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春教授在影響因子為8的《Trends in Plant Science》雜誌上...

2020-12-0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王喬春博士在影響因子為8的
《Trends in Plant Science》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
該雜誌為全球公認的植物科學研究權威學術期刊

  近日,我校引進人才王喬春教授為第一作者撰寫的題為《脫除植物病原體的新方法》論文發表在2009年3月出版的《Trends in Plant Science》雜誌上。該雜誌影響因子為8,系全球公認的植物科學研究權威學術期刊。

  王喬春博士,四川省眉山市人。1978-1982年就讀四川農業大學園藝系,畢業留校工作;1986-1988年留學丹麥皇家農業大學與瑞典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94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應用微生物系作訪問學者;1995-1998年任四川農業大學林學園藝學院常務副院長,省農科院園藝所所長;1998-2003年留學以色列西伯萊大學獲博士學位並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3-2008年任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應用生物系訪問教授。2007年11月來我校工作。目前主要開展研究園藝植物與薯類植物的超低溫冷凍及超低溫脫毒的機理與技術,轉基因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現任國際In Vitro Society會員;國際Cryo-Society會員;國際園藝學會會員。

  世界超低溫冷凍技術研究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建立,屬世界尖端科研項目。王喬春博士自1999年開始以研究園藝、薯類植物超低溫冷凍及超低溫脫毒的機理與技術為方向,通過近10年的努力,發現莖尖超低溫處理能有效脫除植物病原體,其研究成果拓寬了超低溫研究領域,同時該脫除植物病原體的新方法遠遠優於傳統脫毒技術,高效、簡易,為脫毒技術研究應用開創了新途徑。作為世界莖尖超低溫冷凍脫除病原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目前王喬春博士開展的植物脫毒研究在世界保持領先水平。此外,他還開展了包括蘋果、棗、葡萄、百合、馬鈴薯、甘薯等多項植物材料的超低溫冷凍研究。據悉,目前全球在莖尖超低溫冷凍脫毒研究領域共產生12篇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其中9篇出自於王喬春博士。

  《Trends in Plant Science》(植物科學發展趨勢)雜誌創刊於1996年,影響因子為8。主要發表植物科學領域發展最前沿的學術論文,為全球公認的植物科學研究權威學術期刊。

  2008年,《Trends in Plant Science》雜誌主編專門邀請王喬春撰文就其成果及目前研究進展情況進行介紹,以推動全球在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王喬春博士曾說過:「在外國多年,擁有了多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寫了十餘篇有影響的論文,但公布的作者前永遠沒有『中國』兩字。我回國,就是為了讓中國的名字出現在我所取得的國際學術成果名單上」。此次,王喬春教授實現了他的願望。

責任編輯:楊耀榮

相關焦點

  • 宏基因組/微生物組雜誌簡介及2020最新影響因子
    期刊網址:http://www.sciencemag.org/點評:頂級的綜合期刊,生物領域CNS三巨頭之一,文章正文篇幅短小,題材偏科普,要求受眾廣泛。近兩年影響因子穩定40以上,審稿意見要求照顧非專業讀者的可讀性,還是很有前途的,近年來微生物組文章多次成為封面,也是同行神往的雜誌。如上圖左1的封面即為中科院微生物所王軍老師共同一作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總數。
  • Plant Cell|兩個相互作用的乙烯響應因子調節植物的熱脅迫響應
    #BioArt植物#責編 | 王一溫度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以及地理分布。在過去的200年間,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加,導致全球變暖,預計氣溫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約0.8°C ~1.2°C。全球變暖的危害之一就是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1,2】。因此,解析植物應對高溫脅迫的分子機制對於未來提高農業生產總量,保證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 預測: 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總數。
  • 江蘇大學齊向輝教授課題組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該期刊系農業科學類Top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11.077,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博士後Yuvaraj為該文的第一作者,齊向輝教授為該文的唯一通訊作者。   D-塔格糖(D-tagatose)是一種功能性稀有糖,其甜度與蔗糖相似,但熱量卻不到蔗糖的三分之一,是一種新型的低熱量功能性甜味劑。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
    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總數。即時影響因子與實際影響因子當前根據以上計算公式算出來的影響因子是即時影響因子,而不是實際影響因子。
  • Weekly summary of progress in plant science- April 6th, 2016
    /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16302070按照表觀遺傳學,我們的生活經歷可以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和孫子。來自特拉維夫大學OdedRechavi教授(http://www.sagol.tau.ac.il/en/people/dr-oded-rechavi/)領導研究小組發現小RNA分子是參與介導記憶傳遞的關鍵因子之一。在線蟲中,大多數可遺傳的表觀遺傳反應都只會持續數代。這促成了一種假設:表觀遺傳效應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一種稀釋或衰減的過程「逐漸消失」。
  • 2019影響因子預測,看看你投的SCI雜誌漲了多少
    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雜誌的總數。
  • 宏基因組 微生物組 微生物生態領域雜誌簡介及最新影響因子
    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又發布了,各種影響因子匯總的文章瞬間刷爆了朋友圈。作為本領域的專業公眾號,一直想找介紹系統介紹一下本領域的雜誌,藉此機會,來簡介一下本領域的雜誌、影響因子和分區,為同行閱讀文獻的選擇、雜誌投稿、畢業升職加薪助力。2018我要實現自己一個小目標,許願吧!!!
  •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異質性結構根際中的根-土互作過程及根際...
    This limits the contribution of rhizosphere science to agriculture and the ongoing Green Revolution.Here, we argue that understanding plant responses to soil heterogeneity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rhizosphere processes.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即時IF)
    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總數。
  • 經典推薦,高影響因子,全一區陣容,平均1~2個月接收!
    Annals of Neurology影響因子較為穩定,10分左右徘徊,2020年預測影響因子為3486/358=9.737。Citing journals網友1評價:影響因子偏高,所以審稿就很嚴了,悲劇了。
  • 宏基因組 微生物組 微生態雜誌簡介及2019最新影響因子
    作為本領域的專業公眾號,每年都會藉此機會系統介紹一下本領域的雜誌,為同行文獻閱讀選擇、文章投稿雜誌選擇、畢業升職加薪助力。祝大家2019都能實現自己的一個小目標,集齊CNS!後臺回復影響因子,獲得2019最新完整版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精選本領域雜誌影響因子等詳細信息。
  • Plant Physiology|瀋陽農業大學汪澈教授課題組揭示細胞骨架調節根毛生長機理
    近日,瀋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汪澈教授課題組在Plant Physiology
  • 那些「親民」的腫瘤雜誌影響因子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最新期刊影響因子,筆者昨日將臨床腫瘤領域的主流期刊進行了整理。但多數期刊影響因子都在15分以上,普通臨床醫生難以企及。今日,筆者將那些3-5分的親民雜誌進行簡單梳理,方便日後投稿。
  • 你該知道的雜誌分區和影響因子及2018最新影響因子下載
    看到有個說法,投稿前可以先去意向雜誌查看近兩年來的與自己研究相關的文章,並儘可能引用兩篇,提高他們的影響因子,以增進他們的好感(不知道這個是否靠譜,總覺得他們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關注你的參考文獻吧。但是多看下待投稿雜誌的文章,可以更好地領會這個雜誌的重點和要求)。國際期刊影響因子主要通過Thomson Reuters每年發布的JCR進行查詢。
  • 2018 護理 SCI 雜誌影響因子預測大盤點
    距離今年 SCI 雜誌影響因子發布還剩兩個月,2017 年所有的文章已經全部被 SCI 資料庫收錄。
  • (2016年)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排名
    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一本雜誌質量高低的標準之一,並且能夠帶來科學以外太多的東西:教職、基金申請、學術影響力等。儘管很多學者批評過雜誌的影響因子,但是在發表論文時,他們仍舊是頂級雜誌的擁躉。 在醫學類期刊中,醫學類排在第一的是Ca-Cancer J Clin,影響因子為131.723分,去年為115.84分,第二的是NEJM,影響因子為59.558分,去年為55.873分,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排名第三位47.120分,去年為41.908分。
  • 崔海英教授課題組在食品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ultrasound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food industry」,第一作者為19級博士生戴錦銘。本文為擴展超聲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抗菌應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 外科SCI 雜誌影響因子火熱出爐
    醫學領域最頂級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依然穩居醫學類期刊第一名,今年的影響因子更是達 187.04 的新高,把第二名(NEJM,影響因子為 72.406)遠遠甩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