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神舟八號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這張拼版照片顯示了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過程。 新華社記者 李剛 |
圖表:神舟八號首次變軌。 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編制 |
新華網酒泉11月1日電 (記者黎雲、王經國、田兆運)夜色中的戈壁灘,胡楊樹拖曳出長長的影子。
同樣紮根在這戈壁之中的,是那座高聳的火箭發射塔架。她像一位送別兒子的母親,把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輕輕挽入臂中。
如果把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看成是一對熱戀情侶的盟約,那將是這個季節裡最浪漫的事情。
秋末,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八號飛船從這裡出發,他,和天宮有個約會。
等待:相約在32天後
天宮一號像個羞澀的少女,早早來到約會地點,一圈一圈地踱著步,等待著心中的「戀人」。
她,需要在太空中徘徊512圈,才能等來神舟八號的發射。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T1火箭託舉升空。經過582秒的飛行,器箭分離,天宮一號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47公裡的橢圓軌道。
此時,距與神舟八號約定相會的時刻,還有32天又8小時28分。
先期到達的天宮一號在太空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她需要通過多次變軌,才能到達神舟八號能夠找到她的地方;需要對測量設備、對接機構性能以及停控、倒飛等功能進行測試,在確保設備工作正常後,才可以握住神舟八號熱情洋溢的手。
按照交會對接方案,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對接成功後,飛船的電源系統將不再工作。天宮一號將把100伏的高壓電轉換為低壓後,提供給神舟八號,讓神舟八號保持充足的「體能」返回地球。
早在10月30日,距神舟八號發射還有約40小時、距太空之約還有將近4天前,天宮一號就已完成所有準備,進入高度為343公裡的交會對接軌道,同時調相180度,望眼欲穿地等待神舟八號出現。
10月31日10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宣布,天宮一號平臺運行穩定,設備工作正常,各項功能和性能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
倒計時由此開始。
待發:精確成為關鍵詞
赴天宮之約,中國航天人為神舟八號發射做了充分準備。
10月26日上午,發射場陽光明媚,少雲,風速每米4至6米。發射廠房的六扇縱向大門徐徐打開,船箭組合體經過一條長1500米、寬20米的無縫焊接重型鋼軌軌道,歷時近兩個小時,垂直運至發射架。
雖然從外形上來看,神舟八號與以前的飛船並無太大差別,但這艘飛船的技術狀態改進達百餘項,涉及飛船系統、推進艙、艙內和艙外攝像機、電源分系統、總體電路等多個系統,其設計狀態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設計的,並加裝了對接機構,具備了交會對接的基本形態。
為了發射天宮一號,長徵二號F火箭進行了170多項改進。而這一次,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20餘項改進。
浩瀚的太空,留給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這對情侶相會的時間和地點近乎苛刻。只有做到發射「零窗口」、火箭入軌「零誤差」,才能把飛船精準地送入預定軌道,讓他與她在兩天後順利相見。
精確,是交會對接的關鍵詞。
10月31日10時,火箭開始加注燃料。在專業人士看來,這意味著火箭發射進入不可逆階段。長達8個小時的時間內,全長58.3米的運載火箭將加注約454噸的特種燃料。
這一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告別了持續多日的豔陽,天色陰沉、氣溫突降,早起的人們還看見了飄落的零星雪花。
有人說,那是因為捨不得神舟八號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