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劉佳)菜是夾江縣打造現代農業重點縣建設的特色優勢產業,是夾江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多年來,夾江縣委、縣政府在高度重視抓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和發揮當地的自然、地理優勢,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因勢利導部署蔬菜生產,使夾江縣蔬菜逐步發展成為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的生產銷售基地。
村民鄭國雲,這些天為了趕個好價錢,他和妻子每天早上6點就下地摘四季豆,要摘四五百斤,送到收購點,有幾百上千元的收入。
「前段時間四季豆最貴賣到三塊多,這段時間價格也還可以,外商來拉的車也比較多,這些天正是豐收的時候。」鄭國雲告訴筆者。
筆者來到夾江縣甘江鎮興農聯蔬菜專業合作社,看到工人們正在分批、分組對蔬菜進行分級、裝袋、打包、裝車,現場操作有條不紊,室內室外一派繁忙景象。
菜農幹慶蓮家收完了自家地裡的菜,就忙著來蔬菜協會務工。像幹慶蓮一樣忙時種菜,閒時務工的菜農在夾江不在少數。
近年來,夾江縣積極穩妥地推進蔬菜基地穩步發展,202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複種面積達21萬畝,產量50餘萬噸,產值達11.67億元。其中,集中連片蔬菜基地複種13.92萬畝,重點分布在夾江縣傳統蔬菜產區甘江鎮沿青衣江兩岸蔬菜產業帶,建成糧經複合型產業基地4個、農業部蔬菜標準園2個、蔬菜萬畝示範區3個。
夾江縣已成為國家大宗蔬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試點和川渝蔬菜重要供應基地,是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現代農業產業(蔬菜)基地強縣、四川省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重點縣,全省首批蔬菜直供港澳試點基地建設縣之一,於2017年獲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整體認證。縣域配套建成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行食品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其中王沱蔬菜成為質量安全追溯示範企業。
來自瀋陽的貨車駕駛員呂慶凱和來自遼寧的柴國成,到夾江從事蔬菜貨運已經有9個年頭,對於夾江蔬菜質量和便捷的交通環境很是滿意。
呂慶凱說:「我每個月基本上到夾江來兩次,這邊蔬菜質量挺好,環境道路條件都挺好,蔬菜回到我們瀋陽很受歡迎。」
柴國成說:「夾江給我的印象都挺好的,特別是蔬菜、大街上的環境都很好。」
為了推行「龍頭主體+農戶」的生產發展模式,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清洗、分級等加工環節,確保生鮮蔬菜的品質;通過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有效降低蔬菜儲運腐損率;通過蔬菜產品加工生產豐富了蔬菜產品品類。全縣有各類蔬菜專業合作社49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個、省級示範合作社3個、市級示範合作社7個。
夾江縣興農聯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江靜陽介紹道:「以我們合作社為例,以前我們沒有凍庫,每日流通的蔬菜只有三四十噸。建成凍庫以後,日流通100多噸,甘江鎮片區能流通1000多噸。」
蔬菜合作社建起了現代化的保鮮庫,菜農就不會因蔬菜大量上市而導致價格低廉或滯銷而傷腦筋了。
隨著秋季蔬菜上市旺季的到來,夾江蔬菜包裝行業的工人們也進入了收入最高的時候。
四川省夾江縣碧波農業種植營銷有限公司的周麗表示:「像我們公司每天100人左右在打包裝,整個夾江縣每天有2000人左右在搞蔬菜包裝,每天有100車以上2000多噸蔬菜從我們夾江流出到哈爾濱、瀋陽、北京等中大小型批發市場。」
周麗告訴筆者,這段時間工人的工作量比平時大,有技術和經驗的包裝工,在這段蔬菜收購旺季,收入可以過萬。「工人的日工資在200元到400元之間,有500人常年從事蔬菜包裝行業,其餘1000多人,每年有3至4個月在從事蔬菜包裝行業。」周麗介紹道。
目前,圍繞蔬菜直供港澳基地,夾江積極推動「三品一標」認證,在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整體認證基礎上,有效期內無公害蔬菜單品產品達13個,涵蓋黃瓜、番茄、菜豆、豇豆、苦瓜、辣椒等主要蔬菜品類,湧現了「王沱」蔬菜、「億思」豆瓣、「志強」泡菜、「五春黃花」等品牌。
夾江蔬菜種植不僅保障了市民的「菜籃子」,還成為了農民的「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