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張然教授:提升股市收益率的新工具

2021-01-08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實力已經成為一個公司短期盈利和長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科技巨頭,如谷歌、蘋果、亞馬遜、特斯拉等公司,它們的行業和產品可能截然不同,但在科技層面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科技上的關聯超越了傳統的行業界限,卻通常不易從公司的財務報告中辨別出來。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然老師與其合作者研究了公司之間的科技關聯(Technological Links)和公司股票未來預期收益之間的關係。其背後的邏輯是公司的科技創新並不是獨立的,一項科技進步的溢出效應會影響科技關聯度高的一系列公司,而這種影響將改變這些公司基本面,並最終(先後)反映到公司的股價中。

基於此,該文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實證關係,即目標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和與其科技關聯度相近的公司前期的收益率之間有一種滯後-領先關係。換句話說,對於任何一個目標公司,使用某種代理指標來計算它和其他公司的科技關聯度,然後以該關聯度為權重和關聯公司的當期收益率就可以計算出一個加權收益率,該收益率對目標公司下一期的收益率有很強的預測性:使用科技關聯構建的多空組合投資策略可以獲得月度1.17% 的超額收益(年化14%左右)。因此,以科技關聯度為權重的加權收益率是一個優秀的 α 因子。這種領先-滯後關係也可以被稱作「科技動量」。

該文於2018年9月獲得美國金融量化協會 (The 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Finance,簡稱Q Group) Roger F. Murray Prize 傑出研究一等獎(2018 First Prize)。

如何計算公司之間的科技關聯度?

實施科技動量策略,首先需要計算公司之間的科技關聯度。為此,作者使用谷歌專利資料庫提供的專利數據,將公司所有的授權專利對應到美國專利與商標局(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規定的427種專利分類中,確認其所屬類別。在任一時點,通過計算兩家公司過去5年間所授權的專利在不同專利分類中的布局,進而算出專利布局向量的相關係數,得到公司兩兩之間的科技相關度,最小為0,最大為1。兩家公司的專利布局越相似,其專利布局向量的相關係數越高,科技關聯程度越大。通過這樣的方法,就可以在任一時點,計算目標公司與其他公司之間的科技關聯度。

圖1展示了兩家公司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和 Illumina 在 2002 到 2006 年間專利布局的情況。Regeneron 是一家製藥公司,而 Illumina 生產生命科學檢測儀器並提供基因分析服務。這兩家公司處於完全不同的行業,且在供應鏈方面也沒有什麼聯繫。但是科技關聯性從全新的角度揭示了它們之間的關聯 —— 這兩家公司在 435 專利分類(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均有很多專利,它們之間的科技關聯度高達 0.71。可見科技關聯度可以揭示被行業以及上下遊產業鏈忽視的公司之間的關係,文章發現這種關聯在選股方面大有可為。

Illumina和Regeneron的專利布局情況(2002-2006)

基於科技關聯的投資策略

找到科技關聯的公司之後,就可以利用科技關聯公司過去的股票收益,預測目標公司未來的股票收益,也就是所謂的「科技動量」。作者構建了如下投資策略:在第t月末,對於每個目標公司,首先找到科技關聯的所有公司,再計算根據科技相似度加權的科技關聯公司第t月股票收益,即科技關聯收益(TechRet),最後利用該指標選擇目標公司——買入第t月科技關聯收益處於前10%的目標公司,賣空處於後10%的目標公司。據此構建的等權投資組合在第t+1月可以獲得1.17%的超額收益,並在控制行業、供應鏈等公司間動量效應,以及其他常見的市場異象後仍然穩健存在。作者發現,買入並持有一個月的策略收益最好。隨著投資組合持有期的逐漸增加,超額收益也逐漸減少,並在未來沒有出現反轉——這表明科技動量是一個價格發現的過程,隨著投資者逐漸意識到科技關聯公司的新信息,股價也隨之逐漸反應完全。

基於科技關聯的套利組合收益

科技動量策略的邏輯

前文的結果說明TechRet因子在選股方面確實有效,而且它獲得的超額收益不能被市場中常見的其他因子解釋。那麼該因子為什麼有效?其內在邏輯是什麼?對於超額收益,學術界和業界主流的兩種解釋是錯誤定價風險補償。搞清楚策略背後的機制至關重要:錯誤定價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通過合理的策略獲得潛在的超額收益;而風險補償則意味著投資者獲得的收益是以承擔額外風險為代價的。

為了區分這兩種解釋,文章首先驗證錯誤定價,並研究了以下三個方面:

1. 科技相關信息(innovation-related information)的性質;

2. 投資者對這類新息的有限注意力(limited attention);

3. 投資者的套利成本。

第一方面,實證結果表明,TechRet因子的強度和目標公司的科技強度(technology intensity)和專度(technology specificity)有關。舉例來說,在強度方面,R&D 開銷大的公司獲得的TechRet因子收益更高;在專度方面(科技專度高指公司的專利可用行業較集中),作者發現專度高的公司獲得的TechRet因子收益更高,也就是說,科技專度高的公司其科技信息更難被投資者理解。

第二方面,為了檢驗投資者的有限注意力,作者發現投資者關注度低的公司 ——市值小、分析師跟隨少、機構投資者佔比低、媒體報導少—— 獲得更高的TechRet因子收益率。

最後一方面,使用特異性波動率以及業績虧損作為套利成本的代理指標,作者發現套利成本高的公司能夠獲得更高的TechRet因子收益率。

上述結果從科技信息性質、投資者的有限注意力以及套利成本方面,證實了價格對與科技類基本面消息的吸收是緩慢的,從而造成了錯誤定價。

除了錯誤定價這種解釋外,另一種常見的解釋是從風險補償的角度,即因子之所以獲得超額收益是因為它暴露於某種未知的風險。然而文章的分析說明,這種解釋並不成立。作者從另外四個角度來分析風險補償說。這裡著重介紹其中的兩個。

首先,作者考察因子在盈餘公告期的收益情況,這是一種被學術界普遍認可的方法。它背後的邏輯是,如果某個α因子和錯誤定價有關,則該因子在盈餘公告期內應該比其他時間內獲得更高的收益,這是因為最新的盈餘報告有助於修正投資者之前對該股票的錯誤定價。而反過來,如果該因子是源自風險補償,我們將不會觀察到上述現象。回歸結果表明,在考慮了一系列必要的控制變量後,盈餘公告期內TechRet因子能夠獲得非盈餘公告期內 4 倍以上的收益率,這是風險補償說完全無法解釋的。

第二個角度則是考察公司未來的未預期盈餘(standardized unexpected earnings,SUE),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司業績指標,同時,它也是一個非收益率指標,因此不會被對風險的控制不足所影響。作者發現當前季度的TechRet因子對未來三個季度的 SUE 都有顯著的預測性,且這種預測性在逐步減弱。這一結果有力的佐證了該因子可能來源於錯誤定價,而非風險補償。

張然老師指出,該研究的啟示在於:在當今科技驅動的環境中,投資者尚未及時充分地理解關聯公司科技信息的價值含量。

因此:

1. 對投資者而言,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科技關聯構建投資策略組合,在獲取超額收益的同時提升市場定價效率;

2. 對於科技公司的高管而言,通過加強投資者教育,例如藉助媒體或主動披露公司的科技能力,則能夠減少信息不對稱,促進公司股票合理定價。

本期「學術光華」介紹了以下研究:

由張然老師合著的論文 Technological Links and Predictable Returns, 在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發表。《金融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是金融學領域頂級國際學術期刊,刊登過眾多對金融學領域有著重大貢獻的研究成果。

該文於2018年9月獲得美國金融量化協會(Q Group) Roger F. Murray Prize 傑出研究一等獎(2018 First Prize)。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獎勵金融量化領域傑出的研究成果。在該獎項的評選歷史中,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尤金·法瑪教授(Eugene F. Fama)是首位獲得First Prize的學者,歷次獲獎者包括芝加哥大學理察·席勒教授(Richard Thaler),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Stephen H. Penman等在金融會計領域擁有極高聲譽和貢獻的學者。

張然,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她長期致力於基本面量化投資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工作發表於諸多國內外頂級學術期刊,如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等。研究成果曾六次獲得國際知名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並獲得國家自然基金結題項目「特優」評價、北京大學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青年科研優秀獎」等。教學方面,曾多次獲得北京大學和光華管理學院教學優秀獎。

相關焦點

  • 北大光華院長:中國製造企業的核心命門在哪?
    島 君 說 很久以前,在一個論壇裡看到有人推薦一本影評集,說是北大一個叫劉俏的金融學者寫的。後來,在北大光華一個新媒體班上課。講臺上,這個面容嚴肅的年輕院長,不時諷刺一下一些假大空的社會現象。學者相對比較自由一些,把自己管理好就行了,做院長的話,像我們學院老師就有112人,職員加起來有300多人,整個學院500多人,教授群體都很桀驁不馴,北大教授嘛,都是高水平,大家的想法和背景不一樣,或者說大家對問題的看法其實蠻新奇的。
  • 北大光華大灣區發展論壇深圳舉辦
    央廣網深圳11月17日消息(記者李強) 「北大光華大灣區發展論壇」近日深圳舉行。本次論壇以「致敬特區40載,改革創新再出發」為主題,10餘位來自政、學、企各界嘉賓齊聚深圳,建言特區發展,暢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
  • 北大光華周黎安教授最新論文被頂級期刊AER正式接受
    周黎安教授在學術領域建樹頗豐,他在國內外一流經濟學和管理學期刊發表論文已達60餘篇,曾經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者單篇論文引用率排名第一的稱號。「因學術,而思想,因思想,而光華」,周黎安教授此次的論文發表,也是光華管理學院一直堅持以通行的學術規範和科學理性的研究方法,做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學問的一個縮影。
  • ATTENTION | 您有一份光華MBA整合實踐邀請函
    ,一起思維碰撞的過程,打開了企業很多不同的視角,分享了非常多研究內容和創新營銷思路,希望後續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北大光華的實踐項目。、新市場、新趨勢。感受到北大光華濃厚的學術和專業氛圍,大家圍繞課題內容尤其是「全場景品牌認知」和「人、貨、場」展開激烈討論,各抒己見,創新但不失嚴謹,統籌又具體,再一次體會到北大「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文化內涵,和光華管理學院作為頂尖商學院的高格局與專業性。
  • 光華薦書丨北大張志學教授人類行為學書單大放送
    前段時間一個「冰桶挑戰」的活動紅遍全球社交網絡。新年伊始,「北大光華MBA」在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中發起了以推廣閱讀,凸顯北大人文特色為目標的挑戰遊戲——「薦書挑戰」。今天為大家奉上的書單,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管理系張志學教授所列。
  • 北大光華GK Master Class | 傅成玉:能源與未來世界
    北大光華-Kellogg國際EMBA項目始終秉持自身肩負的使命,站在國際市場的最前沿,碰撞真知灼見,分享思想光華。此次,項目特邀中石化原董事長、黨組書記傅成玉先生走進GK項目大師課堂,從「能源與未來世界」這一角度,為項目學員和校友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分享。值此百年未有之變局,能源市場的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石油企業將面臨怎麼樣的挑戰?
  • 「北大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2019年中國經濟展望
    但預計央行將總體降準2個百分點左右,同時會靈活採用各種結構性定向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流動性的精準調節。首先,2018年貨幣政策整體上已經適度寬鬆,市場流動性保持了充裕。全年央行通過4次降準、創紀錄MLF操作等工具,在短期市場流動性偏緊時快速做出了應急響應,對衝緩解了銀行體系的資金壓力。
  • 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
    它一路奔騰而來,又裹挾著哪些新問題、新挑戰?它的發展有規律可循嗎?能不能為其他經濟體的發展提供借鑑?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15位北大光華學者,他們擁有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背景,將從不同維度和視角,以學者的科學精神、深厚的理論積澱、前沿的研究實踐和嚴謹的敘述方式,通過線上課程,帶領全球政、商、學各界人士理性、客觀地認知中國,解碼中國經濟發展的奧秘與邏輯。
  • 北大光華與沃頓商學院籤署GCP項目合作協議
    9月19日,沃頓商學院的副院長LeonardLodish教授造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並與光華管理學院籤署雙方在全球諮詢實習項目(GCP)的合作協議,這是光華管理學院與世界一流商學院合作方式新的探索,也從原有的兩院的師資合作拓展到學生的合作,標誌著光華管理學院與沃頓商學院合作進一步加強。
  • 張然:春風化雨潤桃李,靜水流深潛鑽研
    從吉林大學數學系的一名大學生,成長為學院的教學科研骨幹、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數學學院黨委書記、國家天元數學東北中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二十幾年來,她懷揣著做一名好老師的信念,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始終堅守在母校,教學生、做科研、搞管理,踐行著「踏實、真誠、有擔當」的吉大數學精神。
  • 北大光華魅力展示:傳奇老師及他們的經典語錄
    最近有一些網友向我表達了想要了解我所就讀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情況的意願,今天我僅僅想從一個很具體的小角度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光華,那就是光華的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老師和他們無比睿智的語言。
  • 胡彥斌稱將入學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網友:厲害了
    原標題:胡彥斌稱將入學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探索商業領域胡彥斌稱將入學胡彥斌稱將入學7月4日,胡彥斌微博曬一組照片,配文:「謝謝所有人的生日祝福!今天我也給自己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想與大家分享,我即將成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除了音樂以外,還有很多新鮮的課題想要去探索,去豐滿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在商業領域非常成功的前輩值得我去學習!一直認為,學習這件事兒會讓我有安全感!」照片中胡彥斌站在光華管理學院門前,開心微笑狀態很好。
  • 北大光華女的超強面經:史上最牛「面試寶典」
    昨日,在人人網上,一則題為「北大光華女的超強面經」的帖子受網友熱捧。北大光華女的超強面經爆紅網絡,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面試寶典"。作者是今年從北大畢業生的一名女生。她抱著「體驗不同公司面試」的態度,用三個月時間給60多家公司投簡歷,參與70多次筆試、面試。依據面試經歷寫下近3萬字的「面試寶典」。這份「面經」約三萬字。
  • 經濟學家向凌雲獲聘為北大博雅特聘教授
    2019年1月22日,旅美著名經濟學家向凌雲博士獲聘為北大博雅特聘教授,聘請其擔任該院新興產業金融方向特聘教授,任期三年。這是自向凌雲2013年起,擔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邀研究員以來又一個重要的學術職務。
  • 平安知鳥張然: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新時代
    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副總經理張然就人工智慧促進企業培訓事業新發展與大家進行了分享。智能做課小工具、小視頻工具,可以幫助組織者更好地開展一些培訓運營活動,組織更多的員工用UGC模式,將非常優秀的企業經驗沉澱成小課,讓更多的人可以快速學習。  第二類感受最大變化的人群是講師,其教學工具特別豐富。比如直播教學,可以大規模實時互動,而且在學的過程中,可以配置AI監學監考,防止替學替考的現象。還可以採用以考代練設置成遊戲通關的模式讓學員去練。
  • 最具生命力的課堂——記北大光華MBA首次行業課程周之醫療健康產業
    以下是來自北大光華MBA《醫療與健康產業》行業課的同學們的聲音:「我是金融學專業出身,在從事了多年投資銀行和地產投資基金工作之後,「零基礎」進入醫療健康行業開展投資,五年來不知不覺投了近十個項目、十億人民幣。
  • 刨根問底:黃金近來為何經常與股市同向波動?
    對於投資者而言,上月美股等風險資產下跌時,黃金一直是一種糟糕的對衝避險工具。在當時,黃金如同今年3月一樣,幾乎與股市一同下跌,這令不少交易員感到迷茫。對此,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ames Mackintosh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 北大教授張帆:一次由信息和不確定性引起的股市下跌
    作者|張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下跌的原因是(1)新冠病毒疫情在多國擴散對全球經濟和企業盈利的影響的不確定性。(2)美國國內疫情可能出現社區傳播,加州出現無明顯傳播原因病例,監控數千人。這種不確定性使投資者產生恐慌,拋售可能受影響的行業的股票,同時買入黃金以避險。
  • 全球股市突然跳水,風向要變?
    歐洲股市大幅低開,歐洲斯託克50指數跌2.05%,德國DAX指數跌2.2%,英國富時100指數跌2.37%,法國CAC40指數跌2.28%。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日突破200萬。根據州衛生部門的數據,這是德克薩斯州記錄了2504例新病例之後,這是自大流行發生以來的最高單日總數。