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坍塌的速度是超距的,不需要時間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量子糾纏速度是超過光速的也無可厚非。

愛因斯坦是最早研究這種糾纏想像的科學家,但是愛因斯坦並不是為了研究量子糾纏而研究,他僅僅是想藉此糾纏現象來反駁整個量子理論:在1935年,他和一個博士後研究員按照當時的量子理論推導出來兩個量子之間可以存在一種強關聯性質(這種強關聯愛因斯坦當時並沒有給它們命名,其實質就是量子糾纏),愛因斯坦認為這種強關聯的結果就會導致超越光速的信息傳遞,所以反推出來當時的量子理論並不完善,還有瑕疵,而量子糾纏根本就不存在。量子理論應該是像牛頓力學一樣接近真理,但不是真理,量子理論背後還隱藏著一套真正正確的理論。這是愛因斯坦當時的推論,之後被薛丁格看到,他深受感觸並仔細研究了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量子強關聯性,並命名為量子糾纏。

基於當時愛因斯坦的權威性,很多科學家都認同愛因斯坦的觀點,認為量子糾纏之間信息傳遞的速度大於光速顯然是不對的,量子糾纏理論應該存在但實際卻不會存在。但是苦於沒有實際的實驗來確證量子糾纏不存在,所以兩大陣營也僅僅是打打口水仗。幸好之後的天才科學家貝爾提出了一個絕妙的實驗來驗證量子糾纏,並總結了一個可以驗證量子糾纏是否成立的公式:貝爾不等式。科學家們儘量克服誤差,結果每次實驗結果都證明量子糾纏確實存在,愛因斯坦提出的問題並不成立!


但是,量子糾纏速度超越光速卻是毋庸置疑的,為了調和和相對論的矛盾,科學家們不得不換個角度看待量子糾纏:量子糾纏之間不會傳遞信息,也不能夠傳遞信息,糾纏的兩個量子只會以一定概率來選擇自己的狀態,這種行為不是信息的傳遞過程,因此並不違反相對論。

當然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矛盾不僅僅限於此,或許還真的正如愛因斯坦認為的那樣,量子理論並不完善。當然了,也有可能是相對論並不完善。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