學科認識,對他們未來的研究風格和職業路徑產生了重要影響。根據教育部陽光高考網2016年的數據,中國大陸目前已有94所大學開設了社會學本科專業。在這94所高校中,本研究共搜集了83所大學社會學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希望藉此透視中國大陸目前的研究方法教育現狀。

(一)課程比例

83所高校的社會學專業在本科階段共開設研究方法類課程330門,其中與定性研究緊密相關的課程有39門,佔比11.82%。330門課程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兩類:直接課程與間接課程。在39門定性研究方法課程中,間接課程有7門,直接課程有32門,二者的比率為0.219,與總體參數1.308相差很大。

總的來說,定性研究方法課程的比例僅為11.82%,遠低於美國大學約50%的比例,同時,與定量課程相比,定性方法的輔助課程比例很低,這說明了定性研究在配套研究技術上的發展和傳播都遠落後於定量研究。

(二)開課學期

在同一個培養方案中,定性研究方法往往屬於較晚開設的課程。在83個調查對象中,沒有任何一所高校將定性研究方法開在所有方法課程的最前面,絕大部分高校都採取了先行開設量化方法課程的做法。

(三)課程設計與教材

絕大多數社會學院系都會設置一門講授「社會學研究方法」的主幹基礎課,對於這門課,83所高校使用的社會調查研究類的教材主要介紹問卷調查以及相應的統計資料分析,基本不涉及常見的定性研究內容。

二、主流研究方法教材中的定量思維

以目前影響力最大、認可度最高、應用最為廣泛的風笑天的教材為例(以下簡稱《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包含著一些會給定性研究造成困境的概念框架和技術語言。

(一)以定量思維為中心的方法論話語

1. 定性研究和實證主義

在社會科學領域中存在著兩個方法論導向,一是實證主義,二是人文主義。然而實證主義並不等同於定量研究,人文主義也未必都採用定性研究。我們不宜將「實證/人文」的二分和「定量/定性」的二分混同起來,更不宜在這種混同的基礎上進一步編織一套方法論的整體話語。然而《教材》正是這麼處理的,在把定量研究等同於實證主義,把定性研究等同於人文主義之後,實證取向的定性社會學就無法在學科的入門教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2. 定性研究和價值中立

《教材》中提到,定性研究者認為事實和價值無法分離,而定量研究者努力做到價值中立。這種講法相當含糊,它同樣會給嘗試進行定性研究的新人帶來概念上的混亂。在社會科學哲學的論域中,「價值中立問題」只有在現代與後現代之辯的語境下才會出現。雖然,現代/後現代之辯和定量/定性之辯有時纏繞在一起,但二者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如果為定性研究打上反對價值中立的標籤,那麼大量的定性研究都被置於「科學」、「客觀」等概念的反面,從而不得不在經驗研究中背上沉重的理論包袱。

3. 理論和經驗

要不要數學化,這是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之間最明白也是最重要的分歧。對定量傳統來說,理論應當成為一種可以被數學方式予以經驗檢驗的命題。按照常人方法學的觀點,社會學理論的任務非但不是提供一系列的可以通過數學方式予以檢驗的經驗命題,反而是要通過破壞方法來揭示和反思上述經驗命題的誤區;大量採用結構主義方法的人類學研究在對待理論時所表現出的態度不同於量化社會學,理論不是一個帶有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因果命題,而是對人類心智固有屬性的準確描述。他們認為,這種準確描述是一種深層的整體結構,它不能通過運算來得到。

4. 概念和測量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對於語言的認識有著重要差異,定量研究強調使用數學化語言,批評日常語言的模糊性。定性研究使用日常語言來描述和分析社會現象,對概念所做的是一種語義學定義,而不是定量研究中所使用的測量操作定義。對定性研究者來說,語詞與世界之間的聯繫不適用於符合論,而適用於一種關係論。對於研究者在解釋現象時所創造出的概念,不少定性研究者也採用相同的理解,不能因為研究者沒有對自己提出的概念提供一個精確的測量方法,就貶低這一概念乃至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二)以定量思維為中心的技術語言

以量化語言為核心來建立大一統的方法論話語,這種做法給定性研究釘上了「原罪」,這種話語在研究技術部分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客觀化」和「正當化」。

總之,主流的研究方法教材雖然嘗試囊括定量與定性兩種傳統,實際卻被定量思維所主導,給定性研究帶來了削足適履之感。它給初入學科的新人注入了一種觀念結構,使得他們在日後接觸定性研究時,或是產生質疑以致拒斥,或是帶來沉重的方法論包袱。

三、融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回顧與展望

(一)學科重建以來的思想脈絡

現階段研究方法教育所表現的定量文化是和中國社會學重建以來的思想傳承分不開的。在第一屆南開班(1981—1982)中,《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基礎》,同《現代社會研究方法》一起,成為當時大陸最流行的兩本教材。這兩本教材都帶有濃厚的美國社會學定量研究的思路,其影響延續至今。

在學科重建之初,在定量取向的研究方法教材及其科學話語剛剛引入並逐漸傳播時,中國社會學界就已經出現了不少批判聲音,比如李小方、張小山、張網成、林彬、項葵等人分別從詮釋社會學和現象學等理論角度對自然科學取向的社會學研究提出了反思性的意見。回過頭來看,儘管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已經對峙了30餘年,但直到現在,不少研究者在批判定量研究時所給出的意見都沒有超出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上述學者所闡述的理由。伴隨著這些批判話語,中國大陸的量化社會學研究得到了長足發展,也逐漸暴露出了許多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既引發了一些來自內部的建設性的批評也引發了一些來自於其他研究傳統的批判意見。

隨著內生性問題的提出,定量研究的學術生產迎來了又一輪的繁榮,但以此離析出的新的因果關係能帶來多少新的知識價值,這是一個相當存疑的問題。

風笑天在社會學重建後的近40多年裡一直跟蹤研究方法領域的學術進展,他以10年為周期,撰寫了一系列回顧總結性的論文。定量與定性的爭論在每個周期裡都是較為熱門的議題,而定量與定性的結合也出現在作者每一次對下個周期的工作展望之中。但時至今日,很難說這種結合已經成功,甚至很難找到實質性的推進。這種局面不僅僅源於定量研究方法論的漏洞,更是因為定性研究自身缺少系統性的、能夠吸納、最起碼是能夠抗衡量化研究的話語體系。

(二)對未來研究方法教育的展望

近十多年來,國內出版了不少定性研究的著作和譯作,讓人們看到了定性研究走出困境的希望。

然而,同貝利、林南、袁方和風笑天等人的一系列流行已久的教材相比,專注於定性研究的教材更多只是提供了一種修補,它們無法實現定量教材所能提供的對學科體系的奠基作用,這是定性研究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總的來說,對於定性研究所遭遇的方法論困境和實踐困境,我們可以從研究方法教育的角度做出以下三點嘗試。

首先,積極引介和消化紮根理論、QCA和模糊集方法、話語分析、敘事分析等西方社會科學的定性研究技術,在此基礎上調整現有的課程設計,改變課程順序,增加定性研究的內容,大力加強實習、軟體等輔助課程的建設。其次,重新梳理理論、方法和應用社會學三大模塊的課程設置,將方法課程貫穿於理論思考和研究問題之中,避免將這一領域完全工具化。最後,增加社會科學哲學的課程內容,突破現有後實證主義所主導的單一方法論格局。

(作者單位:吳肅然,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閆譽騰、宋春暉,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原題《反思定性研究的困境——基於研究方法教育的分析》,《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8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網 於翠傑/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8年第4期

聲明: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學定量研究困境的解決之道
    作者:王琰  自社會學恢復和重建以來,我國社會學研究者就開始使用多種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但直到21世紀初,嚴格規範的定量研究才開始湧現。定量研究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困境。本文試圖從青年學者的角度,通過個人觀察和同行交流得到的感受對社會學定量研究當前面臨的困境進行梳理,同時探尋解決之道。
  • 「天幹地支」你知不知
    01「天幹地支」的發展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代文獻文記載確定天皇氏時代已發明幹支歷,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在商朝的時候「天幹地支」已經非常普及和常用了,根據考古學發現,商朝的君王名字很有特色,幾乎所有的王名字都帶有十天幹,比如商紂王帝辛,辛即為十天幹的第八位。還有「太甲」、「盤庚」、「武丁」等等帝王名字。
  • 長城魏建軍的「末日危機」
    看起來只是長城汽車在反思過去30年的發展歷史,要積極應對未來,但短片中魏建軍幾乎能戳穿屏幕的堅毅眼神,以及「未來會怎樣?依我看,命懸一線」的旁白,都在彰顯長城對未來汽車潮流和趨勢的洞察,以及魏建軍要改寫未來的決心。在傳統車企當中,類似的短片以及玩法並不多見。
  • 「行業研究專題」如何應用MECE原則來分析問題
    「行業研究方法論」是對行業研究方法論的系統整理和撰寫。圖片來源 | Canva 可畫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種困境。例如,在開會的情況下,集體頭腦風暴,提出各種意見。但此時,邏輯思維強一些的人會發現,總經理提出的意見和產品經理提出的意見是重疊的,且相互不在一個維度上。
  • 壹圖月運│12月星象分析「土星的蕭索肅然,摩羯逐漸主導」
    當木星走入摩羯,將受到土星(摩羯座守護星)的壓力和規範,現實層面的困境和低迷,讓人不得不收斂起浪蕩瀟灑,過謹慎節儉的生活。尤其那些習慣性透支信用卡的人。接下來就要拼命努力,填補過去給自己挖的坑。社會層面上,經濟上很多現實問題爆發,上層受到挑戰,自然會連帶影響社會,及人們的生活:從高速發展轉向遲緩,人們倍感壓力。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UFO」是一個包含範圍極廣的概念有人認為,外星人想要從遙遠的宇宙另一端飛向地球,它們肯定需要一艘宇宙飛船,當我們在空中看見一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時,它們都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的飛船,這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就是「UFO」。不明飛行物「UFO」真的就是外星人的飛船嗎?
  • 西安可行性研究報告「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萊城
    西安可行性研究報告「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萊城投資項目按照程序和要求要編制和報批項目建議書,企業投資項目可以根據需要自行決定是否編制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的編制內容主要適用於投資項目,其他項目可參考應用。投資項目,有時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可以代替項目建議書,企業投資項目也參照執行。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根據論文,俄羅斯普斯科夫州有這麼一群農民,每到冬天,就需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困境。於是每到冬天,他們就會退回到室內,進入他們稱為「lotska」的深度睡眠。在進入「lotska」之後,他們每天只會醒來一次很短暫的時間,而且只需要吃一點點硬麵包,就能度過一整個冬天。人類不會冬眠?
  • 安吉拉·塞尼|「對歷史的理解警醒著我們,種族是一種社會建構」
    他在1967年出版的《對先進科學的反思》(Reflections On Big Science)一書中警告說,科學專業化的危險日益加劇,這將研究人員逼進了一個更狹窄的研究領域,而丟棄了更廣闊的視角。「只有專家知道他在說什麼,只有全才才知道他為什麼要說。」溫伯格這樣寫道。
  • 實時編碼為定性研究提供便利
    實時編碼為定性研究提供便利 2020年07月16日 09: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禹同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基於這些好奇,本文將著重探索以下三方面:1)任天堂的劇本性和傳奇性2)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的邊界和視界3)人生中那些關於「投射與認同」的遊戲從開始作為一名主機遊戲愛好者去了解任天堂,再到深度研究任天堂的商業史和管理哲學
  • 中國的回答是「YES」
    中國的回答是「YES」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在本周於德國召開的 Open Access(開放獲取)2020 會議上,來自中國的圖書管理中心及學術研究資助機構明確表示,正在考慮支持讓公共資助的研究成果在出版後能立即免費閱讀。
  • 關於「寫字」的思考
    今天與大家聊一聊「寫字」。從最剛開始憋一篇文章,到現在打開電腦就可以開始寫作,期間所經歷的,是這樣一個過程:靈感,寫作,修改,發布,重讀,反饋,以及接下來的一步。這一步,比較有意思。作為一個小有經驗的「小作者」,我想說:我至今都覺得自己寫的文字,不說很醜吧,至少看來看去總覺得有點怪怪的,除此之外,還總是會變相給自己挑刺兒。總有個習慣,針對幾句話,反覆品讀,「當時咋想的,這句話寫在這兒有點尷尬啊,那時候的我想表達啥意思呢……」。
  • 「初哆咪育兒」孩子,你的「特殊」讓我看到存在的意義!
    如果,你生了一個所謂「特殊」的孩子,你會如何看待他的不一樣?你是否能承受眾人的眼光與評價?小名是我在長照心理服務一個重度自閉症外加重度智能障礙的小二生,無口語的他,不是發出一一啊啊聲音地抓著媽媽的手討吃的,就是流著口水看著手機傻笑,或不斷的自我刺激,咬東西,捏掐他人….生活似乎就是這樣一天過一天的讓自己無所事事的長大。
  • 「哲學」康託爾:沒有數學家能逃離的超限樂園
    他說:「沒有人能夠把我們從康託爾創立的樂園中驅逐出去」。這座「康託爾樂園」就奠基在康託爾對於「超限數」(transfinite numbers,數學符號為「」)的發現與定義之上。通過對集合的研究(以一集合所有子集為元素的新集合,其基數比原集合大),他發現在超出「可數的無限」(the denumerable infinity or the 'counted infinity')之外還存在著更多的「無限秩序」(orders of infinity)。他於是將其定義為「超限」,即比一切可數無限都大卻不必作為絕對無限的數字。
  • 在詮釋「賽博朋克」這件事情上,影視遊產品「前赴後繼」
    01、賽博朋克2077「又雙叒跳票的」《賽博朋克2077》發行之路可謂一波三折。遊戲製作方CD Projekt在這款遊戲12月10日發布後短短3個交易日就暴跌25%。索尼12月18日刪除該遊戲後,該股又大跌16%。這都是因為遊戲中存在大量Bug,幾乎無法在目前版本的Xbox或PlayStation上運行。
  • 研究「銀河系」要從不同的波段去探究它的整體特性
    「銀河系」就要從不同的對象、從不同的波段去探究它的整體特性研究「銀河系」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天文工作,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就在銀河系研究簡史第1個去研究「銀河系」的是〔意〕在這幅圖像裡面,太陽大約是處於「銀河系」的中心位置,當然這幅圖像是完全錯誤的,但是他第1次開啟了人類去研究去測量銀河系大小的工作,主要的原因是「赫歇爾
  • 定量與定性之爭:社科方法的認識論反思
    作者按:研究方法的定量定性之爭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過去這些年間,我自己在豆瓣上目睹過的論爭就已經不記得有多少輪。雖然那時的討論對我自己的論文寫作幫助不可謂不大,但是根據我已然模糊的記憶,其實很多反思依然被限制在一種實證主義的視角/思維方式之中,對於從更深更廣的角度把握研究方法依然還是造成了一些阻礙。
  • 這「過氣頂流」,戳中了國產喜劇的痛
    「因為研究不出來好的包袱了,沒有特別好的事,不新鮮了。小品現在都是喜頭悲尾,我不喜歡。我喜歡逗大家笑,從頭到尾地把你們(觀眾逗)笑得開心,這是我想要的。」從春晚後的一夜成名,到如今的「過氣」喜劇人。小瀋陽一番話卻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尤其是那句「喜頭悲尾」。誠如他所說,現在的春晚舞臺,幾乎看不到一部好笑的小品了。
  • 半個世紀前的暗黑實驗「老鼠烏託邦」警示了所有青年
    在這過程中,我們人類是懂得反思的,凡事適可而止,並且有長遠的可實現的規劃,所以我們才能完成一個又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所以局長認為,作為青年我們應該考慮的不是外界如何變化,而是個人由內及外的改變模式,也就是說從改變自己開始。先去反思自己、了解自己、評估自己,進而努力改變自己、充實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