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宇,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教授,廣東省首屆優秀社會科學家,原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巡視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
- 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深圳再為全國「探路」 -
廣州日報:如何理解「深圳的機遇就是廣東的機遇、廣州的機遇」?
陳鴻宇: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深圳的機遇」。從建立經濟特區,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新時期被賦予了新使命,也迎來新機遇。目前,《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發布,其中首次提到「40條授權事項清單」。由此可見,中央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落實,全方位地為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提供了制度環境與政策保障。深圳的機遇正在於此。
回顧深圳40年來的發展歷程,其改革開放所涉及的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局限於深圳本身。改革開放的效應會外溢,從珠三角到整個廣東,進而影響全國,乃至全世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深圳的機遇就是廣東的機遇,也就是廣州的機遇。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如何真正實現市場化運作,深圳可以利用授權清單上的支持,先行先試,找到可行方法,進而輻射影響周邊地區。這對於擁有眾多高校、科研機構的廣州來說,既是學習機會,也是一大機遇。
事實上,深圳作為綜合改革試點,現階段所嘗試的一切,將來都是有可能會推廣到廣州、廣東,甚至全國各個城市中。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路子走通了,也意味著能再次引領我國其他城市走向新未來,屆時將能釋放出巨大的動能。因此,對廣東廣州來說,深圳的機遇也是自身的機遇,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也離不開廣東、廣州的支持。
廣州日報:與去年提出「雙城聯動,比翼雙飛」相比,如今「廣深聯動也走向更高層次、更深內涵、更寬領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陳鴻宇:無論是哪種提法,或哪種認識,都需要一個學習領會、形成共識的過程,「廣深聯動」亦是如此。按理說,廣深之間的合作早已有之,只是在制定雙城聯動的各項目標以及各種協同機制的過程中發現,廣深聯動應該層次更高、內涵更深、領域更寬,所以今年提出的「三個更」,實際上是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認識,並細化具體落實。
其中,更高層次體現在站位上。在頂層設計上,要形成一套雙城聯動的體制機制,幫助雙方強化共識,統籌協同。
更深內涵體現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要深入到每個合作領域,探究阻礙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的問題及其根源是什麼,通過整體剖析,列出問題清單,並根據清單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以及需要哪些配套的政策支持。比如,廣深之間的智能汽車行業怎麼實現有效聯動,需要有更具體的研究對策。
而更寬領域則體現在除了交通基礎設施對接之外,更要在經濟、社會治理、文化及生態等方面全方位實現聯動,比如城市治理,廣深之間各有優勢,同時也各有不足,這就需要雙方相互借鑑,相互學習。隨著兩城聯繫日益緊密,很多城市發展中遇到的難題都會交替出現,這就要看我們能否在更寬的領域中尋找到適合大家共同發展的路子。
- 雙城聯動是「尋合作」,而不是「搵著數」 -
廣州日報: 為什麼說廣州、深圳「雙城」聯動,關鍵在於強化改革聯動?
陳鴻宇:按照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要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促進一切生產要素更加自由、公平地流動。而要做到這一點,根本上要依靠改革創新。廣深之間的改革聯動,目的就在於此。
只有通過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才能破除要素自由流動的障礙,疏通供給和需求的傳導機制,提高經濟循環效率。因此,廣深的改革聯動,是需要打通雙方體制機制之間的桎梏,消除要素流轉的阻礙,使其他的要素能更好地流轉起來,所以改革要放在聯動的首位。
廣州日報:接下來廣深深化七大領域專項合作,兩市在合作的體制機制和合作形式上需要作出哪些新的改變?
陳鴻宇:廣深合作不應局限於兩地之間,還可以一起向外地拓展。廣東推進「雙核+雙副中心」動力機制,或許能為廣深合作打開新的思路。比如,廣深可以聯合在兩地之外的地方投資設廠,在湛江徐聞縣等土地資源豐富而工業產業相對薄弱的地方,建成一個類似「前店後廠」的生產基地,與海南省市場相配套。此外,還可以探索廣深莞在跨界地區開展產業合作、創新協同和同城化試點。而要促成這方面的合作,必須在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尋找雙方合作共贏的有益途徑,而不是總想著找對方的「著數」。同時,兩市合作也應處理好雙方合作競爭關係。要充分發揮兩座城市的互補性,避免同質化競爭。
- 思想再解放,把握好雙城聯動新機遇 -
廣州日報:廣深雙城聯動、深化合作將為「一核一帶一區」打開怎樣的新格局?
陳鴻宇: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是長期困擾廣東發展的突出問題。如今之所以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目的除了縮小區域之間的差距之外,還在於弱化行政區域的邊界,打破行政上的藩籬,使要素能夠更暢順地配置,更有效率地使用。
而廣深聯動,實際上不只是廣深雙城之間的聯動發展,更是以廣深為首的兩大都市圈之間的融合發展。如此一來,才能進一步淡化區域之間的行政邊界、深化區域合作、加速要素流動、優化產業結構。同時,也必將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建設,將自身發展進一步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
廣州日報:未來,要推動形成雙城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相互合作的格局,您還有哪些建議?
陳鴻宇:一要深入學習理解。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起來,一體學習領會、整體貫徹落實。廣州深圳的領導幹部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準確理解省委部署廣深雙城聯動的深意。
二要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為動力,去突破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的各種思想上和制度上的障礙,特別是思想上必須再解放,要真正淡化行政邊界,拋棄「一畝三分地」,只顧自己眼前短期利益的思維方式;要樹立城市群都市圈協同發展思維。
三要儘快形成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相互全方位合作的氛圍。一切為合作讓利,一切為合作著想。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種體制機制的安排。比如,要形成定期的信息通氣會。好的想法,相互交流學習;好的內容,相互數據共享;好的做法,相互複製推廣,從而共同探索合作聯動的工作機制。
廣州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陳文杰 楊博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陳憂子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