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腦電波到機器人運動——深度學習:介紹

2021-01-09 雷鋒網

本文為 AI 研習社編譯的技術博客,原標題 :

From brain waves to robot movements with deep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作者 | Norman Di Palo

翻譯 | 狐不歸              

校對 | 鄧普斯·傑弗        審核 | 醬番梨       整理 | 立魚王

原文連結: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from-brain-waves-to-arm-movements-with-deep-learning-an-introduction-3c2a8b535ece


神經系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結構。你整個身體中的神經總長度超過十萬公裡,它們的每一部分都與你的脊髓和大腦相連。這個「網絡」傳輸著每一個控制人體運動的電脈衝信號。每一個指令都從你的大腦發出,大腦是一個由神經元構成更加神奇的的結構,神經元間通過電激活信號進行通信。理解和解釋腦電模式是神經科學家和神經生物學家的最大任務之一,但它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一種記錄大腦活動的非侵入式的方法是腦電圖(EEG),這項技術通過放置在病人頭皮上的電極記錄大腦的電壓波動。通常會有大約30個這樣的電極被放置在頭皮周圍,以記錄腦電波的整體波動。總之,大腦活動與EEG信號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除了一些特定的實驗室試驗之外,人們對其了解甚少。由此,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對這些EEG掃描結果進行「解碼」,從而通過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BCI)控制機器人假肢或者其他設備。

作為一門強數據驅動的學科,在與深度學習相關的模式識別領域最近有了新的突破,創造出了一種新的使用神經網絡分析這些電信號的新方法。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看到有關這個主題的介紹:我們將會看到一個由Kaggle競賽提供的EEG數據,該競賽旨在檢測出哪一種EEG模式與特定的胳膊/手的姿勢相關,比如抓取或舉起物體。接著我們會設計一個神經網絡,在用不同的方法對數據進行預處理以後,對不同的動作進行分類。我同樣會展示一些大腦活動的數據可視化(圖像),使我們對手上的數據有大致的了解。這個領域的研究的最終目的是開發出一種用戶負擔得起且有用的假肢裝置,通過用大腦控制假體,幫助截肢者重獲輕鬆完成基本動作的能力。該技術同樣可以被應用於讀取肌肉電信號的活動,通過分析激活狀態的肌肉,對(使用者)想要進行的那種類型的動作進行解碼。

你可以在這個在線olaboratory Notebook上找到本文中的所有代碼,你可以在你的瀏覽器上直接運行代碼。Github連結請閱讀原文。


若你有Kaggle帳號,則可以免費下載數據。你即將看到,數據只由幾個.csv文件組成,這些文件分別是:

這些數據記錄了不同的受試者完成一個簡單的動作時的EEG信號,比如抓取或移動物體的動作。因此,數據集被劃分為不同的段,也被歸入不同的類目中。我們稍後在精確度預測時可以看到,腦電波的個體差異性很強,對於同一個人,模型可以以很高的準確率預測它所沒有見過的片段,但如果對一個新的受試者進行這樣的預測卻可能有較大難度。

因此我們的目標就是創建一個神經網絡,將讀取到的EEG信號作為輸入,輸出受試者想要完成的6種可能動作的概率分布。由於「沒有動作」本身不是6個類之一,我們可以將它單獨作為一類添加,或者將所有可能的輸出設定為0到1之間的值,使用一個閾值去決定某類動作是否被檢測到。如果所有動作的預測值都在閾值以下,我們就認為沒有動作發生。

[電極的位置,來源: https://www.kaggle.com/c/grasp-and-lift-eeg-detection/data]

我對這些電極上的活動做了一個動畫版的數據可視化。由於採樣頻率較高(500Hz),我使用簡單的3階低通濾波器對數據進行平滑,並用前100幀做了個動畫,也就是大約0.2秒的時間。

[前1/5秒內電極的活動]

我們還可以以2維熱圖的形式對數據進行可視化,縱軸是時間(從頂部開始向下),橫軸表示32個電極。

[EEG時態熱圖(時間從頂部開始一直往下)]

這同樣非常有用,我們即將看到,它會幫助我們完成時空卷積。


為了提升學習階段的效果,原始數據要先經過預處理。比如,EEG信號的採樣頻率很高,而要完成的動作的變化率在則相對較低,這會造成許多問題:數據變化得很快,而動作卻一直保持不變,這樣一來數據的波動就都會被視為噪聲。除此之外,時域的模型會接收到大量快速變化的數據,與此同時分類的輸出卻保持不變。

第一個可能的步驟是使用低通濾波器對數據進行濾波。即使是一個簡單的運行均值也會有效。通過這種方法,我們減少了數據的高頻變化,同時保留了更加有用的低頻結構,因為我們要分類的動作變化的頻率非常低(最高1Hz)。在此之後我們可以對數據進行下採樣,即每10100個點僅保留一個數據。這一操作也有助於降低時間維度和數據相關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使數據更有時間稀疏性。除此之外,許多其他預處理技術也可以被應用,但是為了這篇介紹的簡潔性,這裡不多贅述,現在開始設計我們的神經網絡。


處理時序數據,我們首先想到的結構之一就是循環神經網絡。

這些網絡具有動態結構,因此會有一個能夠對時態數據進行編碼的中間狀態,因此可以根據過去的輸入計算輸出。我在Keras中設計了一個LSTM網絡,並輸入具有時序結構的訓練數據。網絡的效果不錯,但在這個特別的例子裡,我更想展示,通常用於圖像處理的卷積神經網絡是如何在時態數據上做得很好的。

如前所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實際上在處理的是時空數據。上文所展示的熱圖的縱軸表示的是時域上的變化,而橫軸展示的是不同的電極,幾乎所有相鄰的電極在人的頭皮上也是空間相鄰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利用卷積來提取出有用的特徵。一個2D的核可以同時對時間和空間上的模式進行編碼。想像一個3*3的卷積核,它能夠在熱圖所描述的矩陣上,通過對三個不同的時間步長(3個核行)以及3和不同的電極(3個核列)進行加權來提取特徵。因此,一個具有多個卷積核的卷積神經網絡可以找到在有限的時間周期裡,電極的激活隨著受試者想要做的運動而變化的特徵。

我在Keras中實現了一個簡單的CNN網絡,檢查它在這組數據集上的表現。在這個在線Colaboratory Notebook上,你可以找到所有本文中的代碼,並直接在你的瀏覽器上運行。Github連結請閱讀原文。

為了檢查我們模型的效果,如Kaggle競賽中所建議的那樣,我們對模型的AUC分數進行檢查。如果你對AUC不太熟悉,可以查看這個清晰而直觀的解釋(連結)。你可以在在線筆記本中自己嘗試,在一個快速的訓練階段後,我們能夠達到約0.85的AUC分數。

通過訓練不同的網絡結構、採用預處理技術等手段,可以實現許多改進。但這個介紹性的概念驗證(POC)展示了神經網絡從這類數據中進行學習的卓越能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對腦電信號EEG做了介紹,這是一種非侵入式的、相對簡單的從使用者的頭皮上採集的有用信號。我們看到了一些直觀的數據可視化結果,以及怎樣使用神經網絡從中提取出諸如運動意圖這樣的特徵。我相信這個領域(機器人假體、腦機交互)會因為深度學習而有顯著快速的進步,數據科學技術、平臺和競賽也會更加廣闊、逐年發展。

這些技術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擁有能夠以自然的方式控制的低成本的假肢,可以極大地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

我建議你們去看一看「共生項目」,這是個最近啟動的項目,一群有才華的人聚在一起,試著造出一個能夠用肌肉的活動控制的低成本智能假臂,以使得這類設備真正落地、普及。

關注我的Twitter,獲取我工作上的更多動態。更多: https://twitter.com/normandipalo

你可以在這個在線Colaboratory Notebook 上找到本文中的所有代碼,並且在你的瀏覽器上直接運行。


想要繼續查看該篇文章相關連結和參考文獻?

長按連結點擊打開或點擊底部【從腦電波到機器人運動——深度學習:介紹】:

https://ai.yanxishe.com/page/TextTranslation/1436


AI研習社每日推薦: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CMU 2018 秋季《深度學習》課程將教你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的基礎知識,以及它們在眾多 AI 任務中的應用。課程結束後,期望學生能對深度學習有足夠的了解,並且能夠在眾多的實際任務中應用深度學習。

加入小組免費觀看視頻:https://ai.yanxishe.com/page/groupDetail/188


相關焦點

  • 檢測腦電波信號獲取意念 國產腦控機器人如「阿凡達」
    目前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通過對人腦電信號的分析可以獲取人的運動意願,並利用眼球輔助檢測,從而控制輪椅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吳迎年是腦控輪椅機器人研發團隊的指導教師,他介紹,這項研發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那時他們希望為中風病人設計一款能提高生活質量的輪椅輔具設備,讓病人無需他人幫助,便可自由行動。
  •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實現腦電波控制老鼠運動
    實驗人員頭戴腦電波接收器,當把注意力集中到老鼠上的時候,就會觸發老鼠尾巴的運動。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展示了一種非常有趣的裝置,人們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老鼠。  這個實驗是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的,為什麼哈佛醫學院設計這種能夠允許人類思維控制老鼠的實驗?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利用這種原理使癱瘓的病人恢復運動機能,使截肢的人能夠更好地控制假肢。
  • 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
    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時間:2016-12-01 11:04   來源:百度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知道,人腦工作時會產生自己的腦電波,可用電子掃描儀檢測出,至少有四個重要的波段。
  • 推薦算法系統/人臉識別/深度學習對話機器人高級實戰課
    包含了推薦算法系統實戰、深度學習人臉識別實戰、深度學習對話機器人實戰等高級前沿的精品課程,下面分別介紹下各個實戰項目:1、推薦算法系統實戰首先推薦系統不等於推薦算法,更不等於協同過濾。我們這個《深度學習TensorFlow對話機器人實戰全系列精品課》從TensorFlow深度學習框架原理以及主流的神經網絡算法講起,逐步由淺入深的給大家詳細講解對話機器人項目的原理以及代碼實現、並在公司伺服器上演示如何實際操作和部署的全過程!! !
  • 採集腦電波!腦控機器人或許能"讀"你的心思!
    vodfile8.news.cn/data/cdn_transfer/D3/B0/d314997b6b88904f5769338289bf54ebe6676fb0.mp4; 採集腦電波!腦控機器人或許能"讀"你的心思!
  • 專題| 深度強化學習綜述:從AlphaGo背後的力量到學習資源分享(附...
    選自arXiv作者:Yuxi Li編譯:Xavier Massa、侯韻楚、吳攀摘要本論文將概述最近在深度強化學習(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方面喜人的進展。本文將從深度學習及強化學習的背景知識開始,包括了對實驗平臺的介紹。
  • ...深度強化學習綜述:從AlphaGo背後的力量到學習資源分享(附論文)
    選自arXiv作者:Yuxi Li編譯:Xavier Massa、侯韻楚、吳攀摘要本論文將概述最近在深度強化學習(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方面喜人的進展。本文將從深度學習及強化學習的背景知識開始,包括了對實驗平臺的介紹。
  • 神奇的腦電波
    腦波(英語:brainwave)亦稱"腦電波",腦波是神經元細胞之間傳遞信息時產生的生物電信號;是大腦皮質中的錐體細胞突觸活動時產生的離子交換而產生的電波信號。深睡作夢、深度冥想時。 心靈覺知、個人見識較強、個性強。Alpha(α)8 - 12赫茲臨睡前頭腦茫茫然的狀態。意識逐漸走向模糊。
  • 腦電波控制萬物 奇幻腦科學之旅
    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訪問一家腦電波高科技應用公司時,通過腦電波的測試和體驗,揭開了一部分腦電波如何指揮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腦電波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人機互動的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日前,我剛剛訪問了一家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的高科技公司。
  • 機器人怎麼深度學習?邏輯判斷和情感選擇仍是障礙
    3.0版本的「小冰」除了具有「評顏值」「選搭配」等功能外,還基於深度學習技術具備強大的視覺識別能力。它在看到一張圖片後,可以基於情感給出人性化回復,且秒回速度縮短到250毫秒。  不僅僅是「微軟小冰」和圍棋高手「阿爾法狗」,從網際網路搜索到語言翻譯,乃至識別患有自閉症風險的基因……凡是需要從大量數據中預測未知信息的領域,都是深度學習可以一展拳腳的地方。那麼,什麼是深度學習技術?
  • 關於爬壁機器人運動方式的簡單介紹
    打開APP 關於爬壁機器人運動方式的簡單介紹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8 16:22:35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對於管道壁面檢測的爬行機器人的運動方式主要有輪式、履帶、腳足式三種結構方式來實現機體在管道上的移動。
  • 不一樣的「終結者」,日本腦電波控外骨骼裝置
    日本應該是世界機器人技術和產業最先進的國家,但日本也是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面對著老齡化,少子化造成的勞動力緊缺,日本將機器人技術發揮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通過腦電波控制的外骨骼裝置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再次動起來。那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 運用深度學習教機器人理解自然語言
    譯者/趙屹華 審校/劉帝偉、朱正貴 責編/周建丁。在深度學習出現之前,文字所包含的意思是通過人為設計的符號和結構傳達給計算機的。本文討論了深度學習如何用向量來表示語義,如何更靈活地表示向量,如何用向量編碼的語義去完成翻譯,以及有待改進的地方。在深度學習出現之前,我們書寫的文字所包含的意思是通過人為設計的符號和結構傳達給計算機的。
  • 腦電波翻譯成文字,正確率達97%,會「讀心術」的機器人多可怕
    而更厲害的讀心術者還能將自己的腦電波傳播給他人,做到即使不用開口說話,也能將自己的心聲直接傳遞到對方的大腦裡。讀心術確實是一項非常讓人憧憬的技術,而最近,科學家公布了最新一項研究表示,可以讀取人類腦電波的機器人已經出現,且經過測試和調整,該機器人的準確率已高達百分之97。
  • 腦控居家機器人或讓「阿凡達」成真
    當然,剛剛戴上頭盔的用戶還不能操控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首先你要讓系統「學習」大腦發出前進、後退、向左、向右等意念所對應的不同腦電波信號。吳迎年說,用戶無需真正做出這樣的動作,只需想像它們即可,系統學習的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
  • 腦電波揭開睡眠的奧秘
    一到春天,尤其是下午,很多上班族就容易犯困。這種睏倦乏力、眼澀頭暈、提不起精神和昏昏欲睡等症狀,在醫學上被稱為「春困症」,產生的原因是,人們的生理機能不適應季節性的氣候變化而發生暫時性的生理反應。那麼,應如何調節這種「春困」?如何擁有更好的睡眠?睡眠中有哪些秘密?
  • 黑客能通過腦電波「竊取」耳機用戶密碼
    (EEG)用戶,黑客可以通過檢測其腦電波來猜測密碼。  EEG耳機允許用戶僅用大腦就能控制機器人玩具或玩視頻遊戲,市場上只有少數這樣的產品,價格從150美元到800美元不等。這些新興腦機接口設備雖然為普通用戶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但不可否認隨之產生的重大安全隱患。
  • 「腦電波同步」治療或誘發癲癇
    、光、電、磁等各種刺激方式,讓你的左右半球腦電波實現同步,調節大腦的功能,可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甚至精神分裂,還可提升學習成績。   據市場上一種「腦電波治療儀」的文字介紹,該產品根據腦電波同步及經絡平衡原理,利用特殊編制的聲、光信號頻率(節律)變化及低頻電脈衝,分別作用於人體的耳、眼和相關經絡穴位,影響調節人體的腦電活動水平及興奮水平,據說可以減輕焦慮緊張,控制疼痛,激發學習記憶和創造能力。   患者接受治療時要戴著眼罩、耳機、電極等,聆聽音樂和治療師的引導,相當於享受一次「精神桑拿」。
  • 「半機械人」全靠「意識」打遊戲,用腦電波代替手操作,真正「癱著」也能贏
    Nathan Copeland的大腦信號會發送到一臺帶有鍵盤模擬器的電腦中,而且與此同時,他也做了一些光標的控制。NathanCopeland說道:我要通過看電腦來控制我想操縱的東西,像機器人、光標等。當它移動到指定位置後,我會繼續考慮接下來將向哪個方向移動。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腦電波掃描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腦電波掃描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目前腦電波掃描儀領域最專業和最全面系統的深度市場研究報告。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腦電波掃描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首先介紹了腦電波掃描儀的背景知識,包括腦電波掃描儀的相關概念、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國際市場動態分析,國內市場動態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及經濟形勢對腦電波掃描儀行業的影響,腦電波掃描儀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腦電波掃描儀產品技術參數,生產工藝技術,產品成本結構等;接著統計了全球及中國主要企業腦電波掃描儀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